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龙华高中部2024-2025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龙华高中部2024-2025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2025届高三年级
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卷
本试卷共8页,21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后面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生物学发展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列文虎克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菌、精子等后,将其命名为“细胞”
B.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完善了细胞学说
C.戈特和格伦德尔从人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发现脂质单分子层面积与细胞表面积相等
D.罗伯特森在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膜“暗-亮-暗”三层结构,提出了细胞膜“脂质-蛋白质-脂质"的三层结构模型
2.2023年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列关于新冠病毒(RNA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需要宿主细胞提供原料、能量等条件
B.新冠病毒是一种比细胞还小的生物,它属于比细胞还低的生命层次
C.构成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的单体是脱氧核糖核苷酸,该单体种类有4种
D.新冠病毒侵入人体细胞的过程中,不会被人体内免疫细胞识别和处理
3.瓜子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被记载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太平寰宇记》上,到了明清时期,嗑瓜子的习俗已经非常流行了,但那时的主角是西瓜子,后来不断地向葵花子演变。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瓜子中存在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是植物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
B.瓜子中含有的大量元素钙、铁、磷等,可以促进人体骨骼的生长发育
C.新鲜瓜子在炒制的过程中失去的水有自由水和结合水
D.炒干的瓜子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脂肪
4.植物的种子中储存足够量的有机物是其萌发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玉米种子中含有丰富的糖类,向其组织样液中加入碘液可变蓝
B.发芽的大麦粒中含有丰富的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在水浴条件下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C.观察花生种子中的脂肪颗粒时,苏丹Ⅲ染色后还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洗去浮色
D.向大豆种子的组织样液中依次加入双缩脲试剂的A液和B液,溶液颜色会变成紫色
5.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化合物的形成和在细胞中的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小分子B合成单体C1和C2的过程是放能反应
B.D、E形成的杂合双链片段可在细胞核、线粒体、核糖体中出现
C.物质D的空间结构改变,其功能一定发生改变
D.在吞噬细胞中,可发生D→C1、E→C2的反应
6.图中①~④表示人体细胞的不同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④构成细胞完整的生物膜系统
B.溶酶体能清除衰老或损伤的①②③
C.③的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④转运分泌蛋白与细胞骨架密切相关
7.把蚕豆植株放在湿润的空气中照光一段时间后,取蚕豆叶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先滴加清水进行观察,然后用的蔗糖溶液取代清水,短时间内继续观察,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水分子以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出保卫细胞
B.蔗糖分子进入保卫细胞导致气孔关闭
C.气孔关闭过程中,保卫细胞的原生质层变小
D.气孔关闭过程中,保卫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
8.为证明酶的专一性,可采用的最佳实验方案是( )
方案 底物溶液 分别加入酶溶液 静置后,加入检测试剂
甲组 乙组
A 麦芽糖 葡萄糖 麦芽糖酶 斐林试剂
B 麦芽糖 蔗糖 蔗糖酶 碘液
C 可溶性淀粉 蔗糖 淀粉酶 斐林试剂
D 可溶性淀粉 蔗糖 淀粉酶 碘液
A.A B.B C.C D.D
9.《齐民要术》记载的葡萄贮藏方法是:“极熟时,全房(整枝)折取,于屋下作荫坑。”目前,我国普遍使用大型封闭式气调冷藏库(充入氮气替换部分空气)贮藏果蔬。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覆土后的“荫坑”为低氧、低温、干燥的环境,便于葡萄储存
B.气调冷藏库中的低温可以降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酶的活性
C.“荫坑”独特的环境抑制了果蔬的有氧呼吸,促进了无氧呼吸
D.果蔬的最佳储藏条件与与种子的最佳储藏条件相同
10.如图为某兴趣小组对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实验装置进行的改进,锥形瓶中装有正常生长的酵母菌及足量培养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装置可以用于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影响
