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一起考”2025届高三二模考试生物试题(答案)
2025届高三“一起考”大联考(模拟二)·生物学
双向细目表
题号
分值
题型
核心考点
难度系数
2
单项选择题
生物的统一性
0.80
2
2
单项选择题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0.78
3
2
单项选择题
群落的演替
0.75
2
单项选择题
生物的进化
0.70
5
单项选择题
物质跨膜运输
0.65
6
2
单项选择题
生态工程
0.70
2
单项选择题
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
0.55
单项选择题
遗传的分子基础
0.65
9
2
单项选择题
免疫调节
0.65
10
2
单项选择题
微生物的培养
0.70
11
2
单项选择题
植物细胞工程
0.65
12
单项选择题
科学方法
0.65
13
不定项选择题
细胞周期调控
0.60
14
不定项选择题
基因的表达
0.55
15
不定项选择题
植物激素调节
0.50
16
4
不定项选择题
种群
0.60
17
12
非选择题
细胞代谢
0.65
18
14
非选择题
人类遗传病
0.40
19
12
非选择题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0.60
20
10
非选择题
群落和生态系统
0.60
21
12
非选择题
基因工程
0.55
2025届高三“一起考”大联考(模拟二)·生物学参考答案
1
参考答案
1.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错误;这三种病原体均有核酸,B正确:病毒侵染细胞后,借
助宿主细胞的原料、酶等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再组装成子代病毒,C错误:针对不同的病原体
的药物往往不同,D错误。
2.D有机肥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后能为植物提供无机盐和CO2等物质,增强作物
的光合作用,A正确;霜降前的降温若过早,会导致稻谷等农作物收成不好,而霜降后的降温
则对农作物有利,B正确;正其行,通其风,可以增加植物间的气体(如O和CO2)流通,为植物
提供更多的CO2,有利于植物提高光合速率,C正确;春天雨水过多会减少土壤中的O 含量,
从而限制了种子有氧呼吸的进行,降低种子的萌发率,D错误。
3.A退耕农田中保留了土壤甚至植物的繁殖体,故演替速度快,A正确;环境条件适宜,
退耕农田才能演替到森林阶段,B错误;图中是演替时间和相对多度之间的关系,第20年时,
不能体现垂直结构的复杂程度,C错误;相对多度是该种植物个体数所占百分比,而不是具体
的数目,其变化无法直接反映种群密度的变化,D错误。
4.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A正确、B错误;不同
物种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
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因此该地区马先蒿多样性是不同物种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
化的结果,C错误;凸额马先蒿和三色马先蒿异域分布,说明存在地理隔离,人工杂交能产生可
育后代,说明不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
5.C在盐化土壤中,大量Na迅速流入细胞,形成胁迫,Na+进入细胞是顺浓度梯度,据
图分析可知,Na+进入细胞需要转运蛋白A的协助,所以Na+进入细胞属于协助扩散,但Na
运出细胞需要逆浓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由图可知胞外N+作用于受体后,胞内合
成HO2影响转运蛋白B,H2O2是胞内信号分子,B错误;据图分析可知,在高盐助迫下,胞外
Ca+抑制转运蛋白A转运Na+进入细胞,胞内Ca2+增多促进转运蛋白C转运Na+出细胞,C
正确:转运蛋白C能同时转运H+和Na,而不能转运其他离子,故其仍具有特异性,D错误。
6.B该生态果园中,各种废弃物如菌渣、沼渣、粪便等中的能量被加工后再次利用,故实
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A错误、B正确;碳在图中生物间主要以含碳有机物
的形式流动,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C错误;去除害虫可缩短
食物链,鸡、鸭直接以生产者为食,诚少能量的损耗,人类获得的收益会增多,D错误。
7.C在一对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甲、乙两个容器分别模拟雄、雌生殖器官,容器中的
小球模拟雄、雌配子,A正确;由RR:Rr=1:2可知R:r=2:1,故甲、乙两个容器中两种颜
色球的数量比均为2:1,但雄配子数量远多于雌配子,故两个容器中小球总数可以不同,B正
确;等位基因分离产生1:1的配子分离比,但甲、乙两个容器中的两种小球数量均不相等,故
不能模拟等位基因的分离,C错误;亲本配子R:=2:1,重复“抓取、组合、放回”30次以上,
预期结果为RR:Rr:rr=4:4:1,D正确。
8.B用2P标记噬菌体的DNA,噬菌体将含2P的DNA全部注入大肠杆菌中,而蛋白质
外壳留在外面,大肠杆菌中的T2噬菌体由于利用大肠杆菌中的原料合成蛋白质和DNA,大
肠杆菌培养液中含有S,所以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均含S,少部分子代噬菌体的DNA
2
2025届高三“一起考”大联考(模拟二)·生物学参考答案2025届高三“一起考”大联考(模拟二)
生物学
(时量:75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学校:长沙市一中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支原体、衣原体、腺病毒是冬季引发人体呼吸系统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下列关于这三种病原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具有细胞结构
B.都含有核酸分子
C.都以二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D.都能引发人体呼吸系统感染,所以治疗药物也相同
