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在答题卡中正确填涂。)
1.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在《满天星斗》一书中认为,中原文明是"次生型文明",其最基本的理由是陶寺遗存(位于山西南部的襄汾县)有华山、泰山、北方三个主根,还有来自太湖及其他区系的文化因素。由此可知
A.中华文明源远流长B.中原文明包括较多支派
C.中国文化博大精深D.中华文明的多元化特点
2.以周公旦为代表的西周奴隶主贵族,总结并吸取了夏商两代灭亡的教训,提出了"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认为作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应该"以德配天","德"的要求主要包括敬天、敬宗、保民三个基本方面。这表明当时已经出现
A.君权至上的专制思想B.敬天保民的民本思想
C.为政以德的儒家思想D.相信神灵的天命观念
3.下图名为"孔子问礼于老子"。两人如果探讨社会问题,他们会在下列哪个方面有同感
A.面对现实大胆地革新B.为新兴地主阶级呐喊
C.高度评价西周的制度D.不满当时的社会秩序
4.欧阳修曾言:“秦既诽古,尽去古制。自汉以后,帝王称号,官府制度,皆袭秦故,以至于今虽有因有革,然大抵皆秦制也。”谭嗣同在《仁学》中畅言:“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由此可知,欧阳修认为秦制
A.不利于后世治国理政B.在传统中国影响深远
C.为秦朝二世而亡缘由D.是对传统体制的背离
5.汉武帝死后,西汉朝廷召开了一次名为"盐铁会议"的政策辩论大会,辩论双方激烈争辩、互不相让。贤良文学(儒家知识分子)要求废除盐铁官营、国家均输,希望政府"毋与天下争利";桑弘羊(掌国家财政近三十年)坚持主张官营产业乃"国家大业",不可废除。桑弘羊当初协助汉武帝进行产业政策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缓解因常年征战带来的财政困难B.严厉打击不法商人的越轨行为
C.切断地方诸侯国的经济发展潜力D.加强对全国手工业生产的控制
6.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不断,政权更替频繁,而南方相对稳定,土地大量开垦,农业发展迅速,矿冶、丝织、制瓷、造船等手工行业也有较大进步。由此推知,当时
A.南方民族交融成效更为明显 B.经济重心已明显向南方转移
C.北方各项建设均落后于南方 D.人口流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7.在唐代的科举考试中,进士科考经学、政事和文学,明经科考经学、史学、文学,明法科考法学,明书科考艺术,明算科考理学,此外还有临时设置的制科选拔特殊人才。据此可知,唐代的科举
A.促使门阀士族逐渐走向衰败 B.具有明显的经世致用色彩
C.推动中国科举事业走向鼎盛 D.凸显了进士科的主体地位
8.唐代是茶文化发展的“轴心时代”,公元780年陆羽《茶经》成书,这是世界茶文化的首部经典,书中关于"茶性俭""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等论述,首次诠释了茶文化的思想内涵,卢全、皎然等人还用一批经典的诗歌将这种思想上升到“道”的层面。由此可知,在唐朝
A.茶文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B.饮茶成为一种时代风尚
C.道学与儒学相互融合发展D.诗人积极宣扬饮茶文化
9.宋代开始设置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主要包括知州、知府等地方官)通签书施行”。这明表通判的设置
A.分割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权B.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控D.完善了地方监察体系
10.宋代的佃户与地主只是结成经济上的租佃关系,租佃关系基于双方的自愿结合,以契约为证。另外宋代手工业领域普遍出现了"雇募制",唐代官营手工业产生了"劳役制"(它是一种过渡形态,之前实行的是"匠籍制度")。由此可知,宋代
A.传统四民社会结构逐渐解体 B.租佃关系已经在社会普及
C.人身依附关系得到一定缓释 D.官方放宽了重农抑商政策
11.下表为不同时期的学者对相关历史现象的描述:
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社会环境深刻影响经济发展 B.程朱理学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C.君主专制加强的历史必要性 D.伦理纲常在五代时渐趋崩坏
12.《明史·职官志》将内阁的核心职责归纳为:"献替可否,奉陈规晦,点检题奏,票拟批答。"票拟的对象是诸司的章奏,表达的是内阁对章奏的处理意见。由此可知,明朝的内阁
A.是统领百官的行政机构核心 B.极大地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
C.为无实际意义的附庸和点缀 D.依附皇权但拥有一定自主权
13.明末清初,西欧传教士在向中国传教的同时也捎带介绍了西方当时的科技知识,甚至还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在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中,儒家经典的某些观点和表述影响了一些启蒙思想家。据此可知,当时的中外文化交流
A.促进了中欧双方社会的转型 B.配合了中西之间的贸易往来
C.彰显出儒家思想的与时俱进 D.有利于西欧近代思想的发展
14.据学者测算,中国海商输往菲律宾群岛的丝货价值,1600年前后每年在103万两左右,1630年则达到135万两左右。而运往菲岛的中国丝织品,除了小部分在当地消费外,大部分又通过西班牙人的大帆船运往拉丁美洲销售。在墨西哥一地,十七世纪三十年代就有一万四千人专门利用中国生丝进行加工制造。这表明当时
A.明朝不再对海外贸易进行限制 B.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C.中国成为世界的商业贸易中心 D.东方从属西方的经济格局形成
15.明清时期,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持续进步,贸易活动日益增多,商品经济迅猛发展,弃农经商现象逐渐增多。下列历史事实与此现象有直接关联的是
A.君主专制程度大大加深B.程朱理学日益走向僵化
C.通俗文艺日益走向繁荣D.传统科技逐渐落伍世界
16.马克思在1858年的一篇社论中写道:"是否能完全肯定,通商口岸一增多,对华贸易就必然会扩大呢?是否能够指望1857-1858年的战争会比1841 -1842年的战争导致更好的结果呢?有一件事是肯定无疑的,1843年的条约并没有使美国和英国对中国的出口增加,倒是加速和加深了1847年的商业危机”。由此可见,鸦片战争