B.甲、乙的作用分别为除去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检测二氧化碳
C.关闭阀门进行实验并检测是否产生酒精,可在乙中加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D.与打开阀门相比,关闭阀门时乙中发生相同的颜色变化所需时间更长
11.图为某植物在不同温度下,测得相关指标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光下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有CO2生成,叶绿体基质消耗CO2
B.给该植物浇灌含18O的H2O,一段时间后可在O2、CO2和糖类中检测到18O
C.30℃时,该植物固定CO2速率为10mmol·cm-2·h-1
D.40℃条件下,若黑暗和光照时间相等,该植物能正常生长
12.如图是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显微照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的复制与染色体复制不是同步进行的
B.细胞A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板上
C.图中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量比为2:1:2的时期有A、B细胞
D.图中有丝分裂过程的排序应为B→A→D→C,D期为观察染色体最佳时期
13.人的角膜是覆盖眼睛的透明组织层,角膜干细胞通过增殖分化产生角膜上皮细胞来取代垂死细胞进而维持角膜。短期睡眠不足会加速角膜干细胞的增殖分化,长期睡眠不足则会造成角膜变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对角膜中垂死细胞的清除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B.角膜上皮细胞中特有基因的表达使其呈现透明状
C.睡眠不足会加速角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
D.角膜干细胞分化成角膜上皮细胞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14.研究者在果蝇的肠吸收细胞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胞器——PXo小体。PXo蛋白分布在PXo小体膜上,可将Pi转运进入PXo小体,并转化为磷脂进行储存。PXo小体具有多层膜,膜的结构与细胞膜类似;当饮食中磷酸盐不足时,膜层数减少,最终被降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Xo蛋白的合成起始于游离的核糖体
B.PXo小体降解产生的Pi可用于合成腺苷、核苷酸等物质
C.细胞内磷酸盐充足时,PXo小体膜层数可增加
D.肠道中磷酸盐不足时,PXo小体的降解需要溶酶体的参与
15.研究小组用图甲密闭装置进行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探究实验。在环境温度为25℃条件下先黑暗处理15min,再转移至最适光照强度下继续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已知25℃是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30℃是该植物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点前,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
B.M点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
C.MN段光合速率逐渐减小
D.N点时,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16.科学家研究发现,裂殖酵母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G1、S、G2)和分裂期(M),它受多种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和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的共同调节,成熟促进因子(MPF,一种能使多种蛋白质磷酸化的CDK-cyclin复合物)能触发相关过程的转变。细胞从分裂间期进入分裂期依赖于关键激酶CDK1的调控,该酶驱动细胞分裂的过程转化伴随着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发生,其被磷酸化后活性受到抑制。如图为裂殖酵母的细胞周期调控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图可知,细胞周期调控的关键时期是有丝分裂的分裂期
B.G2期CDK1磷酸化水平高,去磷酸化后才能使细胞进入M期
C.若抑制M期M-cyclin的降解,可能会延长细胞周期
D.可通过调节CDK1的活性,使细胞暂时停留在相应的阶段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9分)如图甲为糖类的概念图,图乙是某种需要能量的蛋白质降解过程。科学家发现,一种被称为泛素的多肽在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泛素激活酶E1将泛素分子激活,然后由E1将泛素交给泛素结合酶E2,最后在泛素连接酶E3的指引下将泛素转移到靶蛋白上,这一过程不断重复,靶蛋白就被绑上一批泛素分子。被泛素标记的靶蛋白很快就被送往细胞内一种被称为蛋白酶体的结构中进行降解。整个过程如图乙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甲中,若某种单糖A为葡萄糖,则①在植物细胞中是 ,③在动物细胞中是 。
(2)如果某种单糖A与磷酸和碱基结合形成物质②,其中碱基是尿嘧啶,则形成的物质②是 ;如果某种单糖A与磷酸和碱基结合形成物质④,其中的碱基是胸腺嘧啶,则某种单糖A是 。
(3)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根据图乙可推测出蛋白质的一项具体功能是 。
