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综合 单元训练题(答案)
八上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姓名: 班级: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北伐战争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材料强调了国民革命时期
A.革命斗争的坚决性 B.国共合作的紧密性
C.民众参与的广泛性 D.革命任务的彻底性
2.“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策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该誓词中的“本军”是指
A.中国工农红军 B.八路军和新四军
C.国民革命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3.北伐战争节节胜利之时,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它代表( )的利益?
A.革命群众 B.民族资产阶级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D.帝国主义
4.黄埔军校为国共双方培养了大量军事人才。它的校址位于
A.上海 B.广州 C.南京 D.北京
5.1926年9月,汉阳兵工厂工人实行总罢工,不为吴佩孚制造枪炮。同年,湖北各地工团组织还纷纷组建运输队、铁路破坏队和武装纠察队等应援革命。该现象的时代背景是
A.北伐胜利进军 B.国民革命失败
C.工农武装割据形成 D.国共两党二度合作
6.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时任北伐军总司令的是
A.毛泽东 B.蒋介石 C.周恩来 D.叶挺
7.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在北伐战争中,他曾领导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被誉为“北伐名将”,第四军也因此被称为“铁军”。“他”是
A.朱德 B.刘伯承 C.叶挺 D.贺龙
8.“(民国)十五年六月,国民军入湖南,克长沙,吴佩孚来援,败绩,国民军遂下武汉,入江西,败孙传芳之兵,分军为左右,夹江东下。”这段材料描述了北伐战争的
A.背景 B.进程 C.性质 D.作用
9.1927年8月1日凌晨,颈扎红领带、臂绑白毛巾的将士们,打响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枪。这描述的是
A.汀泗桥战役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10.会议决议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了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无产阶级政党、“党指挥枪”等军队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奠定了中国特色军事制度的坚实基础。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三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11.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的历史博弈时说:“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该材料
A.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
B.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抬高了国民党的政治地位
D.认为国民党应以农村为重心
12.在白色恐怖下,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是在
A.二大 B.三大 C.五大 D.八七会议
13.中国革命史中经常提到“苏区”。“苏区”的政治中心是
A.井冈山 B.瑞金 C.上海 D.延安
14.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队伍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后,合编的队伍后来称为
A.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 B.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
C.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 D.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15.下列选项中能准确体现如图特征的是
A.日出东方 B.星火燎原 C.中流砥柱 D.灯塔指引
16.纪录片《苦难辉煌》这样评价国民革命失败后稍显瘦削的毛泽东:“他却立于高山之巅,放眼未来,在‘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动摇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这条“道路”是
A.三民主义,以建民国 B.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C.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7.毛泽东曾指出“马克思主义书本上并没有讲到中国湖南、湖北,他讲的只是基本原理。”“共产党的任务……不是先占城市后取农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毛泽东的意思是中国革命
A.必须反抗国民党统治 B.必须走俄国革命的道路
C.必须坚持毛泽东的领导 D.必须同中国国情相结合
18.下面这份知识表格中的空白处应当填写的是
时间 1927年8月1日
领导人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规模 2万多人参加
意义 ?
A.推翻了清王朝统治
B.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D.保存了红军的基干力量
19.“长征共历时两年,总行程6.5万里,红军战士转战14个省,跨过了近百条江河,翻过了约40座高山,共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红军战士出发时有大约18.6万人,到结束时只剩约5.7万人。”材料主要说明了长征
A.在长征途中形成了长征精神
B.中国革命历经艰难和曲折
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0.“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被取消,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在党内的领导地位。”这叙述的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21.遵义会议后,中央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周恩来、毛泽东等负责军事。随后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遵义会议
A.使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B.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使中国革命从此﹣帆风顺
D.形成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力量
22.习近平指出:“(它)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这里的“它”指的是
A.秋收起义 B.长征胜利
C.中共七大召开 D.挺进大别山
23.赤水河红军大桥是中国川黔交界的过河通道,是古蔺至习水段高速公路的重点控制性工程,连接川黔两地的重要通道之一,这座大桥的命名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A.遵义会议 B.四渡赤水 C.强渡大渡河 D.飞夺泸定桥
24.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下列有关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A.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标志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给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6分)
25. 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 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城。
26.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江西 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 ,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27.1924年孙中山创办的 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1929年12月,在福建上杭县召开的 (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三、材料解析及探究题 (共20分)
28.中国共产党能够长久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于其强大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自我纠错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发动武装起义……
——部编版八上历史教材
(1)材料一中的武装起义指什么?据材料一指出发动此次起义的原因。
【材料二】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毛泽东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选择了怎样的革命道路?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图片是红军“远征”途中某次重要会议的会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会议的名称及其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保持生命力的原因。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后,毛泽东等人发动群众,进行了武装暴动。在遭受较大损失后,毛泽东指着地图说,“我们要到这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去当山大王”。——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等
材料二: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更不能造成长期的和日益发展的割据局面。——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材料三:1928年起,毛泽东先后写下了许多著作,其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书本上并没有讲到中国湖南、湖北,它讲的只是基本原理”,“共产党的任务……不是先占城市后取农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逐步形成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
——摘编自石崇科《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等
(1)指出材料一中紧急会议通过的总方针是什么?“武装暴动”指的是什么事件?“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指的是哪里?
(2)据材料二分析,创建“工农武装割据局面”需要哪些条件?
(3)材料三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不断探索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发展道路。如图年代尺上字母所表示的是中国近代曾经的探索。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在20世纪发生的两次探索名称。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共产党人不断探索着中国革命道路。
在领导红军战争和根据地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通过艰难的探索。到1930年上半年,逐步解决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人教版九上《历史与社会》
(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说中国共产党怎样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3)综合上述材料,近代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过程给我们有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 CCCBA BCBBC
11-20 BDBDB DDCBB
21-24 DBBA
二、填空题
25. 1921 1927
26. 瑞金 吴起镇
27. 黄埔军校 古田会议
三、材料题
28.(1)起义:南昌起义;原因: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2)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会议:遵义会议;意义: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4)原因:勇于纠正自身错误(自我反思和自我纠错)。
29.(1)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秋收起义;井冈山。
(2)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进行武装斗争。
(3)不能照搬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在不断实践中开辟革命新道路。
30.(1)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3)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