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含答案) 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广东)
7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题号 一 二 总分 累分人
得分
说明:1.共21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试卷好题分析 科技发展T1、T7、T8、T1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T4、T16
中考押题点分析 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T2、T21,新题型新考法T18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空间站的供氧方式之一是使用固体燃料氧气发生器“氧烛”。“氧烛”以氯酸钠为生氧剂提供氧气。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观粒子是 ( )
A.O B.2O C.O2 D.O2-
2.荔枝是我省种植的主要水果之一,其营养价值很高,富含蔗糖、维生素C、钙、磷、钾、镁等。其中钙、磷、钾、镁是指 (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离子
3.“等一帘烟雨,候十里春风”,是对二十四节气中“雨水”的形象描述。随着“雨水”之后雨量的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 )
A.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每个水分子的体积变大
C.空气中水分子的数目增多 D.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增大
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对认识和创造物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回答4~6题。
4.题4图是表示气体微观粒子的示意图,图中的“○”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 )
题4图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在反应中,“”“”和“”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微观粒子X中 ( )
A.只含有“” B.一定含有“”和“”
C.一定含有“”和“” D.一定含有“”“”和“”
6.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
A.食盐水和铜丝都能导电——都含有能自由移动的电子
B.红磷和白磷都可以燃烧——都是由磷元素组成的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D.湿衣服在太阳下比在阴凉处更易晾干——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7.我国科学家发明的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又称“发电玻璃”,被誉为“挂在墙上的油田”。碲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题7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题7图
A.碲属于金属元素
B.碲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2
C.碲原子的中子数为52
D.碲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7.6 g
8.我国空间站的太阳能电池翼应用了砷化镓太阳能技术。砷化镓中,砷和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依次为题8图中的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题8图
A.砷原子易失去电子
B.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8
C.砷原子和镓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D.砷元素和镓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9.下列有关化学用语含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2S——2个硫元素 B.Fe2+——铁元素显+2价
C.——镁离子带2个正电 D.2NH3——2个氨分子
10.在①2Hg、②Ba2+、③NO2、④2CO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
A.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
B.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
C.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③
D.表示原子个数的是④
11.X、Y、Z、W四种元素的质子数如题11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题11图
A.X与W属于同一周期
B.Z与Y能形成两种常见的化合物
C.在化学反应中,Y原子易得到电子,W原子易失去电子
D.常温下,X、Y、W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pH>7
12.题12图是在密闭容器中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汞原子,“”表示氧原子,根据此反应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题12图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生成物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单质
D.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13.构建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正确的是 ( )
A.灭火原理模型 B.空气成分模型
C.物质组成与构成模型 D.两种不同的元素
14.从宏观、微观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特有的“科学思维”之一。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
