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
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考古发现二里头遗址的文物有来自南方的印文硬陶、鸭形壶和海贝,有来自西北的青铜战斧和环首刀,有来自东方的酒器,有来自江汉地区的玉器等。这一考古发现印证了当时存在( )
A. 技艺成熟的青铜工艺 B. 图腾崇拜的祭祀文化
C. 早期国家的基本形态 D. 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
2. “夏之时万国,殷之时三千,周初千八百,春秋时百四十……小国都被吞并,或听命于大国,大国则争为霸主,春秋时代便是如此……战国时则次国亦无以自立,大国各以存亡相搏。”这表明( )
A. 百家争鸣推动思想繁荣 B. 统一是发展的趋势
C. 各国变法促进社会发展 D. 封建王朝更替频繁
3. 如表是东汉部分年份的人口与垦田变化情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东汉初年( )
年份 户数(万) 口数(万) 垦田数(顷)
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 4279634 21007820 /
汉章帝章和二年 7456784 43356367 /
和帝元兴元年 9237112 53256229 7320170
A.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B. 人地矛盾极为突出
C. 流动人口大幅度增加 D. 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4. “唐史臣称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二人道不同,同归于治,此天所以佐唐使中兴也。”这表明当时( )
A. 官员执政能力提升 B. 行政体制逐步完善 C. 君主专制日渐加强 D. 唐统治者善用人才
5. 如表是部分宋词内容及与其相应的节日、活动,据此可知宋朝( )
宋词 节日 活动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元宵节 赏花灯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上已节
清明节 踏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中秋节 赏月饮酒
A. 民族间的交流与交融 B. 重文轻武政策
C. 社会生活与节日活动 D. 经济重心南移
6. 某作品记载了我国明朝中期以前的生产活动,部分内容简介如表。由此可知该作品是( )
章节 内容简介
第八卷《冶铸》 焊接的工艺
第九卷《舟车》 锚的应用及不同类型船只的功能
第十卷《锤锻》 四爪铁锚的锻造工艺和锚爪的焊接工艺
A. 《齐民要术》 B. 《资治通鉴》 C. 《天工开物》 D. 《农政全书》
7. 《元史》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郡,与都省为表里。”由此可知,行省制度的设置( )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助长地方割据势力 C. 监察豪强与官吏 D. 削弱了丞相的权力
8. 清朝对原明朝州县地区沿用旧有治理体制,对广大北部和西部边疆地区,实行理藩体制管理。这些地区的治理都服从于君主集权统治。上述政策有利于( )
A. 推行文化专制措施 B. 促进边疆和中原的均衡发展
C. 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D. 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
9. 列强在近代中国开设的邮政机构被称为“客邮”。各国执行各国的邮政章程,使用各国的邮票,加盖中国的地名邮戳,甚至还利用“客邮”贩运珍宝。这反映了( )
A. 晚清政府重视国际关系 B. 列强侵犯中国主权
C.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D. 中国民众负担加重
10. 据学者统计,五四运动前《新青年》在湖南、四川、浙江等地的销量极少,“自五四运动霹雳一声,惊破全国大梦。”它在这些地方的销量才大增。这说明五四运动( )
A. 开启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B.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C. 促进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D.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11. 《广州民国日报》曾报道广州市民在第一公园举办过祝捷大会,赶会者手持小旗,上书“统一中国”“铲除军阀”等标语。与此相关的是( )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国民革命运动
12. 侨批,是海外侨胞寄回国内连带家书的汇款凭证。1931年,华侨林锡国寄给儿女的侨批写道:“在这东三省失地……国难一天严重一天,凡是中国的国民,都要尽国民一份子的责任。”与上述侨批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华北危机 C. 西安事变 D. 七七事变
13. 如表为中国共产党关于土地政策的部分文件,这些政策的调整( )
时间 文件 土地政策
1946年 《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将党在抗战时期实行的削弱封建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1947年 《中国土地法大纲》 没收地主土地,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A. 推动了重庆谈判的召开 B. 有利于开展大生产运动
C. 加速人民解放战争进程 D. 旨在推动联合政府建立
14. 1949年10月2日,新中国率先得到苏联的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次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据此可知,此举( )
A. 有助于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 B. 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标志着中国开始实行全方位外交 D. 淡化意识形态领域分歧
15. 1957年,我国发行《武汉长江大桥》纪念邮票(如图)。这是新中国第一套以桥梁为主题的邮票。与该邮票纪念的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
A. 抗美援朝
B. 一五计划
C. 大跃进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16. 1961年,毛泽东主席要求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搞个实事求是年。在此基础上,党中央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这一决策旨在( )
A. 化解土地改革中的矛盾 B. 根本上纠正“左”倾错误
C. 平反文革中的冤假错案 D. 解决国民经济的困难
17. 1980年,《甘肃日报》发表《高学兰养鸡对不对》一文,就高学兰在家养鸡300多只,并将鸡蛋拿到市场去卖的事,进行大讨论,将一场关于鸡的讨论变成“姓资”还是“姓社”的大辩论,甘肃省委书记也亲自撰文参加辩论。这一辩论( )
A. 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B. 加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
C. 推动内地乡镇企业发展 D. 标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18. 历史学家汤普逊认为,欧洲这种经济生活,主要是有关自然经济和土地占有的事情以及有关土地上农民所负担的义务……是一种政府形式、也是一种社会结构、一种经济制度。材料描述的是( )
A. 封君封臣制 B. 封建庄园制 C. 君主立宪制 D. 民主共和制
19. 1566年,约翰 霍金斯率领他的船队从西非海岸回到英国,船上满载的财富令英女王喜出望外。女王封他为爵士,专门授给他一块盾形纹章作为奖励,纹章的图饰是一个被捆绑的黑人(如图)。材料反映了( )
A. 资本原始积累充满血腥
B.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C. 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确立
D. 英国成为了工业化国家
20. 有同学设计了一幅19世纪的“英国一一印度一一中国”三国贸易路线图(如图)。此图反映了( )
A. 英国主导三国贸易
