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教七下生物期末临考押题卷04(原卷版+解析版)

2024人教七下生物期末临考押题卷04(原卷版+解析版)


2024人教七下生物期末临考押题卷
考试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 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物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1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 B. 出现炎症时,2的数量会增加
C. 3的数量过少,则伤口会流血不止 D. 若仅以血细胞作为亲子鉴定的材料,可以选用1或2或3
2. 根据下列图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甲图中血管表示医生给病人静脉注射时,针刺入的血管
B. 图乙中b表示肾小球,则C血管里流的是动脉血
C. 丙图中,如果曲线代表氧气变化,则线段B表示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
D. 丙图中,如果曲线代表二氧化碳的变化,则血管B表示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3. 图1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材料的处理,图2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选择尾鳍作为观察的部位,是因为尾鳍有薄而透明的特点,适于在显微镜下观察
B. 用湿棉絮包住小鱼的头部和躯干部,是为了保持鱼体湿润,并维持呼吸
C. 在图乙中可判断3号血管是毛细血管
D. 在图乙中血液流动速度最快的血管是1号血管
4. 人体的组织细胞每时每刻都需要营养物质和氧,并不断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质,这些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完成,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  )组成。
A. 血液、血管、白细胞
B. 动脉、静脉、心脏
C. 心脏、血管、血液
D. 动脉、静脉、血液
5. 如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的管壁厚,弹性大,内流动脉血
B. ⑤的心壁最厚,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C. 心脏四个腔内血流方向为:⑦→④→⑧→⑤
D. 当⑦右心房收缩时,房室瓣打开,血液流向⑧
6. 图为心脏工作示意图,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该图表示心室收缩,血液泵至动脉
B. 心脏四腔中流动脉血的是②和③
C. 和①④相连的血管是静脉,和②③相连的血管是动脉。
D. 从③流出的血液首先参与肺循环
7. 如图为人体的血液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血液流经A处的血管后,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B. 1和3、2和4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C. 体循环路径是:3→4→8→13→7→1→2
D. 若B为小肠,则血液流经B后,营养物质增加,氧气减少
8. 下列有关动脉、动脉血、静脉、静脉血叙述错误的是(  )
A. 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B. 动脉血就是含氧气多,颜色暗红的血
C. 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D. 静脉血就是含氧气少,颜色暗红的血
9. 下列关于心率、脉搏和血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压高低和心率的快慢都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B. 正常情况下,人每分钟脉搏的次数与心跳次数是一致的
C. 脉搏指的是动脉的搏动,可以在腕部桡动脉处测得
D. 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的心率,平均每分钟约75次
10. 某人血液与A型血清和B型血清混合,都会发生凝集反应,那么这个人的血型一定是( )
A. A型血 B. B型血 C. AB型血 D. O型血
11. 我国2023年世界献血日的活动主题是“汇聚青春正能量、无偿献血传爱心”,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通常不会影响健康
B. 献血所失去的血浆与血细胞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
C. 安全输血应该遵守输入与病人同型血作为基本原则
D. 我国提倡对年龄在18~55岁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12. 尿的形成虽然是连续的,可尿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  )
A. 肾小球有滤过作用
B. 膀胱有暂时贮尿的作用
C. 输尿管有输送尿液的作用
D. 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13. 在血液透析前常连接前臂动脉和静脉以满足透析过程中血流量要求。血液透析时,将体内血液引流至透析器与透析液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尿素等代谢废物,并将净化后的血液输回到患者体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透析时血流方向为B→透析器→A
B. 透析器模拟了重吸收功能
C. 物质交换后,血液中废物含量不变
D. 物质交换后,透析液中尿素含量增加
14. 慢性肾脏病(CKD)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成年人发病率约为10%,可导致肾衰竭和死亡。下列有关肾脏结构与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功能是形成尿液
B. 肾脏不停地形成尿液,后经输尿管到达膀胱暂时储存
C.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健康人大约有200万个肾单位
D. 如果在尿液中检测到大分子蛋白质,则说明肾小管重吸收发生障碍
15. 某同学用橡皮管球、漏斗、小磁条做了一个肾单位的模型,模型结构如图A,其中小磁条贴在漏斗下端的内部,且不影响所有小圆珠通过。图B表示球的内部,在球的水平面有个塑料隔板,隔板上有很多的小孔,小孔的直径为6mm。同时准备了三种小圆珠若干,如图C。三种小圆珠从a小管处灌入实验装置,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b模拟的是肾小球
B. 小玻璃圆珠模拟的是大分子蛋白质
C. 小塑料圆珠最有可能模拟的是尿素
D. 小磁条能将小铁圆珠吸附,该过程模拟的是尿的形成过程中的重吸收
16. 下列有关排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排尿可以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B. 某人的尿液中出现蛋白质,是肾小管病变导致的
C. 某人尿液中有葡萄糖,不一定是糖尿病
D. 排尿可以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17. 环境温度较高或运动时,人会出汗,汗液形成和排出的过程是(  )
①汗液通过细长的导管排出体外
②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
③血液中的水、无机盐以及尿素等进入导管形成汗液
④汗液通过分泌部排出体外
⑤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⑥血液中的水、无机盐以及尿素等进入分泌部形成汗液
A. ②③⑤ B. ⑤⑥① C. ⑤③④ D. ②⑥①
18. 下列不属于排泄的是( )
A. 呼出二氧化碳 B. 排出尿液
C. 排出汗液 D. 排出食物残渣
19. 小军视力正常,在十字路口等公交车时,看到1路公交车从远处逐渐驶来。图中能反映小军同学在注视汽车前进过程中,眼球内晶状体曲度变化情况的是(  )
