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突破】专题07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人教版化学九上期末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初中化学
专题07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一、选择题
1.化学与入类的生活,安全和生产以及科技等密切相关。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毛芋汁液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沾上它会奇痒难忍,可擦拭食醋来止痒
B.在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枯井之前,必须要做灯火试验
C.宇航服头盔上的透明面罩所用的聚碳酸酯是一种高抗击性的塑料,该塑料属于复合材料
D.点燃孔明灯后,纸制灯罩不会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未达到灯罩的着火点
2.2024年世界水日主题是“Water for Peace”(以水促和平)。下列属于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A. B.
C. D.
3.在山区,松针、木柴、煤都是常用的燃料。做饭时,人们通常先点燃松针,再用燃烧的松针引燃木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们通常先点燃松针,是因为松针的着火点较低,易燃烧
B.木柴燃烧时,将木柴架空,可以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刻盖上锅盖灭火
D.用炉灰盖灭燃烧的煤,主要灭火原理是移除可燃物
4.关于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发光、放热的变化都可以叫作燃烧 B.氧化反应都伴随着燃烧现象
C.呼吸作用是燃烧现象 D.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5.常温下探究燃烧的条件改进实验如图所示。用胶头滴管滴加过氧化氢溶液一段时间后,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锰在Y型管的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B.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白磷①不燃烧,白磷②燃烧
C.该实验只探究了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D.80℃热水的作用有提供热量、隔绝空气或氧气
二、判断题
6.厨房失火,应移走液化石油气以隔离可燃物。( )
7.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
潮汐能都不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故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是错误的。
8.室内起火,打开门窗。(_______)
三、综合应用题
9.一池同学利用图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已知:W形玻璃管容积为;
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步骤②:向W形管中放过量红磷和白磷,塞好橡胶塞,夹紧弹簧夹,将W形管放入的热水中。
步骤③:待步骤②中白磷熄灭,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量筒中的水剩余。
(1)步骤②中红磷不燃烧而白磷燃烧,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 。
(2)该实验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结是保留至)。
(3)为帮助同学理解实验测得的结果为什么小于,一池同学利用氧气传感器进行实验,测定足量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时氧气含量变化,结果如图。
①测得的结果小于的原因是 。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a点和c点时容器内物质总质量相等
B.b点时容器内氮气体积分数为
C.白磷燃烧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一直减小
(4)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由此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 。
(5)试计算氢气完全燃烧需要氯气的质量。
10.小家用燃料的变迁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某小组同学根据所学知识对燃烧过程、燃烧条件、家用燃料的变迁展开系列探究。
【任务一】认识燃烧
(1)同学们在做硫粉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要小心的将正在燃烧的硫远离玻璃瓶壁,其原因是 ;
(2)同学们发现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现象不同,其原因是 ;
【任务二】分析燃烧过程
利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红磷燃烧过程的分析。实验测得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3所示。
(3)结合图2数据,红磷熄灭后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10%,谈谈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 ;
(4)从化学、物理两个视角综合分析,图3中CD段压强发生变化的原因: ;
【任务三】分析燃烧的影响因素
【查阅资料】等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温度越高,密度越小。
小宁按图所示,分别用两只大小不同的烧杯罩住两只位置高低不同的正在燃烧的蜡烛,发现:装置a中低的蜡烛先熄灭;装置b中高的蜡烛先熄灭。
(5)请根据实验装置特点、燃烧的条件,结合所给资料选择一个实验装置解释上述现象 。
一、选择题
1.燃烧是人类很早就利用的化学反应。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可燃物燃烧时一定都是发生化合反应
B.发光、发热的变化都属于燃烧
C.鼓风机的工作原理是提供充足的氧气促进燃烧
D.“钻木取火”是利用摩擦生热,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使之燃烧
2.化学在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催化重整法制氢反应过程如下:反应1:CH3OHCO↑+2H2↑、反应2:CO+H2OCO2+H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1中生成的CO和H2的质量比为7:1
