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重庆市南岸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

2023年重庆市南岸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0分)
1. 胡适说:“孔子是一个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这表明孔子的教育主张是(  )
A. “因材施教” B. “有教无类” C. “道之以德” D. “顺应自然”
2. 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展示知识结构,下面一组图示展示的主题是(  )

A. 促进文化发展 B. 加强思想控制 C. 巩固国家统一 D. 强化经济交流
3. 华佗认为:“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这表明华佗(  )
A. 提倡劳动锻炼 B. 长于用针灸治病 C. 擅长外科手术 D. 主张辩证分析病情
4. 如图是敦煌壁画:右侧骑在马上的汉武帝,由几名侍从围护;左侧张骞正在向汉武帝跪拜辞行。汉武帝注视着张骞,左手举起,以示送别。该壁画(  )

A. 是研究张骞在西域活动的直接证据 B. 全面再现了张骞通西域的艰难历程
C. 表达了作者对张骞通西域事迹的认知 D. 反映了汉武帝时期丝绸之路已经开辟
5. 公元494年后,位于平城(今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开凿热潮逐渐消退,而位于洛阳的龙门石窟开凿渐趋热门。这一现象出现的政治原因是(  )
A. 北魏孝文帝迁都至洛阳 B. 北朝统治者开始宣扬佛教
C. 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D. 淝水之战后北方再度分裂
6. 正确认识动机与后果的关系,有利于厘清历史的内在逻辑。下列各项,其动机与后果一致的是(  )
A. 西周推行分封制——春秋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B. 李冰修建都江堰——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C. 曹操发动赤壁之战——魏蜀吴三分天下
D. 秦朝严刑峻法——陈胜、吴广起义
7. 五四运动后,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脱下学生装,穿上粗布衣,到民间去,到工厂去,他们开办平民识字班,宣传马克思主义。这说明(  )
A.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
B. 五四运动得到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支持
C. 五四运动开创了近代完全意义的民族民主革命
D.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
8. 观察如图,下列对图中历史信息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 秋收起义后起义部队改向山区进军
B. 南昌起义后起义部队向广州转移
C. 南昌起义部队与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
D. 红军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被迫进行长征
9. 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78周年,某校筹备组织“铭记历史铸国魂”主题活动,活动筹备组搜集到如下素材,素材可以用来说明(  )
时期 时期事件
局部抗战时期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在东北开展游击战争
中共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全国抗战时期 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中共开辟敌后战场
八路军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
A. 正面战场是抗战初期的主战场 B. 国共两党进行了全民族抗战
C.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D. 中共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10. 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和平诚意和“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建国口号,赢得了全国民众的认可。解放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让农民无偿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使共产党赢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这段话主要揭示了人民解放战争的(  )
A. 发生背景 B. 发展历程 C. 胜利原因 D. 历史意义
11. 如图是朱宣咸的速写《毛主席指出了光明大道——集体农庄喜报代表团》(1956年),该作品说明(  )
A. 土地改革促进农业的发展
B. 农业合作化运动蓬勃发展
C. 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农民走上致富路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农民拥护
12.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1979中美正式建交。这说明新中国(  )
A. 开始结束屈辱外交历史 B. 注重睦邻友好关系
C. 重视与发展中国家关系 D. 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13. 1942年9月,德军从城北突入市区,双方为争夺每一座房屋、水塔、铁路路基,甚至为争夺一堵墙、一堆瓦砾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结果迫使希特勒绝望于该城的进攻,而不得不在事实上一天一天把自己转入防御地位。该战役(  )
A. 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 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C. 扭转了苏德战争的形势 D. 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14. 20世纪国际关系跌宕起伏,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对于下边年代尺①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确定了“一战”后国际秩序
B. 形成了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全面对峙的两极格局
C. 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D. 世界多极力量推动着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15. 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按照人口分配土地
B. 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C. 1953年,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朝鲜战争结束
D. 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建立经济特区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5.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史料一般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和口述史料,上面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史料同属于哪一类型?任选其中一件史料分析其价值。
材料二 1933年1月31日山海关失陷后华北告急,由于担心故宫珍贵文物被日本人破坏,故宫理事会决定将故宫珍贵文物1.3万多箱分批运往上海。1933年2月5日夜,故宫博物院的第一批文物2118箱从神武门出发,绕道天津南下,到达上海,最后在南京兴建朝天宫保存……。1937年,这批珍贵文物又踏上历时八年之久的漫漫西迁之路,1944年转运到重庆,最终存放在南岸南滨路的安德森银行。
——摘编自《世界文物保护历史上的奇迹——故宫文物南迁》
(2) 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填“√”;违背了上述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填“×”;上述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填“〇”。
A.故宫文物南迁是抗战时期故宫博物院组织保护文物的行动。 ______
B.故宫文物从北京南迁至上海再西迁到重庆,历时八年。 ______
C.全面侵华期间日本使用非法手段强占中国大量珍贵文物。 ______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我国已经建立起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1985年,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2004年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6年通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强调“确保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2011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9年7月,故宫博物院推出“故宫名画记”“玩转故宫”等7款数字产品,将文化遗产转化为数字资源进行保护、研究和利用。
