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同步检测)(含解析)—2022-2023高二下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3(统编版(2019))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同步检测)
一、选择题
1.《世界文明史》中写道:“(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的剧烈变动 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统治者政策的引导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2.宋朝理学家朱熹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采。便若小辟,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  )
A.不畏权贵,忠君爱国 B.自我克制,廉洁奉公 
C.格物致知,自我修行 D.有所为有所不为
3.梁启超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为一部“怪书”,它“的确含有民主主义的精神,虽然很幼稚,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黄宗羲思想很幼稚的根本原因是(  )
A.新经济因素的迟滞与微弱 B.未能跳出传统思想的窠臼
C.缺乏相应的阶级基础 D.未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
4.朱熹认为“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黄宗羲认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他们意在(  )
A.提倡节俭思想 B.批判君主专制
C.主张依法治国 D.强调民本思想
5.“从1943年以后,特别是从1945年起,他的思想就十分清楚地被看成是使马克思列宁主义适应中国情况的最权威的范例,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文化的总结和顶峰。”这说明他的“思想”是(  )
A.中国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B.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总结
C.中西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6.董仲舒曾就商鞅“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建议汉武帝“限民名田(名田,占田也),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然后可善治也”。这说明董仲舒(  )
A.以百姓利益为出发点出谋划策 B.认为商鞅变法导致土地兼并
C.基于儒家民本思想反思商鞅变法 D.否定了帝王之制和商鞅变法
7.下列与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句名言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8.夏商时期,人们认为“国之存亡,天也”,君是奉“天命”治理国家、统治人民的,故称“天子”,即天之子。但是,周之代商使一些人感到“天命靡常”,甚至认为“天不可信”。周朝“天命观”的这种变化(  )
A.表明周人放弃对神的信仰 B.有效地约束了天子的行为
C.摧毁了迷信思想的根基 D.有利于民本思想的萌发
9.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的主张。这里的“良知”是指(  )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10.《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反映出(  )
A.孔子强调道德的作用 B.老子重视法律
C.老子主张顺应自然 D.老子的哲学思想包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11.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说:“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下列对理学“内在生命与动力”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大力推行书院教育,广泛影响海外学派
B.汲取佛、道思想,使儒学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
C.突出三纲五常、等级秩序,有力维护专制统治
D.融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精华,促进新儒学形成
12.从夏、商、西周三代的覆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统治者要(  )
A.增强国力    B.勤政爱民
C.发展经济 D.重视军事
13.“这场扫荡权威、破除偶像的文化革命,为后来解放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文化革命”是指(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4.在孔子以前,“君子”专指贵族男子。而孔子赋予它新的意义,比如忠诚、守信、仁慈、坚定的品质。这表明孔子的思想(  )
A.具有阶级色彩 B.追求标新立异
C.蕴含立德意识 D.体现有教无类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老子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第一个提出了“道法自然”的自然法观点。他认为,统治者只有顺应自然,按照自然法则办事,才符合“道”的精神。与老子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法律思想相适应的是老子的理想国,在老子看来,理想的社会应是实行“无为而治”的一种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在这种理想国里,虽有圣人、侯王、贵族等统治阶级和平民百姓等被统治阶级,但却没有矛盾和斗争;虽有军队和法令,但都不发生实际作用。这是一种否定一切人定法的复古倒退的社会历史观和价值取向。
材料二:古希腊斯多葛学派阐述了他们的“顺从自然而生活”的伦理学观点,其中蕴含了丰富的自然法思想。斯多葛学派的重要贡献在于,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基于人的不平等的正义的法律观发展为 “人类基本平等”的正义的法律观,认为自然法的实质就是宇宙的理性,这种宇宙的理性乃是法律和正义的基础。……古罗马自然法学家西塞罗明确指出不符合自然法的人定法是无效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尹良海《“道”与“自然法”
