广西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二模)试题汇编-科学探究题(提升题)(含解析)
广西各地区 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二模)试题汇编-科学探究题(提升题)
一、科学探究题
1.(2022·广西河池·统考二模)某实验室的老师准备实验药品时发现一瓶氢氧化钠固体未盖瓶塞。对于该固体是否变质,老师让三位同学通过实验来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变质程度如何?
【猜想与假设】
猜想I:没有变质,全部是NaOH;
猜想II:部分变质,固体是NaOH和Na2CO3;
猜想Ⅲ:金部变质,全部是Na2CO3
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为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设计并进行实验】取一定量的固体溶于水配制成溶液,分成三份,三位同学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李 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猜想I成立
小王 向第二份溶液中滴加几滴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猜想II成立
小陈 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 ________ 猜想Ⅲ成立
【分析讨论】
②小王和小陈认为碳酸钠溶液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因此小李的结论不正确。
②经过讨论他们认为通过小王的实验不能得出样品中一定不含Na2CO3,原因是___________。
【得出结论】综合三位同学的实验操作和现象可以得出猜想___________成立;
实验结束后大家将废液倒入同一个废液缸内观察到废液呈红色,且有白色沉淀。为了不污染环境,他们向废液缸里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得到无色澄清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酚酞除外)种类最多时,溶液中所含有的离子有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反思与拓展】
(1)大家一致认为实验室的NaOH必须___________保存。
(2)已知:①
②
如果向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有___________种情况(不考虑CO2和H2CO3作溶质)。
2.(2022·广西河池·校联考二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溶液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A中的现象是______。
(2)实验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______(填“是”或“不是”)复分解反应;
(3)以上实验中,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是实验______(填字母序号);
(4)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做了两个探究实验:
实验一:充分反应后,小组同学对C试管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成分产生疑问,作出猜想:
猜想一:只含有NaOH 猜想二:含有NaOH、Na2CO3猜想三:含有NaOH、Ca(OH)2
同学们取少量C试管的清液分别置于甲、乙两个试管中,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在试管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不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______错误
在试管乙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开始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______ 猜想二正确
实验二:小组同学将A、B、C、D四个试管中的物质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充分反应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则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指示剂除外)。
3.(2022·广西贺州·统考二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了一段时间的碱石灰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包碱石灰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 】他们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 】①碱石灰是由CaO和NaOH固体混合而成,通常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及干燥气体。②熟石灰固体溶解度小,溶于水放出的热量少,可以忽略不计。
【提出猜想 】该碱石灰的主要成分可能含有CaO、NaOH、Ca(OH)2、CaCO3和______。
【实验探究 】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过程如下:
①小明取部分该碱石灰样品于试管中,加少量水后无放热现象,说明这包碱石灰样品中不含____________。继续加足量水,振荡,静置后有白色沉淀,小明认为碱石灰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小美认为他的结论不准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从小明的试管中取少量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把过程②所得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解释与结论 】根据以上探究:
①你认为该包碱石灰样品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探究过程③所得溶液中除酚酞外还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迁移应用】下列气体①氢气 ②氧气 ③一氧化碳 ④氯化氢 ⑤二氧化硫 ⑥氨气 ,不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④⑤ D.⑤⑥
4.(2022·广西贵港·统考二模)化学实验过程经常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液,经过无害化处理可有效防止水体污染。在一次实验课上,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完成了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的鉴别,并对废液成分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Na2CO3溶液呈碱性
活动一:通过小组合作,同学们完成了图1所示的三组小实验。实验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写一个)______。
活动二:小雪将六支试管中的剩余物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如图2),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杯内上层是无色溶液,下层有白色沉淀。由此可以确定: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H+。小组同学对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的离子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什么离子?