A. B. C. D.
20. 小明学习了眼球的结构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准备制作一个眼球模型,准备的材料有:双凸透镜、无色透明塑料片,中央带孔的黑色塑料片,硫酸纸(可模拟成像)等,下图是眼球部分结构模式图,模型制作与结构不对应的是( )
A. 硫酸纸—④
B. 双凸透镜—①
C. 无色透明塑料片—⑤
D. 中央带孔的黑色塑料片—②
21. 下列关于眼与视觉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晶状体和玻璃体对光线都有折射作用
B. 睫状体可以调节瞳孔的大小
C. 角膜上有大量血管,有营养眼球的作用
D. 视网膜上有大量视神经,可以形成视觉
22. 如图所示眼睛的疾病和矫正措施分别是(  )
A. 近视眼、配戴凸透镜 B. 远视眼,配戴凹透镜
C. 远视眼、配戴凸透镜 D. 近视眼、配戴凹透镜
23. 戴眼镜会给生活带来许多不便,我们青少年要注意保护眼睛预防近视。预防近视需要:
A. 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 B. 躺卧床上舒服地看书
C. 节约时间边走边看书 D. 光线阴暗点亮灯看书
24. 妈妈切菜时不小心伤到手指,流血并伴有剧痛,至少伤到了(  )
A. [1]表皮 B. [2]真皮 C. [3]毛发 D. [7]皮下组织
25. 如图为盲人在“阅读”盲文,下列有关盲人感受外界信息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盲人用触觉感受外界信息
B. 盲人无法形成视觉的原因是眼球壁外膜中缺少感光细胞
C. 盲人“阅读”盲文时,接受外界刺激的感觉器官是皮肤
D. 盲人将盲文的形状对应为一定的意义,与语言中枢有关
26. 关于人体感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舌是味觉器官,舌上的味蕾可以感受到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
B. 人皮肤处缺少冷热觉、有触觉和痛觉等多种感觉
C. 耳中的鼓膜是听觉感受器,接受声波后能产生神经冲动
D. 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的像
27. 生物实践小组的同学们依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制作了一个可调节的眼球成像模型。用注射器控制水透镜中水的含量,调节水透镜的凸度(向内推注射器加水,水透镜凸度变大,向外拉则变小)。如图所示,“F光源”此时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物像。该模型中的光屏模拟眼球结构中的(  )
A. 视网膜 B. 瞳孔 C. 虹膜 D. 角膜
28. 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人体各种生命活动
B. 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神经系统
C. 周围神经系统是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的
D. 脊神经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29.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如图为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A、B、C表示神经元的组成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 B.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C. 结构B和结构C统称轴突 D. 结构A是细胞体
30. 醉酒驾车是非常危险的,醉酒的人一般会视觉模糊、口齿不清,同时动作不协调、身体平衡能力减弱,这两种现象是因为酒精分别麻醉了( )
A. 脊髓、小脑 B. 大脑、小脑
C. 小脑、脑干 D. 大脑、脑干
二、解答题(共3小题)
31. 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为保障初二年级同学在紧张备考中的身体健康,某校安排大课间统一跑步锻炼,并建议家长给孩子吃好早餐。请结合如图及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小丽妈妈给她准备的早餐有面包、鸡蛋、牛奶、新鲜果蔬等。面包中所含的______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其在小肠中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并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中,血液流经小肠后由______血变成______血。葡萄糖随血液经②______进入右心房,然后经肺循环和体循环到达脑、肌肉等组织细胞处。
(2)小丽跑步吸气时,外界气体进入肺,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______结合,氧随血液经______进入心脏③的再由④进入①______,然后随血液循环到达脑、肌肉等组织细胞处。
(3)进入脑、肌肉等组织细胞的葡萄糖,在氧的参与下,主要在细胞的______中被分解释放能量,因此小丽在学习时思维敏捷,跑步时充满活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我们所摄取的食物,丰富多样的食物是生物圈对人类的馈赠。
32. 探究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人体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废物,这些废物若不及时排出,就会影响健康。许多废物是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的,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形成尿液的“过滤工厂”肾单位(如图二)。那么,肾单位是如何形成尿液的呢?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制作了过滤(滤过)装置来模拟肾单位部分结构的工作原理。图一是小青组的作品、请分析回答:
(1)小青准备代表本组向大家介绍他们的过滤装置与肾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设计了如下表格,请你帮她补充完整:
过滤装置 肾单位
液体a 模拟①中的血液
绿豆和小米 分别模拟血液中的______和“大分子蛋白质”
双层滤纸 模拟①______和②肾小囊内壁:
过滤后流入塑料杯中的液体 模拟③中的液体,即______
(2)小青和同学们总结了肾单位的工作原理:如图二所示,血液流经①时,通过______作用形成了③中的液体;该液体流经⑤______时,全部的______、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回到血液中,剩余的部分就形成了尿液。通过排尿,人体将______和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废物排出体外。
33. 脑与健康:“脑科学”与“生命健康”分别是自然科学发展前沿“八大领域”之一,脑对我们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也至关重要。请参考图片,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内填图中标号):
(1)人脑中,调节呼吸、心跳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位于脑干即图一所示的[______]中,因此脑干被称为人的“活命中枢”。我们说话、理解题意等活动中枢主要位于图一所示的______(填名称)。
(2)某人因脑部不适就医,医生诊断其颈部动脉[______]管腔狭窄,影响了心脏向脑部的供血。其脑部不适可能与图二所示脑的基本单位A______缺氧有关(正常情况下,B(毛细血管)能为A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氧)。