选项 宏观现象 微观解释
A 稀盐酸、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 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B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金刚石 原子结构发生改变
C 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 氧原子的个数不同
D 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降低氯离子的含量
15.化学实验具有无穷的力量。通过实验可以探究新知、丰富知识、提高素养。以下有关题15图实验内容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
题15图
A.Ⅰ组的现象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B.Ⅱ组的现象说明Y可能是稀硫酸
C.Ⅱ组烧杯内剩余溶液中一定含有C
D.Ⅱ组蜡烛熄灭的原因是温度降低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广东茶文化历史悠久。
(1)茶树适宜生长在pH为4.5~5.5的土壤中,该土壤属于 (选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土质。
(2)依据发酵程度及色泽,制作的茶可分为未发酵的绿茶,半发酵的白茶、黄茶及青茶,全发酵的红茶和后发酵的黑茶6类。
①茶叶发酵过程发生了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茶叶中的儿茶素(化学式为C15H14O6)具有解毒和抗氧化的作用,其含量与加工工艺和发酵程度有关。1个儿茶素分子由 个原子构成。儿茶素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泡茶时可用茶漏将茶叶和水分离,该做法与实验室中 操作的原理相似。用杂质少的软水泡茶,能充分体现茶的色、香、味。生活中软化硬水的方法是 。
(4)饮茶保健专家建议:不提倡饭后立即喝茶。因为茶水的成分中含有鞣酸,鞣酸可与食物中的铁反应,影响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时间长久易使人缺铁引起 。
17.【科普阅读】
嫦娥五号圆满完成月球采样任务。科学家对样品研究表明,月壤中含有丰富的矿藏,仅月球表面层5 cm厚的沙土中就含上亿吨铁,月球岩石中含有地球上的全部元素和60种左右的矿物,其中6种矿物是地球上没有的。在月球表面,白天温度可高达127 ℃,夜晚温度可降到-183 ℃,自动采样机中的高性能钻杆能满足嫦娥五号在月球表面苛刻条件下的采样需求。月壤中含有丰富的氦-3(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而地球上的氦主要是氦-4(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氦-3可作核电站的“燃料”,安全无污染,且100吨氦-3所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地球上1年全部消耗能量的总和。根据科学家估计,月壤中含有100万~500万吨氦-3。
(1)月球表面层5 cm厚的沙土中富含的金属是 。
(2)嫦娥五号自动采样机中钻杆具有的性质是 (写一条)。
(3)氦-3原子和氦-4原子中 不同,它们都属于氦元素的原因是 。
(4)氦-3作核电站“燃料”的优点是 。若月壤中的氦-3放出的能量能全部被人类所用,可至少使用 年。
(5)He-3发生的某种核聚变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题17图:
题17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填字母)。
a.该核聚变元素的种类不变 b.X原子的符号为He
c.核聚变属于化学变化 d.D原子核内有1个中子
18.【基础实验和跨学科实践】
多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1)从微观角度看。题18-1图是氢气与氯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题18-1图
①从微观上看,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根本改变的微观粒子是 (选填“原子”或“分子”)。
②参加反应的氢气与氯气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
(2)从能量变化角度看。氢气能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某些火箭用联氨(N2H4)作燃料,用四氧化二氮(N2O4)助燃,生成物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N2H4+N2O43 +4H2O,通过上述两个反应,谈谈你对燃烧的新认识: 。
(3)从质量守恒角度看。按题18-2图所示装置进行的相关实验。
题18-2图
①实验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一段时间后,A中电子秤示数不变。
③将B中Na2CO3与稀盐酸混合后,观察到电子秤示数变小,其原因是 。
④以上实验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填字母)。
19.【科学探索】
老师在劳动实践课中先让同学们体验了煎鱼比蒸鱼时香味更浓,回到学校后大家进行了“探究影响分子运动因素”的分组实验,同学们按题19图所示进行了以下实验:
题19-1图 题19-2图
题19-3图
(1)实践课上,同学们能闻到浓浓的鱼香味的微观解释是 。
【查阅资料】
①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NH3),会污染空气;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②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量且不与氨气反应。
③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产生白烟。
【实验分析】
(2)题19-1图实验中同学们可观察到棉团变成 色,同时也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该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
(3)题19-2图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 ,可观察到湿润的酚酞试纸变成 色,实验时放入氧化钙粉末会更快出现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
(4)题19-3图实验中观察到c处最先产生白烟,由此可知,气体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越 (选填“快”或“慢”)。