(4)在真核生物中,蛋白酶体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是细胞内降解蛋白质的大分子复合体。泛素 (填“能”或“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5)层粘连蛋白(由m个氨基酸构成)是由一条重链(A链)和两条轻链(B1、B2链)所构成的糖蛋白(如图,中间圆圈表示多糖位置),对保持细胞间粘连及细胞分化等都有作用,则该蛋白质含有的肽键数为 个。
18.(13分)土壤含盐量过高对植物生长造成的危害称为盐胁迫,碱蓬等耐盐植物能够在盐胁迫逆境中正常生长。图1是碱蓬叶肉细胞结构模式图,图2是碱蓬根细胞参与抵抗盐胁迫有关的示意图,其根细胞生物膜两侧H+形成的电化学梯度,在物质转运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图1中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特有的结构有 (填序号)。盐碱地上大多数植物很难生长,主要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大于 (填标号)处溶液浓度,植物的根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此处的“质”指原生质层,由 三个部分组成。
(2)当盐浸入到根周围的环境时,Na+以 方式大量进入根部细胞,使细胞内的酶失活,影响蛋白质的正常合成。根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与细胞液、细胞膜外的pH不同,这种差异主要由H+-ATP泵以 方式将H+转运到 来维持的,H+的分布特点为 (蛋白)运输Na+提供了动力。
(3)生物膜上转运蛋白的种类、数量、空间结构的变化,对物质的跨膜运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转运蛋白功能存在差异的直接原因有 。
19.(13分)某兴趣小组以晶瑶草莓品种为材料,探究了遮阴对草莓光合特性的影响,获得如表所示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处理 羧化效率 呼吸速率 (μmol·m ·s ) 光饱和点 (μmol·m ·s ) 光补偿点 (μmol·m ·s ) CO 补偿点 (μmol/ mol)
空白对照 0.125 1.52 750 71.93 68.687
50%遮光 0.073 1.05 390 50.40 95.364
75%遮光 0.046 0.56 264 26.80 110.164
注:羧化效率是指叶片进行羧化反应的效率。
(1)草莓叶肉细胞中的叶绿素分布于 上,其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 光。提取和分离草莓绿叶中的色素时,加入无水乙醇的作用是 ;纸层析时,色素能在滤纸条上分离的原理是 。
(2)测定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时,应控制 (答两点)等外界因素相同且适宜,并设置不同的 测定净光合速率,绘制叶片的光合一光响应曲线。
(3)遮阴处理后,呼吸速率、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等均显著低于CK(对照组),说明草莓植株已经适应了 条件。从光合指标来看,遮阴后草莓叶片对CO 利用效率下降的依据是 。
20.(13分)禽呼肠孤病毒(ARV)可引起禽类呼吸道、肠道等疾病,给养禽业造成了严重危害。研究表明,药物X能抑制ARV在宿主细胞内遗传物质的自我复制,但同时发现它可能会干扰禽类细胞正常的有丝分裂。请回答下列问题:
(1)ARV病毒外壳的某种B结构蛋白受S2基因控制。通过对S2基因测定核苷酸数量发现,A有446个,C有646个,U有446个,G有646个,由此可知ARV病毒的遗传物质最可能为 (填“DNA”、“RNA单链”、“RNA双链”),该病毒侵入禽类细胞后增殖过程需要的原料是 。
(2)细胞有丝分裂通过染色体的 ,保持了亲子代细胞之间遗传的稳定性。为了明确药物X对于禽类细胞有丝分裂的干扰机理,研究人员对细胞周期中的监控系统检验点进行了研究(如图所示)。只有当相应的过程完成,细胞周期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运行。①图中检验染色体是否都与纺锤丝相连的检验点是 。②研究表明,药物X会激活检验点2,进而使禽类细胞大量停滞于分裂间期,推测药物X的作用是 。
(3)另有一种ARV病毒的突变株,缺失了5%的碱基对序列,不能诱发禽类患病。为找到与诱发病变有关的部位,除了对核酸测序结果进行比较外,请从核酸结构角度出发,再寻找一种方案,简述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结论。
实验思路:
预期实验结果、结论:
21.(12分)在一定时间内,使细胞吸收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经检查发现放射性同位素依次出现在图中2、1、3、4、5、6、7部位,请据图回答:
(1)组成结构1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功能特点是 。
(2)2中含有的核酸物质是 。2 的形成和细胞核中的 结构有关。
(3)细胞有氧呼吸主要是在8的 部位产生ATP,8内部存在的细胞器是 。
(4)图中蛋白质从内质网腔到分泌出细胞共穿过 层磷脂分子。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糖蛋白)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
(5)请画出4的膜面积在一次分泌活动过程中的变化曲线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C D A B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A B C A
1.B
【分析】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详解】A、细胞的命名者是罗伯特虎克,A错误;
B、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完善了细胞学说,B正确;
C、戈特和格伦德尔从人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发现脂质单分子层面积为细胞表面积的2倍,C错误;
D、罗伯特森在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膜“暗-亮-暗”三层结构,提出了细胞膜“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模型,D错误。
故选B。
2.A