(3)脑的健康对我们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脑部健康?请至少写出一条合理建议:______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www.21cnjy.com)
2024人教七下生物期末临考押题卷
考试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 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物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1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 B. 出现炎症时,2的数量会增加
C. 3的数量过少,则伤口会流血不止 D. 若仅以血细胞作为亲子鉴定的材料,可以选用1或2或3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中:1是红细胞,2是白细胞,3是血小板,4是血浆。
【详解】A.1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圆饼状,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A正确。
B.2白细胞又称为吞噬细胞,白细胞的功能是防御,当人体患有炎症时,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会明显增多,某些白细胞能够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吞噬侵入人体的细菌和异物,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B正确。
C.3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在显微镜下基本上看不到,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C正确。
D.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是长长的链状结构,外形很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中具有细胞核的只有白细胞。所以,血液成分中可以用于DNA鉴定的是2白细胞,D错误。
故选D。
2. 根据下列图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甲图中血管表示医生给病人静脉注射时,针刺入的血管
B. 图乙中b表示肾小球,则C血管里流的是动脉血
C. 丙图中,如果曲线代表氧气的变化,则线段B表示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
D. 丙图中,如果曲线代表二氧化碳的变化,则血管B表示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答案】A
【解析】
【分析】(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动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主干流向分支;静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分支流向主干;毛细血管管腔小,红细胞只能成单行通过。
【详解】A.甲图A血管的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A血管是动脉,而医生给病人静脉注射时,针刺入的血管是静脉,不是A血管,A错误。
B.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肾小球的一端连接入球小动脉,一端连接出球小动脉,血液流经肾小球时没有经过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都是流的动脉血,图乙中b表示肾小球,则a入球小动脉和c出球小动脉里都流动脉血,B正确。
C.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这样交换的结果是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所以丙图中,如果曲线代表氧气的变化,图丙中显示血液流经血管B时氧气减少,血管B表示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C正确。
D.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交换的结果是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所以丙图中,如果曲线代表二氧化碳的变化,图丙中显示血液流经血管B时二氧化碳减少,血管B表示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D正确。
故选A。
3. 图1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材料的处理,图2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选择尾鳍作为观察的部位,是因为尾鳍有薄而透明的特点,适于在显微镜下观察
B. 用湿棉絮包住小鱼的头部和躯干部,是为了保持鱼体湿润,并维持呼吸
C. 在图乙中可判断3号血管是毛细血管
D. 在图乙中血液流动速度最快的血管是1号血管
【答案】C
【解析】
【分析】(1) 三种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如表:
(2)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3)图中,1是动脉,2是毛细血管,3是静脉。
【详解】A.“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选择尾鳍观察是因为尾鳍有薄而透明的特点,A正确。
B.用湿棉絮包住小鱼的头部和躯干部,是为了保持鱼体湿润并维持呼吸,B正确。
C.图中3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因此根据血流方向能判断3是静脉而不是毛细血管,C错误。
D.1是动脉,血液流动速度最快,D正确。
故选C。
4. 人体的组织细胞每时每刻都需要营养物质和氧,并不断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质,这些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完成,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  )组成。
A. 血液、血管、白细胞
B. 动脉、静脉、心脏
C. 心脏、血管、血液
D. 动脉、静脉、血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血液组成,其中血管是血液运输的管道系统,心脏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
【详解】血液循环系统是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的,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血液流经的管道,血液是物质运输的载体,属于组织而不是器官。心脏能够自动有节律的收缩,推动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封闭系统中循环流动。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5. 如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的管壁厚,弹性大,内流动脉血
B. ⑤的心壁最厚,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C. 心脏四个腔内血流方向为:⑦→④→⑧→⑤
D. 当⑦右心房收缩时,房室瓣打开,血液流向⑧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中,①主动脉,②肺动脉,③肺静脉,④左心房,⑤左心室,⑥上腔静脉,⑦右心房,⑧右心室,⑨下腔静脉。
【详解】A.①主动脉,血管壁厚,管腔小,弹性大,内流动脉血,A正确。
