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科模拟仿真卷(二)(word版含解析)
2023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科模拟仿真卷(二)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和姓名填写在答题纸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本试卷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下册)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24 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
1.《国语·周语上》云:“厉王虐,国人谤王……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又云:“今(厉)王学专利,其可乎?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这说明( )
A.西周衰落的原因之一是政策性变革失当
B.堵塞性排斥民众批评导致了西周的灭亡
C.周厉王时期已经开始尝试君主专制制度
D.西周历史进人转折期已经开始名存实亡
2.清朝学者顾栋高发现,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有二十个国家曾经迁移过:同一个国名,在不同时间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地方。有学者仔细地将这些国家的迁移记录画在地图上。几乎毫无例外,这些国家都是从比较接近宗周(今西安)或成周(今洛阳)的核心地区,逐步往外移。这主要反映了( )
A.兼并战争的激烈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统治范围的扩大 D.宗法分封的破坏
3.《后汉书》中出现了许多诸如“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的话语,这在关于西汉历史的史料中是很少出现的。东汉时期的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中央和地方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B.东汉豪强势力发展迅速
C.儒家思想在东汉地位显著提升 D.血缘宗族力量制约了专制皇权
4.下图为出土于西安何家村的庸调银饼,是岭南道怀集县百姓所纳庸调在上缴朝廷时由地方官府折纳的银饼。该银饼所反映的赋税制度( )
①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
③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标志着人头税被取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一个政治家们充满创造活力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创制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 )
A.全盘照搬了唐朝的政治制度 B.植根于民族发展水平的差异
C.实现了疆域内各民族的平等 D.有利于巩固国家疆域的统一
6.元朝统治者并不考虑传统的地方行政区划因素,而是根据需要,大开大合,将不同气候土壤的地理区域合而为一,不使某一大省区完全掌握一形胜之地以据险。此举旨在( )
A.结束藩镇割据的局面 B.促进不同民族的交融
C.凸显政权的与众不同 D.消除地方叛乱的隐患
7.宋朝以来的江南地区,城市中从事服务业、娱乐业的社会群体逐渐扩大。该地区一些城镇拜财神的习俗逐渐流行。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城市人口的增加
C.城乡差距的扩大 D.封建迷信的盛行
8.张载认为每个人都有“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两种,分别属于善和恶来源,只有用“自明诚”和“自诚明”的修养方法,才能“变化气质”,从而提出了新的人性论命题。据此可知( )
A.张载科学解释了人性本质 B.张载的人性论为理学奠基
C.其修养方法源于象山心学 D.理学开始具有了思辨特征
9.明朝早期,严禁普通百姓服饰使用大红、鲜黄等颜色。到明朝晚期,小康人家服饰上无大红不穿,就连婢女也非以大红饰衣不可。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程朱理学失去活力 B.等级观念逐渐淡化
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专制统治日益腐败
10.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实用性的特点。下列有助干解决农业生产生活著作有( )
①《黄帝内经》 ②《齐民要术》 ③《唐本草》 ④《农政全书》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④
11.1861年,慈禧发动政变处置政敌时,特别把“不能尽心和议”列为罪状。英国人在华创办的《北华捷报》称:“在这个特别的关头,我们要比我们同中国发生联系的其他任何时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国的现存政府。”由此可知( )
A.太平天国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 B.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C.清廷顽固派势力地位得到加强 D.传统的外交体制被抛弃
12.下图是1901年西方杂志发表的一幅漫画《亚洲的潜在忧患》。刀上的文字是Awakening of china(中国人的觉醒)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西方列强开始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中国的民族意识引起列强的担忧
C.漫画内容脱离实际且缺乏可信度 D.列强团结一致应对中国人民反抗
13.四川省谘议局议长蒲殿俊不但向清廷请愿立国会,且领导护路运动、罢课、罢市,加速了革命的爆发;湖北省谘议局议长汤化龙在武昌起义之后即与革命党合作,通电各省,呼吁响应独立;湖南省谘议局议长谭延闿在革命爆发后起而担任都督,使湖南在短期之内恢复秩序。这说明( )
