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碱及其性质 同步练(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

7.2 碱及其性质 同步练(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
知识点1 常见的碱 
1.(山东青岛李沧区期末)分类是学习化学重要的科学方法。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 )
A.氯化钠 B.碳酸钠
C.氧化钙 D.氢氧化钠
2.(北京平谷区二模)下列不是NaOH俗称的是( )
A.烧碱 B.火碱
C.纯碱 D.苛性钠
3.(山东烟台福山区期末)关于氢氧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里称量氢氧化钠时可以将氢氧化钠放在纸上称量
B.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的白色固体一定是氢氧化钠
C.不小心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进行中和,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
D.氢氧化钠易潮解,要密封保存
4.(山东淄博高青县期中)下列关于氢氧化钙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是熟石灰的主要成分
B.对皮肤、衣服等有腐蚀作用
C.水溶液俗称石灰水
D.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潮解
5.食品公司通常在“××雪饼”的包装袋内放入一小包干燥剂,上面的部分文字如图。请仔细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1)这包干燥剂吸收水分的化学方程式是__ __。
(2)“请勿食用”是因为干燥剂吸水后具有__ __。
(3)如果误食入口,应该服用__ __。
知识点2 碱的化学性质 
6.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 )
A.都能与指示剂作用
B.都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
C.都能解离出金属阳离子
D.都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7.(山东临沂沂水县月考)对知识的归纳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在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小红同学总结了氢氧化钙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即氢氧化钙与图中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氢氧化钙与酸碱指示剂反应,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__ __色,原因是氢氧化钙溶液中含有__ __(填离子符号)。
(2)利用氢氧化钙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可以在建筑业上砌砖抹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 __。
(3)若反应③中的盐为碳酸钠,则该反应的现象是__ 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
8.(山东临沂模拟)如图是“碱的化学性质”的思维导图,祝愿同学们破“碱”成蝶。
(1)若指示剂为无色酚酞,可溶性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__ __(填“离子符号”)。
(2)若非金属氧化物为CO2,写出实验室检验CO2的化学方程式__ __。
(3)氢氧化钙可以与碳酸钠反应,而氢氧化钠不与碳酸钠反应,其原因是:__ __。
9.在学习碱的性质时,为了验证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老师做了下面两个实验。
  
实验一:如图甲,将一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观察试管中的液面变化情况。
实验二:如图乙,向两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同样规格的瓶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振荡后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观察U形管(装有红墨水)两端液面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二中若观察到U形管左端液面__ __(填“升高”或“降低”),则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2)与实验一相比,同学们认为实验二更合理,因为它排除了__ __对实验的干扰。
10.(山东青岛莱州市期末)项目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将树叶放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中煮沸,叶肉变黄时取出,洗刷干净后制成叶脉书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NaOH溶液可以腐蚀叶肉
B.制作过程涉及化学变化
C.制作完成后废液需回收处理
D.NaOH固体存放处应张贴如图乙所示标志
11.(山东淄博桓台县期末)化学实验室内很多物质的保存方法与其本身的性质有关。固体氢氧化钠有以下性质:
①白色固体 ②易溶于水,溶于水放热 ③有腐蚀性 ④易吸收水分而逐渐溶解 ⑤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实验室必须密封氢氧化钠进行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2.(山东德州庆云县一模)用下列对比实验探究碱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需密封保存只因为氢氧化钠易潮解
B.实验2中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B>A>C
C.只能通过对比A、C瓶的变化情况证明CO2与氢氧化钠反应
D.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比饱和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好
13.(山东济宁微山县二模)实验小组针对CaO设计了如下实验:
(1)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__。
(2)经操作Ⅰ得到无色澄清液,如果要用实验证明C中的成分,可以选择下列__ __(填序号)进行实验。
A.铁    B.酚酞试液    C.二氧化碳
(3)已知: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待烧杯C已冷却至室温,操作Ⅱ是加入某种物质后无色澄清液出现白色固体,如果加入的是碳酸钠溶液,则白色固体的成分是__ __;如果加入的是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全部溶解),则白色固体的化学式是__ __。
14.(山东枣庄滕州市期末)某兴趣小组同学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1)写出上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 __。
(2)为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王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实验,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气球胀大。
 