B.⑤左心室,功能是将血液送至全身各处,距离较远,需要动力大,故其壁最厚,收缩最有力,B正确。
C.体循环的路线为:⑤左心室→①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⑥上腔静脉、⑨下腔静脉→⑦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为:⑧右心室→②肺动脉→肺泡处毛细血管→③肺静脉→④左心房,心脏四个腔内血流方向为:⑦→⑧→④→⑤,C错误。
D.⑦是右心房,右心房收缩,房室瓣打开,血液由右心房流向⑧右心室,D正确。
故选C。
6. 图为心脏工作示意图,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该图表示心室收缩,血液泵至动脉
B. 心脏四腔中流动脉血的是②和③
C. 和①④相连的血管是静脉,和②③相连的血管是动脉。
D. 从③流出的血液首先参与肺循环
【答案】B
【解析】
【分析】心脏的结构如图:①左心房、②左心室、③右心室、④右心房,只有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左心房与左心室相通,右心房与右心室相通,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详解】由图可知,心室正处于收缩状态,心房舒张,房室瓣关闭,心室里的血液进入动脉,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液回流心房,故A正确;心脏的四个腔中,左心流的是动脉血,右心流的是静脉血。因此,①②流的是动脉血,③④流的是静脉血,故B错误;①左心房连通肺静脉,④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②左心室连通主动脉,④右心室连通肺动脉,故C正确;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中的毛细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因此,有③右心室流出的血液首先参与肺循环,故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及血液循环。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心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的特点。
7. 如图为人体的血液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血液流经A处的血管后,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B. 1和3、2和4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C. 体循环路径是:3→4→8→13→7→1→2
D. 若B为小肠,则血液流经B后,营养物质增加,氧气减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中:A是肺泡、B是组织细胞、1是右心房、2是右心室、3是左心房、4是左心室、5是肺动脉、6是肺静脉、7是上下腔静脉、8是主动脉,据此回答。
【详解】A.A表示肺泡,当血液流经肺泡处毛细血管后,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中,血液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为颜色鲜红的动脉血,A错误。
B.1右心房、3左心房、2右心室、4左心室,其中1右心房和2右心室、3左心房和4左心室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即上下相通,左右不通,B错误。
C.体循环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即图中4→8→B→7→1,C错误。
D.B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血液流经小肠后,营养物质会显著增多,氧气会减少,D正确。
故选D。
8. 下列有关动脉、动脉血、静脉、静脉血叙述错误的是(  )
A. 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B. 动脉血就是含氧气多,颜色暗红的血
C. 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D. 静脉血就是含氧气少,颜色暗红的血
【答案】B
【解析】
【分析】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根据氧气含量的多少将血液分为动脉血和静脉血。
【详解】A.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A正确。
B.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B错误。
C.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管腔小,弹性大,血液速度最快,C正确。
D.静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D正确。
故选B。
9. 下列关于心率、脉搏和血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压高低和心率的快慢都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B. 正常情况下,人每分钟脉搏的次数与心跳次数是一致的
C. 脉搏指的是动脉的搏动,可以在腕部桡动脉处测得
D. 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的心率,平均每分钟约75次
【答案】A
【解析】
【分析】心率指的是心脏一分钟跳动的次数,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的心率,平均每分钟约75次,儿童心率一般高于成年人。脉搏即动脉的搏动。心脏收缩时,由于输出血液冲击引起的动脉跳动。正常人的脉搏和心率一致。
【详解】A.血压和心率都在一定的正常范围之内。超过正常值都会影响身体健康,威胁生命,错误。
B.正常情况下,人的每分钟脉搏次数和心跳次数相等,正确。
C.脉搏:即动脉搏动,随着心脏有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管壁相应的出现扩张和回缩,在体表浅动脉上可触到搏动。可以在腕部桡动脉处测得,正确。
D.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的心率,平均每分钟约75次,正确。
故选A。
10. 某人血液与A型血清和B型血清混合,都会发生凝集反应,那么这个人的血型一定是( )
A. A型血 B. B型血 C. AB型血 D. O型血
【答案】C
【解析】
【分析】凝集反应是一种血清学反应,颗粒性抗原(完整的病原微生物或红细胞等)与相应抗体结合,在有电介质存在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小块,参与凝集反应的抗原称为凝集原,抗体称为凝集素。
【详解】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类血清中则含有与它们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按照红细胞所含A、B凝集原的不同,把人类血液分为四型:凡红细胞只含有A凝集原的,就叫A型;只含B凝集原的,叫B型;A、B两种凝集原都含有的,叫AB型。输血时若血型不合会使输入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引起血管阻塞和血管内大量溶血,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在输血前必须作血型鉴定。 某人血液与A型血清和B型血清混合,都会发生凝集反应,那么这个人的血型一定是AB型血,可见C符合题意。
【点睛】掌握输血原则是解题的关键。
11. 我国2023年世界献血日的活动主题是“汇聚青春正能量、无偿献血传爱心”,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通常不会影响健康
B. 献血所失去的血浆与血细胞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