B.上述反应中,碳、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通过上述两步重整制氢,32g甲醇(CH3OH)理论上最终可制得4g氢气
D.氢能的最大优点是环保,低污染
3.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突出绿美广东引领,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让越来越多的人推开窗户就可以享受“生态福利”,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A.加强生态区的保护和建设
B.大力发展燃煤发电站,为绿美广东提供电力保障
C.科学植树造林,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D.打造城乡协同的美丽家园
4.下列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A.沼气和酒精 B.石油和太阳能
C.氢气和天然气 D.煤和可燃冰
5.能源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物质,关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能、风能、潮汐能,太阳能、核能都是清洁能源
B.石油具有多种用途,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也是一种清洁能源
C.风能的利用比较困难,因为它捕捉困难
D.我国能源丰富可以尽情使用
二、判断题
6.化石燃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 )
7.为实现“碳达峰”很多地区大力推广使用风能。( )
8.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污染空气的主要物质。( )
三、综合应用题
9.环境保护、能源利用和新材料使用被人们广泛关注。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属于 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2)近日,国务院颁布《2024—2025年节能减碳行动方案》。生产、生活中有以下做法:①发展绿色公共交通②开发太阳能、风能等能源③植树造林④发展火力发电。下列选项符合节能减碳的是______(填序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3)大力开发氢能是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途径之一。某种氢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利用氢气和氧气在铂催化剂的催化下生成水的过程提供能量,该电池投入480kg氧气,若充分反应,需投入氢气多少kg。(请写出计算过程)
(4)天然气管道掺氢输送是实现大规模、远距离和低成本氢气运输的手段之一,掺氢天然气也能改善天然气的品质。某掺氢天然气(该混合气仅含CH4和H2)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则混合气体充分燃烧后生成CO2和H2O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比)。
10.(一)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I)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选用容积为40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I、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I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是: ,等A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现象为 。上述实验测定过程至少需要重复两次,其目的是 。测量结果偏小的原因 。(回答一条即可)
(2)图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3)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 mL刻度处才停止。
(二)比较MnO2、CuO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 催化剂
实验1 5ml 4% 粉末状MnO20.1g
实验2 5ml 4% 粉末状CuOmg
(4)表格中,m的值为 。
(5)实验需要测量并记录的数据有:①产生气泡的反应时间;② 。
(6)若将过氧化氢溶液一次性注入到小试管中,发现U形管内右侧液面上升,原因是 。
(三)氮气
N2是重要的资源,其生产与性质如下图所示, 回答问题:
(7)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主要利用了氮气和氧气的 不同。
(8)氮气与氢气反应的工业固氮制造氮肥,写出该反应②的化学式表达式: 。
(9)反应①是将电能转化为 能。
(10)镁也能在N2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固体氮化镁(Mg3N2)。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很难观察到生成物中有淡黄色固体,原因是 。在操作规范的情况下,如果用镁代替红磷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所测得的O2体积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初中化学
专题07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一、选择题
1.化学与入类的生活,安全和生产以及科技等密切相关。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毛芋汁液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沾上它会奇痒难忍,可擦拭食醋来止痒
B.在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枯井之前,必须要做灯火试验
C.宇航服头盔上的透明面罩所用的聚碳酸酯是一种高抗击性的塑料,该塑料属于复合材料
D.点燃孔明灯后,纸制灯罩不会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未达到灯罩的着火点
【答案】C
【解析】A、因为皂角显碱性,食醋显酸性,酸碱中和反应,可以止痒,选项正确;
B、在久未开启的菜窖、枯井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较高,在进入这些地方前为避免发生危险,必须先做灯火灯火实验,选项正确;
C、宇航服头盔上的透明面罩所用的聚碳酸酯是一种高抗击性的塑料,该塑料属于合成材料,选项错误;
D、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点燃孔明灯后,纸制灯罩不会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灯罩的着火点,选项正确。
故选C。
2.2024年世界水日主题是“Water for Peace”(以水促和平)。下列属于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A、图示为易燃液体标志,不符合题意;