B. 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C. 洲际人口流动频繁
D. 印度完成工业革命
21. 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提出“必须废除历来的依照产量、级别、检地等交租方法,实行按照田地的价格,征收其一部分的金额,规定年限,以充地租的新方法。”这一措施( )
A. 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 B. 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
C. 推动了近代经济发展 D. 助长了军国主义思想
22. 19世纪中叶,巴黎开始建设地下水道系统,重点是将巴黎的废水排出,而不是让其回流到塞纳河。随着地下水道系统的建设,以往街道上污水横流的现象越来越少。这反映了当时( )
A. 城市治理水平提升 B. 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 福利政策大力推行 D. 大众教育日渐普及
23. 有学者认为:“这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个重大事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解放了深受资本主义和农奴制残余剥削和压迫的俄国各族劳动人民,建立了工农当家作主的国家,并且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这一“重大事件”是( )
A. 农奴制改革 B. 二月革命 C. 十月革命 D. 苏联的成立
24. 美国国会曾公布一组调查报告的数据(如表)。这说明( )
时间 发现、发明到设计、试制所需的“孵育”时间 实现商业性生产的时间
1885-1919年 30年 7年
1920-1944年 16年 8年
1945-1964年 9年 5年
A. 政府提高科学研究经费 B. 科技加速转化为生产力
C. 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 D. 出现了新兴的工业部门
25. 《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组织基于所有会员国主权平等,各会员国应以和平方式解决它们的国际争端,不得对别国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据此可知,联合国成立的宗旨是( )
A. 加强集体防务 B.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C. 提高生活水平 D.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26. 广船是中国四大古船之一,广船的兴衰史是中国造船业发展史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造船场遗址(发现于广州市中山四路)
船场内有3个船台,各长88米,估计可造宽6-8米、长30米、载重50-60吨的木船。 东汉陶船(出土于广州市先烈路)
陶船尾部有舵,据考古发现,舵产生于汉代,比西方早出现一个多世纪。
材料二:广东商人开拓海上贸易之路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早在两千年前便与海外番国开展珍珠、犀角等宝货贸易。宋朝时,宋太祖在广州设立了第一个海外贸易管理机构一广州市舶司,还在广州等港口城市设立番坊,供外国商人居住。
——摘编自吴钩《生活在宋朝》
材料三:明代广州的造船业开始转向内河航运和海防的发展。清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下令关闭闽、浙、江三处口岸,仅保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广州黄捕)长洲岛上的修船技术虽在当时已属远东一流,但船坞却全是泥船坞,采用手工操作。而当时国际航运业已采用机器进行部件加工,长洲岛修船的技术水平,渐渐脱离设备先进、视时间为金钱的国际航运业。
——摘编自刘向东《柯拜船坞:中国近代造船业的历史见证》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其史料类型,并说明史料价值。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广东造船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广东造船业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27. 中国共产党领导体育事业经历了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进程,体育事业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身前行与发展的重要使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陕甘宁边区组织的大小历次运动会上,多少都有军事项目的比赛和表演。1937年“八一”运动会上,体育竞技中增加爬障碍、竞走、掷手榴弹、连队对抗等军事项目。“九一”扩大运动会、“九一八”运动会、延安“四四”运动会等都有军事体育项目的比赛。
——摘编自邵勃杨《陕甘宁边区体育事业发展研究》
材料二: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增强国防力量,巩固国防。还必须使广大工农群众,能更好地劳动,发展生产,保证国家经济的不断增长。这就需要人民有健康的身体,坚强的体魄和社会主义的优良品质。而体育运动正是促进人民健康,增强人民体质和充分发挥人体劳动能力的一种积极的科学方法。
——摘编自贺龙1954年在中央体委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组别 时间 体育口号
示例组 20世纪七十年代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1组 20世纪八十年代 “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学习女排,振兴中华”
2组 20世纪九十年代 “全民健身,重在参与”“生活奔小康,花钱买健康”
3组 21世纪以来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一起向未来”
——摘编自王永安《新中国体育口号时代特征演变》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陕甘宁边区组织的运动会中有军事项目比赛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贺龙发表体育讲话的背景。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1、2、3组体育口号中任选一组,结合口号提出的背景分析其影响。
范例:我选择的是示例组。
影响:20世纪七十年代,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外交事业取得突破发展,体育口号向世界传递了和平共处、友好交往的外交理念,体育事业为新中国发展对外关系作出了贡献。
28. 世界格局的变动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永远地改变了欧洲。给欧洲国家造成的无法弥补的损失,使在随后发生的非殖民化进程成为可能。1914-1918年战争加速了欧洲控制地区的民族主义的发生,为独立和民族自决提供了动力。
——摘编自【美】杰里 本特利、赫伯特 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下)》
材料二:所谓“冷战”就是敌对双方,各自用尽各种办法来争夺阵地,扩大势力范围,给对方制造困难,但就是不打仗……美国跟苏联各自带领盟国相互斗争……有时谈判,有时互相挖墙脚。
——摘编自资中筠《美国十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形势发生的变化,并指出形成的国际格局名称。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出现的原因,并说明其表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据题干“……二里头遗址的文物有来自南方的印文硬陶、鸭形壶和海贝,有来自西北的青铜战斧和环首刀,有来自东方的酒器,有来自江汉地区的玉器等”可知,二里头遗址的文物来自许多不同的地方,这说明当时存在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故D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不能验证当时存在技艺成熟的青铜工艺、图腾崇拜的祭祀文化、早期国家的基本形态,排除ABC。
故选:D。
本题考查二里头遗址,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二里头遗址,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当时存在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