A.保路运动是辛亥革命导火线 B.武昌起义推动临时政府成立
C.立宪派推动了辛亥革命进程 D.革命派基本控制了三省政权
14.表1内容节选自近代山西乡村知识分子刘大鹏的《退想斋日记》,这说明当时( )
1913年5月8日 上年五月被贼剪发半截,恨贼为乱难当
1915年4月25日 凌晨挑灯阅本月初六日《申报》及《大共和日报》,欧洲各国仍然剧战
1915年12月6日 谁云选举法平均,满眼全为运动人,非但寡廉并鲜耻,乞求写票奉如神
1917年7月4日 午后言旋,一路之人闻宣统复辟,欣欣然色喜
表1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国内媒体客观报道一战
C.宪政民主实践遭遇挫折 D.日记主人反对清帝复辟
15.1929年,欧洲各国忙于应付国内危机,无暇东顾。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与英美达成秘密谅解,英国支持日本的行动,美国表示“不闻满洲事变”。英美两国的做法( )
A.促成了东方会议的召开 B.推动国民政府对列强态度的转变
C.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 D.形成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16.1938年9月,三十多位画家历时一个多月,在武昌的黄鹤楼头绘制完成了题为《誓死抗战到底》的巨型抗日壁画。其内容包括“前方作战”和“后方支援”的场景和数百人的形象,呈现出中华民族军民合作画面。这幅壁画( )
A.反映了持久抗战的方针深入人心 B.寄托了对军民团结抗战的美好愿望
C.促成了抗战相持阶段的迅速到来 D.奠定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群众基础
17.漫画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漫画》杂志的某一期封面,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农村棉花种植获得大丰收 B.农业合作化取得丰硕成果
C.契合了当时的形势需要 D.农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18.公元前4世纪前期,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批评公民大会参与者的无知和盲从,并借一位公民之口表达了所有头脑清醒人士的心声:相信你们自己,别相信他人;你们应该依靠你们的全部知识来判断是与非。可见,这一时期的古希腊( )
A.公民大会无法正确决策 B.公民群体政治地位下降
C.公民普遍缺乏理性精神 D.城邦民主制的弊端凸显
19.16世纪,古老的香料之路恢复了生机,并且逐渐繁荣起来。从此,地中海的胡椒贸易向西海岸发展,把葡萄牙国王经营的胡椒贸易挤到大西洋方向……不可否认的是,地中海重新控制了一大部分乃至绝大部分的胡椒贸易,又从大西洋手中夺回了财源。这表明( )
A.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B.传统的东西方商路并未完全衰退
C.葡萄牙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 D.胡椒香料代替了中国茶叶的地位
20.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目的是使宗教文化世俗化,使科学文化与宗教神学相分离,最终建立资产阶级独立的思想文化体系,而宗教改革的目的是夺取天主教会的领导权,使政教分离,最终建立资产阶级的新宗教。材料最能反映( )
A.科学与神学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
B.社会转型的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
C.两场运动在性质上存在本质差异
D.两场运动引领着“人”与“社会”的双重觉醒
21.1782年,徒工出身的瓦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改进,试制出旋转运动的 “复动式蒸汽机”。这表明瓦特改良蒸汽机直接得益于( )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科学革命 D.启蒙运动
22.“在意见分歧中有两种极端的顾虑,一种是顾虑放任自由太多,出现无政府状态,容易出现动乱;一种是顾虑政府权力太大,变相专制,妨碍公民权利。”针对这两种顾虑,美国1787宪法的规定是( )
A.两党制责任内阁制 B.联邦制三权分立
C.联邦制民主共和制 D.两党制三权分立
23.“实行此项原则之最妥善途径,莫如将此种人民之管理,委诸资源上、经验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项责任且乐于接受之先进各国。”材料中的“此项原则”应是( )
A.维护和平原则 B.集体安全原则 C.委任统治原则 D.全体一致原则
24.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东道主克林顿总统提出一项计划,推进实行“安全与经济、双边与多边并重”的战略合作。该会议将“一个松散的论坛或机构升格为首脑会议”,美国还企图在这一组织中担任领导地位。结合所学判断,该组织是( )
A.世界贸易组织 B.美洲自由贸易区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分4小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察举制到了东汉末年,已为地方门阀士族所操纵和利用,他们左右了当时的乡闾舆论,
使察举滋生了种种腐败现象,即所谓“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曹操在北方稳定统治后,急需人才。曹操死后,曹丕在采纳陈群的建议后,开创了九品中正制,这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所谓中正,就是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也就是中正官。晋以后,中正改由朝廷三公中的司徒选授。在一般情况下,州郡的大小中正官是由司徒举荐的现任中央官员兼任,有时司徒或吏部尚书还直接兼任州的大中正官,这保证了中央对选举的直接控制,避免他人对中正事务进行干扰。
——摘编自张旭华《九品中正制研究》
材料二