B、图示为节能标志,不符合题意;
C、图示为腐蚀品标志,不符合题意;
D、图示为国家节水标志,符合题意;
故选:D。
3.在山区,松针、木柴、煤都是常用的燃料。做饭时,人们通常先点燃松针,再用燃烧的松针引燃木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们通常先点燃松针,是因为松针的着火点较低,易燃烧
B.木柴燃烧时,将木柴架空,可以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刻盖上锅盖灭火
D.用炉灰盖灭燃烧的煤,主要灭火原理是移除可燃物
【答案】D
【解析】A、人们通常先点燃松针,是因为松针的着火点较低,易燃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木柴燃烧时,将木柴架空,可以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木材充分燃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刻盖上锅盖灭火,运用了隔绝氧气的原理,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用炉灰盖灭燃烧的煤,运用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而不是移除可燃物,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关于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发光、放热的变化都可以叫作燃烧 B.氧化反应都伴随着燃烧现象
C.呼吸作用是燃烧现象 D.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答案】D
【解析】A、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发光、放热,但是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都可以叫作燃烧,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只是能量的转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是燃烧,不符合题意;
B、氧化反应不一定伴随着燃烧现象,如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C、呼吸作用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且进行的很慢,属于缓慢氧化,不是燃烧现象,不符合题意;
D、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5.常温下探究燃烧的条件改进实验如图所示。用胶头滴管滴加过氧化氢溶液一段时间后,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锰在Y型管的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B.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白磷①不燃烧,白磷②燃烧
C.该实验只探究了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D.80℃热水的作用有提供热量、隔绝空气或氧气
【答案】C
【解析】A.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的催化剂,起催化作用,此选项正确;
B. 温度没有达到白磷①的着火点,达到白磷②的着火点,所以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白磷①不燃烧,白磷②燃烧,此选项正确;
C.该实验不仅探究了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还探究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此选项错误;
D. 80℃热水的作用有提供热量、隔绝空气或氧气,此选项正确;
故选C。
二、判断题
6.厨房失火,应移走液化石油气以隔离可燃物。( )
【答案】正确
【解析】厨房失火,应移走液化石油气以隔离可燃物,故说法正确。
7.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
【答案】错误
【解析】人类利用的能量并不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例如水电站发电得到的电能,风能,潮汐能都不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故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是错误的。
8.室内起火,打开门窗。(_______)
【答案】×
【解析】打开门窗,会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加氧气的浓度,反应剧烈,燃烧更旺,做法错误。
三、综合应用题
9.一池同学利用图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已知:W形玻璃管容积为;
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步骤②:向W形管中放过量红磷和白磷,塞好橡胶塞,夹紧弹簧夹,将W形管放入的热水中。
步骤③:待步骤②中白磷熄灭,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量筒中的水剩余。
(1)步骤②中红磷不燃烧而白磷燃烧,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 。
(2)该实验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结是保留至)。
(3)为帮助同学理解实验测得的结果为什么小于,一池同学利用氧气传感器进行实验,测定足量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时氧气含量变化,结果如图。
①测得的结果小于的原因是 。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a点和c点时容器内物质总质量相等
B.b点时容器内氮气体积分数为
C.白磷燃烧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一直减小
(4)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由此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 。
(5)试计算氢气完全燃烧需要氯气的质量。
【答案】(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16.3%
(3) 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 A
(4)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5)解设氢气完全燃烧需要氯气的质量为x;
解得x=3550kg
答:氢气完全燃烧需要氯气的质量为3550kg。