①王强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__ __。
②李莉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__ __。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__ __。
③你认为两实验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__ __(填代号),理由是__ __。
15.(山东济南钢城区期末)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的情况,选用久置的固体样品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固体猜想】
猜想Ⅰ:全部是NaOH;
猜想Ⅱ:全部是Na2CO3;
猜想Ⅲ:是__ __的混合物(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①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无现象;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②氢氧化钠和氯化钙溶液不反应;碳酸钠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③氯化钙和氯化钠都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实验和推断】
(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可能是__ __(填名称),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有气泡产生的化学方程式是__ __。
(2)若A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生成,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__ __(填化学式),有沉淀生成的化学方程式是__ __。该实验__ __(填“能”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
(3)若A是CaCl2溶液,实验现象a为__ __,现象b为__ __。则猜想Ⅲ成立。
【反思】
(4)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 __。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
知识点1 常见的碱 
1.(山东青岛李沧区期末)分类是学习化学重要的科学方法。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 D )
A.氯化钠 B.碳酸钠
C.氧化钙 D.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
2.(北京平谷区二模)下列不是NaOH俗称的是( C )
A.烧碱 B.火碱
C.纯碱 D.苛性钠
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3.(山东烟台福山区期末)关于氢氧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实验室里称量氢氧化钠时可以将氢氧化钠放在纸上称量
B.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的白色固体一定是氢氧化钠
C.不小心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进行中和,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
D.氢氧化钠易潮解,要密封保存
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以及吸水性,称量氢氧化钠时,将氢氧化钠放在左盘的烧杯进行称量,A错误;固体物质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的有氢氧化钠、氧化钙等,B错误;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C错误;氢氧化钠易潮解变质,要密封保存,D正确。
4.(山东淄博高青县期中)下列关于氢氧化钙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是熟石灰的主要成分
B.对皮肤、衣服等有腐蚀作用
C.水溶液俗称石灰水
D.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潮解
氢氧化钙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没有吸水性,不易潮解。
5.食品公司通常在“××雪饼”的包装袋内放入一小包干燥剂,上面的部分文字如图。请仔细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1)这包干燥剂吸收水分的化学方程式是__CaO+H2O===Ca(OH)2__。
(2)“请勿食用”是因为干燥剂吸水后具有__腐蚀性__。
(3)如果误食入口,应该服用__食醋,并大量饮水冲洗__。
(1)这包干燥剂吸收水分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O===Ca(OH)2。(2)因为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吸收水分后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有强碱性,对皮肤、织物、器皿等物质有腐蚀作用。(3)①因为用水冲洗可以降低氧化钙的浓度,以达到没有腐蚀性的目的。②因为CaO溶于水后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可以与食醋反应生成醋酸钙,醋酸钙是没有腐蚀性的,食醋也是无毒的,所以应该用食醋洗。
知识点2 碱的化学性质 
6.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 B )
A.都能与指示剂作用
B.都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
C.都能解离出金属阳离子
D.都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7.(山东临沂沂水县月考)对知识的归纳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在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小红同学总结了氢氧化钙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即氢氧化钙与图中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氢氧化钙与酸碱指示剂反应,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__红__色,原因是氢氧化钙溶液中含有__OH-__(填离子符号)。
(2)利用氢氧化钙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可以在建筑业上砌砖抹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Ca(OH)2+CO2===CaCO3↓+H2O__。
(3)若反应③中的盐为碳酸钠,则该反应的现象是__产生白色沉淀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a(OH)2+Na2CO3===CaCO3↓+2NaOH__。
(1)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原因是氢氧化钙溶液含有氢氧根离子,离子符号为OH-。(2)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可以在建筑业上砌砖抹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3)若反应③中的盐为碳酸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反应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8.(山东临沂模拟)如图是“碱的化学性质”的思维导图,祝愿同学们破“碱”成蝶。
(1)若指示剂为无色酚酞,可溶性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__OH-__(填“离子符号”)。
(2)若非金属氧化物为CO2,写出实验室检验CO2的化学方程式__CO2+Ca(OH)2===CaCO3↓+H2O__。
(3)氢氧化钙可以与碳酸钠反应,而氢氧化钠不与碳酸钠反应,其原因是:__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所含的金属离子不同__。
(1)可溶性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OH-。(2)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3)氢氧化钙可以与碳酸钠反应,而氢氧化钠不与碳酸钠反应是因为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所含的金属离子不同。
9.在学习碱的性质时,为了验证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老师做了下面两个实验。
  
实验一:如图甲,将一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观察试管中的液面变化情况。
实验二:如图乙,向两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同样规格的瓶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振荡后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观察U形管(装有红墨水)两端液面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二中若观察到U形管左端液面__升高__(填“升高”或“降低”),则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2)与实验一相比,同学们认为实验二更合理,因为它排除了__水__对实验的干扰。
10.(山东青岛莱州市期末)项目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将树叶放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中煮沸,叶肉变黄时取出,洗刷干净后制成叶脉书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D )
  
