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等5地2022-2023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甘肃省兰州市等5地2022-2023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2023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卷
历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框。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统治者在其王国的北、东、南三个方向的边域皆建有“侯”,以戍守及开拓疆土。这表明西周实行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王位世袭制 D.内外服制
2.春秋战国时期的某一流派以失势退隐的在野派自居,否定“礼治”,反对“法治”,轻视权势,主张“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这一流派是(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3.安史之乱期间,吐谷浑、于阗、回纥、吐蕃等少数民族政权或“请助讨贼”或“请助国供灵州军粮”,积极助唐平乱。唐玄宗感叹道:“西戎北狄,吾常厚之,今国步艰难,必得其用。”唐朝能得到少数民族政权支持的主要原因是( )
A.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受到唐玄宗人格魅力的感染
C.少数民族地区的物资充足 D.安史之乱动摇少数民族统治
4.时人指出:“天下强邻虎视,中土已成积弱之形,人心激愤久矣。”义和团在山东兴起后,“所至之处,人多赢粮景从,父兄莫可拴束,妻子不能阻挽”。这说明( )
A.朝廷对反侵略的默许 B.扶清灭洋的积极影响
C.列强侵华手段的变化 D.国人民族意识的迸发
5.近年来,中国在伊朗、叙利亚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积极探索解决办法。中国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推动和倡议“一带一路”建设,主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这表明我国( )
A.重视睦邻友好外交 B.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建设者
C.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D.积极推动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6.汉谟拉比说过:“天神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他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即太阳、正义之神)光耀大地。”他还自比为“众神之王”。这说明汉谟拉比的统治( )
A.彻底消除了城邦的社会矛盾 B.建立起了庞大的官僚机构
C.保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占有权 D.具有王权和神权统一特色
7.下图为古代某一帝国形势示意图。该帝国是( )
A.马其顿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罗马帝国 D.波斯帝国
8.罗马法中的私法体系,被西欧大陆广泛借鉴与发展。罗马法中体现出的一些理性原则.在近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非常实用,罗马法提出的财产无限制私有原则等,在后世立法中被广泛使用。这说明罗马法( )
A.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B.成为反对封建制度的武器
C.影响了资产阶级立法 D.是迄今最完备的法律体系
9.欧洲历史上某次运动始于17世纪末的英国,结束于法国大革命,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将这一时期评价为“思维着的知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该运动是( )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法国大革命
10.下图是早期英属北美殖民地农作物分布图,对图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新航路的开辟建立了全球性的联系
B.原产于欧洲的粮食作物在美洲传播
C.物种交流改变了美国人的饮食结构
D.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1.1502年,西班牙加速使印第安人“基督教化”。总督向每个村子派遣一位教士担任管理者和保护者。教士们在“消灭异教”的口号下,烧死反抗的印第安人,烧毁印第安人的文字书籍。这些做法( )
A.使美洲经济畸形发展 B.加速了美国的殖民地化
C.致使劳动力严重缺乏 D.导致土著文明遭到毁坏
12.1688年光荣革命后建立的新政权中,不仅政变的策划者加官封爵,荣耀风光,而且不少前朝的达官显贵,如保王分子的子弟哈里法克斯侯爵、桑德兰伯爵等,依然在政府、议会里占据首要地位,而在政变中扮演配角的资产阶级并未获得内阁职位和议会席位。这表明英国光荣革命( )
A.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有利于英国社会秩序的稳定
C.是多种势力相互妥协的产物 D.没有彻底清除旧的封建势力