C. 安全输血应该遵守输入与病人同型血作为基本原则
D. 我国提倡对年龄在18~55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答案】B
【解析】
【分析】一般来说,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医学研究证明,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毫升,血浆和血小板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一个健康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
【详解】A.医学研究证明,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毫升,血浆和血小板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一个健康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A正确。
B.医学研究证明,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毫升,血浆和血小板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B错误。
C.输血时必须注意血型的选择,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否则会因为红细胞凝集成团堵塞毛细血管。但是O型血的人原则上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被称为万能输血者。AB型血的人原则上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血,被称为万能受血者。在没有同型血可输而且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缓慢地输入少量的O型血;AB型血的人,除可输入少量O型血外,也可缓慢地输入少量的A型或B型血。大量输血时,仍需实行同型输血,C正确。
D.我国提倡对年龄在18~55岁健康公民自愿献血的无偿献血制度,D正确。
故选B。
12. 尿的形成虽然是连续的,可尿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  )
A. 肾小球有滤过作用
B. 膀胱有暂时贮尿的作用
C. 输尿管有输送尿液的作用
D. 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1)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膀胱能暂时储存尿液。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详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物质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尿液。由于血液循环不停的流动,尿的形成是连续不断的。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的排出是间歇的。 因此,形成尿液的过程是连续的,而尿液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膀胱能暂时储存尿液。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3. 在血液透析前常连接前臂动脉和静脉以满足透析过程中血流量的要求。血液透析时,将体内血液引流至透析器与透析液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尿素等代谢废物,并将净化后的血液输回到患者体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透析时血流方向为B→透析器→A
B. 透析器模拟了重吸收功能
C. 物质交换后,血液中废物含量不变
D. 物质交换后,透析液中尿素含量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详解】A.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主要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由题图可知,B血管中血液是从手掌部分送回到心脏,为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透析时血流方向为A→透析器→B,A错误。
B.透析器中有半透膜,模拟的是肾小球的过滤功能,B错误。
CD.由题干“血液透析时,将体内血液引流至透析器与透析液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尿素等代谢废物,并将净化后的血液输回到患者体内”,可知物质交换后,血液中废物中的尿素等废物的含量减少了,排出的透析液相当于“尿液”,其中含有尿液的成分,透析液中尿素含量增加,C错误,D正确。
故选D。
14. 慢性肾脏病(CKD)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成年人发病率约为10%,可导致肾衰竭和死亡。下列有关肾脏结构与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功能是形成尿液
B. 肾脏不停地形成尿液,后经输尿管到达膀胱暂时储存
C.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健康人大约有200万个肾单位
D. 如果在尿液中检测到大分子蛋白质,则说明肾小管重吸收发生障碍
【答案】D
【解析】
【分析】肾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形成尿液的场所,位于腹腔后壁,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将肾纵剖开,可以发现位于外层的肾皮质颜色较深,呈红褐色,而位于内部的肾髓质颜色较淡。
【详解】A.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尿液的形成要经过的两个生理过程是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A正确。
B.在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然后经尿道排出,B正确。
C.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健康人大约有200万个肾单位,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C正确。
D.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如果在尿液中检测到蛋白质,说明肾小球病变引起的,D错误。
故选D。
15. 某同学用橡皮管球、漏斗、小磁条做了一个肾单位的模型,模型结构如图A,其中小磁条贴在漏斗下端的内部,且不影响所有小圆珠通过。图B表示球的内部,在球的水平面有个塑料隔板,隔板上有很多的小孔,小孔的直径为6mm。同时准备了三种小圆珠若干,如图C。三种小圆珠从a小管处灌入实验装置,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b模拟的是肾小球
B. 小玻璃圆珠模拟的是大分子蛋白质
C. 小塑料圆珠最有可能模拟的是尿素
D. 小磁条能将小铁圆珠吸附,该过程模拟的是尿的形成过程中的重吸收
【答案】A
【解析】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图中a模拟入球小动脉,b模拟肾小囊,c模拟肾小管。
【详解】A.b模拟的是肾小囊,A错误。
B.小玻璃圆珠(直径10mm)模拟的是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通过隔板直径为6mm的小孔从而进入肾小囊,B正确。
CD.小磁条能将小铁圆珠吸附,该过程模拟的是尿的形成过程中肾小管的重吸收,小磁条不能吸附小塑料圆珠,小塑料圆珠随肾小管落下,故小塑料圆珠最有可能模拟的是尿素,CD正确。
故选A。
16. 下列有关排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排尿可以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B. 某人的尿液中出现蛋白质,是肾小管病变导致的