2.【答案】B
【解析】A.百家争鸣发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不符合主旨,排除A。
B.根据材料“夏之时万国,殷之时三千,周初千八百,春秋时百四十……小国都被吞并,或听命于大国”可知,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国的数量在不断减少,这体现出国家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故B正确。
C.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促进社会发展,不符合主旨,排除C。
D.夏商周时期属于奴隶制王朝统治阶段,秦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了封建王朝统治时代,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准确解读材料主旨。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准确解读材料主旨的能力,理解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3.【答案】A
【解析】依据“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汉章帝章和二年”“和帝元兴元年”可知,东汉前期户数和人口数不断增加,表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光武帝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东汉前期社会各种矛盾缓和,经济发展迅速,国力强盛,A符合题意;人地矛盾极为突出从材料体现不出,排除B;流动人口大幅度增加从材料体现不出,排除C;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从题干信息体现不出,排除D。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东汉的兴衰。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本题主要考查了东汉的兴衰,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4.【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中的“崇”“璟”分别是姚崇、宋璟,都是唐玄宗时的著名宰相,这表明唐统治者善用人才,故D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不能说明当时官员执政能力提升、行政体制逐步完善、君主专制日渐加强,排除ABC。
故选:D。
本题考查开元盛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开元盛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唐统治者善用人才。
5.【答案】C
【解析】表格中的宋词反映了宋代的社会生活与节日活动,如元宵节赏花灯,上已节、清明节踏青、中秋节赏月饮酒。故C符合题意;表格内容与民族间的交流与交融、重文轻武政策、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ABD。
故选:C。
本题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表格中的宋词反映了宋代的社会生活与节日活动。
6.【答案】C
【解析】依据“第八卷《冶铸》、第九卷《舟车》和第十卷《锤锻》”可知,与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的手工业生产方面有关。《天工开物》由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编写,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C符合题意;《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都是农书,排除AD;《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写的史书,排除B。
故选:C。
本题考查《天工开物》。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本题侧重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需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天工开物》的相关知识。
7.【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可知,行省制度的设置加强了中央集权。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创立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并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由中央委派官员掌管省内军政大权。元朝创立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元朝的统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故A符合题意;BCD不是行省制度设置的作用,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行省制度,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行省制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行省制度的设置加强了中央集权。
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这些地区的治理都服从于君主集权统治”及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对边疆地区因地制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辖措施,对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产生了积极作用,D项正确;大兴文字狱反映了文化专制政策,排除A项;边疆和中原地区并未均衡发展,排除B项;边疆治理与中外交流无关,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要求考生掌握清朝边疆管辖的措施及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和提取信息、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9.【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说明,在近代中国,列强各国执行中国的邮政章程,不使用中国的邮票,却要加盖中国的地名邮戳,甚至还利用“客邮”贩运珍宝。这反映了列强侵犯中国主权。故B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不能说明晚清政府重视国际关系、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中国民众负担加重,排除ACD。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综合题,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综合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了列强侵犯中国主权。
10.【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的发行量大增,说明新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C项正确;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排除A项;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此时清王朝已经灭亡,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要求考生结合五四运动的经过及影响分析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1.【答案】D
