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新区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无答案)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习反馈
九年级化学(2024.12)
说明: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Ca-40 Fe-56 Zn-65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液态氮 B.矿泉水 C.大理石 D.不锈钢
2.“古代百科全书”《齐民要术》是世界上最早记录食品酿造的典籍。下列关于酿酒过程
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选料捣碎 B.入窖酿酒 C.过滤清液 D.酒水蒸馏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B.用干冰作制冷剂
C.用钨丝制作白炽灯 D.用氯气杀菌消毒
4.磷酸铁锂(LiFePO4)电池在电动汽车、储能系统方面应用广泛。煅烧磷酸铁生产磷酸铁锂
的化学方程式为:2FePO4+2C+Li2CO3 2LiFePO4+3CO。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CO B.LiFePO4 C.Li2CO3 D.FePO4
5.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选 项 归 类 内 容
A 常见合金 青铜、硬铝、赤铁矿
B 缓慢氧化 铁生锈、燃烧、呼吸作用
C 微量元素 铁、锌、钙
D 可燃气体 氢气、一氧化碳、天然气
6.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并进行性质验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7.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用明矾降低水的硬度 B.用肥皂水区分CaCl2溶液和蒸馏水
C.加热蒸发碳酸氢铵溶液获得其固体 D.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
8.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9.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氢气燃烧:H2+O2 H2O2
B.黑火药爆炸:S+2KNO3+C K2S+N2↑+CO2↑
C.铜绿的形成:2Cu+O2+CO2+H2O Cu2(OH)2CO3
D.湿法炼铜:2Fe+3CuSO4 Fe2(SO4)3+3Cu
10.NH3可用于烟气脱硝,反应为4NH3+6R 5N2+6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R的化学式为NO B.脱硝后的产物可直接参与大气循环
C.过程中需要不断添加催化剂 D.N2在工业上用于合成NH3
11.钴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钴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钴原子的中子数为27
C.钴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93
D.人体中缺少钴元素易得贫血症
12.下图表示利用CO2制乙烯(C2H4)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有三种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丙>甲>乙
13.用右下图装置研究FeC2O4·2H2O不同温度下受热分解产物(无水硫酸铜晶体遇水变蓝)。加热装置①并控制温度在T1(127℃~200℃)和T2(200℃~27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装置②固体变蓝,装置③
和④无明显现象,说明T1时分
解产物只有H2O和FeC2O4
B.T2时装置③中黑色粉末变红,
说明分解产物中有CO
C.T2时装置④中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说明分解产物中有CO2
D.实验结束后,经检验装置①中剩余固体为FeO和少量Fe,含有Fe的原因可能是分解过程中发生了CO还原FeO的反应
14.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15.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探究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黄铜和黄金 在空气中加热,观察现象
B 除去CaO中混有的CaCO3 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发生改变
C 回收KCl和MnO2混合物中的MnO2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检验CO2中是否含有CO 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产生沉淀
16. 镁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部分含镁物质间的转化及利用途径如右下图所示。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
A.转化①发生的反应为:MgCl2 Mg+Cl2↑
B.转化②可知,金属镁着火不能使用二氧化碳扑灭
C.利用转化③,镁粉可用于制造烟花和照明弹
D.转化④涉及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17.下列各组试剂,用括号内方法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A.澄清石灰水、食盐水、蒸馏水(通入CO2) B.O2、CO2、空气(燃着的木条)
C.铁片、铝片、镁片(空气中加热) D.CuO、Fe2O3、MgO(观察颜色)
18.将一小块未打磨的铝片放入试管内,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测得产生氢气的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a段无氢气产生,说明没有发生反应