【分析】病毒属于非细胞生物,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构成,依赖活的宿主细胞才能完成生命活动。
【详解】A、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需要在宿主细胞内增殖,需要宿主细胞提供原料、能量等条件,A正确;
B、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B错误;
C、构成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的单体是核糖核苷酸,C错误;
D、细胞毒性T上的受体可以识别新型冠状病毒上的蛋白质(抗原),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D错误。
故选A。
3.C
【分析】注意区分几组易混物质①脂质、脂肪和脂肪酸;脂肪属于脂质的一种;脂肪酸(和甘油)是脂肪的组成成分。②核糖、脱氧核糖和核苷酸:核糖是核糖核苷酸的组成成分之一;脱氧核糖是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组成成分之一。③固醇和胆固醇:胆固醇(和维生素D、性激素)属于固醇。
【详解】A、瓜子中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而脂肪是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不是脂肪酸,A错误;
B、铁是微量元素,B错误;
C、新鲜瓜子在炒制的过程中失去的水有自由水和结合水,C正确;
D、死亡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不是脂肪,D错误。
故选C。
4.C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玉米种子中含有丰富的糖类,主要是淀粉,向其组织样液中加入碘液可变蓝,A正确;
B、麦芽糖是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在水浴条件下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B正确;
C、观察花生种子中的脂肪颗粒时,用苏丹Ⅲ染色后还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C错误;
D、向大豆种子的组织样液中含有蛋白质,加入双缩脲试剂的A液和B液,溶液颜色会变成紫色,D正确。
故选C。
5.D
【分析】D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所以D是DNA,单体C1为脱氧核苷酸;E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所以E是RNA,单体C2为核糖核苷酸。所以小分子B为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化学元素A为C、H、O、N、P。
【详解】A、小分子B合成单体C1和C2的过程是吸能反应,A错误;
B、D(DNA)、E(RNA)形成的杂合双链片段是指转录的过程,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核糖体中无DNA,因此该过程不在核糖体中出现,B错误;
C、DNA分子复制、转录时均需要DNA分子解旋,均会改变双螺旋结构,但不失去其功能,C错误;
D、吞噬细胞消化抗原,可发生DNA、RNA的水解,D正确。
故选D。
6.A
【分析】图中①是线粒体,②是内质网,③是高尔基体,④是囊泡。
【详解】A、完整的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而图中①是线粒体,②是内质网,③是高尔基体,④是囊泡,故①~④不能构成细胞完整的生物膜系统,A错误;
B、溶酶体能够清除衰老、受损的细胞器,所以能够清除衰老或损伤的①②③,B正确;
C、③高尔基体能够产生囊泡,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
D、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有关,所以④囊泡转运分泌蛋白与细胞骨架密切相关,D正确。
故选A。
7.B
【分析】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详解】A、水分子以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A正确;
B、保卫细胞吸水使气孔开放,失水导致气孔关闭,B错误;
CD、滴加蔗糖溶液后,保卫细胞失水,原生质层变小,细胞液浓度增加,吸水能力将增强,CD正确。
故选B。
8.C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量的酶属于RNA,酶的特性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需要温和的条件。
【详解】A、麦芽糖水解后生成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均为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作用均有砖红色沉淀物生成,即用斐林试剂不能判断麦芽糖和葡萄糖是否被水解,A错误;
B、麦芽糖、蔗糖和蔗糖的水解产物葡萄糖与碘液均不发生颜色反应,即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B错误;
C、淀粉和蔗糖均为非还原性糖,不能与斐林试剂作用产生砖红色沉淀,它们水解的产物均为葡萄糖可与斐林试剂作用产生砖红色沉淀,即斐林试剂可检测淀粉或蔗糖是否被水解,C正确;
D、蔗糖和蔗糖的水解产物葡萄糖与碘液均不发生颜色反应,即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D错误。
故选C。
9.B
【分析】1、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
2、粮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
3、果蔬、鲜花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的条件下保存。
【详解】A、覆土后的“荫坑”在地下,为低氧、低温、一定湿度的环境,便于葡萄储存,A错误;
B、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活性受温度影响,在气调冷藏库中的低温可以降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酶的活性,B正确;