2.农业谚语往往蕴含生物学原理。下列有关农业谚语的解释,错误的是
A.“千担粪下地,万担粮归仓”——有机肥分解后为植物提供无机盐和CO2,增强光合作用
B.“霜前霜米如糠﹐霜后霜谷满仓”—-霜降后降温可减弱细胞呼吸,实现作物的增产
C.“正其行,通其风”——保证空气流通,能为植物提供更多的CO2,提高光合速率D.“春雨漫了垄,麦子豌豆丢了种”——雨水过多会减弱种子光合作用,不利于收获
3.群落中某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可用相对多度表示。在某退耕农田演替过程中,甲、乙,丙3种植物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初生演替相比,退耕农田演替速度快
退耕农田一定可以演替到森林阶段
C.第20年时,该群落的垂直结构最明显
D.演替过程中,乙种群的种群密度先增大后减小
4.我国西南横断山区有300多种马先蒿属植物。凸额马先蒿和三色马先蒿异域分布无法传粉,人工杂交能产生可育后代;大王马先蒿和密穗马先蒿同域分布,传粉后异种花粉可萌发,但花粉管很少能成功进入子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使不同马先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B.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该山区马先蒿进化的方向
C.该山区马先蒿多样性是生物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D.凸额马先蒿和三色马先蒿之间存在两种隔离方式
5.在盐化土壤中,大量Na+迅速流人细胞,形成胁迫,影响植物正常生长。耐盐植物可通过Ca2+介导的离子跨膜运输,减少Na+在细胞内的积累,从而提高抗盐胁迫的能力,其主要机制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在盐胁迫下,Na+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都为协助扩散
B. H2O2作为一种胞间信号分子调控转运蛋白B的活性
C.在高盐胁迫下,胞外Ca2+抑制转运蛋白A,胞内Ca2+促进转运蛋白C
D.转运蛋白C能同时转运H+和 Na+,故无特异性
6.“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利用生态工程的原理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模式。某地区发展生态果园的模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该生态果园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该生态果园遵循生态工程中的循环等原理
C.碳在图中生物间主要以CO2的形式流动
D.去除害虫,鸡、鸭的食物减少,人类获得的收益减少
7.玉米籽粒的饱满和皱缩分别受等位基因R和r控制。现有一批基因型及比例为RR :Rr=1 ∶2的玉米种子,种植后随机交配产生F1。某同学准备利用如图所示的材料进行上述玉米植株随机交配产生F1的模拟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两个容器分别模拟雄、雌生殖器官,容器中的小球模拟雄、雌配子
B.甲、乙两个容器中两种颜色球的数量比均为2∶1,但两个容器中小球总数可以不同
C.从两个容器中取出小球并组合模拟的是等位基因分离及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D.重复“抓取、组合、放回”30次以上,预期结果为RR:Rr : rr=4∶4∶ 1
8.某实验小组模拟“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在实验操作正确的情况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都很高
B子代T2噬菌体均会被35S标记
C.大部分子代T2噬菌体被32P标记
D实验前需用含32P的培养液培养T2噬菌体
9.CTLA-4是T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蛋白,活化后可与抗原呈递细胞产生的表面蛋白B7-1结合抑制T细胞的增殖,防止免疫系统过度激活;PD-1是T细胞表面的另一种受体蛋白,活化后可与肿瘤细胞产生的表面蛋白PD-Ll结合,也抑制T细胞的增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PD-1与PD-Ll结合会导致肿瘤细胞的逃逸
B.CTLA-4和 PD-1的活化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自身免疫病
C.提高CTLA-4的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增强,体液免疫功能减弱
D.阻断T细胞中PD-1基因的表达,可以提高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
10.染料废水是一种难处理的工业废水。研究发现活性污泥中能筛选出对蓝色的2BLN染料(C14H9CIN2O4)废水具有高效脱色能力的菌株﹐它们通过降解具生物毒性的分散蓝2BLN而降低废水危害。下图表示目标菌株GN-1的筛选和脱色实验流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基甲、乙,丙均为选择培养基,作用相同
B.培养基乙中应以2BLN为唯一的碳源或氮源
C.向培养基乙进行接种时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
D.所示菌落①至④中,菌落②或④的脱色能力最强
l1.我国科学家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新品种耐钠盐植株的过程如图所示,序号代表过程或结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①过程用灭活病毒诱导原生质体甲和乙的融合
B.②过程表示脱分化,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C.③过程所用的培养基中添加了较高浓度的钠盐
D.获得的杂种植株一定能表现出双亲的优良性状
