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单元测试 (含解析)九年级下册 化学人教版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九年级下册 化学人教版
一、单选题
1.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A.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B.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C.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D.向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2.下列与选项操作对应的图像中合理的是
A. 电解一定质量的水
B. 向一定质量二氧化锰固体上滴加过氧化氢溶液
C. 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D. 向混有少量氢氧化钠的氯化钡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3.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用50mL量筒配制45mL9.8%的稀H2SO4 B.用水鉴别NaCl和NaOH两种固体
C.用湿润pH试纸测某浓度稀盐酸pH D.用HNO3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
4.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选用试剂和除杂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除杂实验操作方法
A Fe粉 (CuO粉) 稀盐酸 加入过量稀盐酸,过滤、洗涤
B CuO粉 (CuSO4粉) 水 加入过量水,过滤、洗涤、干燥
C NaCl溶液 (CaCl2溶液) 二氧化碳 通入过量二氧化碳,过滤
D CO2 (CO) 氧气 通入过量氧气,点燃
A.A B.B C.C D.D
5.分类思想是化学的一种学习方法,下列物质按混合物、酸、碱、盐、氧化物顺序排列正确的
A.冰水混合物、硫酸、烧碱、硫酸钡、干冰 B.新鲜空气、醋酸、氢氧化钡、碳酸钙、甲烷
C.生铁、盐酸、熟石灰、氯化银、乙醇 D.石油、硝酸、氢氧化钾、纯碱、氧化铁
6.下列各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现象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化学反应 化学方程式 反应现象 反应类型
A 盐酸除铁锈 Fe2O3+4HCl=2FeCl2+2H2O 红褐色固体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复分解反应
B 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NaHCO3+HCl=NaCl+H2O+CO2↑ 有气泡产生 中和反应
C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 Cu+Hg(NO3)2=Cu(NO3)2+Hg 红色固体表面有银白色物质出现,无色溶液变为蓝色 置换反应
D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 NaOH+HCl=NaCl+H2O 有氯化钠生成 复分解反应
A.A B.B C.C D.D
7.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化学知识的应用或解释正确的是
A.海水“晒盐”的过程利用的是蒸发结晶
B.在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因为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
C.关闭燃气阀门熄灭燃气灶火焰,利用了隔绝氧气灭火
D.氧气能用于钢铁冶炼和金属焊接,利用了氧气的可燃性
8.肥田粉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铵【(NH4)2SO4】,硫酸铵属于
A.混合物 B.酸 C.碱 D.盐
9.分离 、 的固体混合物,可选用的一组试剂是
A.水、硝酸银、盐酸 B.水、碳酸钠、盐酸
C.水、碳酸钾、硫酸 D.水、碳酸钾、盐酸
10.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叙述的有
①密闭容器中加热一定量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②浓盐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③向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
④向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至过量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1.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A.Ca3(PO4)2 B.KCl C.CO(NH2)2 D.KNO3
12.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提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下列说法或做法中,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A.加高工厂烟囱能消除有害废气对空气的污染
B.垃圾分类投放,资源回收利用
C.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D.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
13.学了酸的化学性质,某同学以稀硫酸为主题,绘制了如图的“多彩酸世界”思维导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现③,只能选用Fe与稀硫酸发生反应
B.实现④,可选用Fe2O3,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实现⑤,可选用BaCl2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
D.实现②,若选用Cu、CuO、Cu(OH)2,得到蓝色溶液
14.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 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O2 CO2 通过过量的NaOH溶液,干燥
B NaNO3溶液 Na2SO4 加入适量的BaC12溶液,过滤
C NaCl固体 泥沙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
D Fe Cu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干燥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5.有限的元素可以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依据表中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名称 铜 钠 氧 氮 碳 氢
元素符号 Cu Na O N C H
(1)写出一种溶于水后显碱性的气体的的化学式是_______。
(2)两种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金属,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
(3)一种碱和一种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甲、乙、丙都是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具有如图转化关系。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甲、乙、丙可分别为Na2CO3、NaOH、NaNO3
B.若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液体,则丙可能为氧气
C.若乙、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则甲一定为氧气
D.若甲、乙都为钠盐,则丙可能二氧化碳气体
16.硫酸铵是一种常见的_________(填“氮”、“磷”、“钾”或“复合”)肥,在它的水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呈红色,说明该溶液呈_______性、pH______7.这种氮肥与熟石灰混用会失去肥效,其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
17.某园林工人配制波尔多液时,将胆矾(CuSO4 5H2O)晶体、生石灰(CaO)分别与水按1:50的质量比混合(胆矾溶于水得到CuSO4溶液),然后把得到的两种液体在木桶里混合并充分搅拌.