C、“荫坑”独特的环境抑制了果蔬的有氧呼吸,也抑制了无氧呼吸,C错误;
D、果蔬的最佳储藏条件是低氧、低温、一定湿度的环境;而种子最佳储藏条件是低氧、低温、干燥的环境,D错误。
故选B。
10.C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实验装置,打开阀门进行实验,则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若关闭阀门,则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试管装有的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用于鉴定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进行鉴定。
【详解】A、恒温水浴锅能够改变温度,因此该实验装置可以用于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影响,A正确;
B、甲中装有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其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乙中装有澄清石灰水,其作用是检测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B正确;
C、若关闭阀门,则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在锥形瓶中产生,因此可从锥形瓶吸取少量发酵液加入试管中,再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的产生,C错误;
D、打开阀门进行实验,则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若关闭阀门,则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消耗相同质量的葡萄糖,有氧呼吸释放二氧化碳的速率更快,因此与打开阀门相比,关闭阀门时乙(乙中装有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中发生相同的颜色变化所需时间更长,D正确。
故选C。
11.D
【分析】据图分析:实线表示吸收二氧化碳速率,为净光合作用速率,虚线为CO 产生速率,表示呼吸作用速率,40℃时净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为5。
【详解】A、光下叶肉细胞会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叶绿体基质消耗CO2,呼吸作用线粒体基质中有CO2生成,A正确;
B、给该植物浇灌含18O的H2O,光反应水的光解,生成18O标记的O2,18O标记的H2O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可生成C18O2,一段时间后空气中能检测出C18O2,H218O可与丙酮酸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C18O2,C18O2参与光合作用暗反应合成(CH218O),B正确;
C、实线表示吸收二氧化碳速率,为净光合作用速率,虚线为CO 产生速率,表示呼吸作用速率,图甲30℃时,该植物固定CO2的速率为8+2=10mmol·cm-2·h-1,C正确;
D、40℃条件下,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若白天和黑夜时间相等,则有机物不会积累,植物不能生长,D错误。
故选D。
12.C
【分析】题图分析,细胞A处于分裂中期,细胞B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细胞C处于有丝分裂末期,细胞D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A、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所以核DNA的复制与染色体复制应同步进行,A错误;
B、细胞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时还没有形成细胞板,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B错误;
C、图中细胞A中期、B前期含有染色单体,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为2:1:2,C正确;
D、图中依次为有丝分裂的A中期、B前期、C末期、D后期,故图中有丝分裂过程的排序应为B→A→D→C,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D错误。
故选C。
13.A
【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A、人体对角膜中垂死细胞的清除过程是免疫系统在起作用,A正确;
B、一般情况下,分化的细胞中不含特有基因,B错误;
C、据题意可知,角膜上皮细胞已经高度分化,C错误;
D、细胞的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角膜干细胞分化成角膜上皮细胞没有体现动物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
故选A。
14.B
【分析】题意分析,当食物中磷酸盐过多时,PXo蛋白分布在PXo小体膜上,可将Pi转运进入PXo小体后,再将Pi转化为膜的主要成分磷脂进行储存。当食物中的磷酸盐不足时,PXo 小体中的膜成分显著减少,最终PXo 小体被降解、释放出磷酸盐供细胞使用。
【详解】A、据题意可知,PXo蛋白分布在PXo小体膜上,属于膜蛋白,膜蛋白的合成起始于游离的核糖体,A正确;
B、PXo小体降解产生的Pi可用于合成核苷酸等物质,腺苷的组成成分是腺嘌呤和核糖,其中不含有磷元素,B错误;
C、题意显示,当饮食中磷酸盐不足时,膜层数减少,最终被降解,据此推测,当细胞内磷酸盐充足时,PXo小体膜层数可增加,C正确;
D、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因此肠道中磷酸盐不足时,会导致磷酸盐供应不足,则会引起PXo小体的降解,其降解过程需要溶酶体的参与,D正确。
故选B。
15.C
【分析】如图甲中氧气的变化可以知道绿色植物的生理状态,M点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详解】A、M点前,黑暗时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也会产生ATP,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