——中西古代自然法思想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东西方自然法的含义并分析导致其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东西方自然法思想在历史上的影响。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2020年厦门(同安)孔子文化节在同安孔庙举行。海峡两岸嘉宾聚首同安,共同见证了一场庄严古朴的祭孔大典。本次文化节以“儒行两岸·鉴照未来”为主题,通过线上直播、线下活动的方式,推动两岸交流、共同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约有12万名观众在线收看了活动。据悉,孔子文化节以弘扬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为主旨,彰显儒家思想生生不息的魅力,呼唤中华儿女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与文化归属感,促进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共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摘编自《经济日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思想诞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中四幅图片的顺序,说明古代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四个阶段。
(3)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历经2 000多年,虽多次经受冲击,但流传至今。试分析其原因。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据此分析今天大力弘扬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17.阅读史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料一:《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唐]孔颖达《毛诗正义》
史料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屈原《离骚》
史料三: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1)根据史料一,思考该诗的主旨是什么。
(2)结合史料二,指出屈原投江殉国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境界。
(3)结合史料三,你如何理解人生的“三境界”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A 解析: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大致相当于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出现大变革,面对礼崩乐坏的局面,士人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提出不同的治国方案,希望被统治者采纳,以达到天下太平,故A项正确。
2.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为官不在大小,而在于为公,如果为公,即使再小的官,也受人尊敬,反之,哪怕做到宰相,也没有好结果。题干材料强调国家公职人员应自我克制,廉洁奉公,故选B项。
3.A 解析:黄宗羲的民主思想缺乏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较为缓慢,故A项正确;黄宗羲对封建专制的批判体现出了“跳出传统思想的窠臼”,故B项错误;缺乏相应的阶级基础的原因在于缺乏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故C项错误;黄宗羲提出君民共治、公是非于学校等未来社会蓝图,故D项错误。
4.D 解析: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导致天下治乱的根源,与节俭思想无关,故A项错误;朱熹认为统治者要节用爱民,与批判君主专制无关,故B项错误;两人的主张都与依法治国无关,故C项错误;朱熹“爱民必先于节用”和黄宗羲“天下之治乱”“在万民之忧乐”的主张都体现了民本思想,故D项正确。
5.D 6.C
7.C 解析:题干材料中的两句名言体现了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A项反映的是人际关系,B项反映的是研究问题的方式,D项反映的是儒家义理观,C项强调以国家为重,反映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故选C项,排除A、B、D三项。
8.D 9.A
10.C 解析:题干材料中“法”字的含义是“仿效”“效法”。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老子认为“自然”是天地万物效法的终极目标,主张顺应自然,故C项符合题意。
11.B
12.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桀、商纣、周幽王实行暴政,使得统治者与人民矛盾加深,夏、商、西周灭亡的教训是统治者要勤政爱民,B项正确。
13.C 14.C
二、非选择题
15.答案:
(1)含义:老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维护等级差别,否定人定法;古代西方思想家主张顺从自然而生活,人类彼此平等,崇尚正义,人定法要符合自然法。原因:春秋时期,农耕经济逐步发展,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诸侯割据混战,社会动荡; 古希腊和古罗马处于奴隶社会,商品经济发展,人们平等意识增强,人文精神产生并发展。
(2)影响:古代东方(中国)自然法思想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丰富了古代中国思想的内涵;其“无为而治”的思想在汉初和唐初都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但由于它否定人定法和道德的作用,在封建社会中未能成为一种主流法律思想。古代西方的自然法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在西方社会的法律传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促进西方法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16.答案:
(1)背景:生产力的进步(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广泛使用);诸侯割据混战,社会动荡;分封制走向崩溃。
(2)阶段: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到打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家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北宋理学兴起,儒学复兴;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对儒学的批判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3)原因:儒家思想自身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历代统治阶级的重视;历代儒学家的努力。
(4)主要内容:仁、礼、仁者爱人、大同、有教无类等。现实意义:增强中华儿女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促进人类不同文明的理解与信任;有利于建立和谐世界。
17.答案:
(1)主旨:忧国情怀,感伤意绪。
(2)精神境界: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3)理解:第一步确立志向和目标;第二步努力探索和追求;第三步实现理想和愿望。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同步检测)(含解析)—2022-2023高二下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3(统编版(2019))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