(1)两种液体在木桶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若要检验所配的波尔多液中是否还含有CuSO4,实验方法是_____.
三、实验题
18.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实验,向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通入CO2,没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同学们对NaOH与CO2能否反应进行验证,并对实验废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1】
(1)取①、②两个相同的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分别加入50mL水和等体积的NaOH溶液,立即拧紧瓶盖,实验如图甲所示,充分振荡。瓶子变瘪的程度:①___________(填“>”“=”或“<”)②。
【实验2】
(2)兴趣小组的同学继续进行如下探究。
①取矿泉水瓶②中的液体于三支试管中,三位同学分别完成如图乙所示实验。
②同学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A试管中有气泡冒出,B、C试管中___________,可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请写出A试管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实验3】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三支试管中反应后的剩余物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如图丙所示),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内上层是无色溶液,下层有白色沉淀。请你分析烧杯上层溶液中一定没有剩余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四、计算题
19.向盛有25g氯化钡和氯化钠固体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198.3g水,固体完全溶解。再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钠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硫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请计算:
(1)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钡的质量 g。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0.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长期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程度,取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100g倒入烧杯中,每次滴加25g稀盐酸充分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如下:
次数 1 2 3 4 5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5 25 25 25 25
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质量/g 125 148.9 171.7 195.6 220.6
请根据相关信息计算:
(1)反应生成CO2的总质量为_______g。
(2)原混合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填写计算结果)
五、综合应用题
21.山东是海洋大省,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1)海洋资源保护。为保护人类共有的海洋资源,世界各国采取了多种措施,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海洋资源的是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制定海洋环境立法
②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
③加强海洋环境监测
④提高消除污染技术水平
(2)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①海底是个巨大的宝藏,海底蕴含着煤、石油、__________等数百种矿产资源。
②海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利用_______的基本原理从海水中提取大量盐类,用作化工原料。
③海水淡化。工业上常采用蒸馏法从海水中获取大量淡水,如图是一个简易的蒸馏法淡化海水的装置,证明得到的水是淡水的方法是________。
(3)海水“制碱”。
工业上采用氨碱法生产纯碱,纯碱是工业制取烧碱的一种原料,主要流程如下图1所示:
①在Ⅰ-Ⅳ四个过程中,发生了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②上述物质中,在焙制糕点时常用作发酵粉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
③实验小组的同学把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逐滴加入到石灰水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当滴入Na2CO3溶液53g时(图2中A点),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当滴入10%的Na2CO3溶液106g时(图2中B点),恰好完全反应。试通过计算,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_ g。
参考答案:
1.A
【详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和铁都排在氢的前面,可以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铝排在铁的前面,故反应速度比铁快,在图象中,斜率表示的就是反应的速度,斜率越大,反应速度越大,足量的铁与铝与相同的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故A正确;
B、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随着硝酸钾的溶解溶质质量分不断变大,直至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变化,而图象显示其质量分数一直增大,故B不正确;
C、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会出现沉淀,而图象显示是过一段时间才出现沉淀,故C不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加水后碱性减弱,pH减小,无论怎样加水,其pH总是大于7,不会小于7,故D不正确。故选A。
2.D
【详解】A、在电解水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不是质量比,不符合题意;
B、向一定质量二氧化锰固体上滴加过氧化氢溶液,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C、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剂被消耗,氢氧化钙析出,随着氧化钙的不断加入,溶液的质量逐渐减小至零,不符合题意;
D、向混有少量氢氧化钠的氯化钡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钡难溶于酸和碱,故一开始就有沉淀生成,且生成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3.B
【详解】A、量筒只能用于量取液体体积,不能用来配制溶液。A错。
B、NaCl溶于水无明显现象,NaOH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B正确。
C、用湿润pH试纸测某浓度稀盐酸pH,会使稀盐酸pH偏大。C错。
D、HNO3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用HNO3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引进了硝酸钠。D错。
综上所述:选择B。
4.B
【详解】A、Fe粉中含有CuO粉,用稀盐酸来除杂,因为稀盐酸能与Fe和CuO都反应,不仅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不符合题意;