B、M点时,氧气浓度开始增加,说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B错误;
C、M到N,图像的斜率逐渐减小,说明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减小,C正确;
D、N点时,氧气浓度不变,说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D错误。
故选C。
16.A
【分析】细胞周期的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1、G1期:DNA合前期,合成RNA和核糖体。
2、S期:DNA复制期,主要是遗传物质的复制,即DNA、组蛋白和复制所需要酶的合成。
3、G2期:DNA合成后期,有丝分裂的准备期,主要是RNA和蛋白质(包括微管蛋白等)的大量合成。
4、M期:细胞裂期,暂离细胞周期,停止细胞裂执行定物功能,细胞所处期G0期。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成熟促进因子(MPF)能触发细胞周期中相关过程的转变,而由题图可知,MPF在分裂间期合成,故细胞周期调控的关键时期是分裂间期,A错误;
B、由题图可知,MPF能启动有丝分裂,而G2期形成的MPF并未立刻启动有丝分裂,结合题干信息推测是因为推动细胞进入分裂期的CDK1活性被抑制,即G2期CDK1磷酸化水平高,导致细胞不能进入分裂期,去磷酸化后CDK1活性恢复,细胞就能进入分裂期,B正确;
C、由题图可知,M期M-cyclin降解,细胞从M期进入G1期,若抑制M期M-cyclin的降解,细胞可能会继续停留在M期从而使M期的时间延长,最终使细胞周期延长,C正确;
D、由题图可知,cyclin与CDK1结合形成的MPF能触发酶促反应,促使细胞进入下一个时期,通过调节CDK1的活性,可以影响MPF的作用,使细胞周期暂停在相应的阶段,D正确。
故选A。
17.(1) 麦芽糖 糖原
(2) 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糖
(3)具有催化作用(2分)
(4)能
(5)m-3(2分)
【详解】(1)图甲中,若某种单糖A为葡萄糖,则在植物细胞中,两分子葡萄糖结合形成麦芽糖,即①为麦芽糖;在动物细胞中,多分子葡萄糖缩合形成糖原,即③为糖原。
(2)尿嘧啶是RNA特有的碱基,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的碱基,磷酸分子、含氮碱基以及五碳糖可以共同构成核苷酸,若碱基为尿嘧啶,其与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磷酸共同构成的物质②是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如果某种单糖A与磷酸和碱基结合形成物质④,其中的碱基是胸腺嘧啶,则某种单糖A是脱氧核糖,④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3)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根据图示泛素激活酶E1将泛素分子激活,然后由E1将泛素交给泛素结合酶E2,最后在泛素连接酶E3的指引下将泛素转移到靶蛋白上,最后被泛素标记的靶蛋白在蛋白酶体中被降解成短肽,从该过程可推测出作为酶的蛋白质具有催化作用。
(4)在细胞核内有蛋白酶体,说明被泛素标记的靶蛋白会被细胞核内的蛋白酶体降解,说明泛素要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5)由图可知,层粘连蛋白中有m个氨基酸、3条肽链,因此在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和形成的肽键数都是(m-3)个。
18.(1) ①②⑨ ②(1分) 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2) 协助扩散(1分) 主动运输(1分) 液泡内和细胞膜外 NHX和SOS1
(3)构成转运蛋白的氨基酸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以及转运蛋白的空间结构不同
【分析】题图1分析:该图表示高等植物(碱蓬)叶肉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特有的结构为①(细胞壁)、②(大液泡)、⑨(叶绿体);
题图2分析:根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pH为7.5,而细胞膜外和液泡膜内pH均为5.5,细胞质基质中H+含量比细胞膜外和液泡膜内低,H+运输到细胞膜外和液泡内是逆浓度梯度运输,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SOS1将H+运进细胞质基质的同时,将Na+排出细胞。NHX将H+运入细胞质基质的同时,将Na+运输到液泡内,即钠离子的排出消耗的是氢离子的梯度势能。
【详解】(1)题图1为高等植物(碱蓬)叶肉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特有的结构为①(细胞壁)、②(大液泡)、⑨(叶绿体)。盐碱地土壤盐分过多,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植物根部细胞②处细胞液浓度,植物无法从土壤中获取充足的水分甚至萎蔫,故盐碱地上大多数植物很难生长。原生质层是由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
(2)根据各部分的pH可知,H+借助转运蛋白SOS1顺浓度梯度从细胞膜外运输到细胞质基质形成的势能,为Na+从细胞质基质运输到细胞膜外提供了动力,说明细胞膜外Na+浓度高于细胞质基质,因此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大量进入根部细胞;由题图可知,H+-ATP泵运输H+进入液泡时,以及将细胞质基质的H+运输到细胞膜外需要消耗ATP,故为主动运输。同时H+借助转运蛋白NHX顺浓度梯度从液泡内运输到细胞质基质形成的势能,为Na+从细胞质基质运输到液泡内提供了动力。因此H+的分布特点为NHX和SOS1运输Na+提供了动力;
(3)细胞膜的功能主要由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决定,耐盐植物根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转运蛋白空间结构的变化。结构决定功能,转运蛋白功能存在差异的直接原因有构成转运蛋白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以及不同转运蛋白的空间结构不同。