魏晋时代,士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这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才,还让士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才。隋朝在结束魏晋南北朝国家分裂局面后,百废待兴,而首先是解决国家所需的用人问题,于是科举制应运而生。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特别是唐宋时期,科举制度之初,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
——摘编自刘海峰《中国科举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曹魏选官制度变化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隋朝实行科举制的历史背景。(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历史启示。(2)
26.史料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秦半两”青铜币以圆形方孔为货币造型。《史记·平准书·索隐》引《古今注》:“秦钱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钱文突起而狭长,略具弧形。个别有外郭,背平素。
材料二
青苗法者,以常平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敛。
——《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三
青苗钱利民甚少,害民极多……
——司马光《乞罢青苗钱白扎子》
与今世银行所营之业相近,青苗则农业银行之性质也。
——梁启超《王安石传》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半两钱的史料价值。(6分)
(2)材料三中司马光、梁启超对青苗法的认识有何不同?(4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史料运用的重要因素。(4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材料二
宋代海上交通路线图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是如何“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的?(6分)分析其政策的特点。(2分)
(2)写出宋朝三个重要的港口城市。(2分)分析宋朝对外贸易繁荣的影响。(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道路,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毛泽东带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新道路。
——摘编自《浅析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
材料二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开始真正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摘编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年10月)
材料三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复兴之路》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找到的革命“新道路”,并分析中国共产党选择这条道路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 “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主要制度构成。(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认识?(4分)
参考答案及评价标准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A B D A B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C C C B C D B B
题号 21 22 23 24
答案 C B C C
1.【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西周灭亡的原因包括排斥民众的批评且国家实行专利政策,这些属于政策性变革失当,故选A项;材料反映西周灭亡的原因既包括堵塞性排斥民众批评,也包括国家实行专利政策,排除B项;君主专制制度从秦朝开始实行,排除C项;西周并未“名存实亡”,排除D项。
2.【答案】C【解析】“这些国家都是从比较接近宗周(今西安)或成周(今洛阳)的核心地区,逐步往外移”这种现象体现了由统治中心向周围辐射的状态,是统治范围扩大的表现,故选C项;“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有二十个国家曾经迁移过:同一个国名,在不同时间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地方”西周初年,诸侯均臣服于周天子,无所谓兼并战争,同时诸侯迁移过后,依然用原来的国名,可见没有被兼并,排除A项;“几乎毫无例外,这些国家都是从比较接近宗周(今西安)或成周(今洛阳)的核心地区,逐步往外移”诸侯向外迁移,并不意味着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加强,因为诸侯自身有很大的独立性,甚至不受中央的管辖,排除B项;“这些国家都是从比较接近宗周(今西安)或成周(今洛阳)的核心地区,逐步往外移”诸侯的由中心向外围迁移,无法说明对血缘亲疏影响,排除D项。
3.【答案】B【解析】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壮大,“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的出现,说明豪强势力在东汉政权中的影响非常明显,故选B项;豪强地主势力得到发展并不等同于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排除A项;豪强地主势力的壮大与儒家思想地位的提升无必然联系,排除C项;“世仕州郡”等反映的是豪强地主势力在政治上的表现,无法据此推知其对皇权的制约程度,排除D项。