【解析】(1)向W形玻璃管中放入过量的红磷和过量的白磷,塞好橡胶塞,夹紧弹簧夹,将W形玻璃管放入80℃的热水中,此时可观察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根据题意,原W型管内气体为300mL,后白磷燃烧结束后,量筒内的100mL水剩余51mL,则被吸入W型管内的水的体积为 100mL-51mL=49mL,即W型管内气体中氧气体积为49mL,则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故填16.3%;
(3)①根据图示可知,白磷燃烧结束后,管内还存在一部分氧气,说明白磷燃烧过程中,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所以测定结果偏小。故填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
②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所以密闭的W型管内物质总质量保持不变,说法正确;
B、空气中除了氮气、氧气外,还包括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物质,所以b点气体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小于90%,说法错误;
C、白磷燃烧过程放热,所以白磷刚开始燃烧时,W型管内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W型管内压强短暂升高,说法错误;
故选A;
(4)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5)见答案。
10.小家用燃料的变迁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某小组同学根据所学知识对燃烧过程、燃烧条件、家用燃料的变迁展开系列探究。
【任务一】认识燃烧
(1)同学们在做硫粉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要小心的将正在燃烧的硫远离玻璃瓶壁,其原因是 ;
(2)同学们发现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现象不同,其原因是 ;
【任务二】分析燃烧过程
利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红磷燃烧过程的分析。实验测得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3所示。
(3)结合图2数据,红磷熄灭后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10%,谈谈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 ;
(4)从化学、物理两个视角综合分析,图3中CD段压强发生变化的原因: ;
【任务三】分析燃烧的影响因素
【查阅资料】等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温度越高,密度越小。
小宁按图所示,分别用两只大小不同的烧杯罩住两只位置高低不同的正在燃烧的蜡烛,发现:装置a中低的蜡烛先熄灭;装置b中高的蜡烛先熄灭。
(5)请根据实验装置特点、燃烧的条件,结合所给资料选择一个实验装置解释上述现象 。
【答案】(1)防止热的燃烧匙碰到玻璃瓶壁使其受热不均而炸裂
(2)氧气含量不同
(3)可燃物和一定浓度的氧气接触时,才能燃烧
(4)化学视角: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压强减小。物理视角:反应温度升高对压强的影响较小,反应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使压强减小
(5)a装置:①装置(或烧杯)较大;②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上浮,冷却后下落到装置的下端; ③使低处的蜡烛与氧气隔绝低的蜡烛先熄灭
【解析】(1)同学们在做硫粉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要小心的将正在燃烧的硫远离玻璃瓶壁,是为了防止热的燃烧匙碰到玻璃瓶壁使其受热不均而炸裂,故填:防止热的燃烧匙碰到玻璃瓶壁使其受热不均而炸裂;
(2)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现象不同,是因为二者氧气含量不同,故填:氧气含量不同;
(3)红磷熄灭后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10%,集气瓶内仍有氧气但红磷熄灭,可发现氧气浓度需达到一定浓度时才能燃烧,故填:可燃物和一定浓度的氧气接触时,才能燃烧;
(4)CD段压强减小,化学视角是因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物理视角是因为反应温度升高对压强的影响较小,反应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使压强减小,故填:化学视角: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压强减小。物理视角:反应温度升高对压强的影响较小,反应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使压强减小;
(5)由小宁的发现可知,a装置:①装置(或烧杯)较大;②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上浮,冷却后下落到装置的下端;③使低处的蜡烛与氧气隔绝,低的蜡烛先熄灭;
b装置:①装置(或烧杯)较小; ②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上浮,聚集在烧杯顶端;③使高处的蜡烛与氧气隔绝,高的蜡烛先熄灭;
故填:a装置:①装置(或烧杯)较大;②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上浮,冷却后下落到装置的下端;③使低处的蜡烛与氧气隔绝,低的蜡烛先熄灭。
一、选择题
1.燃烧是人类很早就利用的化学反应。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可燃物燃烧时一定都是发生化合反应
B.发光、发热的变化都属于燃烧
C.鼓风机的工作原理是提供充足的氧气促进燃烧
D.“钻木取火”是利用摩擦生热,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使之燃烧
【答案】C
【解析】A、可燃物燃烧时不一定都发生化合反应,例如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两种生成物,故说法不合理;
B、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都是燃烧,例如灯泡发光放热,故说法不合理;
C、鼓风机的工作原理是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燃料燃烧更充分,故说法合理;
D、“钻木取火”是利用摩擦生热,提高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使可燃物燃烧,并不能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故说法不合理;
故选C。
2.化学在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催化重整法制氢反应过程如下:反应1:CH3OHCO↑+2H2↑、反应2:CO+H2OCO2+H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1中生成的CO和H2的质量比为7:1