13.“这样一个七拼八凑的宪法不符合任何政党的理想,但是它是唯一能持久的宪法;法国有了一个稳定的政治制度,这还是第一次。”“它使得1789年以来支离破碎的两个法国得以和平共处:一个是革命的法国,另一个是旧制度的法国。”据此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A.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B.带有明显的局限性
C.与当时法国的国情相适应 D.消除了各派的矛盾
14.提拉克把印度历史上一个争取民族独立的英雄西瓦杰作为“司瓦拉吉”(自主、自治)的象征,就使这个口号含有争取民族独立之意。他还主张未来印度实行代议制,采取联邦共和政体。提拉克的主张( )
A.要求在独立后恢复原有的封建统治
B.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色彩
C.说明了联合欧洲无产阶级的重要性
D.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趋向成熟
15.巴黎公社规定,选民不受任何财产,政治制度、思想观点.民族的限制,全体劳动群众,旧政府职员及一切不采取公开对抗行为的敌对者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
A.呈现出人民掌权的趋势 B.对旧势力作出巨大让步
C.以实现普选为主要目标 D.公制出理想社会的蓝图
16.1917年8月,列宁指出,三年的战争把我们向前推进了三十年,战争异乎寻常地加快了事态的发展,令人难以置信地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危机。据此可知,当时俄国( )
A.无产阶级革命力量发展壮大 B.无产阶级政党已经走向成热
C.社会主义革命出现有利形势 D.专制政府极力压制政治革命
17.道威斯计划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解决德国赔款问题的计划,该计划实施的关键是国际贷款问题,美国承担了贷款的一半,在国务卿修斯的督促下,主要由摩根财团提供了这笔钱.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以降息方法鼓励美国民众认购德国债券,当天债券就被抢购一空,这些做法使得道威斯计划得以运转。该计划的实施,表明美国( )
A.取代英法成为欧洲秩序的维护者
B.突破了孤立主义的传统外交政策
C.注重官方和民间商业资本的结合
D.竭力遏制苏联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18.某学生制作的手抄报设置了五个栏目,每个栏目的小标题分别是“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北约成立”“华约成立”。由此推断,该手抄报的主题应该是( )
A.美苏共同打败法西斯 B.冷战和两极格局形成
C.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D.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
19.哈佛大学的学生们在1968年散发的一个小册子中提出一系列诉求,包括明确要求哈佛废掉校园里的“预备军官训练团”。这主要表明他们( )
A.反对美国的战争政策
B.对高等教育体制的严重不满
C.旨在推进高校制度改革
D.要求缓和同苏联的外交关系
20.美国人对越南战争的记忆主要集中在美国的失败、美国付出的巨大代价、美国人的心理创伤等方面,却很少考虑这场由美国发动的战争对其他国家及人民的伤害。这反映了美国人对越南战争的记忆( )
A.带有浓厚的自我情结 B.缺乏公正性而无参考价值
C.能客观反映历史事实 D、成为官方操控舆论的工具
21.1969年,联邦德国提出“新东方政策”,极力缓和东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并宣称“不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无条件地尊重所有欧洲国家目前的领土完整”。据此可知,该政策的提出( )
A.旨在平衡两大阵营间的利益
B.表明美欧军事政治同盟的破裂
C.有利于缓和欧洲及世界局势
D.推动欧洲共同体的建立和发展
22.有学者指出,“这是苏联走向衰亡的一个关键性的转折时期。军工和重工业的比重越来越大,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比重却越来越小,经济结构更加畸形。它为以后苏联的解体准备了条件”。该“转折时期”是指( )
A.斯大林时 期 B.勃列日湿夫改革时期
C.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D.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
23.20世纪80年代,中曾根康弘在担任日本首相期间大力强化国民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重塑国家权威,强调日本必须摆脱战后以来的落后小国心态。这说明当时日本( )
A.妄图在军事上称霸世界 B.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C.积极配合美国实施冷战 D.企图强化中央集权制
24.2016年,诺奖获得者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直言:“对于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共识已经终结,在西方过去30年来一直处于统治地位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已奄奄一息。”该言论主要基于( )
A.资本主义阵营的竞争对手被削弱 B.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的沉重打击