19.(1)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红光和蓝紫光 提取色素(1分) 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
(2) 温度、CO2浓度 光照强度(1分)
(3) 弱光(1分) 遮阴处理显著提高其CO2补偿点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①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NADP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②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详解】(1)叶绿素分布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乙醇等提取色素。纸层析时,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2)为探究了遮阴对草莓光合特性的影响,该实验的自变量为遮光程度,因变量为呼吸速率 、光饱和点、光补偿点、CO2补偿点,其他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属于无关变量,故应控制温度、CO2浓度等外界因素相同且适宜,并设置不同的光照强度测定净光合速率,绘制叶片的光合—光响应曲线。
(3)遮阴处理后,呼吸速率、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等均显著低于CK(对照组),说明草莓植株已经适应了弱光条件。遮阴处理显著提高其CO2补偿点(即指在光照条件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2量与叶片所释放的CO2量达到动态平衡时,外界环境中CO2的浓度),使固定CO2的效率降低。
20.(1) RNA双链(1分) 氨基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
(2) 复制和平均分配 4 抑制DNA的复制
(3) 获取两种病毒的RNA的单链,再将两条单链RNA进行分子杂交,检测游离单链区的分布 RNA单链上出现游离单链区就是诱发病变的有关部位
【分析】G1期和G2期为蛋白质合成时期,S期为DNA复制时期,通过检验点1、2和3可以检验DNA分子是否完成了复制,也可以检测出DNA复制过程中是否出现差错。染色体是否正确到达两极是在细胞分裂的末期,因此为检验点5。
【详解】(1)RV病毒外壳的某种B结构蛋白受S2基因控制。通过对S2基因测定核苷酸数量发现,A有446个,C有646个,U有446个,G有646个,说明嘌呤数=嘧啶数,并且含有U,则由此可知ARV病毒的遗传物质最可能为RNA双链。该病毒侵入禽类细胞后增殖过程需要合成RNA和蛋白质,所以需要的原料是氨基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
(2)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染色体的正确复制和平均分配,保持亲子代细胞之间的遗传稳定性。
①、G1期和G2期为蛋白质合成时期,S期为DNA复制时期,通过检验点1、2和3可以检验DNA分子是否完成了复制,也可以检测出DNA复制过程中是否出现差错。染色体是否正确到达两极是在细胞分裂的末期,因此为检验点5。染色体与纺锤丝相连发生在有丝分裂中期,所以是检测点4。
②、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药物X时,检验点2被激活,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若进行有丝分裂的禽类细胞大量停滞于间期,据此推测药物X的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DNA的复制,而处于分裂(或M)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而继续细胞周期的运转,最终都停滞在分裂间期,使细胞分裂不能进行。
(3)根据双链RNA上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若出现病变,则病变后的RNA单链病变部位不能与病变前的RNA单链互补配对,可根据该原理判断是否发生了病变。
故实验思路为:获取两种病毒的RNA的单链,再将两条单链RNA进行分子杂交,检测游离单链区的分布。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为:RNA单链上出现游离单链区就是诱发病变的有关部位。
21.(1) 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选择透过性
(2) RNA(1分) 核仁(1分)
(3) 内膜(1分) 核糖体(1分)
(4) 0 (1分) 信息传递(1分)
(5)
【分析】生物膜具有以下特点: 1. 流动性:膜中的脂质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在膜平面上进行侧向扩散和旋转运动,这使得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对于细胞的物质交换、细胞识别、细胞融合等生理过程非常重要。2. 选择透过性:生物膜能够有选择地允许某些物质通过,而阻止其他物质通过,这保证了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并使得细胞能够按照自身的需求摄取和排出物质。
【详解】(1)生物膜的主要化学成分都是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
(2)核糖体中含有的核酸物质是RNA,核糖体的形成和细胞核中的核仁结构有关。
(3)细胞需氧呼吸主要是在线粒体的内膜部位产生 ATP,线粒体内部存在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4)蛋白质从内质网腔到分泌出细胞是通过囊泡的融合和胞吐,不穿过任何膜。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糖蛋白)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
(5)
(6)如果细胞合成加工分泌蛋白质一次,高尔基体膜的面积是先增大,后减少,先后面积基本不变,结果如图。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