B.上述反应中,碳、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通过上述两步重整制氢,32g甲醇(CH3OH)理论上最终可制得4g氢气
D.氢能的最大优点是环保,低污染
【答案】C
【解析】A、反应1中,生成的CO和H2的质量比为(12+16):(2×1×2)=7:1,该选项说法正确;
B、CH3OH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碳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x+(+1)×4+(-2)=0,解得x=-2,同理可知,CO中碳元素化合价为+2价,CO2中碳元素为+4价,氢气中氢元素为0价,水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则碳、氢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改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C、设反应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一氧化碳质量为y,则
、
解得x=4g、y=28g
设反应2生成氢气的质量为z,则
解得z=2g
则最终可制得氢气质量为4g+2g=6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没有污染,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3.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突出绿美广东引领,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让越来越多的人推开窗户就可以享受“生态福利”,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A.加强生态区的保护和建设
B.大力发展燃煤发电站,为绿美广东提供电力保障
C.科学植树造林,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D.打造城乡协同的美丽家园
【答案】B
【解析】A、加强生态区的保护和建设,有利于环境保护,做法合理;
B、大力发展燃煤发电站,会产生大量污染物,不利于环境保护,做法不合理;
C、科学植树造林,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做法合理;
D、打造城乡协同的美丽家园,有利于环境保护,做法合理;
故选:B。
4.下列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A.沼气和酒精 B.石油和太阳能
C.氢气和天然气 D.煤和可燃冰
【答案】D
【解析】沼气、酒精、太阳能、氢气等短时间内可以重复产生,属于可再生能源,石油、煤、天然气、可燃冰等短时间内不能重复产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D。
5.能源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物质,关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能、风能、潮汐能,太阳能、核能都是清洁能源
B.石油具有多种用途,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也是一种清洁能源
C.风能的利用比较困难,因为它捕捉困难
D.我国能源丰富可以尽情使用
【答案】A
【解析】A、水能、风能、潮汐能,太阳能、核能都是清洁能源,选项正确;
B、石油具有多种用途,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石油及其产品燃烧会产生污染物,不是一种清洁能源,选项错误;
C、风能及其不稳定,所以发出的电也是非常不稳定,但可以利用,选项错误;
D、我国能源丰富,但我国的能源的需求量大,所以要树立节约意识,选项错误。
故选A。
二、判断题
6.化石燃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 )
【答案】错误
【解析】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主要的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能源,此说法不正确。
7.为实现“碳达峰”很多地区大力推广使用风能。( )
【答案】正确
【解析】大力推广使用风能,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故原说法正确。
8.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污染空气的主要物质。( )
【答案】错误
【解析】二氧化碳为空气中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说法错误。
三、综合应用题
9.环境保护、能源利用和新材料使用被人们广泛关注。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属于 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2)近日,国务院颁布《2024—2025年节能减碳行动方案》。生产、生活中有以下做法:①发展绿色公共交通②开发太阳能、风能等能源③植树造林④发展火力发电。下列选项符合节能减碳的是______(填序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3)大力开发氢能是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途径之一。某种氢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利用氢气和氧气在铂催化剂的催化下生成水的过程提供能量,该电池投入480kg氧气,若充分反应,需投入氢气多少kg。(请写出计算过程)
(4)天然气管道掺氢输送是实现大规模、远距离和低成本氢气运输的手段之一,掺氢天然气也能改善天然气的品质。某掺氢天然气(该混合气仅含CH4和H2)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则混合气体充分燃烧后生成CO2和H2O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比)。
【答案】(1)不可再生
(2)A
(3)解:设需投入氢气的质量为。
答:需投入氢气的质量为60kg。
(4)11:18
【解析】(1)化石燃料是经过亿万年缓慢形成的,在短期内得不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填:不可再生;
(2)①发展绿色公共交通可以节约化石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节能减碳;
②开发太阳能、风能等能源可以节约化石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节能减碳;
③植树造林可以增大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符合节能减碳;
④发展火力发电需要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增大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节能减碳。
符合节能减碳的是①②③,故选:A;
(3)见答案