B、CuO粉中含有CuSO4粉末,加入水后,硫酸铜可溶于水,而氧化铜不溶于水,因此加入过量水,过滤、洗涤、干燥;可以除去硫酸铜,符合除杂原则;故符合题意;
C、NaCl溶液中含有CaCl2溶液,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可以把氯化钙转化为可溶性的碳酸氢钙,不能把杂质除去,故不符合题意;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不能把杂质除去;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二是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5.D
【详解】A. 冰水混合物成分是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硫酸是由氢元素、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酸,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硫酸钡是由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盐,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故A不正确;
B. 新鲜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醋酸属于酸,氢氧化钡属于碱,碳酸钙是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盐,甲烷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B不正确;
C. 生铁中含有铁、碳等物质是铁的合金,属于混合物;盐酸属于酸,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属于碱,氯化银是氯离子和银离子构成的盐,乙醇是由碳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C不正确;
D. 石油中含有汽油、柴油等物质是混合物,硝酸属于酸,氢氧化钾属于碱,纯碱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盐,氧化铁是由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D。
6.C
【详解】A、Fe2O3和HCl反应生成FeCl3,不是FeCl2,方程式错误;
B、中和反应指酸和碱相互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碳酸氢钠是盐不是碱,和盐酸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反应类型错误;
C、汞的活动性在铜之后,铜能够和硝酸汞反应,化学方程式、反应现象和反应类型都描述正确,该选项正确;
D、有氯化钠生成是实验结论不是反应现象,错误;
故选C。
7.A
【详解】A、海水晒盐的原理是通过风吹日晒蒸发溶剂得到食盐晶体,利用的是蒸发结晶,故选项说法正确;
B、在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不是因为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而是因为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关闭燃气阀门熄灭燃气灶火焰,利用了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氧气能用于钢铁冶炼和金属焊接,利用了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氧气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8.D
【详解】A、硫酸铵有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
B、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组成的一类化合物,硫酸铵由铵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组成,属于盐,故B错误;
C、硫酸铵属于盐,故C错误;
D、硫酸铵属于盐,故D正确。
故选D。
9.D
【详解】A、氯化银难溶于水,氯化钾、硝酸钙、盐酸易溶于水,可加水溶解,再进行过滤,分离出氯化银;但氯化钾、硝酸钙、盐酸均能溶于水,不能分离出氯化钾、硝酸钙、盐酸,引入新的杂质,错误;B、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引入新的杂质,错误;C、碳酸钾能与硫酸反应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钾,错误;D、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钾,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进行过滤,分离出碳酸钙,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正确。故选D。
10.A
【详解】①、木炭粉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产生气体质量先增加,反应完后质量不变,故错误;
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质氯化氢减小,溶液质量也减小,最后基本不变,故正确;
③、发生反应:2AgNO3+Cu=Cu(NO3)2+2Ag,每64份质量的铜从溶液中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溶液质量减小,故错误;
④、向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至过量,不能发生反应,故错误;
根据分析,上述选项只有一个正确,故选A。
11.D
【解析】复合肥料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
【详解】A、Ca3(PO4)2中只含有磷元素一种营养元素,不属于复合肥,故A错误;
B、KCl中只含有钾元素一种营养元素,不属于复合肥,故B错误;
C、CO(NH2)2只含有氮元素一种营养元素,不属于复合肥,故C错误;
D、KNO3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料,故D正确。
故选D。
12.A
【详解】A、加高工厂烟囱,废气排放到了高空中,但是不能减少有害废气的排放,不能防止有害废气对空气的污染,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符合题意;
B、垃圾分类回收,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工业废水达标排放,避免水体污染,有利于保护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不符合题意;
D、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可以减少污染,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B
【详解】A、实现③,得到浅绿色溶液,能选用Fe与稀硫酸发生反应,也能用氢氧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说法错误;
B、实现④,可选用Fe2O3,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说法正确;
C、实现⑤,可选用BaCl2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硫酸与氯化钡的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盐酸,不属于中和反应,说法错误;
D、实现②,若选用CuO、Cu(OH)2,得到蓝色溶液,不可用Cu,稀硫酸与铜不反应,说法错误;
故选:B。
14.A
【详解】A、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氧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Na2SO4能与适量的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Fe能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点睛】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5.(1)NH3
(2)CO、CuO
(3)
(4)AC
【解析】(1)
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故填氨气:NH3。
(2)
