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综合练习题(答案)

八上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姓名: 班级: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一历史事件促成了
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全面抗战正式开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有学者认为,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杨虎城竭尽所能使事态向和平方向发展,中共也希望能够和平解决,国民党中央和地方势力没有贸然采取军事行动,蒋介石也作了一定的调整改变,事变最终以和平的方式结束。此学者认为西安事变的解决
A.是多方力量共同努力的结果
B.主要因为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C.使中国内战的局面彻底终结
D.是中国共产党全力调解结果
3.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世界各国人民奋起抗争。下列事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是
A.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B.意军入侵埃塞俄比亚
C.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
4.《日本人的满洲梦》一文中提及:“18日晚22时许,暴戾之东北军在沈阳北大营以西破坏南满铁路,袭击我守备队,与我前来之一部发生冲突。据报告,沈阳独立守备第二大队正向现场出动。”据此可知该事件
A.标志着日本开始全面侵略中国
B.表明中国人民开始进入到抗战阶段
C.标志着中日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D.揭开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序幕
5.为纪念重大历史事件,一首题为《冬夜题□□□□》的诗写到:“古都兵变动天寒,化作长城碧血丹,国共缓攻矛与盾,军民披沥胆与肝,八年烽火山河破,三载硝烟宪政残,青史每翻常滴泪,何时两岸结新欢。”“□□□□”应是
A.红军长征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百团大战
6.人民音乐家张寒晖创作的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其创作背景是
A.红军长征 B.九一八事变
C.一二 九运动 D.七七事变
7.“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东北三省完全沦亡 B.旅顺大屠杀
C.中国半壁江山沦亡 D.南京大屠杀
8.“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的诗句描述了中国守军与侵华日军激战的情形。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产生的影响
A.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9.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
A.西安 B.重庆 C.洛阳 D.武汉
10.为悼念在战争或其他灾难中的死难者,许多国家都设立了国家公祭日。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是因为1937年的这一天
A.发生了一二 九运动 B.日军在南京进行大屠杀
C.发生了旅顺大屠杀 D.武汉保卫战
11.某兴趣小组研究“南京大屠杀”最可靠的证据应是
A.现场遗迹 B.影视作品 C.文学作品 D.日军报道
12.如图数据变化可以反映某段时期的历史。对如图解读正确的是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壮大
B.敌后抗日根据地力量的发展
C.工农革命运动支持北伐战争
D.人民群众踊跃支持解放战争
13.七十多年前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重大胜利的战役是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14.2020年8月21日上映的电影《八佰》,描写了1937年“八百壮士”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并以少敌多顽强抵抗四天四夜的故事。与电影《八佰》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淞沪会战 B.长沙会战 C.武汉会战 D.太原会战
15.2020年2月23日,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坚决打好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守护人民的健康。回顾历史,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而宣告结束。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的形势是
A.日本侵占了北平、天津 B.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D.正面战场进入抗日高潮
16.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将一个师团分割包围,给以重创。日本基层军官损失殆尽,被迫空投两百多名军官加强力量。中国军队最终击毙日军3000余人。这场战役是
A.宝山战役 B.四行仓库战役
C.台儿庄战役 D.万家岭战役
17.李宗仁回忆道:“我们在指挥上对本军量力而行,上下一心,对敌情判断正确,其所短,可说是知己知彼,发挥了内线作战的最高效能,故有台儿庄的辉煌战果。”他主要讲述了台儿庄战役的
A.历史背景 B.主要概况 C.胜利原因 D.历史意义
18.史沫特莱:“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战斗日以继夜,一连厮杀了5个月,100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敌人所有的煤矿、电厂、铁路桥梁、公路、车辆和电讯都遭到破坏。”材料所述的是
A.台儿庄战役 B.武汉会战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19.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万家岭战役
20.1940年8月,率领八路军,新四军粉碎了敌人的“囚笼”,取得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的优秀将领是
A.周恩来 B.朱德 C.陈毅 D.彭德怀
21.1945年5月8日,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的国家是
A.德国 B.意大利 C.法国 D.日本
22.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是中国抗日战争
A.原因 B.性质 C.结果 D.过程
23.以下为抗日战争简表。表中材料直接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
消灭日军 消灭伪军 军民伤亡 经济损失(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
150多万人 118万人 3500多万人 直接经济损失:1000 多亿美元 间接经济损失:5000 多亿美元
①直接打击了德意法西斯国家
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
④得到 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和帮助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4.史学家金冲及说“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所占地位实在太重要了。它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主要战场之一,中国因抗日战争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和尊重。”这说明了
①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②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真正实现了大团结
③中国取得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④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6分)
25.   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结束,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26.   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年7月7日,日军悍然炮轰宛平城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7.   年6月,英国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爆发;   年下半年,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
三、材料解析及探究题 (共20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材料二: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淞沪会战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为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伪军2.5万多人,自身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淞沪会战在抗战中的意义。材料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
材料三:关于南京大屠杀,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的表述发生了变化,修改前,都提到了“屠杀”,谈及屠杀的数字,少的说有“十几万人”,多的说“30万人以上”。但在修改稿中,用“大量、许多”等词语模糊其词,有的还公然写着“没有定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四:廖承志认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4)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成果如何?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
29.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近代以来,日本发动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条约签订后,当时的日本外相说:“在获得这个赔款以前日本的财政官从未谈到过数万万元的大数字,国库收入仅达8000万日元”。
——据舒可文《甲午战争116年回顾:中国为什么输》
材料二:在抗日战争中,既存在着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也存在着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有力地遏制了侵华日军的步伐。
——据《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三:2014年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草案和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设立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材料一中“条约”指哪一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列举一例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取得的重大军事胜利。
(3)根据材料三,指出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原因。
30.2020年,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75年前,中华儿女一致抗日,以顽强的斗争、不怕牺牲、不屈的精神赢得了光荣的胜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材料二:由于中国的战争,苏联直接免除了来自日本的压力……三次向中国提供了总额达2.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在云南昆明参战的以陈纳德将军为司令的美国“志愿者”飞行员——飞虎队也并入了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参战,同时,美国的援助大幅度增加……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1945年9月2日,日本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签署了投降书。在经过十四年抗战以后,中国终于胜利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地受人尊敬——它已完成了最漫长的反侵略和反极权主义的抗战。
请回答:
(1)材料一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发生在哪次事变后?这一事变有什么影响?
(2)日本“夺我东三省”后,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这一主张通过什么事件得以初步实现?真正实现的标志是什么?请用一例最典型的史实证明材料一中“日本人,真凶暴”。
(3)材料二反映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哪一原因?
(4)说说你对材料三中“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地受人尊敬”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 BAABB BDCBB
11-20 ABBAB DCDCD
21-24 ABBD
二、填空题
25.西安事变 淞沪会战
26.1894 1937
27.1840 1940
三、材料题
28.(1)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百团大战。
(3)企图掩盖和否认战争罪行;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我们要不忘国耻,居安思危,努力提高综合国力等。
(4)国共第二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仇敌忾、团结一致;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或民族团结和民族抗战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29.(1)《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共同抗战;百团大战。
(3)悼念死难同胞,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30.(1)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南京大屠杀。
(3)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
(4)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综合练习题(答案)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