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走进化学世界 (答案) 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江西)
1 走进化学世界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累分人
得分
说明:1.共有五大题,20小题。满分70分,考试时间65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试卷好题分析 科技创新T5、T14,优秀传统文化T15、T17,数字化实验T10
中考押题点分析 情境化命题T18、19,科学家精神T2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1~5每题1分,6~10每题2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相应位置。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浓氨水具有腐蚀性,浓氨水试剂瓶上应张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 ( )
2.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学科,研究和发展化学学科的基础是 ( )
A.化学实验 B.建立假设
C.逻辑推理 D.收集证据
3.化学实验需要认真观察现象。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
A.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液态汞表面出现红色粉末
B.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由无色气体变成淡蓝色液体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4.化学实验离不开仪器。下图所示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 )
5.2024年7月3日,“神舟十八号”乘组航天员出舱为空间站舱外管路、电缆及关键设备安装了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防护装置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
A.难溶于水 B.稳定性
C.密度小 D.导电性强
6.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 ( )
7.倾倒液体试剂的操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为了便于操作,手拿在试管中上部
B.瓶塞要倒放,否则可能会使试剂受到污染
C.为避免试剂溢出,倾倒时广口瓶瓶口紧靠试管口
D.为避免试剂腐蚀标签,倾倒时标签要向着手心
8.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蜡烛燃烧的同时也发生了石蜡熔化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
C.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不能重新燃烧
9.化学观念表征着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知。下列有关化学观念认知正确的是 ( )
A.爆炸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B.腐烂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C.物理变化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D.有气泡产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10.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微型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用数字化实验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对应的曲线是a和c
C.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
D.该微型实验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后的部分产物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选择和填充各1分,共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先在A、B、C三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相应位置,然后填充D选项使其符合题目要求。
11.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
A.用铝作导线
B.镁粉用于制作烟花和照明弹
C.用活性炭来净化水
D.用氮气作
12.实验中需要注意样品用量。下列实验操作中的数据正确的是 ( )
A.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要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B.取用固体试剂,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取用5 g左右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D.取用液体试剂,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取用 mL
1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白酒与白醋 观察颜色
B 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 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
C 鉴别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铜溶液 取样,分别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D 除去铜粉中的少量铁粉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3分)
14.(5分)2024年7月4日消息,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光敏树脂,该材料能拉伸到自身长度9倍以上,“晋升”为凭借直径1毫米的“身躯”提起10 kg物件的“超级橡皮筋”。
(1)该材料性质受 (选填“光”“热”或“电”)影响大,该材料具有的其他特性有 。
(2)该“超级橡皮筋”的用途有 ,若你参与该材料的研究,需要研究的与化学相关的问题是 。
(3)鉴别普通橡皮筋与“超级橡皮筋”的方法是 。
15.(6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1)“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沙与金相同的物理性质有 (写一点),“吹尽狂沙始到金”是因为沙与金的 (选填“密度”“熔点”或“体积”)不同。
(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若等闲”是指高温下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分解,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该诗句中涉及的变化是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不尽长江滚滚来”中主要物质水的一种用途是 。
16.(6分)经过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化学实验仪器,也知道了不少实验操作的要求。
图1
(1)图1常见仪器中,仪器D的名称是 。
(2)小赣同学在实验室练习固体物质的加热操作。
①取少量粉末状试剂,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填图1中仪器对应的字母,下同)。
图2
②加热少量固体试剂,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
(3)如图2所示,小赣同学用 (选填“40 mL”“50 mL”或“100 mL”)的量筒量取的液体的体积是 mL;如果该同学在量取47 mL该液体时,俯视读数,则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7 mL。
17.(6分)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谷部豆腐》中记载:“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豆腐的制作流程如下:
请回答问题:
(1)豆腐制作的流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有 ,其中得到豆渣的流程是 。
(2)“磨浆”过程中,要同步加入一定比例的水,其作用是 (选填“减小石磨阻力”“稀释豆汁浓度”或“清洗豆子”)。
(3)“煮浆”除了煮熟豆浆以外,还可以达到 的目的,以免影响健康。
(4)“加压”的目的主要是除去豆浆中的 (填物质名称),最终得到的豆腐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8.(9分)生活中处处皆学问。冬天用木炭烤火,木炭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火焰。某兴趣小组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1:与物质熔点有关。