一一摘编自宁古喆《辉煌70年》等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记》载,商鞅变法前,“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各诸侯国都把秦国当作未开化的蛮夷之族)”。孝公时秦国内有“君臣废法而服私,是以国乱,兵弱,主卑”,外有三晋攻夺秦河西地。强烈的忧患意识使孝公决心奋发图强,下令宣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据董成雄、王四达《“商鞅变法”的现代启示》整编
(1) 根据材料一,归纳秦孝公忧患意识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鸦片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侵略与欺凌,清政府统治的权威受到直接的冲击和挑战。但是,随着条约的签订和外国军队的撤离,清王朝统治者忘记了战争的耻辱和狼狈,长期以自我为中心使得清王朝统治者失去了应有的政治敏感,他们将《南京条约》看作是“万年和好”之约,中国社会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天朝的人们仍然生活在“不变”的世界中,错失了崛起的良机。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填“√”;你认为不正确,请填“×”。
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缺乏应有的忧患意识,错失了发展的良机。 ______
B.《南京条约》是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对外条约。 ______
材料三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正在通过“一带一路”打破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通过亚投行与人民币离岸结算部分地摆脱美元霸权,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千方百计挑动中国周边国家围堵中国,遏制中国实力增强。中国把美国围堵中国的压力转化为团结全国人民努力建设国家的强大动力,用一切手段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国防安全,并增强国际话语权“软实力”与科技、军事“硬实力”建设。
——鲁品越、王永章《“三大陷阱”:中国面临的新的历史性挑战》
(3) 根据材料三,归纳美国围堵中国的原因及中国面对挑战采取的措施。
18.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请你完成“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学习活动。
任务一【探西方近代化之始】
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主要强调的是人性的卑微和人生的悲惨。相较之下,文艺复兴则致力于实现人的“自我肯定”。文艺复兴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不再将人类仅仅视为上帝的附属品,而是极力歌颂人的价值,强调人自身所具有的尊严和荣誉,并在各种艺术作品中进一步肯定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郝苑、孟建伟《从“人的发现”到“世界的发现”——论文艺复兴对科学复兴的深刻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1) 14-16世纪,是欧洲走向近代的开始,也是“发现”的时代。选择上述任一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发现”的理解并指出该事件的历史作用。
任务二【走中国现代化之路】

(2) 请写出思维导图中A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并写出两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任务三【鉴中西现代化之别】
对比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野蛮与血腥,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是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路,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扩张、战争掠夺的现代化有着本质区别。中国式现代化,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做出了重要贡献。
——摘自何磊《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于“两个结合”》
(3) 中国式现代化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中国式现代化相比,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有何缺陷?根据材料概括并以世界历史上的一例史实加以说明。
19. 阅读下表:
世界近现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重大事件
17世纪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8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开始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60-70年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
1921年 新经济政策实施
1933年 罗斯福新政实行
请选择上表中的两个事例,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将人看作是平等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在此以前,由于学在官府,平民子弟无权进入官府的学校学习,孔子创办私学,才使平民子弟有机会上学。因此,“有教无类”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思想,B项正确;因材施教是孔子的教育方法,道之以德是孔子的政治主张,均与题干“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不符,排除AC项;“顺应自然”是老子的主张,与题干“孔子”不符,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孔子的教育主张,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孔子的教育主张。
2.【答案】C
【解析】A.秦始皇命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文字的统一,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而题干内容不仅仅涉及文字方面的内容,排除。
B.秦始皇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但在题干中未涉及,排除。
C.以上图示所反映的依次是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以及统一货币的内容,这些都是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正确。
D.秦始皇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但题干所涉及的内容不仅仅是统一货币的内容,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本题将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合在一起考查,综合性强。同时,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3.【答案】A
【解析】由材料“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劳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这表明华佗提倡劳动锻炼,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涉及针灸治病、外科手术,排除BC两项;主张辩证分析病情的是张仲景,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华佗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和区分华佗和张仲景的医学成就。
4.【答案】C
【解析】据题干“右侧骑在马上的汉武帝,由几名侍从围护;左侧张骞正在向汉武帝跪拜辞行。汉武帝注视着张骞,左手举起,以示送别”可知,该壁画表达了作者对张骞通西域事迹的认知,按照自己的想法描绘了张骞拜别汉武帝的情景。故C符合题意;这幅壁画是唐朝绘制的,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A;壁画不能体现张骞通西域的艰难历程,排除B;壁画不能说明汉武帝时期丝绸之路已经开辟,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壁画表达了作者对张骞通西域事迹的认知。
5.【答案】A
【解析】题干现象出现的政治原因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故A符合题意;题干现象出现的政治原因是北魏孝文帝迁都至洛阳,不是北朝统治者开始宣扬佛教、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淝水之战后北方再度分裂,排除BCD。
故选:A。