B.a~b段发生的反应为:2Al+6HCl 2AlCl3+3H2↑
C.b点后反应停止,无氢气产生
D.铝比铁活泼,所以铝制品更容易被酸腐蚀
19.为探究金属钠的性质,实验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①:取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表层,露出银白色的光
亮表面,光亮表面置于空气中很快变暗。
实验②:取一小块钠放在燃烧匙中加热,熔化后迅速伸入到装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
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有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
实验③:向盛有水的烧杯中投入一小块钠,有气体产生,经实验证明该气体可被点燃。
实验④:取一小块钠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说明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易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
B.实验②说明物质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
C.实验③说明钠能与水反应,产生氢气
D.实验④说明钠可以将不活泼的金属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20.已知:2NaHCO3 Na2CO3+CO2↑+H2O;Na2CO3加热不发生反应。现将一定质量的NaHCO3、Na2CO3固体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19.0g固体,剩余固体中钠元素的质量为6.9g。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5.0g固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剩余固体为混合物
B.加热产生H2O的质量为0.9g
C.原混合物中NaHCO3和Na2CO3的质量比为84∶53
D.剩余固体中NaHCO3的质量为8.4g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21.(4分)用化学符号表示:
(1)金刚石 ▲ ;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 ;
(3)2个铁离子 ▲ ; (4)缺少 ▲ 元素可能导致成年人骨质疏松。
22.(6分)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A.氮气 B.青铜 C.石灰石 D.二氧化碳
E.明矾 F.焊锡 G.活性炭 H.武德合金
(1)可用作气体肥料的是 ▲ ; (2)常作净水絮凝剂的是 ▲ ;
(3)用于食品保护气的是 ▲ ; (4)可用于制保险丝的是 ▲ ;
(5)最早被使用的合金是 ▲ ; (6)工业炼铁所需原料是 ▲ 。
23.(8分)助力“碳中和”,CO2的产生、捕集和资源化利用是重要研究课题。
(1)CO2的产生:
①大气中CO2产生的途径有 ▲ 、动植物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
②大气中CO2的含量过高,会造成 ▲ (填环境问题)。
(2)CO2的捕集:工业生产烟气中的CO2可以通过氨水溶液(主要成分为NH3 H2O)捕获。
①利用NH3 H2O吸收过量的CO2生成碳酸氢铵,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②为提高对CO2的吸收效率,需要对烟气进行 ▲ (填“升温”或“降温”)预处理。
(3)CO2的利用:通过人工模拟光合作用,可在不同的通电条件下,将CO2转化为燃料等产
品,电解装置及转化路径如下图所示:
①转化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原理可表示为:2CO2+2H2O 2HCOOH+X,生成物X
的化学式为 ▲ 。此处用KHCO3溶液代替蒸馏水的目的是 ▲ 。
②假设碳元素完全转化,则转化③中每有44g CO2完全转化,就有 ▲ g C2H4生成。
③CO2储能是一种压缩气体储能技术。用电低谷期时,压缩机启动,2个小时就能把巨
大的柔性气仓里体积达25万立方米的CO2气体全部压缩为液态。从微观角度分析,
此技术可行是因为 ▲ 。在用电高峰到来时,高压CO2会被释放,驱动发电机发电。
24.(6分)利用废铁丝回收并分离含FeSO4的CuSO4废液,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1)废铁丝的处理过程包括将铁丝研磨成粉末,研磨的目的是 ▲ 。
(2)反应1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反应2中加入的物质X是 ▲ (填序号)。
a.稀H2SO4 b.稀HCl
(4)操作2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 ▲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
(5)反应3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5.(10分)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① ▲ ,② ▲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O2,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 (选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选用D装置收集O2的理由是 ▲ 。
(3)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选用发生装置C相对于装置B的优点是 ▲ 。
(4)通常状况下,SO2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有毒,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亚硫酸钠(Na2SO3)固体与浓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SO2。实验室选择下图装置收集SO2并验证其性质。