【解析】由“统一中国”“铲除军阀”可知,这与国民革命运动有关,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运动的重要内容。为了打倒军阀,统一中国,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声势震动全国,D项符合题意;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与铲除军阀无关,排除A项;辛亥革命的主要矛头指向的是清政府,而不是军阀,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与“统一中国”“铲除军阀”不符,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北伐战争的目的、经过及其结果。
1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31年,华侨林锡国寄给儿女的侨批写道:‘在这东三省失地……国难一天严重一天,凡是中国的国民,都要尽国民一份子的责任。’”结合所学可知,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A项正确;华北事变发生在1935年,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时间不符,排除BC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九一八事变相关史实,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31年”“在这东三省失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九一八事变相关史实。
1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1947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C项正确;重庆谈判是1945年8月至10月,排除A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的以自给为目标的大规模生产自救运动,排除B项;1946年1月的重庆谈判,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并通过了一系列决议,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了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4.【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苏联承认新中国政权,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对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A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提出,排除B项;苏联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不能体现中国开始实行全方位外交,排除C项;淡化意识形态领域分歧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与苏联的建交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的外交的相关史实。
15.【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结合所学可知,武汉长江大桥是一五计划期间的重大成就之一,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B项正确;抗美援朝开始于1950年,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A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与题干中的“1957年”时间不符,排除CD两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一五计划的成就,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一五计划的成就。
16.【答案】D
【解析】A.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B.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从根本上纠正“左”倾错误,排除。
C.平反文革中的冤假错案,是在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行的,排除。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国民经济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党中央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2年,国民经济开始好转,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国民经济的调整,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党中央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侧重考查学生对国民经济调整的认识。
17.【答案】A
【解析】由材料“1980年”“将一场关于鸡的讨论变成‘姓资’还是‘姓社’的大辩论”可知,1980年我国刚进行改革开放,这一时期开展“姓资”还是“姓社”的大辩论,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A项符合题意;“高学兰在家养鸡”主要涉及的是农村的改革与城市改革无关,排除B项;“高学兰在家养鸡”属于家庭的副业,与乡镇企业无关,排除C项;我国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我国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及影响。
18.【答案】B
【解析】据题干“欧洲这种经济生活,主要是有关自然经济和土地占有的事情以及有关土地上农民所负担的义务”并结合所学可知,欧洲这种经济生活指的是西欧的封建庄园制。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庄园的耕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自营地”,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一般每周要在自营地上劳动3天,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故B符合题意;材料描述的是封建庄园制,不是封君封臣制,排除A;题干材料与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无关,排除CD。
故选:B。
本题考查西欧庄园,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西欧庄园,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材料描述的是封建庄园制。
19.【答案】A
【解析】三角贸易指的是欧洲殖民者带着廉价的工业品从欧洲出发,到非洲购买、换取甚至直接猎取黑人,用船运到美洲、卖给种植园主充当奴隶,然后带着满船的黄金、白银和欧洲需要的经济作物返回欧洲。在三角贸易过程中,大量黑人奴隶死亡。依据“王封他为爵士,专门授给他一块盾形纹章作为奖励,纹章的图饰是一个被捆绑的黑人”体现了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充满了血腥性、野蛮性和残酷性,A符合题意;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与新航路开辟有关,排除B;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确立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C;英国成为了工业化国家与女王封约翰 霍金斯为爵士,无关,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三角贸易。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最能体现血腥性、野蛮性和残酷性的历史事件是三角贸易。
