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杭州卷)(原卷版+解析版)
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卷(杭州专版)
化 学
(考试时间:35分钟 试卷满分:52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Ca 40 Fe 56 Cu 64 Ag 108 Ba 137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分,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北斗三号卫星上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高精度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在元素周期表中铷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属于金属元素 B. 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
C. 原子核内有37个质子 D. Rb+的核外电子数为38
2. 地质考察人员发现一种矿石,研究时发现它能在氧气中燃烧,主要反应是:4X+11O22Fe2O3+8SO2.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是FeS2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
3.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模拟工业炼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应先点燃酒精灯后通CO
B.充分加热,a处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C.b处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CO2
D.可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中的CO
4.如表为硝酸钾和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据此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硝酸钾克
氢氧化钙克
A. 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若将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温至,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C. 时将克硝酸钾放入克水中,能得到饱和溶液
D. 若使的氢氧化钙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可以蒸发溶剂
5.小金通过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获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接着利用这瓶二氧化碳气体完成了图示实验,观察到蜡烛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
B.实验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C.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D.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的燃烧
6.取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能说明稀盐酸、氢氧化钠恰好都完全反应的是( )
A.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加氢氧化镁固体,固体全部溶解
C.加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
D.测定溶液的pH,刚好显中性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7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分)
7. (4分) 以煤粉灰(主要成分为Al2O3、SiO2及少量Fe2O3等)为原料制取A12O3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
【资料】
①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②煅烧时发生的反应为:2AlCl3·6H2OA12O3+6HCl+9H2O。
(1)“酸浸”步骤中盐酸与Fe2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酸浸”时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______。
(2)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写名称)。
8. (4分) 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途径。以下是一种实现二氧化碳转化为重要原料二甲醚(化学式为C2H6O)的途径:
(1)转化①是二氧化碳与一种常见单质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这种单质的化学式为 。
(2)转化②是甲醇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二甲醚和水,反应中生成二甲醚和水的分子数之比为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2分)
9.(6分)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工业合成氨的流程如下图(左)所示,在铁触媒作用下,用体积比为1:3的氮气和氢气合成氨,当容器中氨的含量不再发生变化时(平衡时),测得氨的含量分别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下图(右)所示。
(1)工业上可用_________的方法获得合成氨的原料N2。
(2)甲烷和H2O高温下反应得到CO和原料气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从“合成塔”中出来的气体是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科学家研究合成氨反应催化剂的目的是________。
(5)按下列条件进行合成氨反应,平衡时氨的含量最高的是______(填字母)。
a.200大气压、300℃
b.200大气压、500℃
c.400大气压、300℃
d.400大气压、500℃
10.(8分)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俗称胆矾、蓝矾,在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杀菌净水、水产养殖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
【活动探究】
硫酸铜晶体和无水硫酸铜的相互转化。
(1)完成表格:
操作 实验描述 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①向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晶体,加热 蓝色晶体受热放出水蒸气,生成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 CuSO4 5H2OCuSO4+5H2O↑
②再向试管中滴入几滴水 白色无水硫酸铜跟水结合,重新生成蓝色晶体
(2)实际应用:如图1所示,将无水硫酸铜装入干燥管中,用于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 。
【溶液配制】
医院要配制8%的CuSO4溶液检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3)①现有16g无水硫酸铜粉末,可配制该CuSO4溶液 g,需水 mL。
②此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除了烧杯、玻璃棒外,还需 。
【溶液导电性】
(4)在20mL溶质质量分数为1.60%的某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用电导仪测得溶液的电导率(电导率越高表示溶液的导电性越好)随滴入Ba(OH)2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假设所有稀溶液的密度均为l g/cm3)。
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含量较多的微粒有 ,D点所示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 ;
11.(8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溶液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A中,推入NaOH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实验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B试管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成分产生疑问,作出猜想:
猜想一:只含有NaOH;猜想二:含有NaOH、Na2CO3;猜想三:含有NaOH、Ca(OH)2
同学们取少量B试管中的清液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在试管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不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三错误
在试管乙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猜想二正确
(3)A、B、C、D四个实验中能体现碱化学通性的是 (填字母)。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A、B、C、D四个实验并没有探究出碱所有的化学通性,从这四个实验中选择一个,继续加入相关试剂,能得出碱的其它化学通性,实验的方案是 (写出操作和现象)。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4分)