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金属,则一种化合物具有还原性:CO,另一种化合物是金属氧化物:CuO,则填:CuO、CO。
(3)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碱和盐反应生成物中要有沉淀,从给的元素中能形成的沉淀是氢氧化铜,则反应是:。
(4)
A、甲→乙: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甲→丙:碳酸钠和硝酸反应产生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乙→丙:氢氧化钠和硝酸反应产生硝酸钠和水;丙→乙:硝酸钠不能产生氢氧化钠;错误。
B、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液体,可以是过氧化氢和水,甲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乙)、氧气(丙);水(乙)通电分解产生氧气(丙)、氢气;氧气(丙)和氢气反应产生水(乙);正确。
C、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乙可以是CO,丙可以是CO2,甲可以是C或氧气;甲→乙:碳和氧气不完全燃烧产生CO;甲→丙:碳和氧气完全燃烧产生CO2;乙→丙:CO和氧气反应产生CO2;丙→乙:CO2和碳高温下反应产生CO;错误。
D、甲、乙都为钠盐,甲是碳酸氢钠,乙是碳酸钠,丙可以是二氧化碳;甲→乙:碳酸氢钠受热产生碳酸钠、水和CO2;甲→丙:碳酸氢钠分解可以产生CO2;乙→丙: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可以产生CO2;丙→乙:CO2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水;正确。
故选AC。
16. 氮 酸 < Ca(OH)2+(NH4)2SO4===CaSO4+2NH3↑+2 H2O
【详解】硫酸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在它的水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呈红色,说明该溶液呈酸性,pH小于7;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用会失去肥效,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SO4+Ca(OH)2═CaSO4+2NH3↑+2H2O。
17. Ca(OH)2+CuSO4═CaSO4+Cu(OH)2↓ 将一根光亮的铁丝插入波尔多液中,观察铁丝表面是否变红,如果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铜
【详解】(1)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uSO4═CaSO4+Cu(OH)2↓;
(2)可以用铁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铜,具体操作是:将一根光亮的铁丝插入波尔多液中,观察铁丝表面是否变红,如果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铜.
18.(1)<
(2) 产生白色沉淀
(3)HCl
【详解】(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水强,故②中气体减少的多,压强减少的多,故充分振荡。瓶子变瘪的程度:①<②;
(2)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故B、C试管中均产生白色沉淀;
A试管中生成气体的反应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结束后,将三支试管中反应后的剩余物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内上层是无色溶液,下层有白色沉淀,下层的白色沉淀是碳酸钙,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共存,故上层溶液中一定没有剩余的物质是HCl。
19.20.8;5.3%
【分析】根据生成的硫酸钡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钡的质量和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进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详解】(1)解:设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钡的质量为x。
x=20.8g
故填:20.8。
(2)解: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y。
y=11.7g
原混合物中氯化钠为25g-20.8g=4.2g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5.3%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3%。
20.(1)4.4
(2)解:设原混合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答:原混合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
(3)14.6%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气体的质量为:,故填:4.4;
(2)见答案;
(3)根据表格可知,加入25g盐酸后没有二氧化碳生成,证明只和氢氧化钠反应,当加入第二个25g稀盐酸后,生成二氧化碳1.1g,当加入第三个25g稀盐酸后,生成二氧化碳2.2g,当加入第四个25g稀盐酸后,生成二氧化碳1.1g,当加入第五个25g稀盐酸后,不再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可以第三次稀盐酸是完全和碳酸钠反应的,所以可以根据第三次数据计算;
解:设原混合溶液中HCl的质量为y。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1.(1)①②③④
(2) 天然气 蒸发结晶 蒸干后没有晶体析出(取少量的冷凝水于试管中,加入几滴硝酸银溶液,如果没有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淡水等合理答案也可)
(3) Ⅲ NaHCO3 Ca(OH)2、NaOH 解:设生成氢氧化钠质量为x
答: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8 g。
【分析】(1)
①制定海洋环境立法,利于法制保护环境,正确;
②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利于海洋保护,正确;
③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利于海洋保护,正确;
④提高消除污染技术水平,可防止海洋污染,正确。
故选①②③④。
(2)
①海底蕴含着煤、石油、天然气等数百种矿产资源。
②海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利用蒸发结晶法的基本原理从海水中提取大量盐类,用作化工原料。
③蒸馏法得到的淡水是纯净水,不含任何杂质,故证明得到的水是淡水的方法是蒸干后没有晶体析出(取少量的冷凝水于试管中,加入几滴硝酸银溶液,如果没有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淡水等合理答案也可)。
(3)
①在Ⅰ-Ⅳ四个反应分别为:氨气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氨水;饱和氨盐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分解反应是一变多的反应,发生了分解反应的是Ⅲ。
②上述物质中,在焙制糕点时常用作发酵粉的是碳酸氢钠NaHCO3,碳酸氢钠受热生成二氧化碳能使糕点疏松。
③实验小组的同学把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逐滴加入到石灰水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
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由图可知,当滴入Na2O3溶液53g时,氢氧化钙部分发生反应,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有生成的氢氧化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钙,故填Ca(OH)2、NaOH;
见答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单元测试 (含解析)九年级下册 化学人教版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