猜想2:与物质沸点有关。
猜想3:与物质质量有关。
【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硫 112.8 444.7 约800
木炭 3 500 4 827 约1 200
铁 1 538 2861 约1 800
钠 97.8 883 约1 400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讨论交流】大家根据生活经验认为猜想3是错误的,理由是 。
【实验探究】取少量硫、铁粉、木炭在氧气中点燃,观察现象。
物质 燃烧时现象
硫 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
铁粉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木炭 发出强的白光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以及资料可知,猜想 (选填“1”或“2”)正确。
【实验反思】(1)铁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根据实验以及资料可知,蜡烛燃烧时,产生火焰的原因是 。
【实验拓展】(1)由资料可知,钠燃烧 (选填“有”或“无”)火焰产生。
(2)铝燃烧没有火焰产生,故铝燃烧时的温度一定 (选填“>”“<”或“=”)铝的 (选填“熔点”或“沸点”)。
(3)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焰心,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选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19.(7分)点燃蜡烛时,小美发现有一根烛芯沾有食盐的蜡烛比普通蜡烛燃烧的时间更长。小美与同学们一同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食盐是否能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猜想假设】猜想1:食盐能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猜想2:食盐不能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实验方案】取7根相同的蜡烛,在其中6根的烛芯周围分别放入不同量的食盐,另1根不放食盐,分别测定它们的燃烧时间。
【实验结果】
实验 1 2 3 4 5 6 7
食盐质量/g 0 0.1 0.5 0.6 0.7 0.9 1.0
燃烧时间/min 10 15 18 20 23 25 27
燃烧情况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易灭 极易灭
【实验结论】(1)猜想 (选填“1”或“2”)正确,在一定范围内加入的食盐越多,燃烧时间 (选填“越长”“越短”或“不变”)。
(2)从燃烧情况得出的结论是加入 g食盐时,蜡烛燃烧效果最好。
【实验反思】(3)实验1的作用是 。
(4)此实验方案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如 (写出一点)。
【实验拓展】(5)实验4中燃烧情况应该是 (选填“正常”“易灭”或“极易灭”)。
(6)根据此实验结果,生产蜡烛的工厂在制作蜡烛时应该 。
五、综合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0.(10分)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世界制碱技术的进步,其生产过程中有下列反应:
(1)操作Ⅱ的名称为 。
(2)为测定某工厂制得的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取10 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100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为3.52 g(杂质不参加反应)。计算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NaHCO3俗称 ,由上述流程可知,除去碳酸钠中少量碳酸氢钠的方法是 。
(4)生产过程中,纯碱通常含有氯化钠杂质而不含氯化铵,则氯化铵可能具有 的性质。
参考答案
1.C 【解析】浓氨水具有腐蚀性,故应张贴腐蚀性物质标志。A是易燃气体标志,B是毒性物质标志,C是腐蚀性物质标志,D是爆炸性物质标志。
2.A 3.B
4.C 【解析】A.烧杯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需要垫陶土网,不符合题意;B.锥形瓶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需要垫陶土网,不符合题意;C.蒸发皿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符合题意;D.集气瓶用于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不能加热,不符合题意。
5.B 6.C 7.C
8.D 【解析】蜡烛燃烧时,产生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石蜡由固态变成液态。其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A、B、C选项均正确。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D选项错误。
9.B
10.B 【解析】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正确,不符合题意;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反应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增大,即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对应的曲线是a和b,错误,符合题意;C.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该实验可知,微型实验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后的部分产物,正确,不符合题意。
11.B 食品包装袋的填充气(合理即可)
【解析】A.用铝作导线是利用铝的导电性,是物理性质,错误;B.镁粉用于制作烟花和照明弹,是利用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的性质,与化学性质有关,正确;C.用活性炭来净化水,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是物理性质,错误;D.用氮气作食品包装袋的填充气,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12.A 1~2
13.B 用磁铁吸引(或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14.(5分)(1)光 韧性好(或强度大)
(2)用于制作起重机绳索(合理即可) 该材料的组成(合理即可)
(3)取一根粗细相同的普通橡皮筋与“超级橡皮筋”,分别提取物体,提取的物体的质量更大的是“超级橡皮筋”(合理即可)
15.(6分)(1)都是固体(合理即可) 密度
(2)CaCO3CaO+CO2↑(2分)
(3)物理变化 灭火(合理即可)
16.(6分)(1)烧杯
(2)①G ②FI
(3)50 mL 42 小于
17.(6分)(1)煮浆 过滤
(2)减小石磨阻力
(3)杀菌消毒
(4)水 混合物
18.(9分)【讨论交流】少量木炭、较多木炭燃烧都没有火焰产生(合理即可)
【实验结论】2
【实验反思】(1)3Fe+2O2Fe3O4(2分) (2)燃烧时温度高于石蜡的沸点
【实验拓展】(1)有 (2)< 沸点 (3)气态
19.(7分)(1)1 越长 (2)0.7
(3)作对照(或对比) (4)观察或测定加入食盐后对蜡烛亮度的影响(合理即可)
(5)正常 (6)在烛芯周围加入少量食盐,以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解析】(1)由实验数据可知,从燃烧时间看,在一定范围内食盐增加,蜡烛的燃烧时间延长,说明食盐可以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猜想1正确。
(2)从燃烧情况看,加入0.7 g食盐的蜡烛燃烧时间长,燃烧情况正常,得出的结论是加入0.7 g食盐时,蜡烛燃烧效果最好。
(3)实验的对照组是未加食盐组,故实验1的作用是作对照。
(4)此实验方案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如观察或测定加入食盐后对蜡烛亮度的影响。
(5)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实验4中燃烧情况应该是正常。
(6)根据此实验结果可知,生产蜡烛的工厂在制作蜡烛时应该在烛芯周围加入少量食盐,以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20.(10分)(1)蒸发结晶(1分)
(2)解:设10 g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1分)
106 44
x 3.52 g(1分)
=(1分)
x=8.48 g(1分)
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84.8%(1分)
答: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4.8%。(设、答全对得1分)
(3)小苏打(1分) 加热(1分)
(4)受热易分解(1分)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