C.公平的世界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D.国际贸易自由化法则被各国否定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25.(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秦人本无其本身之文化传统,战国以来,凡所兴建,皆自东方移植。然东土学术,本自有齐鲁与三晋之别。凡秦人所师受而信用者,本是三晋功利之士。至于齐鲁间学者讲学,重历史文化精神,则秦之君臣,固未之前闻,抑亦无情欣赏,此实有合于秦廷向来对于东土文教不甚珍重护惜之态度,而于是乃有所谓焚书之事,此实中国史上一至值重视之事件也。焚书之起,在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仆射周青臣与博士齐人淳于越,辩废封建之得失。淳于越称说殷周,谓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始皇、李斯知封建旧制之不足复,而犹尚希慕于古者学术统于王官之成规,而欲尊王学于一统,以禁绝民间私家之学。政治家过于自信,欲以一己之意见,强天下以必从,而不知其流弊之深,为祸之烈也。至后世学人,乃专以专制愚民归罪秦之君臣,此亦未尝不是,然亦仅呵谴其外貌,犹未能深探其内情耳。秦廷当时禁令,实似并不以焚书为首要,最要所禁制者实为以古非今,即首禁议论当代政治,次禁研讨古代文籍,第三始禁家藏书本。秦廷之焚书坑儒,古今人尽非之,然实不知焚书一案,其注重者尚不在焚书也。
——摘编自钱穆《秦汉史》
(1)根据材料,分析秦始皇焚书的主要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秦始皇的文化政策。(8分)
26.(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按照1861年2月19日法令,农村公社被保留了下来,并有了法律上的正式名称-—村社。村社的权力机构是村社大会(米尔大会),通过大会选出社长、收税员、文书等公职人员。再由半径不超过12俄里,男性人口从300—2000人的几个村社组成乡。乡会由各村社的公职人员和农民代表组成,乡会选举乡长、乡管理委员会和乡农民法庭。法令还详细规定了村社和乡在行政、警察、司法、税收、兵役、土地和社会福利救济等方面的职能范围。村社大会是村社的最高权力机构。改革前大会成员一般都是各户家长,改革后米尔大会的成员已不限于家长并年轻化,一批青年户主在村社大会上出现,并且参加者有越来越普及到全体成年社员的趋势。不仅如此,农村妇女也开始经常参加村社大会,并且开始为平等分得公社份地展开斗争。
——摘编自曹维安《俄国1861年农民改革与农村公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后村社的变化。(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俄国1861年改革后村社发生变化的影响。(9分)
2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由于土耳其与沙俄长期存在着矛盾,土耳其统治集团内部的亲德派占优势,掌握军政大权的政府宰相和陆军大臣是亲德分子,战前即准备同三国同盟缔结盟约。战争一开始,德奥即拉拢土耳其以对抗英、法、俄,争夺中东,切断英法与俄国的联系,从黑海和高加索地区主动进攻俄国。就在德国对俄国宣战的第二天,德土双方签订了同盟条约,土耳其加入了同盟国集团。随后,土耳其因参战准备不足,不得不宣布中立,实行全境戒严。德国在马恩河战役失利后,以给予土耳其一亿法郎的贷款为条件,要求其立即参战。1914年10月底,德土舰队袭击了在黑海中的俄国舰只,炮击俄国军事要塞。随后,土耳其与俄、英、法断交,俄土相互宣战,开辟了以俄土对抗为主的南高加索战场。
——据[美]汉森·W.鲍德温《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南高加索战场开辟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南高加索战场开辟的影响。(8分)
2023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卷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A【解析】依据材料“北、东、南三个方向的边域皆建有‘侯’”可知,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A项正确。
2.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道家主张保全真性,不被外物所累;(执政者)不要去做无效的工作,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去管理国家),民众自然会教化自己,(为政者)自身端正不烦扰民众,民众自然明白事理,这些思想体现出道家“清静无为”的哲学思想,A项正确。
3.A【解析】依据材料“西戎北狄,吾常厚之,今国步艰难,必得其用”可知,在国家动乱的时候得到少数民族政权的帮助,主要得益于唐朝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认可,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唐玄宗个人人格魅力,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少数民族地区物资充足,排除C项;安史之乱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少数民族,但并未达到动摇其统治的地步,排除D项。
4.D【解析】根据材料“人心激愤久矣”“所至之处,人多赢粮景从”可知,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抗争,当义和团运动兴起时,民众多随义和团参加反帝斗争,这体现出国人民族意识的迸发,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朝廷对反侵略的默许,A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义和团运动对民心的鼓动是受“扶清灭洋”思想的影响,B项错误;材料未显示列强侵华手段的变化,C项错误。