【猜想与假设】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______、Ca2+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①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②______(指示剂除外) ______ ______
【反思与评价】
经过综合分析,最终确定上层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
5.(2022·广西·统考二模)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硫酸的化学性质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如下的实验。
【实验一】浓硫酸稀释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图Ⅰ实验中,观察到温度计读数变大,气球鼓起。此现象说明浓硫酸溶于水_________。
【实验二】溶液浓度对硫酸化学性质的影响
图Ⅱ实验中,观察到很快变黑的是滤纸_________(填“A”或“B”),由此可知,硫酸溶液的_________不同,腐蚀性不同。
【实验三】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小组同学按图Ⅲ进行实验。
(1)试管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试管2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3)向试管3中滴加了足量的稀硫酸仍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二者已经发生反应,可选用_________(填字母代号)继续进行实验,以达到实验目的。
A.酚酞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硫酸铜溶液
(4)小组同学将4、5两支试管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静置,观察到烧杯内上层是无色溶液,下层有白色沉淀。同学们对白色沉淀的成分产生了兴趣,继续进行实验。
【提出问题】白色沉淀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一:_________。
猜想二:BaSO4、BaCO3
【实验与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继续往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 _________ 猜想二成立
把实验(5)反应后的物质全倒入一个废液缸,经检测,废液的pH<7,且含有毒的钡离子。从环保的角度考虑,应加入适量的_________,既可将废液处理达标排放,又能使废液中只含一种溶质。
6.(2022·广西玉林·统考二模)碳酸钠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用途。化学课上同学们为了解碳酸钠的性质,开展了探究活动。同学们分别取适量的碳酸钠溶液于4支试管中,完成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一中,同学们观察到溶液变为______。
(2)实验二中,同学们观察到______。
(3)实验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4)实验四中,小明观察到产生了白色沉淀,说明产生化学反应。
【归纳与总结】
(5)同学们根据以上实验总结出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请你完成下边知识结构图______。
【反思与提高】
(6)酸溶液显酸性,碱的溶液显碱性,盐的溶液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显中性。
(7)实验二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理由是______。
【拓展与延伸】
(8)上述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把四支试管中的澄清溶液倒进废液缸中,充分混合后,发现溶液呈红色,同时产生白色沉淀,写出没有酸参与的、产生该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
7.(2022·广西梧州·统考二模)梧州市某化学兴趣小组发现一包久置在空气中的“双吸剂”固体,其标签如图所示。同学们对这包“双吸剂”固体含有什么物质很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以下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在空气中的“双吸剂”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实验探究1】
小吴取“双吸剂”固体样品进行实验,请你补充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固体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____________,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导管另一端伸入澄清石灰水中。 试管中固体逐渐减少,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样品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另取少量固体样品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上层清液由无色变为_______________。 样品中一定含有碱性物质。
【交流讨论】
通过讨论,小周认为样品中可能还含有Fe2O3,理由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为进一步确定样品的成分,小周继续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探究2】
小周取2.4g该固体样品研碎,并用磁铁充分吸引后,得到剩余固体1.95g。将剩余固体按如图7的流程进行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固体Ⅰ一定含有____(填化学式)。
(2)向滤液A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依据实验探究1、2中现象的分析及数据的计算,判断这包“双吸剂”固体的样品中一定含有CaO和Ca(OH)2,请通过生成l.0gCaCO3(固体Ⅱ)所需反应物质量的角度说明理由:________。
【实验反思】
下列对实验探究1、2的反思,错误的是______(填字母)。
A.“双吸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水分和氧气
B.实验2中,滤液B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OH
C.实验1、2中都有气体产生,且气体成分相同
D.在“双吸剂”固体样品中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有4种
8.(2022·广西·校联考二模)84消毒液、H2O2溶液都是常用消毒剂,兴趣小组对两种消毒剂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84消毒液呈碱性。
【实验1】取少量84消毒液于试管中,滴加H2O2溶液,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到木条______的现象,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提出问题】在上述反应中,NaClO的作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作反应物,NaClO与H2O2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猜想二:作______,类似分解H2O2溶液制氧气时MnO2的作用。