4.【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租庸调制通过纳庸代役,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时间,故①正确;租庸调制推行的经济基础是均田制,故②正确;租庸调制的推行既能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又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③正确;清朝摊丁入亩的推行,标志着中国古代的人头税最终被废除,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辽代南北面官制、金代猛安谋克制度都是为了加速契丹族和女真族封建化进程和协调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差异性而设立的,故选B项;“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具有少数民族独创性,排除A项;“四等人制”是建立在民族歧视的基础上的,排除C项;辽宋夏金时期是中国疆域分裂时期,排除D项。
6.【答案】D【解析】据材料“不使某一大省区完全掌握一形胜之地以据险”可知元朝此举旨在消除地方叛乱的隐患,故选D项;北宋基本结束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排除A项;划分地方行政区域没有带来人口的迁移流动,不能促进民族交融,排除B项;政权特色不是统治者的最终目的,政府行为最终是为了巩固统治,排除C项。
7.【答案】A【解析】据材料“城市中从事服务业、娱乐业的社会群体逐渐扩大。该地区一些城镇拜财神的习俗逐渐流行”可知,宋代从事服务业与娱乐业的群体增多,说明市民阶层扩大,这与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拜财神是商品经济发展之下人们对金钱追逐的表现,故选A项;城市人口增加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城市的变化,没有涉及农村的信息,排除C项;学拜财神是封建迷信的盛行表现,不是原因,排除D项。
8.【答案】B【解析】张载认为,人生来具有的气质之性是存在偏颇、善恶杂混的,要通过“变化气质”的道德修养功夫,去恢复根植于人性之中的“天地之性”,张载的人性论,把儒家人性论思想提高到了新的高度,对后世程朱理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故选B项;人性本质至今没有定论,排除A项;张载(1020年—1077年)是北宋理学创始人之一,而陆九渊(1139年—1193年,人称象山先生)是南宋心学家,排除C项;“开始”说法错误,排除D项。
9.【答案】C【解析】据所学唯物史观可知,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是根本,百姓服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 ,故选C项;据所学,程朱理学属于思想方面,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据所学,等级观念逐渐淡化属于意识形态的变化,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据所学,专制统治日益腐败是政治层面,也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
10.【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不符合题意,故①错误;根据所学,《齐民要术》是中国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该书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等,有助于解决农业生产生活,故②正确;《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不符合题意,故③错误;《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该书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助于解决农业生产生活,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11.【答案】A【解析】慈禧太后在1861年以“不能尽心和议”作为处置政敌的理由,说明慈禧太后主张与西方列强“合作”,而英国报刊的态度表明会支持清朝政府,这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将会使得太平天国面临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故选A项;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是以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为标志,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题干涉及到慈禧太后和英国报刊两个角度的信息,清廷顽固派势力地位得到加强只能与慈禧太后的措施相关,所以不能完整体现材料内容,排除C项;题干信息使得我们可以推论出中外反动势力将会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并不能表明中国传统的外交体制被抛弃,排除D项。
12.【答案】B【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1900年春夏间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中国人民的反抗引起了列强的担忧,材料中的漫画正是对此的解读,故选B项;西方列强开始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该漫画绘制时间正好在义和团运动后,符合当时实际具有可信度,排除C项;列强之间有着各自的对华利益需求,D项“团结一致”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13.【答案】C【解析】不难看出,四川等三省的谘议局长在辛亥革命期间发挥了巨大作用,而各省谘议局大都由立宪派控制,可知立宪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辛亥革命的进程,故选C项;A项说法正确,但无法概括题干信息,排除A项;题干未涉及临时政府的成立,排除B项;题干论述的是立宪派对辛亥革命进程的影响,无法据此推知三省政权状况,排除D项。