12.科学技术和科学方法推动了生物学的研究与发展。下列有关同位素示踪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
A.科学家用同位素3H标记亮氨酸的羧基,追踪并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
B.鲁宾和卡门利用放射性同位素1RO进行标记,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C.梅塞尔森和斯塔尔用含15N的大肠杆菌,证明了DNA 的复制以半保留方式进行
D.辛格和尼科尔森依据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提出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泛素化是指泛素分子(一类低分子量的蛋白质)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将细胞内的蛋白质分类,从中选出靶蛋白,并对靶蛋白进行特异性修饰的过程。最新研究表明,核蛋白UHRF1在有丝分裂中催化驱动蛋白EG5泛素化,进而调控细胞周期转换与细胞增殖,如图所示,TPX2为纺锤体装配因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EG5不能泛素化,则会导致染色体着丝粒不能分裂
B.UHRF1蛋白缺失导致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前期不能完成
UHRF1蛋白参与调控纺锤体装配和染色体正常行为
D.该研究为UHRFl作为潜在抗癌药物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14.细菌glg基因编码的UDPG焦磷酸化酶在糖原合成中起关键作用。细菌糖原合成的平衡受到CsrAB系统的调节。CsrA蛋白可以结合glg mRNA 分子,也可结合CsrB mRNA分子,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与glg 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2个tRNA的结合位点
B.若抑制CsrB基因的转录,则不利于细菌糖原合成
细菌合成CsrA蛋白时,核糖体沿glg mRNA 从5'端向3'端移动
D.合成glg mRNA 时,需要引物、RNA 聚合酶、模板、原料等条件
15.脱落酸有促进种子休眠的作用。研究发现XM基因会影响种子对脱落酸的敏感性。XM基因上不同位置的突变及其影响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XM基因上不同位点的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和不定向性
B.位点1、2、3突变均会使种子对脱落酸的敏感性降低
C.与正常植株相比,位点4突变的植株,其气孔导度会下降
D.位点3突变使XM基因的翻译过程提前终止
16.藏羚栖息于海拔3700~~5 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的植物为食。右图表示某地区藏羚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变化(R=出生率/死亡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 段,藏羚种群数量先增加再下降
B.cd 段,藏羚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寒流属于影响藏羚种群数量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D.生态系统中,藏羚属于第二营养级,即初级消费者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12分)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受诸多因素影响。为研究秸秤还田和氮肥配施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研究者分别以连续玉米秸杆还田(SR)和秸秤不还田(NSR)为主因素,氮肥用量为辅因素﹐进行分区试验。并于玉米灌浆期测定各光合指标(如图1),玉米成熟后按区收获,测定玉米产量(如图2)。回答下列问题:
(1)捕光复合物主要由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蛋白质组成,推测其功能是_______.
(2)氮肥用量会影响咧噪乙酸的生物合成,据图1判断,呼噪乙酸由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产物转化而来,该阶段主要的物质变化包括___(填序号)。
(3)据图可知叶绿素含量受氮肥用量影响显著,呈_____(填“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
(4)由以上分析可知玉米农业生产上提高产量的最佳措施为SR+N2,该措施使玉米产量达到最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
(5)为研究脱落酸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生物小组利用以下实验材料进行实验,通过测量种子的活力指数和种子内α-淀粉酶的活性分析该激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实验材料:品种、生理状态等相同的饱满玉米种子、蒸馏水、人工合成的脱落酸、脱落酸合成抑制剂,烧杯、量筒等。请根据所给实验材料,简述实验思路(注:具体测量操作不作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4分)已知等位基因A/a,B/b独立遗传,基因a和基因b均可独立导致人体患某一遗传病,基因a位于性染色体上。图1是一家系有关该病(不考虑X、¥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的遗传图谱。
Ⅰ.为确定相关个体的基因型,某研究小组对该家系成员与该病有关的基因进行了电泳,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已知基因A、B,a, b均只电泳出一个条带且不考虑突变。结合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1)I-1的基因型为_______,导致图中Ⅱ-1患病的致病基因来自_______.