A.NaOH溶液可以腐蚀叶肉
B.制作过程涉及化学变化
C.制作完成后废液需回收处理
D.NaOH固体存放处应张贴如图乙所示标志
NaOH固体具有腐蚀性,存放处应张贴腐蚀品标志。
11.(山东淄博桓台县期末)化学实验室内很多物质的保存方法与其本身的性质有关。固体氢氧化钠有以下性质:
①白色固体 ②易溶于水,溶于水放热 ③有腐蚀性 ④易吸收水分而逐渐溶解 ⑤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实验室必须密封氢氧化钠进行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C )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④⑤ D.①②③④⑤
固体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而使表面潮湿,这一现象又叫潮解,它还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故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故实验室中必须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④⑤。
12.(山东德州庆云县一模)用下列对比实验探究碱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氢氧化钠需密封保存只因为氢氧化钠易潮解
B.实验2中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B>A>C
C.只能通过对比A、C瓶的变化情况证明CO2与氢氧化钠反应
D.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比饱和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好
氢氧化钠需密封保存,是因为氢氧化钠易潮解并且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A错误;实验2中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强于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强于水,B错误;通过对比A、C瓶的变化情况能证明CO2与氢氧化钠反应,通过其他途径也可以证明,例如向通入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C错误;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比饱和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好,D正确。
13.(山东济宁微山县二模)实验小组针对CaO设计了如下实验:
(1)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CaO+H2O===Ca(OH)2__。
(2)经操作Ⅰ得到无色澄清液,如果要用实验证明C中的成分,可以选择下列__BC__(填序号)进行实验。
A.铁    B.酚酞试液    C.二氧化碳
(3)已知: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待烧杯C已冷却至室温,操作Ⅱ是加入某种物质后无色澄清液出现白色固体,如果加入的是碳酸钠溶液,则白色固体的成分是__CaCO3__;如果加入的是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全部溶解),则白色固体的化学式是__Ca(OH)2__。
(1)A中发生的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2)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C中溶液为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钙和铁不反应,酚酞遇碱变红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会生成碳酸钙沉淀。(3)氢氧化钙中加入碳酸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若加入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热,氢氧化钙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氢氧化钙以固体形式析出。
14.(山东枣庄滕州市期末)某兴趣小组同学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1)写出上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CO2+Ca(OH)2===CaCO3↓+H2O__。
(2)为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王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实验,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气球胀大。
 
①王强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__氢氧化钠溶液与CO2发生反应,使容器内气压降低__。
②李莉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__CO2能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气压降低__。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__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__。
③你认为两实验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__A__(填代号),理由是__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易伤到手__。
(1)向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2)①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氢氧化钠溶液与CO2发生反应,使容器内气压降低。②由于CO2能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气压降低,所以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要得到严谨的结论可以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做对比实验。③A实验在取下橡皮塞时需要手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由于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易伤到手,所以A实验存在安全隐患。
15.(山东济南钢城区期末)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的情况,选用久置的固体样品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固体猜想】
猜想Ⅰ:全部是NaOH;
猜想Ⅱ:全部是Na2CO3;
猜想Ⅲ:是__Na2CO3、NaOH__的混合物(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①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无现象;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②氢氧化钠和氯化钙溶液不反应;碳酸钠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③氯化钙和氯化钠都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实验和推断】
(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可能是__稀盐酸(或稀硫酸)__(填名称),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有气泡产生的化学方程式是__Na2CO3+2HCl===2NaCl+CO2↑+H2O(或Na2CO3+H2SO4===Na2SO4+H2O+CO2↑)__。
(2)若A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生成,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__CaCO3__(填化学式),有沉淀生成的化学方程式是__Ca(OH)2+Na2CO3===CaCO3↓+2NaOH__。该实验__不能__(填“能”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
(3)若A是CaCl2溶液,实验现象a为__有白色沉淀生成__,现象b为__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__。则猜想Ⅲ成立。
【反思】
(4)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2NaOH+CO2===Na2CO3+H2O__。
【固体猜想】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猜想Ⅰ: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2CO3,则猜想Ⅲ:是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实验和推断】(1)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是稀盐酸或稀硫酸,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有气泡产生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CO2↑+H2O或Na2CO3+H2SO4===Na2SO4+H2O+CO2↑。(2)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引入了氢氧根离子,所以若A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CaCO3,该实验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3)猜想Ⅲ成立,即含有Na2CO3和NaOH,氯化钙溶液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现象a有白色沉淀,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4)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