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2024-2025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无答案)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质量监测
化学试卷
2024.11
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请把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卷的指定栏目内。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第Ⅰ卷 选择题(共39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NixOy,高温超导体系,NixOy属于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2.镇江被誉为“中国醋都”,食醋的主要成分为醋酸(CH3CO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HCOOH的摩尔质量为60g/mol
B.CH3COOH+NaOH=CH3COONa+H2O属于复分解反应
C.CH3COOH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成CH3COO-和H+
D.CH3COOH可以用于除水垢
3.反应CO2+NaOH=NaHCO3可用来捕捉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8C B.Na+的结构示意图
C.3H中质子数是电子数的2倍 D.16O、17O、18O互为同位素
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钠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钛
B.Cl2具有氧化性,可使干燥有色布条褪色
C.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可用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
D.次氯酸见光易分解,可用于杀菌消毒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5~~7题。
以电解饱和食盐水为基础制取氯气、氢气、烧碱等产品的工业称为氯碱工业。氯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例如常用的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含有NaClO)、清洁剂“洁厕灵”(含有HCl)等。
5.实验室制取Cl2的实验原理及装置均正确的是
A.制取Cl2 B.除去Cl2中的HCl C.收集Cl2 D.吸收尾气中的Cl2
6.“洁厕灵”与“84”消毒液混合会发生反应:2HCl+NaClO=Cl2↑+NaCl+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HCl被氧化
B.NaCl是还原产物
C.该反应条件下NaClO的氧化性强于氯气
D.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
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1molCl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A
B.标况下,22.4LCCl4中Cl2原子数为4NA
C.500mL0.20mol/LNaCl溶液中Na+数目为0.1NA
D.MnO2与含36.5gHCl的浓盐酸充分反应,可生成Cl2数目为0.25NA
8.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
A.NaNa2O B.Cl2FeCl2
C.Ca(OH)2溶液漂白粉 D.熔融NaCl单质Na
9.下列物质转化表示不正确的是
A.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H2O+Cl2↑
B.漂白粉生效:Ca(ClO)2+CO2+H2O=CaCO3+2HClO
C.实验室制氯气:MnO2+4HC1(浓) MnCl2+Cl2↑+2H2O
D.铵根离子检验:NH4Cl+NaOHNaCl+H2O+NH3↑
10.双碱法脱除二氧化硫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双碱法脱硫过程中,NaOH可以循环利用
B.过程Ⅰ中,SO2表现还原性
C.脱除二氧化硫总反应为2SO2+2Ca(OH)2+O2=2CaSO4+2H2O
D.过程Ⅱ中,1molO2参加反应时可氧化2molNa2SO3
11.下列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方法,不正确的是选项
选项 实例 分离方法
A 从含有少量NaCl的KNO3溶液中提取硝酸钾 降温结晶
B 用乙醚提取青蒿中的青蒿素 过滤
C 分离乙酸(沸点为118℃)与乙醚(沸点为34℃) 蒸馏
D 分离汽油和水的混合物 分液
12.下列实验操作得出实验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与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硫的酒精溶液滴入一定量的热水中得淡蓝色透明液体,用激光笔照射,有光亮的通路 淡蓝色液体属于胶体
B 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遇氯气变蓝 氯气的氧化性比碘强
C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无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D 用洁净铂丝蘸取某样品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显紫色 样品一定为钾盐
13.NaCl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其制备烧碱和HCl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Cl2↑+H2↑+2NaOH
B.反应①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17:36
C.反应①②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纯净的H2能在Cl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1分)
14.(16分)根据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等进行分类,可预测物质的性质及变化。Ⅰ.物质的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推测物质的性质以及应用
①石墨 ②铝 ③乙醇 ④氨气 ⑤二氧化碳 ⑥碳酸氢钠固体 ⑦氢氧化钡溶液 ⑧氢氧化钠固体。
