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常见的酸、碱、盐 专项训练3 中和反应的应用 课时作业(答案) 2024-2025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十单元 常见的酸、碱、盐  专项训练3 中和反应的应用  课时作业(答案)  2024-2025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专项训练3 中和反应的应用
1.下列应用的主要原理不涉及中和反应的是( )
A.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制取硫酸铜
B.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肥皂水等碱性物质,可减轻痛痒
C.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D.硼酸用于处理皮肤上沾有的碱液
2.在滴加了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
A.红色蓝色 B.蓝色红色
C.红色无色 D.无色红色
3.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点所示溶液呈碱性,此时氢氧化钠溶液过量
B.图中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和
C.由点到点的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D.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
4.取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能说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的是( )
A.加氢氧化铜固体生成蓝色溶液
B.加入镁粉,没有气体生成
C.测得该溶液的
D.滴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5.室温下,向一定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的盐酸,测得溶液温度变化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下表(为溶液实时温度与初始温度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盐酸体积 溶液温度变化
2 5.2
4 9.6
6 12.0
8 16.0
10 18.2
12 16.7
14 15.7
16 14.7
18 13.7
20 12.9
A.滴加盐酸的全过程中,持续发生反应并放出热量
B.滴加盐酸的过程中,溶液的碱性逐渐增强
C.滴加盐酸的全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逐渐增大
D.反应过程中,氢氧化钠在混合溶液中的浓度逐渐减小
6.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为了控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最佳的操作是______(填字母)。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D
7.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它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随加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及相关的实验操作。请从中获取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 烧杯中盛放的是__________溶液。
(2) 曲线上坐标为的点所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3) 曲线上坐标为的点表示的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8.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知识网络总结的四类化学性质(即能够与四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 碱溶液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都含有__________。为了验证性质①,该同学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溶液中,溶液变成____。
(2) 性质②中的酸若为稀硝酸,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 图中④处应补充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不能与图中已有信息重复)。
9.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1) 向盛有一定量稀盐酸的密闭、隔热容器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利用数字传感器测出反应时间与溶液温度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① 甲同学得出结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过程中放热。乙同学不同意他的观点,乙同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丙同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于是三位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作出猜想:
猜想一:;
猜想二:和;
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猜想__一定不正确。
④ 为了验证其余猜想,丙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锌粒 ____________ 猜想三正确
丁同学在试管中加入约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硫酸,不断振荡试管,至溶液的颜色________________为止,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项训练3 中和反应的应用
1.A 2.C 3.C 4.C 5.D
6.D;
7.(1) 氢氧化钠
(2) 酸和碱恰好中和
(3) 、
8.(1) ; 红色
(2) ; 、
(3) 非金属氧化物
9.(1) ①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也能使溶液的温度升高
② 和
③ 二
④ 有气泡产生
(2) 恰好变成无色;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