A.加大了英国对华贸易出口扭转了贸易逆差B.延续了中国的贸易优势
C.刺激了鸦片贸易的增长而损害了合法贸易D.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
17.曾国藩编练的地方武装——湘淮军逐渐发展成为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依赖力量,一批湘准军将领担任了地方督抚。据统计,仅湘系集团,官至总督、巡抚、尚书、侍郎、提督者即有10人之多;官至道员、总兵以上者又有100 多人。由此可知,
A.满汉民族矛盾趋于缓和B.中央集权遭到严重破坏
C.晚清统治基础严重动摇D.清廷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18.据统计,从1895年到1904年俄国对我国东北地区的投资总额50760万卢布,远远超过了同期其它帝国主义国家在我国东北的投资。1904年后,沙俄对华投资增速减缓。但在东北北部,沙俄资本仍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居主导地位。此类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B.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合法化
C.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D.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十分缓慢
19.梁启超说:“清初几位大师,实即残明遗老,黄梨洲、顾炎武、朱舜水、王船山之流,他们很多话,在过去二百年间,大家熟视无睹,到这时忽然象(像)电气一般把许多青年的心弦震得直跳。"这反映出,当时
A.反对君主政体成为共识B.变法思想源于传统文化
C.侧重动员民众参与变法D.救亡图存成为社会主题
20.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长江沿岸城市发展尤为显著。武汉经济繁荣,位居亚洲前列,对外贸易更与上海并驾齐驱,成为"驾乎津门、直追沪上"的全国第二大城市,被誉为"东方芝加哥"。武汉的这一状况
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创造条件B.说明商业贸易中心向腹地转移
C.为长江沿岸工业重新布局奠定基础D.表明其对外贸易水平超过上海
21.冯玉祥的绰号叫“基督将军”,唐生智被人呼为“和尚将军”,而教书的许寿裳被人称为"德漠克拉东"(民主的英文音译为德漠克拉西)。这些绰号反映了民国时期
A.不同阶层的兴趣各不相同B.思想和信仰多元开放
C.北洋军阀遭到世人的蔑视D.新文化成为时代潮流
22.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伐军各军担负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到1926年12 月已达1500人左右,可以说共产党人实际上领导了北伐军的全部政治工作。共产党员还筹建了北伐宣传队,印发宣传品,号召全国人民支持国民革命军的北伐。由此可知
A.国共双方达成共同出兵共识 B.北伐得到民众广泛支持
C.共产党重视革命的宣传工作 D.北伐战士革命愿望强烈
23.国家节日庆典与社会时间秩序、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下表为1929 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各机关及学校放假日期。
上述节假日的设立意在
A.禁绝旧历及旧历节日B.突出对革命领袖人物个人崇拜
C.树立革命的正统地位D.构建与统治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24.1929年,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金寨县,当地人民创作的歌谣《八月桂花遍地开》传唱到了全军全国。“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这首歌曲的流传
反映了苏区宣传的巨大成功 B.丰富了民间歌谣的艺术形式
C.折射了土地革命动员的作用 D.展现了民间艺术的地域特色
25.据学者统计,驻华北、华中侵华日军在1939年的自给自足率分别达到36%和41%,1940年分别达到45%和75%。由此可见,此种状态
A.扰乱了国统区金融秩序B.是转嫁战争负担的方式
C.封锁了抗日根据地经济D.强化了战争的物资管制
26.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扫盲,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觉悟,不少积极分子加入了共产党。1941年,农民出身的党员占边区党员总数的96.17%,各级党组织广泛建立,乡村士绅不再是社会权威。这一状况
A.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贯彻落实B.摆脱了国民党的政治影响
C. 改变了陕甘宁边区旧有的社会关系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7.下图为上海银行博物馆收藏的一枚中国货币史上面额最大的纸币,面值高达60亿元,折合金圆券1万元,在当时只能买到77粒大米。其作为史料可以用来研究
商业繁荣带动的币制改革B.抗日战争胜利推动的生产恢复
C.陷入绝境的国统区的经济D.军阀混战引发的经济秩序动荡
28.下图为1951年,浙江杭县乾元乡一家三代都给地主当长工的贫雇农郁金友,在分到五亩田地后,面对土改工作组的同志,欣喜愉快的心情溢于言表。这次运动
A.确立了土地公有制B.保证了抗美援朝的胜利
C.推动了工业化运动D.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29.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特殊节点,这又是一个以“历史为题”的决议。至此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上一共通过了三个历史决议,其中1981通过的第二个历史决议
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必不可少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时期
对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思想基础