(1)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填写序号,下同);属于能导电的单质的是_____。
(2)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性质相似,均属于酸性氧化物。写出二氧化硅(SiO2)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Ⅱ.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重要方面
(3)已知X、Y、Z、W、R五种元素中,X是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Y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2倍;Z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其次外层电子数多4个;W元素原子K层和M层电子总数等于其L层电子数;R元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其阳离子与Z的阴离子原子核外电子总数相同。请完成下列问题。
①W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Z元素形成的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②含X、Y、Z、R四种元素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③X的两种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
④化合物R2Z2与X2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15.(14分)化学研究中草酸(H2C2O4)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分析试剂。现需要配制250mL0.2000mol/L的草酸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草酸溶液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玻璃棒、烧杯、______。
(2)计算。实验中需称取______g草酸晶体(H2C2O4·2H2O),称量后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加热除去结晶水。
(3)配制过程中的正确操作顺序为:b、d、____、e(填“字母”)。
a.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均转移入容量瓶
b.称取一定质量的草酸晶体加适量水溶解
c.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d.用玻璃棒慢慢搅拌至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
e.盖好容量瓶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f.将所配溶液沿玻璃棒注入一定容积的容量瓶
g。往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直到液面距离容量瓶刻度线1~2cm处
(4)下列操作会造成所配草酸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
a.称取草酸过程中试剂与砝码位置放颠倒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定容前未洗涤烧杯玻璃棒
d.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刻度线
(5)测定草酸的纯度。量取25.00mL上述所配溶液放入锥形瓶中,用0.1000mol/L的KMnO4(硫酸酸化)溶液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19.60mLKMnO4溶液,计算草酸晶体的纯度_________。(已知:2KMnO4+5H2C2O4+3H2SO4=2MnSO4+K2SO4+10CO2↑+8H2O,写出计算过程。)
16.(14分)白炭黑(SiO2·nH2O)比表面积大,化学性质稳定,广泛用于塑料、纸张和药品生产。工业制备白炭黑的流程如下。
已知:①碳酸氢铵性质不稳定,35℃以上开始分解,60℃分解完全。
②Na2SiO3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能与氯化铵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2NH4Cl+ Na2SiO3=2NaCl+2NH3↑+SiO2↓+H2O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过滤操作中,下列玻璃仪器不需要用到的是______(填名称)。
(2)反应Ⅰ需控温在30~35℃,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的原因是_________。
(3)反应Ⅰ中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为________。
(4)“调节pH”操作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5)“固液分离”后,白炭黑是否洗净,可通过检测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中是否存在______(填离子符号)来判断,具体操作是_________。
(6)上述工艺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
17.(17分)亚氯酸钠(NaClO2)是强氧化剂,可用于漂白和消毒。消毒时自身被还原为Cl-。一种生产无水NaClO2晶体的流程如下:
已知:①ClO2(沸点11℃)浓度过高时易发生分解爆炸,可用气体稀释至含量10%以下。
②温度高于60℃时,NaClO2易分解。
(1)“ClO2发生器”中:
①NaClO2溶液与SO2气体反应生成ClO2和Na2SO4,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ClO2发生器中鼓入空气的作用为________。
(2)“吸收塔”中:
①吸收塔中生成NaClO2的反应中,n(氧化剂)∶n(还原剂)=______;。
②吸收过程需控制温度在10℃以下,其目的是_______(写两点)。
③吸收塔中c(NaOH、对粗产品中NaClO2含量的影响如题17图-1所示。则最佳条件为c(NaOH)________mol/L,=_________。
(3)结晶获得无水NaClO2晶体。NaClO2的溶解度曲线如题17图-2所示。从NaClO2溶液中获得无水NaClO2晶体的操作为:先减压,将NaClO2溶液加热到_____(填字母序号)浓缩至有晶膜出现,再在常压下冷却至填字母序号),过滤,洗涤,干燥。
a.略低于38℃ b.略高于38℃ c.略低于60℃ d.略高于60℃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