C. 某人尿液中有葡萄糖,不一定是糖尿病
D. 排尿可以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内产生的废物必须及时排出,否则会影响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甚至危及生命。人体排出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
【详解】A.D.人体排出尿液,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 AD不符合题意。
B.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某人排出的尿液中含有蛋白质,则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小球,B符合题意。
C..糖尿病的诊断是根据血糖水平来判断的,但是尿中有葡萄糖,不能诊断为糖尿病,尿中含葡萄糖很多因素(如肾小管病变)都有关系, 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 环境温度较高或运动时,人会出汗,汗液形成和排出的过程是(  )
①汗液通过细长的导管排出体外
②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
③血液中的水、无机盐以及尿素等进入导管形成汗液
④汗液通过分泌部排出体外
⑤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⑥血液中的水、无机盐以及尿素等进入分泌部形成汗液
A. ②③⑤ B. ⑤⑥① C. ⑤③④ D. ②⑥①
【答案】D
【解析】
【分析】的汗液是在汗腺中形成的,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导管两部分。
【详解】人的汗液是在汗腺中形成的。汗液分泌排出部分代谢废物。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导管两部分。分泌部由盘曲成团的细管构成,它的周围有毛细血管。当环境温度较高时,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汗腺分泌部细胞从血管中吸收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形成了汗液。汗液通过导管到达体表被排出。可见②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⑥血液中的水、无机盐以及尿素等进入分泌部形成汗液,并①通过导管排出体外,是符合汗液形成和排出的过程。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8. 下列不属于排泄的是( )
A. 呼出二氧化碳 B. 排出尿液
C. 排出汗液 D. 排出食物残渣
【答案】D
【解析】
【分析】排泄: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排遗:粪便是由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它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遗。
【详解】尿液和汗液中都有水分、无机盐和尿素。结合分析可知,人体呼出二氧化碳、 排出尿液、 排出汗液属于排泄,排出食物残渣属于排遗。
故选D。
19. 小军视力正常,在十字路口等公交车时,看到1路公交车从远处逐渐驶来。图中能反映小军同学在注视汽车前进过程中,眼球内晶状体曲度变化情况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近视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远视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小。
【详解】小军视力正常,在十字路口等公交车时,看到1路公交车从远处逐渐驶来,是由远及近看物体,此时眼球内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 小明学习了眼球的结构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准备制作一个眼球模型,准备的材料有:双凸透镜、无色透明塑料片,中央带孔的黑色塑料片,硫酸纸(可模拟成像)等,下图是眼球部分结构模式图,模型制作与结构不对应的是( )
A. 硫酸纸—④
B. 双凸透镜—①
C 无色透明塑料片—⑤
D. 中央带孔的黑色塑料片—②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中:①晶状体、②虹膜、③角膜、④视网膜、⑤巩膜。
【详解】A.④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硫酸纸(可模拟成像),因此,硫酸纸可模拟④视网膜,A正确。
B.①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因此,双凸透镜可模拟①晶状体,B正确。
C.角膜是无色透明的,因此,无色透明塑料片可模拟②角膜。⑤巩膜白色坚韧,C错误。
D.②虹膜里面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瞳孔,调节瞳孔的大小。因此,中央带孔的黑色塑料片可模拟②虹膜,D正确。
故选C。
21. 下列关于眼与视觉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晶状体和玻璃体对光线都有折射作用
B. 睫状体可以调节瞳孔的大小
C. 角膜上有大量血管,有营养眼球的作用
D. 视网膜上有大量视神经,可以形成视觉
【答案】A
【解析】
【分析】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
【详解】A.眼球的结构中,晶状体、角膜和玻璃体都可以折射光线,晶状体的曲度可以改变,对光线起着主要折射作用,A正确。
B.睫状体可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B错误。
C.角膜是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脉络膜里有丰富的血管,有营养眼球的作用,C错误。
D.外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所以视觉是在视觉中枢形成的,D错误,
故选A。
22. 如图所示眼睛的疾病和矫正措施分别是(  )
A. 近视眼、配戴凸透镜 B. 远视眼,配戴凹透镜
C. 远视眼、配戴凸透镜 D. 近视眼、配戴凹透镜
【答案】D
【解析】
【分析】(1)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2)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详解】据图可见外界光线在视网膜前汇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表示的是近视眼,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可见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3. 戴眼镜会给生活带来许多不便,我们青少年要注意保护眼睛预防近视。预防近视需要:
A. 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 B. 躺卧床上舒服地看书
C. 节约时间边走边看书 D. 光线阴暗点亮灯看书
【答案】D
【解析】
【分析】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五不看,有效地预防了近视眼的发生。三要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五不看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
【详解】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五不看,有效地预防了近视眼的发生。三要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读书写字时眼与书的距离保持在33cm左右;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五不看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