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出现的政治原因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6.【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秦国蜀郡郡守李冰等经过精心设计,带领人民化害为利,在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B项正确;西周推行分封制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巩固周初的形势,事与愿违出现了王室衰落诸侯争霸的局面,排除A项;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是为了统一全国,事与愿违出现了魏蜀吴的分裂局面,排除C项;秦朝实行严刑峻法是为了巩固统治,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李冰修建都江堰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李冰修建都江堰等知识。
7.【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脱下学生装,穿上粗布衣,到民间去,到工厂去,他们开办平民识字班,宣传马克思主义。”结合所学可知,这样的场景最早出现在五四运动后。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得到了传播,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之下,青年学生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了工厂工人之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D符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排除A;材料不能体现五四运动得到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支持,排除B;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史实,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传播,要求学生结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表现和五四运动的影响来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考查了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首先要搞清楚五四运动的过程和影响,其次要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8.【答案】A
【解析】A.由图中所示“长沙、三湾、井冈山”,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所反映的是秋收起义。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由于城里敌人力量强大,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正确。
B.题干所反映的是秋收起义,而不是南昌起义,排除。
C.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湖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
D.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秋收起义,解答的关键信息是识图。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考查学生对秋收起义相关知识的理解。
9.【答案】D
【解析】A.题干强调的是中共在抗战中所起的作用,并没有强调正面战场在抗战中的地位问题,排除。
B.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进行了全民族抗战,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
C.题干强调的是中共在抗战中所起的作用,并未涉及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的问题,排除。
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略总方针;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这都充分说明了中共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共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解答的关键是对知识的理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国家情怀。
10.【答案】C
【解析】正是由于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和平诚意和“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建国口号,赢得了全国民众的认可;解放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让农民无偿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使共产党赢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才能够取得胜利。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历史文化常识。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
1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1956年”“集体农庄报喜代表团”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蓬勃发展,B项正确;土地改革在1952年底已完成,A排除;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走上致富路,与“集体农庄”不符,CD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史实。掌握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蓬勃发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
12.【答案】D
【解析】A.开始结束屈辱外交历史是新中国成立,排除。
B.注重睦邻友好关系与题干中的“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不符,排除。
C.题干中所涉及的国家是日本、美国,属于发达国家,重视与发展中国家关系未能体现,排除。
D.由题干中的“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1979中美正式建”可知,这是我国70年代的三大外交成就,从而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的外交成就,侧重考查70年代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考查学生对我国取得外交成就的认识。
13.【答案】C
【解析】由材料“1942年9月……迫使希特勒绝望于该城的进攻,而不得不在事实上一天一天把自己转入防御地位”可知,这是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描述。斯大林格勒战役扭转了苏德战争的形势,此后,苏军开始向德军展开进攻。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C项符合题意;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A项;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排除B项;日本法西斯签署投降书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及其影响。
14.【答案】A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标志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瓦解。故A符合题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了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全面对峙的两极格局,排除B;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联合国成立,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排除C;世界多极力量推动着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主要出现于冷战局面结束以后,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5.【答案】B
【解析】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评价则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观的评判表达,“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按照人口分配土地”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项;“1953年,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朝鲜战争结束”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史实,排除C项;“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建立经济特区”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史实,排除D项;选项B是对美国内战的看法,属于历史评价,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历史评价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历史史实与历史评价的区别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历史评价的相关史实。
16.【答案】【小题1】√
【小题2】×