本题以三角贸易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0.【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英国将印度的鸦片出口到中国,英国从中国进口茶叶到本国,英国纺织品出口到印度,可见,三国经济联系加强,B项正确;图示不能说明英国居于主导地位,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商品的流通,不是洲际人口流动,排除C项;印度逐渐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并未完成工业革命,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工业革命,需要考生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和提取信息、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21.【答案】C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有: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等。故C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不能说明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助长了军国主义思想,排除ABD。
故选:C。
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推动了近代经济发展。
22.【答案】A
【解析】据题干“重点是将巴黎的废水排出……随着地下水道系统的建设,以往街道上污水横流的现象越来越少”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城市治理水平提升。起初,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城市的环境很差。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改善,一些基础设施建立起来。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故A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与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福利政策大力推行、大众教育日渐普及无关,排除BCD。
故选:A。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了城市治理水平提升。
23.【答案】C
【解析】据题干材料“20世纪”“划时代的意义”“建立了工农当家作主的国家,并且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并结合所学可知,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代表工人、士兵的苏维埃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C项正确;农奴制改革是在1861年,排除A项;二月革命后建立的是资产阶级政权,排除B项;十月革命的胜利已经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这一“重大事件”与此后1922年苏联的成立无关,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20世纪”“划时代的意义”“建立了工农当家作主的国家,并且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
24.【答案】B
【解析】据表格看出,从1885-1919年到1945-1964年,发现、发明到设计、试制所需的“孵育”时间和实现商业性生产的时间不断缩短,这说明科技加速转化为生产力。故B符合题意;表格内容不能说明政府提高科学研究经费、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出现了新兴的工业部门,排除ACD。
故选:B。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表格内容说明科技加速转化为生产力。
25.【答案】D
【解析】据“联合国组织基于所有会员国主权平等,各会员国应以和平方式解决它们的国际争端,不得对别国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可知,联合国成立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D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集体防务,说的是“不得对别国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排除A项;联合国是一个国际性的政治组织,与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无关,排除B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联合国成立的宗旨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联合国的成立的相关史实。
26.【答案】【小题1】实物史料,第一手史料;说明我国造船业规模大,技术高超。
【小题2】海外贸易发达,对船舶的需求旺盛,政府重视等。
【小题3】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需求下降,造船技术落后;与国外的先进造船技术的差距逐步扩大,逐渐脱离设备先进、视时间为金钱的国际航运业。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商业贸易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明清经济的发展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代商业贸易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明清经济的发展等相关史实。
27.【答案】【小题1】原因:将体育活动与军事训练相结合,提高作战能力,适应全面抗战的需要;提高体育水平和军事水平,适应抗日救亡的需要。
【小题2】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需要增强国防力量;中国开展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工业化建设,国民体质增强有利于发展经济;中国进行三大改造,推动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小题3】影响:第1组: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借体育活动展示中国崛起形象。第2组:20世纪九十年代,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政府重视民生,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意识觉醒,体育带来健康生活成为潮流。第3组:21世纪以来,中国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举办世界性体育活动有利于融入国际社会,构建中国和平发展的形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陕甘宁边区组织的运动会中有军事项目比赛的原因、贺龙发表体育讲话的背景、不同时期口号提出的影响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陕甘宁边区组织的运动会中有军事项目比赛的原因、贺龙发表体育讲话的背景、不同时期口号提出的影响的相关史实。
28.【答案】【小题1】变化:削弱了欧洲的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加速了亚非拉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国际格局: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小题2】原因: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国家利益不同、国家战略对立、为了争霸世界等。表现:政治上,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经济上,1947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军事上,1949年,北约组织形成,各缔约国形成军事集团,集体防御。或1955年,华约组织形成,标志两极格局形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形势发生的变化及由此形成的国际格局、“冷战”出现的原因及其表现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世界格局的变动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世界格局的变动的相关史实。
第1页,共1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