14.【答案】C【解析】“被贼剪发半截,恨贼为乱难当”表明辛亥革命后剪发等新风俗不被认同;“谁云选举法平均……乞求写票奉如神”说明当时的选举中存在拉票现象;“闻宣统复辟,欣欣然色喜”说明当时仍存在复辟的基础,这都说明宪政民主的实践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了挫折,故选C项;“被贼剪发半截,恨贼为乱难当”说明刘大鹏反对剪发,留恋清朝的统治,排除A项;媒体报道一战只是材料中的一部分,且无法体现报道是否客观公正,排除B项;“一路之人闻宣统复辟,欣欣然色喜”说明日记主人借路人之口表达自己欢迎清帝复辟之情,排除D项。
15.【答案】C【解析】据材料“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与英美达成秘密谅解,英国支持日本的行动,美国表示‘不闻满洲事变’”结合所学可知,英美的对日态度,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故选C项;据所学,1927年6月,东方会议召开,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据所学,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依然寄希望于帝国主义的调停,排除B项;据所学,形成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是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排除D项。
1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其内容包括“前方作战”和“后方支援”的场景和数百人的形象,呈现出中华民族军民合作画面”可知,该壁画强调的是军民团结抗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局面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势形成,故选B项;1938年属于抗战初期,毛泽东还没有提出持久战的策略,排除A项;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是在武汉会战之后,即1938.10之后,壁画对抗战产生的实际效用较小,不能促进相持阶段的到来,排除C项;国共第二次合作已经形成,排除D项。
17.【答案】C【解析】漫画中时间1958年和棉花的产量体现片面追求农业生产的高速度,反映了当时“左”倾错误严重,故选C项;漫画创作反映1958年棉花产量不可能那么高,排除A项;农业合作化是1953—1956年,排除B项;漫画体现的大跃进运动阻碍了经济发展,排除D项。
18.【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色诺芬批判公民大会参与者的无知与盲从,强调要“依靠你们的全部知识来判断是与非”,结合雅典民主政治的史实可知,说明这一时期的古希腊城邦民主制的弊端凸显,故选D项;公民大会可以正确决策,只是存在弊端,排除A项;色诺芬的批评指向的是公民大会直接民主的形式使具有不同素养的公民都具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公民群体在雅典的政治地位并未下降,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公民确实缺乏理性精神,容易受到煽动,但“普遍”一词过于绝对,排除C项。
19.【答案】B【解析】据材料“不可否认的是,地中海重新控制了一大部分乃至绝大部分的胡椒贸易,又从大西洋手中夺回了财源”,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传统的丝绸之路依然兴盛,仍然掌握着部分胡椒贸易,故选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后传统商路对胡椒贸易的影响,排除A项;据材料“地中海的胡椒贸易向西海岸发展,把葡萄牙国王经营的胡椒贸易挤到大西洋方向”,可知新航路开辟只是改变了葡萄牙胡椒贸易的方向,从地中海转向大西洋,并没有说明新航路开辟对西班牙胡椒贸易的实质性影响,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胡椒贸易对中国茶叶贸易的冲击,排除D项。
20.【答案】B【解析】题干提及文艺复兴的目标与宗教改革的目标是不同的,这与不同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程度有区别相关,宗教改革对教会的打击较文艺复兴大,故选B项;“无法调和”不合史实,且题干只是提及“科学文化与宗教神学相分离”,即科学文化能独立出来,排除A项;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排除C项;引领着“人”与“社会”的双重觉醒的是启蒙运动,排除D项。
21.【答案】C【解析】据材料“徒工出身的瓦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改进,试制出旋转运动的 ‘复动式蒸汽机’”并结合工业革命的史实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机得益于科学革命,故选C项;文艺复兴属于思想解放运动,且时间为14—17世纪初,时间不符,排除A项;宗教改革是思想解放运动,发生于16世纪,排除B项;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是思想解放运动,与工业革命无关,排除D项。
22.【答案】B【解析】据“一种是顾虑政府权力太大,变相专制,妨碍公民权利”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通过联邦制协调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通过三权分立体制防止了独裁的出现,故选B项;责任内阁制是指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政权组织形式,排除A项;联邦制是由几个成员国(如共和国或邦、州等)联合组成统一国家的政治体制,排除C项;两党制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实行两个主要政党交替垄断政权的制度,排除D项。