5.C【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在伊朗、叙利亚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积极探索解决办法。中国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推动和倡议“一带一路”建设,主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可知,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为全球治理和发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这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体现,C项正确。中国参加的是全球外交活动,并不只是关注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排除A项;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建设者,与题干中的探索解决国际与地区等政治问题不相符,排除B项;积极推进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
6.D【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汉谟拉比既是专制君主,又提出王权神授,说明汉谟拉比的统治具有王权和神权统一色彩,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汉谟拉比建立了庞大的官僚机构,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奴隶和奴隶主的关系,排除C项。
7.A【解析】由地图中的东征路线可知,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从地中海出发,最远到达印度河流域,而且还到达了东北非的埃及,最终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这一过程中,希腊文化得以东传,与他注重推广希腊文化密切相关,A项正确。
8.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罗马法的私法体系、理性原则、财产无限制私有原则等都被后世资本主义国家在立法中使用,这说明罗马法对后世资产阶级立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C项正确。从材料无法得出罗马法对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A项错误;材料信息与反对封建制度无关,B项错误;D项“迄今最完备的法律体系”说法不符合史实,且材料没有反映,排除。
9.C【解析】根据材料“始于17世纪末的英国,结束于法国大革命”“思维着的知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可知,该运动是启蒙运动,C项正确。
10.A【解析】图中水稻和小麦等粮食作物原产于亚洲,是在新航路开辟后通过物种交流才在美洲种植的,A项正确。水稻和小麦是原产于亚洲的物种,不是欧洲本土作物,排除B项;1763年美国还没有诞生,排除C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D项。
11.D【解析】西班牙的文化侵略与殖民扩张相伴而生,西方国家迫使被殖民的当地人改信基督教,将被殖民地区强行纳入基督教文明圈中,同时破坏印第安人的文字书籍,这使印第安人的土著文化遭到破坏,D项正确。西班牙的殖民地主要在拉丁美洲,A项错误;材料主旨为文化侵略,与经济发展无直接、必然的逻辑关联,B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西拔牙的殖民侵略对印第安文明的破坏,C项错误。
12.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光荣革命后,不少旧贵族在政府与议会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这说明光荣革命没有彻底清除旧势力,D项正确。材料与资本主义发展没有必然联系,A项错误;社会秩序是否稳定与材料无关,B项错误;材料只提及政变的策划者与前朝官员在新建立的政权中获得的地位,不涉及多种势力妥协,C项错误。
13.C【解析】材料信息表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各派政治势力妥协的产物,有利于法国社会的发展,与当时法国的国情相适应,C项正确。从材料无法得出确立了共和政体,A项错误;材料信息肯定了这部宪法的积极影响,没有涉及其局限性,B项错误;这部宪法体现了各派的妥协,并没有消除各派的矛盾,D项错误。
14.B【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提拉克主张争取印度的民族独立和实行代议制,采用共和政体,具有明显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色彩,B项正确。从材料可知,提拉克主张独立后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体,而非恢复封建统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联合欧洲无产者,排除C项;只有理想和目标,没有具体的措施,资产阶级不能发动广大民众进行革命斗争,表明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不成熟,排除D项。
15.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巴黎公社大大放宽了对民众选举的限制,体现出巴黎公社是一个为民众服务的民主政权,这说明巴黎公社呈现出人民掌权的趋势,A项正确。巴黎公社对选举资格的放宽不仅仅是针对旧势力的,B项错误;材料只显示出选举范围的扩大,无法得出巴黎公社把实现普选当作其主要目标,C项错误;仅从放宽对选举的限制不能说明巴黎公社勾勒了理想社会的蓝图,D项错误。