【实验2】①按如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向锥形瓶中加入30mL84消毒液后,再次连接装置。
③将注射器中的25mLH2O2溶液平均分5次推入锥形瓶中:每次推入H2O2溶液,待不再产生气泡后,记录
收集气体的总体积(忽略其他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如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收集气体的总体积/mL 130 260 375 x 385
(1)表中的数据x=______。
(2)分析数据,完全反应后生成气体的体积V=______mL。
(3)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猜想一正确”,其依据是______。
【分析讨论】NaClO与H2O2溶液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了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拓展反思】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有84消毒液、H2O2溶液和医用酒精等。在使用各种消毒剂时,要考虑它们的性质。切记:科学使用,注意安全!以下是生活中对上述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
A.84消毒液和H2O2溶液可以混合使用
B.向84消毒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C.使用医用酒精消毒时,应远离明火,防止火灾
D.医用酒精需密封保存
参考答案:
1. 有白色沉淀生成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同时存在时,滴加盐酸的量过少,盐酸优先与氢氧化钠反应,还未与碳酸钠反应 Ⅱ Na+、Ca2+、H+、Cl- 密封 4##四
【详解】猜想与假设:
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从而变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设计并进行实验:
小陈:结论为猜想Ⅲ成立,则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加入氯化钙溶液后,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故填:产生白色沉淀;
分析讨论:
②向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如果加入的稀盐酸较少,氢氧化钠将稀盐酸完全消耗,稀盐酸不能与碳酸钠反应,观察不到气泡,故小王的实验不能得出样品中一定不含碳酸钠,故填:如果加入的稀盐酸较少,氢氧化钠将稀盐酸完全消耗,稀盐酸不能与碳酸钠反应,观察不到气泡;
得出结论:
小陈的实验中,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碳酸钠,小王的实验中,向第二份溶液中滴加几滴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含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无明显现象,故猜想II正确;
将废液倒入同一个废液缸内观察到废液呈红色,且有白色沉淀,说明溶液显碱性,且白色沉淀为碳酸钙,向废液缸里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所得溶液中溶质种类最多时,稀盐酸过量,溶液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钙和氯化氢,则溶液中所含有的离子有H+、Na+、Ca2+和Cl-;
反思与拓展:
(1)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从而变质,故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
(2)如果通入的二氧化碳较少,二氧化碳与部分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则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如果通入的二氧化碳过量,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溶液中的溶质为NaHCO3;如果通入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如果通入的二氧化碳不充足,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剩余的二氧化碳与部分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则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HCO3,故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有4种情况。
2. 溶液变红 CO2+Ca(OH)2=CaCO3↓+H2O 不是 B 三 产生气泡 NaCl(或氯化钠)
【详解】(1)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试管A中的现象是溶液变红,故填:溶液变红;
(2)实验D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该反应不符合“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特点,不是复分解反应,故填:CO2+Ca(OH)2=CaCO3↓+H2O;不是;
(3)A、A中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中滴加盐酸后发生中和反应但是没现象,符合题意;
C、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符合题意;
故填:B;
(4)实验一:实验操作是在试管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不存在氢氧化钙,猜想三错误;
实验结论是猜想二正确,那么在试管乙中滴加足量稀盐酸,盐酸首先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无现象,再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气泡,故填:三;产生气泡;
实验二:四支试管中的离子为,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从题干来看沉淀为碳酸钙,说明上层清液一定没有氢离子,溶液呈无色,一定不存在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可能存在钙离子,溶液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没有参与反应,故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故填:NaCl(或氯化钠)。
【点睛】本题难度较大,特别是实验二,溶液中溶质的存在问题,从离子共存的角度来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 这包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Na2CO3 CaO、NaOH Ca(OH)2+Na2CO3═CaCO3↓+2NaOH Na2CO3、Ca(OH)2 CaCO3 NaOH、NaCl、BaCl2 C
【详解】[提出问题]