A、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A错误;
B、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B错误;
C、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C错误;
D、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D正确。
所以答案选择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预防近视的“三要、五不看”。
24. 妈妈切菜时不小心伤到手指,流血并伴有剧痛,至少伤到了(  )
A. [1]表皮 B. [2]真皮 C. [3]毛发 D. [7]皮下组织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中1表皮,2真皮,3毛发,4皮脂腺,5导管,6汗腺,7皮下组织。
【详解】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细菌不易侵入,还能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对皮肤有再生功能。真皮内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对皮肤有营养作用,真皮内还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外界的刺激。因此妈妈切菜时不小心伤到手指,流血并伴有剧痛,最少伤及到真皮了,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5. 如图为盲人在“阅读”盲文,下列有关盲人感受外界信息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盲人用触觉感受外界信息
B. 盲人无法形成视觉的原因是眼球壁外膜中缺少感光细胞
C. 盲人“阅读”盲文时,接受外界刺激的感觉器官是皮肤
D. 盲人将盲文的形状对应为一定的意义,与语言中枢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器官,例如:眼是视觉器官,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人体有许多感受内、外刺激的感受器,有些感受器比较简单, 例如皮肤里的感觉神经末梢。
【详解】A.盲人用触觉感受外界信息,通过手指等部位对物体进行触摸、按压等操作来获取信息,A不符合题意。
B.盲人无法形成视觉的原因是眼球内部的视网膜中缺少感光细胞,而不是眼球壁外膜中缺少感光细胞。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可以接受来自外界的光线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皮层进行处理,从而形成视觉感受,B符合题意。
C.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接受外界刺激的感觉器官是皮肤,C不符合题意。
D.盲人“阅读”盲文,是通过盲文刺激指尖上的感受器,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形成触觉,再在语言中枢的参与下来理解盲文,所以盲人将盲文的形状对应为一定的意义,这需要依赖于语言中枢的参与和训练,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6. 关于人体感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舌是味觉器官,舌上的味蕾可以感受到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
B. 人的皮肤处缺少冷热觉、有触觉和痛觉等多种感觉
C. 耳中的鼓膜是听觉感受器,接受声波后能产生神经冲动
D. 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感受光刺激,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的像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体除了眼和耳外,还有鼻、舌等感觉器官。鼻腔上端的黏膜中有许多对气味十分敏感的细胞。舌的上表面和两侧有许多对味道十分敏感的突起,能够辨别酸、甜、苦、成。此外,皮肤具有感受外界冷、热、痛、触、压等刺激的功能。这些感觉功能使你全面、准确、迅速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判断和反应。
【详解】A.舌是味觉器官,舌上的味蕾可以感受到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舌头上约有9000个味蕾,每个味蕾约有50个味细胞,味蕾是味觉的感受器,A正确。
B.人的皮肤具有感受冷热觉、触觉和痛觉等多种刺激的功能,B错误。
C.耳中的耳蜗(不是鼓膜)是听觉感受器,接受声波后能产生神经冲动,C错误。
D.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在视网膜上成缩小的倒像,D错误。
故选A。
27. 生物实践小组的同学们依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制作了一个可调节的眼球成像模型。用注射器控制水透镜中水的含量,调节水透镜的凸度(向内推注射器加水,水透镜凸度变大,向外拉则变小)。如图所示,“F光源”此时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物像。该模型中的光屏模拟眼球结构中的(  )
A. 视网膜 B. 瞳孔 C. 虹膜 D. 角膜
【答案】A
【解析】
【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当眼球的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或者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配戴凹透镜矫正。
【详解】A.视网膜是眼球内层的一层薄膜,位于眼球的后部,其上分布着大量的感光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这些细胞负责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然后传递给大脑进行解读。在凸透镜成像模型中,光屏是用来接收并显示成像的平面,这与视网膜的功能相似,因为视网膜也是接收并处理来自眼睛的光线信息的,A正确。
B.瞳孔是虹膜中心的一个圆孔,它的大小可以通过虹膜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瞳孔并不直接参与光线的成像过程,而是调节光线的强度。因此,瞳孔与光屏在功能上不相似,B错误。
C.虹膜是眼球壁中层的扁圆形环状薄膜,位于角膜和晶状体之间,透过角膜可以看到,俗称“黑眼球”(中国人是棕黑色)。虹膜中央有瞳孔,虹膜可调整瞳孔的大小,调节进入眼内光线多少的作用。虹膜并不直接参与光线的成像过程,C错误。
D.角膜是眼球壁外层前部的透明部分,呈圆形,占外层面积的六分之一,约1毫米厚,主要由无血管的结缔组织构成。角膜内没有血管,不但透明,而且具有很好的屈光性。角膜上皮层具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感觉敏锐,如有外物接触角膜,眼睑便会不由自主地合上以保护眼球。角膜并不直接参与光线的成像过程,D错误。
故选A。
28. 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人体各种生命活动
B. 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神经系统
C. 周围神经系统是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的