16.C【解析】根据材料中“三年的战争把我们向前推进了三十年,战争异乎寻常地加快了事态的发展”可知,一战加速了俄国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也加重了资本主义的危机,这说明当时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出现了有利形势,C项正确。俄国参加一战促使社会矛盾激化,但这并不能说明它增强了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A项错误;仅从材料信息不能推知无产阶级政党已走向成熟,B项错误;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D项错误。
17.C【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道威斯计划由美国政府参与制定政策,美国的民间商业资本提供贷款,说明美国注重官方和民间商业资本的结合,C项正确。美国取代英法成为欧洲秩序的维护者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排除A项;美国突破孤立主义传统外交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排除B项;一战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道威斯计划没有明显的遏制苏俄的因素,排除D项。
18.B【解析】依据材料“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北约成立”“华约成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冷战的表现,而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最终形成,B项正确。
19.A【解析】根据材料“1968年”“预备军官训练团”等信息可知,当时越南战争爆发后,美国大学师生中的反战情绪使发展中的后备军官训练团陷入困境。在不少学校,后备军官训练团计划被终止,A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提及高等教育体制,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高校制度改革,排除C项;题干没有涉及苏联外交,排除D项。
20.A【解析】根据材料“美国人对越南战争的记忆主要集中在美国的失败……却很少考虑……对其他国家及人民的伤害”可知,美国人对越南战争的记忆具有单向性、自我性等特征,A项正确。B项“无参考价值”、C项“客观反映”的说法错误,排除;材料中未提及美国官方对舆论的操控,排除D项。
21.C【解析】根据材料“缓和东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不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尊重所有欧洲国家……领土完整”可知,“新东方政策”有利于缓和欧洲及世界局势,C项正确。“新东方政策”的提出旨在维护联邦德国自身的利益,排除A项;当时美欧军事同盟并未破裂,排除B项;欧洲共同体成立于1967年,排除D项。
22.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苏联出于与美国争霸的需要,进一步注重发展重工业,使苏联国民经济更加失衡和畸形发展,从而加重了苏联内部的矛盾,B项正确。
23.B【解析】根据材料“重塑国家权威……摆脱战后以来……的落后小国心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日本积极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B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日本的军事主张和对待“冷战”的态度,排除A、C两项;材料的主旨是重塑国家权威,摆脱落后小国心态,排除D项。
24.B【解析】从材料看到,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已经奄奄一息,此言论主要基于2008年及之前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的沉重打击,B项正确。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25.(1)秦人文化深受三晋功利主义影响,对齐鲁等东方文教不重视;秦始皇想要学术、文化尊于一统,禁绝民间私学;秦始皇专制独断、过于自信,将尊君与愚民相结合;秦始皇焚书重在禁止以古非今,防范民间妄议朝政。(任答3点即可,12分)
(2)秦始皇统一文字,对促进文化传播与认同、对巩固国家统一都起了重要作用;秦始皇焚书坑儒,给文化传承造成重大损失,文化专制消极影响深远。(8分)
26.(1)基层组织的法律地位得到认可;通过选举产生各种公职人员;村社的职能范围明确、细化;村社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村社大会参会者范围日益扩大。(任答3点即可,9分)
(2)加强了国家对社会的控制;促进了村社民主自治的发展;增强了村社成员的责任意识;在改善农民处境方面作用有限。(任答3点即可,9分)
27.(1)土耳其与俄国矛盾由来已久;土耳其统治集团内部亲德势力占上风;德奥制定了利用土耳其切断英法与俄国的联系、加强对俄国攻势的战略;德国西线作战失利。(任答3点即可,6分)
(2)壮大了同盟国集团的力量;牵制了俄国对南线战场的作战;增加了协约国集团的作战难度;影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8分)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