根据猜想可知要探究的问题是这包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故填:这包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易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该碱石灰的主要成分可能含有CaO、Ca(OH)2、CaCO3、NaOH和Na2CO3;故填:Na2CO3;
[实验探究]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也会放出大量热,所以加少量水后无放热现象,说明这包碱石灰样品中不含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不一定含有碳酸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故填:CaO、NaOH;Ca(OH)2+Na2CO3═CaCO3↓+2NaOH;
[解释与结论]
碳酸钠溶液能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取少量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一定含有碳酸钠;
过滤后所得物质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有氢氧化钠(此时溶液中不可能有氢氧化钙,因为有碳酸钠),又因为原固体混合物中没有NaOH,所以应该是Ca(OH)2和Na2CO3反应生成了NaOH,因此固体混合物中一定有Ca(OH)2;
故填:Na2CO3、Ca(OH)2;CaCO3;
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以及氯化钡溶液过量,所以③所得溶液中除酚酞外还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氯化钠和氯化钡;故填:NaOH、NaCl、BaCl2;故填:NaOH、NaCl、BaCl2;
[迁移应用]
能和碱石灰反应的气体不能用碱石灰干燥,其中氯化氢和二氧化硫能和氢氧化钠,所以不能用碱石灰干燥.故选:C。
4. (或) OH-、 向上层清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合理即可)
产生蓝色沉淀(合理即可) 有,无Ca2+,含有OH-
Na+、Cl-、、OH-
【分析】
发生的反应 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
实验1 Na+、Cl-
实验2 Na+、Cl-
实验3 Na+、OH-
【详解】活动一: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或;
[猜想与假设] 下层有白色沉淀,由此可以确定: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H+,因为碳酸钙沉淀会被酸溶解,则上层溶液中可能含有OH-、、Ca2+中的一种或几种,故填:OH-、;
[进行实验]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①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说明产生沉淀,即碳酸根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钡沉淀,所以上层溶液中肯定存在碳酸根离子,钙离子能与碳酸根作用生成碳酸钙沉淀,则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存在钙离子;检验氢氧根离子,除了指示剂,还可以加入镁、铝、铁、铜等金属离子生成沉淀,所以可以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含有氢氧根离子,可确定上层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不含有钙离子,故填:OH-、;向上层清液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上层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不含有钙离子;
[反思与评价]
经过综合分析,最终确定上层溶液中肯定存在氯化钠、氢氧化钠,则上层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Na+、Cl-、、OH-,故填:Na+、Cl-、、OH-。
5. 放热 B 浓度 Zn+ H2SO4 = ZnSO4 + H2↑ 固体逐渐减少,溶液变为黄 A、C BaSO4 沉淀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碳酸钠(合理即可)
【详解】[实验一]图Ⅰ实验中,观察到温度计读数变大,气球鼓起。此现象说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实验二]浓硫酸有脱水性,可脱去纸纤维中的氢、氧元素,使纸变黑,而稀硫酸没有脱水性,图Ⅱ实验中,观察到很快变黑的是滤纸B,由此可知,硫酸溶液的浓度不同,腐蚀性不同;
[实验三]
(1)试管1中发生反应为锌和稀硫酸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 H2SO4 = ZnSO4 + H2↑;
(2)氧化铁和硫酸生成硫酸铁和水,试管2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逐渐减少,溶液变为黄;
(3)向试管3中滴加了足量的稀硫酸仍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二者已经发生反应,可选用酚酞溶液,酚酞试液不变色,证明氢氧化钠已被盐酸反应掉; 或硫酸铜溶液,不生成蓝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钠已被盐酸反应掉;
(4) [作出猜想]
小组同学将4、5两支试管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静置,观察到烧杯内上层是无色溶液,下层有白色沉淀。碳酸钾和硝酸钡生成碳酸钡沉淀,硫酸或硫酸钾和硝酸钡生成硫酸钡沉淀,其中硫酸钡不溶于酸,反应后的沉淀中一定有硫酸钡,猜想一:BaSO4;
[实验与结论]
继续往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说明沉淀中有硫酸钡和碳酸钡,猜想二成立;
把实验(5)反应后的物质全倒入一个废液缸,经检测,废液的pH<7,且含有毒的钡离子,说明反应后溶质为硝酸和硝酸钡。从环保的角度考虑,应加入适量的碳酸钠,碳酸钠和硫酸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水,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硝酸钠溶液呈中性,既可将废液处理达标排放,又能使废液中只含一种溶质硝酸钠(合理即可)。
6. 蓝色 有气泡产生 不一定 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速度快不宜收集气体 复分解反应
【详解】(1)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所以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故填蓝色;
(2)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故填有气泡产生;
(3)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5)根据以上实验可知,碳酸钠可以和酸碱指示剂产生颜色变化,也能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也能和某些碱反应,也能和氯化钡等盐反应。故填
[反思与提高]:
(6)酸溶液显酸性,碱的溶液显碱性,但是盐的溶液不一定成中性,如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故填不一定;