【实验结论】
(5)分子的运动速率与 、 有关。
(6)煎鱼比蒸鱼时香味更浓,是因为煎鱼过程中油的温度比蒸鱼时水的温度更 (选填“高”或“低”)。
20.钢铁厂有如下冶炼工艺流程,根据流程回答相关问题。
工艺流程一:工业炼铁的部分反应如题20-1图所示。
题20-1图
(1)X可以是 (填物质名称)。
(2)题20-1图炼铁过程中体现了CO的 性。
(3)题20-1图反应①的主要作用是 ,反应②的过程中 (选填“吸热”或“放热”)。
工艺流程二:在钢铁工业推进碳减排、碳捕集的过程中,化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一种以“氢能炼钢”替代“焦炭炼钢”的工艺流程如题20-2图所示:
题20-2图
(4)海水经蒸发变成饱和食盐水后发生变化的是 ,题20-2图过程Ⅰ中化合价改变的一种元素是 。
(5)生铁与钢性能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炼铁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与焦炭炼钢相比,氢能炼钢的优点是 。
21.为了检验某品牌硫酸铵化肥是否合格,某学习小组称取27.5 g该化肥样品与足量的浓烧碱溶液混合后加热,将产生的氨气用100.0 g废硫酸吸收。测得吸收氨气的溶液总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题21图所示: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SO4+2NaOHNa2SO4+2H2O+2NH3↑和2NH3+H2SO4(NH4)2SO4。
题21图
(1)硫酸铵属于 (选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硫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
(2)完全反应后产生氨气 g。
(3)硫酸铵的含量高于95%的硫酸铵化肥为合格品,请通过计算判断该硫酸铵化肥是否合格(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C 2.A 3.C 4.D 5.B 6.A 7.B 8.C 9.D 10.B
11.A 【解析】A.X与W的质子数分别是1、11,分别为氢元素和钠元素,不属于同一周期,故选项说法错误;B.Z与Y的质子数分别是6、8,分别为碳元素、氧元素,能形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两种常见的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C.Y与W的质子数分别是8、11,它们元素的原子分别为氧原子、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氧原子易得到电子,钠原子易失去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D.X、Y、W三种元素的质子数分别是1、8、11,分别是氢元素、氧元素、钠元素,常温下,X、Y、W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氢氧化钠,其水溶液显碱性,pH>7,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
12.D
13.C 【解析】A.可通过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来灭火,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因为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故错误;B.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不是质量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占1%,故错误;C.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观粒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得失电子会形成离子,离子也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形成原子,故正确;D.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为同种元素,故错误。故选C。
14.A
15.B 【解析】A.氧气具有助燃性,能够使蜡烛燃烧得更旺,但氧气不具有可燃性,选项说法错误;B.Ⅱ组的现象说明Y能够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碳酸钠与稀硫酸能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Y可能是稀硫酸,选项说法正确;C.Ⅱ组烧杯内若碳酸钠被反应完,则剩余溶液中不含C,选项说法错误;D.Ⅱ组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生成的二氧化碳阻挡了蜡烛与氧气的接触,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16.(7分)(1)酸性
(2)①化学 ②35 7∶48
(3)过滤 煮沸
(4)贫血
17.(8分)(1)铁
(2)耐高温(合理即可)
(3)中子数 质子数相同
(4)安全无污染 一万
(5)bd(2分)
18.(10分)(1)①分子 ②1∶1(2分)
(2)N2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
(3)①Fe+CuSO4Cu+FeSO4(2分) ③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 ④AC(2分)
19.(10分)(1)分子在不断运动
(2)红 装置气密性不好
(3)平衡气压 红 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量,温度升高,分子运动更快
(4)快
(5)温度 相对分子质量
(6)高
20.(10分)(1)焦炭
(2)还原
(3)提供反应所需的热量 吸热
(4)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或溶液的密度,合理即可) 氢(或氯)
(5)含碳量不同 Fe2O3+3H22Fe+3H2O(2分)
(6)产物是水,对空气无污染
21.(10分)(1)氮肥(1分) 21.2%(2分)
(2)6.8(1分)
(3)解:设27.5 g该化肥样品中含硫酸铵的质量为x。
(NH4)2SO4+2NaOHNa2SO4+2H2O+2NH3↑
132 34
x 6.8 g(1分)
=(1分)
x=26.4 g(1分)
硫酸铵的质量分数为×100%=96%(1分)
96%>95%,该硫酸铵化肥合格。(1分)
答:该硫酸铵化肥合格。(1分)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