D.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30.2022年11月8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东珠海如期开幕。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740多家国内外企业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加了这场航空盛会。6天时间里,一系列“高、精、特、专”展品集中亮相,一大批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国产航空航天新产品"首发首秀",精彩纷呈,成效显著。材料表明我国
A.科技创新不断发展B.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C.综合国力领先世界D.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40分)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4分,共40分)
31.(12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追求和维护统一是中华民族历来的主流诉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的分封制度,造就了华夏系民族共同体与戎、夷、蛮、狄共同体犬牙交错、夷夏混居的族群分布格局。春秋以降,周王室在"礼崩乐坏"的大趋势下日益式微,由此失去了制衡诸侯和四裔诸族的天下共主地位。大国争霸、四夷交侵背景下的剧烈社会动荡,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各地族群的空前融合和相互认同。华夏、蛮、夷、戎、狄之间的文化差距和心理隔阖日益消弥,华夏与蛮夷戎狄一体同源的思想观念应运而生。这种观念的广泛流行,代表了当时“中国”认同的最高境界。这种观念主要体现为“诸族同源”,它有横向和纵向两种维度的考量:从横向关联的角度上说,是华夏与夷、蛮、戎、狄同源;从纵向历程角度上说,是三皇、五帝、虞夏商周一脉承袭、同根共体。
——摘编自田广林、任妮娜《从夷夏异制到华夷一体: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认同》
材料二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但它从侧面也反映了边城范阳(安史叛军大本营)之地位的不断提升,即范阳作为横跨“华夷”政治中心地位的开始显赫,最终依次作为契丹一辽帝国的副都南京、女真金帝国的首都中都、蒙古世界帝国的首都大都。换一句话说,它意味着这不平凡的六百年孕育并实现了“中华”从“小中国”(这个“小中国”在盛唐时期曾膨胀到它的极限)变型为“大中国”的“一次漂亮的转身”。此种“变身”初见端倪于契丹建立的辽王朝,而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中华的框架是在13到14世纪的蒙古时代一下子扩大起来的",此后的清朝将此种"框架"发展到了新的高峰;正是这样一个崭新的建国框架,才真正把中华引上了通向“多民族之巨大中国”的道路。——摘编自(日)杉山正明《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夏金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和战争两个方面分别说明其与中华各族"一体同源"观念形成的关系。(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辽、西夏、金、元四个民族政权为“大中国"发展所采取的措施。(4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认识。(4分)
32.(14分)合理稳健的货币机制和金融政策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衡量政府治国理政能力与水平的重要标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18世纪中期起,除云南和广西自产少量白银外,中国的白银几乎全部来自拉美,从政府财政到民众普遍的经济活动都依赖于白银。不过,大多数白银在商人手中,因为商人操控着国际贸易。19世纪20年代,世界白银产量减少了大约50%。英国通过发行现代银行纸币来加以弥补。……19世纪前期世界市场对中国丝茶需求减少,1827年以后中国长期面临贸易赤字。随着鸦片的持续输入,1808-1856年间,大约有3.68亿白银流出国外,清政府面临着严重的货币危机。白银外流使整个中国都陷入了贫困。因货币短缺造成的失业使得流民的数量突然增加。由于官员们的收入减少以及税项短收,他们对行政的热情也因而松弛。
——摘编自(美)林满红《银线: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
材料二 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国家纷纷放弃银本位而实行金本位制,而中国仍然坚持银本位制。1929年经济大危机后,许多国家放弃了金本位并宣布本国货币贬值,以刺激本国经济。这造成中国货币的对外汇率上升。较高的汇率使中国商品与外国商品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于是贸易逆差增加。1934年6月美国通过了《白银收购法案》,进一步加剧银价上涨(而中国的银价没有变化)。以上状况造成大量白银流出中国。随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崩溃,大量卷入抵押业务的金融机构严重受损。……中国出现了严重的货币危机。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实施了币制改革,放弃银本位,规定由中央、中国和交通银行发行法(纸)币。此后,官僚资本迅速崛起。
——摘编自(日)城山智子《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市场、国家与世界经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上半期清政府货币危机产生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上半期与20世纪30年代前期两次货币危机的相似之处。(8分)
33.(14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找出一条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的重大课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庆龄先生:
中国革命胜利的形势已使反动派濒临死亡的末日,沪上环境如何,至所系念。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至于如何由沪北上,已告梦醒与汉年、仲华切商,总期以安全为第一。谨电致意,仁盼回音。
毛泽东、周恩来
——《毛泽东、周恩来邀请宋庆龄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电报》(1949年1月19日)
材料二
1954年9月,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即“五四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确认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力。由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以根本法的形式得以正式确立,为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发展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奠定了政治基础。此外,毛泽东还创造性地提出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和完善了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为保障人民民主、依靠"民主新路"跳出历史周期率奠定了坚实的民主基石。
——摘编自韩振峰、米亭《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及其内在统一关系》
材料三: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继续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关系“十六字”方针正式确立。随着宪法和政协章程的修改完成,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形式、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发扬社会主义民主重要渠道的性质定位确立起来、贯彻至今。
——摘编自《中国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电邀宋庆龄的历史背景。(5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开辟“民主新路”的历史意义。(6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3分)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B D B A D B A C C B D D B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D B D A B C D C B C C D C A
二、材料解析题
31题:
(1)制度——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开发了边疆地区(或扩大了周朝的疆域),加强了各地间的文化交流,传播了周文化(或扩大了周文化的影响),有利于统一、同一文化观念的形成。(2分)
战争——春秋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中原诸侯国与周边各民族(或各族群)的冲突增多,客观上促使他们的联系和往来日益频繁,彼此间的认知不断加深,相对先进的华夏文化持续向周边传播,这有利于“一体同源”观念的形成和发展。(2分)
(2)辽朝的职官设置为南、北面官;西夏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有汉式和本民族两套官称;金朝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猛安谋克”;元朝在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外,还实行行省、宣慰司、驿道(站)等开创性制度和措施。(4分)(一点1分)
(3)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或源远流长);不同时期各有侧重;多元一体格局;具有较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各民族都做出了贡献。(4分)(任意四点,一点1分)
32题:
(1)经济和财政上过于依赖外国白银(或政府没有掌控足够的白银储备);清朝财政体系的缺陷和落后(或清政府统治的落后和腐败);美洲等地白银产量的减少;传统大宗出口商品的减少(或中国在外贸中处于逆差或入超的地位);鸦片走私活动的猖獗。(6分)(任意三点,一点2分)
(2)都与政府不合时宜的财政体制或货币政策有关;都起因于外部经济形势的变动(或都与国际因素影响有关);都出现了白银大量外流的现象;都产生了贸易逆差的问题;都对本国的许多领域和群体带来不利影响(或都引发或加重了社会危机);都带有一定的中外贸易战或商战的色彩;都深刻地影响了政府的治国理政行为(或都对国家管理产生了较大影响)。(8分)(任意四点,一点2分)
33题:
(1)人民革命(或新民主主义革命,或解放战争)取得最后胜利已成定局;中国共产党筹建新中国;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的人民民主形式(或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需要);党的领导人和民主党派人士保持着良好交往。(任意三点得5分)
(2)推动了新中国的发展(或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民主发展道路上的一项伟大政治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丰富了人类政治文明形态。(6分)(任意三点,一点2分)
(3)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或经历了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有利于保障人民权益(或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注重制度体系建设;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意三点,一点1分)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