(7)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反应速度快不宜收集气体,故不宜用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故填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速度快不宜收集气体;
[拓展与延伸]:
(8)上述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把四支试管中的澄清溶液倒进废液缸中,充分混合后,发现溶液呈红色,同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在酸性环境下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为硫酸钡,则是因为实验二中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产生的硫酸钠和实验④中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填;复分解反应。
7. 稀盐酸 Fe 和 CaCO3 红色 Fe2O3和 CaCO3 生成 1.0 g CaCO3(固体Ⅱ)需要 Ca(OH)2 0.74 g,而溶解的物质为 0.65 g 小于 0.74 g,而生成0.74g氢氧化钙需要氧化钙的质量为0.56g,小于0.65g,故“双吸剂”固体的样品中一定含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钙 CD
【详解】实验探究1:(1)实验现象为:试管中固体逐渐减少,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产生气泡,得到浅绿色溶液,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实验步骤为:取少量固体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得到浅绿色溶液,说明含铁,澄清石灰水变变浑浊,说明含碳酸钙,故填:稀盐酸;Fe、CaCO3;
(2)结论为样品中一定含有碱性物质,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故现象为上层清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交流讨论: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能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也能得到浅绿色溶液,故样品中可能含氧化铁,氯化铁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探究2:(1)取2.4g该固体样品研碎,并用磁铁充分吸引后,得到剩余固体1.95g,铁能被磁铁吸引,固体减少,说明样品中含铁,向剩余固体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向固体Ⅰ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得到无色气体和黄色溶液,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形成黄色溶液,故固体中一定含氧化铁,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体,故一定含碳酸钙,故固体Ⅰ中一定含有Fe2O3、CaCO3;
(2)向滤液A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解:设生成1.0g碳酸钙,所需氢氧化钙的质量为x
x=0.74g
溶解的固体物质为1.95g-1.3g=0.65g小于0.74g
解:设生成0.74g氢氧化钙需要氧化钙的质量为y
y=0.56g<0.65g
故这包“双吸剂”固体的样品中一定含有CaO和Ca(OH)2;
实验反思:A、.“双吸剂”的成分是铁粉和生石灰,铁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和水,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双吸剂”的作用是吸收水分和氧气,不符合题意;
B、实验2中滤液A中含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碳酸钠过量,故滤液B中含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不符合题意;
C、实验1中产生的气体为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和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实验2中产生的气体为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不相同,符合题意;
D、由以上分析可知,“双吸剂”固体样品中含铁、氧化铁、碳酸钙、氧化钙和氢氧化钙,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有5种,符合题意。
故选CD。
8. 复燃 催化剂 380 360 第3次加入等量的H2O2溶液产生氧气的量减少,第4、5次加入等量的H2O2溶液后不再产生氧气(答对其中一个都给分,但要体现“等量”)或:每次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体积不变,如果NaClO是催化剂,则每次产生气体的体积相等,但实验结果产生气体的体积不等,在减少(合理即可) CD
【分析】过氧化氢会分解产生氧气,也有可能与其他某些物质反应产生氧气,通过对反应产物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判断到底是分解产生氧气,还是反应产生氧气。
【详解】[实验1]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要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观察到的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作出猜想]
猜想二:用H2O2溶液制氧气时,MnO2的作用是催化作用,NaClO类似分解H2O2溶液制氧气时MnO2的作用,说明NaClO作催化剂;故填:催化剂;
[实验2]
(1)第1次加入5 mL H2O2溶液产生气体130 mL,第2次加入5 mL H2O2溶液产生气体260-130 mL=130 mL,第3次加入5 mL H2O2溶液产生气体375mL-260 mL=115 mL,说明第3次已经把NaClO反应完全,第4次加入5 mL H2O2溶液不再产生气体,但是会排出5 mL气体(因加入液体部分气体被排出),则表中的数据x=380,第5次加入5 mL H2O2溶液又排出5 mL气体,最终气体385 mL。
(2)由上述分析可知,第3次加入5 mL H2O2溶液已经把NaClO反应完全,收集气体的总体积37 mL,但其有加入15 mL过氧化氢溶液排出的15 mL,所以完全反应后生成气体的体积V=375 mL-15 mL=360 mL。
(3)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猜想一正确”,其依据是每次加入的H2O2溶液质量不变,如果是NaClO作催化剂,那么每次产生气体的质量应该相等,但实验结果是产生的气体质量不等,在减少,所以NaClO作反应物,猜想一正确。
[分析讨论]
NaClO与H2O2溶液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ClO+ H2O2=O2↑+NaCl+ H2O ;
[拓展反思]
A、不同的消毒剂不能随意混合使用,如84消毒液、H2O2溶液能发生反应,不能混合使用。选项A错误;
B、84消毒液呈碱性,紫色石蕊溶液在碱性溶液中会变蓝色。选项B错误;
C、酒精具有可燃性,极易燃烧,所以使用医用酒精消毒时要远离明火,注意防火。选项C正确。
D、酒精具有挥发性,所以医用酒精需密封保存,选项D正确。
故选CD。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