【小题3】〇
【解析】(1)据材料一和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都是出土的历史文物,属于实物史料。第二小问任选一个作答即可,如选图二,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
(2)A.由材料“由于担心故宫珍贵文物被日本人破坏,故宫理事会决定将故宫珍贵文物1.3万多箱分批运往上海。1933年2月5日夜,故宫博物院的第一批文物2118箱从神武门出发,绕道天津南下,到达上海”可知,故宫文物南迁是抗战时期故宫博物院组织保护文物的行动表述正确。
B.由材料“1933年2月5日夜,故宫博物院的第一批文物2118箱从神武门出发,绕道天津南下,到达上海,最后在南京兴建朝天宫保存……1944年转运到重庆,最终存放在南岸南滨路的安德森银行”可知,故宫文物从北京南迁至上海再西迁到重庆,历时十一年,而不是八年,故错误。
C.全面侵华期间日本使用非法手段强占中国大量珍贵文物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3)由材料三“1985年,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2004年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6年通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强调‘确保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2019年7月,故宫博物院推出‘故宫名画记’‘玩转故宫’等7款数字产品,将文化遗产转化为数字资源进行保护、研究和利用”可知,新中国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有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法律保护文化遗产;根据将文化遗产转化为数字资源进行保护、研究和利用。
故答案为:
(1)实物史料;图二: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
(2)A.√;B.×;C.〇。
(3)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法律保护文化遗产;根据将文化遗产转化为数字资源进行保护、研究和利用。
本题以历史图片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史料的分类、抗日战争时期对文物的保护、新中国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等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重点掌握史料的分类及中国政府保护文物的措施等史实。
17.【答案】【小题1】√
【小题2】×
【小题3】
【解析】(1)依据材料一“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瞿遇之(各诸侯国都把秦国当作未开化的蛮夷之族)”得出秦国相对落后,各诸侯国轻视秦国;依据材料一“‘君臣废法而服私,是以国乱,兵弱,主卑’,外有三晋攻夺秦河西地。”得出秦国面临内忧外患。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最终取得了成功,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诸侯国,为其日后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2)依据材料二“随着条约的签订和外国军队的撤离,清王朝统治者忘记了战争的耻辱和狼狈,长期以自我为中心使得清王朝统治者失去了应有的政治敏感……若失了崛起的良机”可知反映了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缺乏应有的忧患意识,错失了发展的良机,A表述正确。依据材料二可知并没有反映《南京条约》是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对外条约,B表述错误。
(3)依据材料三“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正在通过‘一带一路’打破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通过亚投行与人民币离岸结算部分地摆脱美元霸权”可知,美国围堵中国的原因有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努力打破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部分地摆脱美元霸权。依据材料三“中国把美国围堵中国的压力转化为团结全国人民努力建设国家的强大动力,用一切手段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国防安全,并增强国际话语权‘软实力’与科技、军事‘硬实力’建设”可知,中国面对挑战采取的措施是用一切手段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国防安全,并增强国际话语权“软实力”与科技、军事“硬实力”建设。
故答案为:
(1)秦国相对落后,各诸侯国轻视秦国;秦国面临内忧外患。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诸侯国,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2)A:√;B:×。
(3)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努力打破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部分地摆脱美元霸权。用一切手段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国防安全,并增强国际话语权“软实力”与科技、军事“硬实力”建设。
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秦孝公忧患意识产生的原因、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美国围堵中国的原因及中国面对挑战采取的措施等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孝公忧患意识产生的原因、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美国围堵中国的原因及中国面对挑战采取的措施等知识。
18.【答案】【小题1】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即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小题2】辛亥革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
【小题3】侵略扩张、战争掠夺;三角贸易等。
【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共产党宣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共产党宣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相关史实。
19.【答案】本题是小论文题,写小论文,史实要正确,语句要通顺,条理要清楚。必须做到观点明确、清楚;论据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论证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选取图表中的“工业革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次工业革命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由此可把观点拟为: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我们可围绕观点,从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进行论述,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18世纪中期,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工业革命向欧美的扩展,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60——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内燃机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二战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推广,对现代社会生产、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综上所述,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故答案为:
观点: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论述:18世纪中期,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工业革命向欧美的扩展,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60——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内燃机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二战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推广,对现代社会生产、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综上所述,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工业革命的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表格的理解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第1页,共1页

2023年重庆市南岸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