12.(4分)在实验室中,某同学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钙粉末试剂,并对其产生兴趣,进行了如下实验。根据实验过程和图像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b点溶液中的溶质为 (填名称)。
(2)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书写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卷(杭州专版)
化 学
(考试时间:35分钟 试卷满分:52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Ca 40 Fe 56 Cu 64 Ag 108 Ba 137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分,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北斗三号卫星上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高精度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在元素周期表中铷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属于金属元素 B. 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
C. 原子核内有37个质子 D. Rb+的核外电子数为38
【答案】D
【解析】
A、根据元素的中文名称能判断元素的种类,铷为“钅”字旁,所以铷元素为金属元素,故A选项正确;
B、元素周期表中靠下方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故B选项正确;
C、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所以其质子数也为37,故C选项正确;
D、铷原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都为37,铷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说明其失去了一个电子,所以铷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6,故D选项错误;
故选D。
2. 地质考察人员发现一种矿石,研究时发现它能在氧气中燃烧,主要反应是:4X+11O22Fe2O3+8SO2.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是FeS2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
【答案】B
【解析】
A.由4X+11O22Fe2O3+8SO2可知,每个X中含有1个铁原子和2个硫原子,是二硫化亚铁,化学式是FeS2,该选项说法正确;
B.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在反应物氧气中,氧元素为零价,在生成物中,氧元素显﹣2价,即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D.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70%,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3.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模拟工业炼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应先点燃酒精灯后通CO
B.充分加热,a处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C.b处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CO2
D.可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中的CO
【答案】C
【解析】
A、实验开始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内的空气后,再点燃酒精灯加热玻璃管中的氧化铁,先通入一氧化碳后加热的原因是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出现的现象是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处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CO2,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不能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中的CO,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4.如表为硝酸钾和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据此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硝酸钾克
氢氧化钙克
A. 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若将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温至,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C. 时将克硝酸钾放入克水中,能得到饱和溶液
D. 若使的氢氧化钙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可以蒸发溶剂
【答案】D
【解析】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该选项不正确。
B、若将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温至,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不正确。
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该温度下水中溶解恰好饱和,将硝酸钾放入水中,能够完全溶解,不能得到饱和溶液,该选项不正确。
D、若使的氢氧化钙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可以蒸发溶剂,该选项正确。
故选:D。
5.小金通过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获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接着利用这瓶二氧化碳气体完成了图示实验,观察到蜡烛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
B.实验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C.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D.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的燃烧
【答案】A
【解析】
A、实验室常采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硫酸钙为微溶物,覆盖在块状大理石表面不利于反应进行,A错误;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正确;
C、蜡烛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先在底部聚集而后向上聚集,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C正确;
D、蜡烛熄灭,证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D正确;
故选:A。
6.取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能说明稀盐酸、氢氧化钠恰好都完全反应的是( )
A.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加氢氧化镁固体,固体全部溶解
C.加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
D.测定溶液的pH,刚好显中性
【答案】D
【解析】
A、加硝酸银溶液,则生成的氯化钠也能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证明稀盐酸、氢氧化钠恰好都完全反应,说法错误;
B、加氢氧化镁固体,固体全部溶解,说明溶液中含有剩余的盐酸,二者没有恰好完全反应,说法错误;
C、加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二者没有恰好完全反应,说法错误;
D、测定溶液的pH,刚好显中性,证明稀盐酸、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说法正确;
故选:D。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分)
7. (4分) 以煤粉灰(主要成分为Al2O3、SiO2及少量Fe2O3等)为原料制取A12O3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
【资料】
①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②煅烧时发生的反应为:2AlCl3·6H2OA12O3+6HCl+9H2O。
(1)“酸浸”步骤中盐酸与Fe2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酸浸”时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______。
(2)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写名称)。
【答案】
(1)①Fe2O3+6HCl=2FeCl3+3H2O ②防止盐酸挥发
(2)二氧化硅
【解析】
(1)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酸浸”时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防止盐酸挥发;
(2)氧化铁和氧化铝均能与酸反应,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所以滤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8. (4分) 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途径。以下是一种实现二氧化碳转化为重要原料二甲醚(化学式为C2H6O)的途径:
(1)转化①是二氧化碳与一种常见单质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这种单质的化学式为 。
(2)转化②是甲醇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二甲醚和水,反应中生成二甲醚和水的分子数之比为 。
【答案】(1)H2 (2)1 : 1
【解析】
(1)氢气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故这种单质的化学式为H2。
(2)由题可知,反应中生成二甲醚和水的分子数之比为1 : 1。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2分)
9.(6分)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工业合成氨的流程如下图(左)所示,在铁触媒作用下,用体积比为1:3的氮气和氢气合成氨,当容器中氨的含量不再发生变化时(平衡时),测得氨的含量分别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下图(右)所示。
(1)工业上可用_________的方法获得合成氨的原料N2。
(2)甲烷和H2O高温下反应得到CO和原料气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从“合成塔”中出来的气体是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科学家研究合成氨反应催化剂的目的是________。
(5)按下列条件进行合成氨反应,平衡时氨的含量最高的是______(填字母)。
a.200大气压、300℃
b.200大气压、500℃
c.400大气压、300℃
d.400大气压、500℃
【答案】
(1)分离液态空气
(2)CH4+H2OCO+3H2
(3)混合物
(4)提高合成氨的化学反应速率
(5)c
【解析】
(1)由于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达到78%,所以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合成氨的原料N2,故填:分离液态空气。
(2)甲烷和H2O高温下能反应得到CO和原料气H2,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CO+3H2,故填:CH4+H2OCO+3H2 ;
(3)从“合成塔”中出来的气体是混合物,因为从流程图中可知,经冷却后除了得到液态氨外还得到氮气和氢气,故填:混合物;
(4)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所以科学家研究合成氨反应催化剂的目的是提高合成氨的化学反应速率,故填:提高合成氨的化学反应速率。
(5)根据图像可知,平衡时氨的含量最高的是400大气压、300℃,故填:c。
10.(8分)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俗称胆矾、蓝矾,在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杀菌净水、水产养殖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
【活动探究】
硫酸铜晶体和无水硫酸铜的相互转化。
(1)完成表格:
操作 实验描述 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①向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晶体,加热 蓝色晶体受热放出水蒸气,生成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 CuSO4 5H2OCuSO4+5H2O↑
②再向试管中滴入几滴水 白色无水硫酸铜跟水结合,重新生成蓝色晶体
(2)实际应用:如图1所示,将无水硫酸铜装入干燥管中,用于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 。
【溶液配制】
医院要配制8%的CuSO4溶液检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3)①现有16g无水硫酸铜粉末,可配制该CuSO4溶液 g,需水 mL。
②此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除了烧杯、玻璃棒外,还需 。
【溶液导电性】
(4)在20mL溶质质量分数为1.60%的某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用电导仪测得溶液的电导率(电导率越高表示溶液的导电性越好)随滴入Ba(OH)2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假设所有稀溶液的密度均为l g/cm3)。
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含量较多的微粒有 ,D点所示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 ;
【答案】
(1)CuSO4+5H2O=CuSO4 5H2O。
(2)水蒸气。
(3)①200;184. ②量筒、胶头滴管。
(4)水分子;氢氧化钡。
【解析】
(1)硫酸铜和水反应生成五水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SO4+5H2O=CuSO4 5H2O。
故填:CuSO4+5H2O=CuSO4 5H2O。
(2)实际应用:如图1所示,将无水硫酸铜装入干燥管中,用于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水蒸气。
故填:水蒸气。
(3)①现有16g无水硫酸铜粉末,可配制该CuSO4溶液:16g÷8%=200g,需水:(200g﹣16g)÷1g/mL=184mL。
故填:200;184.
②此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除了烧杯、玻璃棒外,还需量筒、胶头滴管。
故填:量筒、胶头滴管。
(4)①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电导率是0,说明硫酸铜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含量较多的微粒是水分子;
D点所示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过量的氢氧化钡。
故填:水分子;氢氧化钡。
11.(8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溶液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A中,推入NaOH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实验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B试管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成分产生疑问,作出猜想:
猜想一:只含有NaOH;猜想二:含有NaOH、Na2CO3;猜想三:含有NaOH、Ca(OH)2
同学们取少量B试管中的清液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在试管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不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三错误
在试管乙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猜想二正确
(3)A、B、C、D四个实验中能体现碱化学通性的是 (填字母)。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A、B、C、D四个实验并没有探究出碱所有的化学通性,从这四个实验中选择一个,继续加入相关试剂,能得出碱的其它化学通性,实验的方案是 (写出操作和现象)。
【答案】
(1)气球胀大。
(2)Na2CO3+Ca(OH)2=CaCO3↓+2NaOH 先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
(3)ACD 在D试管中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解析】(1)实验A中,推入NaOH溶液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锥形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胀大,所以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胀大。
(2)实验B中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若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加入稀盐酸,由于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碳酸钠后与稀盐酸反应,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先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
(3)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碱的通性是ACD,还未验证的是碱与酸的反应,要探究该性质,实验的方案是在D试管中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4分)
12.(4分)在实验室中,某同学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钙粉末试剂,并对其产生兴趣,进行了如下实验。根据实验过程和图像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b点溶液中的溶质为 (填名称)。
(2)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书写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答案】
(1)氯化钙和盐酸;
(2)10.1%。
【解析】
(1)在b点盐酸过量,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钙和盐酸;
(2)设溶液中氯化钙质量为x,
2HCl~~CaCl2,
73 111
75g×14.6% x
=
x=16.65g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0.1%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1%。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