23.【答案】C【解析】由“将此种人民之管理,委诸资源上、经验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项责任且乐于接受之先进各国”可知,其大意是将某些地方人民的管理权交给各方面比他们先进的国家,也就是我们所学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上,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协约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瓜分,所以这里的“原则”即是委任统治原则,故选C项;题干中的信息是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处置问题,而不是和平问题,排除A项;对于殖民地的处置问题,不是构建集体安全,所以与集体安全原则无关,排除B项;全体一致原则是国联遵循的原则,不是处置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原则,排除D项。
24.【答案】C【解析】据材料“一个松散的论坛或机构升格为首脑会议”可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一个松散的论坛性经济组织,也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故选C项;世界贸易组织是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囊括当今世界贸易诸多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确立了具有国际法强制执行效力的裁决机制,排除A项;由于如巴西等拉美国家与美国在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美洲自由贸易区至今没有建立,排除B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世界金融机构,不是松散的论坛性经济组织,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25.【答案】(12分)
(1)原因:东汉末年,察举制因腐败难以选拔真正的人才;曹魏政权稳固统治的需要。(4分)
(2)背景:隋朝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九品中正制下人才选拔权被世家大族掌握,以门第为标准选拔人才,不适应统治需要,影响中央集权。(6分)
(3)启示:制度革新要与时俱进,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选拔制度要合理、公正;选拔人才要德才兼备。(2,答出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1)据材料一“察举制到了东汉末年,已为地方门阀士族所操纵和利用……使察举滋生了种种腐败现象”可得东汉末年,察举制因腐败难以选拔真正的人才;据材料一“曹操在北方稳定统治后,急需人才。曹操死后,曹丕在采纳陈群的建议后,开创了九品中正制”可得曹魏政权稳固统治的需要。
(2)据材料二“魏晋时代,士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这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才,还让士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才”可得九品中正制下人才选拔权被世家大族掌握,以门第为标准选拔人才,不适应统治需要,影响中央集权;据材料二“隋朝在结束魏晋南北朝国家分裂局面后,百废待兴,而首先是解决国家所需的用人问题,于是科举制应运而生”可得隋朝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
(3)可从不同选官制度出现的原因,选官制度的特点和内容等方面概括。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实行的原因来看,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选官制,可得制度革新要与时俱进,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被取代的信息可得出,选拔制度要合理、公正;据材料二“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结合所学,好的选官制度从内容上看选拔人才应该德才兼备。
26.【答案】(14分)
(1)历史价值:“秦半两”通行全国标志着秦始皇在货币上的大一统,标志着中国古代钱币的初步成熟,“秦半两”奠定了“圆形方孔”的古钱币造型,沿用了两千多年。(3分)
艺术价值:钱文已向规范化发展,笔画方折为多。钱文高挺,书意古雅端庄,铸品制作较精,外圆内方,极具匀称均衡之美,在书法、造型、纹饰方面具有研究价值。(3分)
科学价值:“秦半两”的材质是青铜,可以研究当时的铜矿开采及冶铸技术。(3分)
(2)司马光认为青苗法的实施害处多而加以否定;梁启超则以现代眼光肯定青苗法。(每点2分,共4分)
(3)研究者的立场;研究的方法和角度;史料的选取;时代的影响。(共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即得满分。)
【解析】
(1)从历史价值来看,“秦半两”通行全国标志着秦始皇在货币上的大一统,“圆形方孔”的古钱币造型沿用了两千多年。从艺术价值来看,外圆内方、极具匀称均衡之美的“秦半两”在书法、造型、纹饰方面具有研究价值;从科学价值来看,可以据“秦半两”的青铜材质来研究当时的铜矿开采及冶铸技术。
(2)据所学王安石变法有关知识可知,作为大地主、大官僚代表的司马光对新法持反对态度,他主要从青苗法实施害处的角度来加以否定;而梁启超作为维新运动的倡导者,主要以现代眼光来肯定青苗法。
(3)据所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关知识可知,研究者的立场、研究的方法和角度、史料的选取、时代的影响都影响史料的运用。
27.【答案】(14分)
(1)收其权:派文官做知州,架空节度使;
制其钱:设诸路转运使管地方财政,将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中央;
收其兵: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6分)