(2)基因A和基因b分别对应图2中的条带_____(填序号)。I-1和 I-2再生一个
患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Ⅱ .该家系中的Ⅱ-3与正常女性(甲)结婚后,生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XY(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的儿子(乙),II-3和甲的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对乙及其父母进行X染色体的STR(由2~6个碱基串联重复排列的DNA序列)分析,其中 DXS7593(某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位置)位点测序结果如图所示(217,221、231表示该基因的碱基对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3)结合图3、4、5,分析乙的性染色体异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现仅考虑A和a基因。有人认为,甲的基因型为X4X R。该观点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2分)低血糖威胁人类健康,当人体受到低血糖和其他危险等刺激时,机体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作出相应反应,其中肾上腺发挥了重要作用,调节机制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
(2)遭遇危险时,交感神经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儿茶酚胺类激素,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血流量__________等生理效应,有助于机体作出快速反应。从反射弧的结构分析,交感神经属于_______________.
(3)危险引起的神经冲动还能传到___________,该部位的某些神经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最终使糖皮质激素水平上升,该过程是通过________轴进行调节的。
(4)从细胞间信息分子的角度分析,图中肾上腺受到神经系统调控分泌不同激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分)水稻矮缩病毒(RDV)可借助叶蝉侵染水稻。研究者对3种生物的互作关系进行了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RDV与水稻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叶蝉通过取食水稻获得水稻同化的物质和能量﹐故其在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处于第_________营养级。
(2)用不携带RDV的叶蝉(不带毒叶蝉)取食水稻后移除叶蝉,获得对照组水稻;利用_______取食水稻后移除叶蝉,获得带毒水稻作为实验组。将15只饥饿处理后的叶蝉接入图1装置两株水稻的中心点,统计对照组和实验组水稻上的叶蝉数量,结果如图2。图2体现出带毒、不带毒叶蝉对水稻的取食偏好分别是_________.
(3)研究发现,RDV 感染使水稻释放挥发性物质E。将两种叶蝉置于图3所示的四臂嗅觉仪的中心,其中一臂连接气味源,统计一段时间内叶蝉在4个区域停留的时间,结果如下。
①据图3分析,E对两种叶蝉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②现有无法合成E的突变体。利用图1装置设计实验验证“RDV通过诱导水稻产生挥发性物质E影响叶蝉的取食偏好”。组别如下:
预期I、II、Ⅲ、Ⅳ对应的实验结果依次为________(填字母)。
a.左侧水稻上的叶蝉数量与右侧水稻的基本相同
b.左侧水稻上的叶蝉数量多于右侧水稻上的
c.左侧水稻上的叶蝉数量少于右侧水稻上的
21.(12分)重叠延伸PCR技术是采用具有互补末端的引物,使PCR产物形成了重叠链,从而在随后的扩增反应中通过重叠链的延伸,将不同来源的扩增片段重叠拼接起来的技术,可通过定点诱变在体外改造DNA分子(图中黑色正方形代表替换的碱基),并将改造后的目的基因导入质粒构建目的基因表达载体。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所示的重叠延伸 PCR技术中,PCR1的引物是_____。PCR4可获得大量定点诱变目的基因,此时的引物为______。PCR3时模板DNA 不能选择 DNA分子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使重叠延伸PCR技术改造后的目的基因(该基因序列不含图中限制酶的识别序列)能与载体正确连接,PCR4时,最好分别在基因转录的非模板链和模板链的
_____________(填“5'”或“3'”)端和________(填“5'”或“3'”)端的引物上添加限制酶
_______和________酶切位点。
将目的基因,质粒及大肠杆菌混合,温育一段时间后涂在含四环素的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长出菌落。这些菌落的菌体内不一定含有目的基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录:部分试卷扫描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