(4)设某掺氢天然气(假设该混合气仅含CH4和H2)的质量为100g,其中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则氢元素的质量为,则碳元素的质量为。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氢元素完全燃烧生成水,则生成水的质量为,碳元素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则混合气体充分燃烧后生成CO2和H2O的质量比为。故填:11∶18。
10.(一)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I)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选用容积为40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I、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I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是: ,等A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现象为 。上述实验测定过程至少需要重复两次,其目的是 。测量结果偏小的原因 。(回答一条即可)
(2)图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3)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 mL刻度处才停止。
(二)比较MnO2、CuO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 催化剂
实验1 5ml 4% 粉末状MnO20.1g
实验2 5ml 4% 粉末状CuOmg
(4)表格中,m的值为 。
(5)实验需要测量并记录的数据有:①产生气泡的反应时间;② 。
(6)若将过氧化氢溶液一次性注入到小试管中,发现U形管内右侧液面上升,原因是 。
(三)氮气
N2是重要的资源,其生产与性质如下图所示, 回答问题:
(7)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主要利用了氮气和氧气的 不同。
(8)氮气与氢气反应的工业固氮制造氮肥,写出该反应②的化学式表达式: 。
(9)反应①是将电能转化为 能。
(10)镁也能在N2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固体氮化镁(Mg3N2)。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很难观察到生成物中有淡黄色固体,原因是 。在操作规范的情况下,如果用镁代替红磷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所测得的O2体积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1) 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 减少实验误差,提高结果的准确度 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③①②④
(3)2
(4)0.1
(5)收集的氧气的体积
(6)过氧化氢分解放出热量
(7)沸点
(8)
(9)化学
(10)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氮气活泼 大于
【解析】(1)图I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该实验中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从而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上述实验测定过程至少需要重复两次,其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提高结果的准确度;
测量结果偏小,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不能将装置内氧气耗尽,也可能是装置漏气,在冷却至室温的过程中外界空气进入,占据了一定的体积,也可能是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气体受热膨胀,占据了一定的体积;
(2)图Ⅱ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步骤为: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点燃酒精灯;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故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③①②④;
(3)该实验中,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左移,注射器内减少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故消耗氧气的体积为:,故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10mL-8mL=2mL处才停止;
(4)该实验的目的是比较二氧化锰、氧化铜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根据控制变量法,除了催化剂的种类不同,其他因素相同,故m的值为0.1;
(5)比较催化效果,可以比较相同时间生成气体的多少或生成等体积气体需要的时间多少,则实验需要测量并记录的数据有:①产生气泡的反应时间;②收集的氧气的体积;
(6)若将过氧化氢溶液一次性注入到小试管中,发现U形管内右侧液面上升,原因是:过氧化氢分解放出热量,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
(7)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主要利用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将其分离,氮气的沸点低,蒸发过程中,先分离出来;
(8)反应②为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氨气,该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
(9)反应①为氮气和氧气在放电的作用下反应生成NO,故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10)镁也能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固体氮化镁,但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很难观察到生成物中有淡黄色固体,原因是:氧气的化学性质比氮气活泼,镁更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镁不但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还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如果用镁代替红磷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所测得的O2体积分数大于。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