特点:强杆弱枝,守内虚外(或分散地方权力)(2分)
(2)广州、泉州、明州(2分)
影响: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外贸税成为国库的重要来源。(4分)
【解析】
(1)第一小问措施,结合材料一的图示和所学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可得收其权,派文官做知州,架空节度使;制其钱,设诸路转运使管地方财政,将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中央;收其兵,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第二小问特点,据所学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特点可得强杆弱枝,守内虚外。
(2)第一小问城市,据所学宋朝对外贸易港口可得广州、泉州、明州。第二小问影响,可以从对中国自身和中外交流的角度得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外贸税成为国库的重要来源。
28.【答案】(12分)
(1)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2分)
原因:吸取南昌起义等的失败教训;毛泽东正确分析了中国国情(城市中敌人力量过于强大,农村里敌人力量相对薄弱);总结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经验。(3分)
(2)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分)
(3)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任意两点得2分)
认识:立足国情;坚持党的领导;与时俱进等。(任意两点得2分)
【解析】
(1)第一小问“新道路”,据材料一“毛泽东带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新道路”并结合所学可知,“新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可知,中国共产党吸取南昌起义等失败教训、毛泽东正确分析了中国国情;据材料一“毛泽东带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可知,总结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经验。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主要制度构成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第一小问意义,据材料三“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并结合所学,可从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方面进行回答。第二小问认识,结合材料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形成、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等信息,从立足国情、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与时俱进等方面进行回答。2023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科模拟仿真卷(二)
答 题 卡
(
条
码
粘
贴
处
(正面朝上
贴在此
虚线框内)
)
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
缺考标记
考生禁止填涂
缺考
标记
!
只能
由监考老师负责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涂。
) (
注意事项
1
、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
、
请将准考证条码粘贴在右侧的[条码粘贴处]的方框内
3
、
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
4
、
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范围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卷上作答无效。
5
、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6
、填涂样例
正确
[■]
错误
[--][√] [×]
)
一、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涂)
1.[ A ] [ B ] [ C ] [ D ] 2.[ A ] [ B ] [ C ] [ D ] 3.[ A ] [ B ] [ C ] [ D ] 4.[ A ] [ B ] [ C ] [ D ] 5.[ A ] [ B ] [ C ] [ D ] 6.[ A ] [ B ] [ C ] [ D ] 7.[ A ] [ B ] [ C ] [ D ] 8.[ A ] [ B ] [ C ] [ D ] 9.[ A ] [ B ] [ C ] [ D ] 10.[ A ] [ B ] [ C ] [ D ] 11.[ A ] [ B ] [ C ] [ D ] 12.[ A ] [ B ] [ C ] [ D ] 13.[ A ] [ B ] [ C ] [ D ] 14.[ A ] [ B ] [ C ] [ D ] 15.[ A ] [ B ] [ C ] [ D ]
16.[ A ] [ B ] [ C ] [ D ] 17.[ A ] [ B ] [ C ] [ D ] 18.[ A ] [ B ] [ C ] [ D ] 19.[ A ] [ B ] [ C ] [ D ] 20.[ A ] [ B ] [ C ] [ D ] 21.[ A ] [ B ] [ C ] [ D ] 22.[ A ] [ B ] [ C ] [ D ] 23.[ A ] [ B ] [ C ] [ D ] 24.[ A ] [ B ] [ C ] [ D ]
二、非选择题
25.(1) (2) (3)
26.(1) (2) (3)
27.(1) (2)
28.(1) (2) (3)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