①图中“防倒吸装置”应选择 ▲ (选填“甲”或“乙”)。
②NaOH溶液的作用是 ▲ 。
③已知SO2也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亚硫酸溶液呈酸性。如图所示,把充满SO2的试管倒立在滴有紫色石蕊的水中,可看到的现象是 ▲ 。
26.(7分)家用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水垢的成分是CaCO3、Mg(OH)2
及少量结晶水,其组成可简单表示为xCaCO3·yMg(OH)2·zH2O。实验室现有一份
水垢样品,为测定其具体组成,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资料:①装置A、C、D中所装药品均足量;
②充分加热时,水垢样品先失去结晶水,350℃时Mg(OH)2分解,825℃时CaCO3 分解。两者均能分解为两种氧化物且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保持不变;
③浓硫酸能吸收H2O但不能吸收CO2,NaOH溶液能吸收CO2,碱石灰固体既能
吸收H2O又能吸收CO2。
【实验步骤】
(1)连接并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16.7g样品装入装置B中,关闭弹簧夹,充分加热;
装置B中发生的反应有:Mg(OH)2 MgO+H2O和 ▲ (写化学方程式)。
(2)待样品充分反应后,应先进行的操作是 ▲ (选填序号)。
a.打开弹簧夹缓缓通入空气 b.熄灭酒精喷灯
(3)实验结束,测得装置C、D的质量分别增加2.7g、4.4g,则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 g;
将剩余固体转移至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固体全部溶解, ▲ (选
填“有”或“无”)气泡产生,则样品中已无CaCO3。
【实验反思】
(4)该水垢样品[xCaCO3·yMg(OH)2·zH2O]中x:y:z= ▲ 。
(5)装置E的作用为 ▲ 。
(6)实验步骤不变,若没有装置A,会导致Mg(OH)2的测定结果 ▲ (选填“偏大”、
“偏小”或“无法判断”)。
27.(5分)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CuSO4、CaCO3、NH4HCO3、NaCl、炭粉和Fe粉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现做如下实验:
(1)取适量固体加热,无氨味,则原固体一定不含 ▲ 。
(2)取适量固体加水溶解,固体部分溶解,所得液体为无色,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 ▲ 。
(3)取适量固体,加入过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产生气泡,得无色溶液。则原固体中一定还不含 ▲ ,一定含 ▲ ,写出步骤(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8.(14分)金属的冶炼和利用,促进了人类的发展。
一、铁的有关知识
(1)明代科学著作《天工开物》记载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科技成就。
①“或用木炭,扇炉风箱,土(铁矿石)化成铁”描述了古代
炼铁的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赤铁矿炼铁的原理 ▲ 。
②对生铁炼钢的描述有:“凡钢铁炼法,火力到时生铁先化”。
说明钢的熔点 ▲ (填“<”或“>”)生铁的熔点。
③“烧铁器淬于胆矾(CuSO4)水中,即成铜色也”,其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 ▲ 。
(2)铁器表面通过化学方法可形成致密的Fe3O4保护膜,其组成可用FeO·Fe2O3表示。故宫博物院对出土铁器保护的过程如下:
①检测锈蚀产物。铁锈蚀的产物主要是Fe2O3·xH2O,还有一些其他物质,如FeOOH、
FeOCl等,说明铁器在含有 ▲ 和盐等的环境中容易被腐蚀。
②化学修复出土铁器可通过脱氯、还原,形成保护层来实现,原理如下:
脱氯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还原时铁元素的化合价会 ▲ (选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二、废铁屑的再利用
用废铁屑制备铁红(主要成分为Fe2O3)的部分流程如图所示:
(3)“酸溶”过程中为加快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将废铁屑粉碎、 ▲ 等。
(4)“还原”过程中加入的过量铁粉除了与稀硫酸反应外,还与Fe2(SO4)3发生化合反
应,写出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5)“转化”过程中溶液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 ▲ 。
(6)在空气中灼烧Fe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三、铁红样品的成分探究
上述流程制备的铁红样品中混有FeCO3。称取铁红样品29.8g,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
C
剩余固体质量/g
29.8
27.6
21.2
m
温度/℃
282
500
600
700
A
B
)加热时测得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
【资料】
①FeCO3 FeO+CO2↑
②用CO还原Fe2O3炼铁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1:3Fe2O3+CO 2Fe3O4+CO2
阶段2:Fe3O4+CO 3FeO+CO2
阶段3:FeO+CO Fe+CO2
(7)温度控制在0~282℃时,固体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
(8)样品中FeCO3的质量分数为 ▲ %(保留至0.1%)。
(9)图中A点对应的m= ▲ ,B点的固体成分及质量比为 ▲ 。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