D. 脊神经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答案】D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详解】A.神经系统有调节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功能。通过神经系统,人体不仅能对外界的各种刺激作出反应,而且对体内环境的微小变化,也会作出迅速、准确的反应,故A正确。
B.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故B正确。
C.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故C正确。
D.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故D错误。
故选D。
29.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如图为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A、B、C表示神经元的组成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 B.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C. 结构B和结构C统称轴突 D. 结构A是细胞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里,神经元的突起主要集中在周围神经系统里。
图中A细胞体,B树突,C轴突。
【详解】ACD.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A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C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B树突,AD正确,C错误。
B.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正确。
故选C。
30. 醉酒驾车是非常危险的,醉酒的人一般会视觉模糊、口齿不清,同时动作不协调、身体平衡能力减弱,这两种现象是因为酒精分别麻醉了( )
A. 脊髓、小脑 B. 大脑、小脑
C. 小脑、脑干 D. 大脑、脑干
【答案】B
【解析】
【分析】(1)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2)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3)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详解】视觉、语言中枢在大脑皮层,因此醉酒的人一般会出现视觉模糊口齿不清,是因为酒精麻醉了大脑的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醉酒的人一般会出现动作不协调身体平衡能力减弱,是因为酒精麻醉了小脑。所以醉酒的人一般会出现视觉模糊口齿不清、动作不协调身体平衡能力减弱,这是因为酒精分别麻醉了大脑、小脑。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二、解答题(共3小题)
31. 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为保障初二年级同学在紧张备考中的身体健康,某校安排大课间统一跑步锻炼,并建议家长给孩子吃好早餐。请结合如图及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小丽妈妈给她准备的早餐有面包、鸡蛋、牛奶、新鲜果蔬等。面包中所含的______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其在小肠中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并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中,血液流经小肠后由______血变成______血。葡萄糖随血液经②______进入右心房,然后经肺循环和体循环到达脑、肌肉等组织细胞处。
(2)小丽跑步吸气时,外界气体进入肺,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______结合,氧随血液经______进入心脏③的再由④进入①______,然后随血液循环到达脑、肌肉等组织细胞处。
(3)进入脑、肌肉等组织细胞的葡萄糖,在氧的参与下,主要在细胞的______中被分解释放能量,因此小丽在学习时思维敏捷,跑步时充满活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我们所摄取的食物,丰富多样的食物是生物圈对人类的馈赠。
【答案】(1) ①. 淀粉##糖类 ②. 动脉 ③. 静脉 ④. 下腔静脉
(2) ①. 血红蛋白 ②. 肺静脉 ③. 主动脉
(3)线粒体
【解析】
【分析】1.题图中:①主动脉,②下腔静脉,③左心房,④左心室。
2.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这两条途径同时进行,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体循环途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小问1详解】
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的氧化分解,约占人体能量供应量的70%。可见,面包中所含的淀粉(或糖类)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故血液流经小肠后,营养物质会显著增多;流经小肠的血液循环部分是体循环的一部分,故血液流经小肠后,氧气会减少,二氧化碳会增多。所以,血液流经小肠后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结合题图可知,葡萄糖随血液经②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然后经肺循环和体循环到达脑、肌肉等组织细胞处。
【小问2详解】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由左心室到右心房,肺循环由右心室到左心房。外界的氧气到达组织细胞过程:外界→呼吸道→肺泡→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组织细胞。可见,小丽跑步吸气时,外界气体进入肺,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氧随血液经肺静脉进入心脏③左心房的再由④左心室进入①主动脉,然后随血液循环到达脑、肌肉等组织细胞处。
【小问3详解】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作用的场所,能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被称为“动力车间”,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是细胞的发动机。进入脑、肌肉等组织细胞的葡萄糖,在氧的参与下,主要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被分解释放能量。
32. 探究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人体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废物,这些废物若不及时排出,就会影响健康。许多废物是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的,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形成尿液的“过滤工厂”肾单位(如图二)。那么,肾单位是如何形成尿液的呢?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制作了过滤(滤过)装置来模拟肾单位部分结构的工作原理。图一是小青组的作品、请分析回答:
(1)小青准备代表本组向大家介绍他们的过滤装置与肾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设计了如下表格,请你帮她补充完整:
过滤装置 肾单位
液体a 模拟①中的血液
绿豆和小米 分别模拟血液中的______和“大分子蛋白质”
双层滤纸 模拟①______和②肾小囊内壁:
过滤后流入塑料杯中的液体 模拟③中的液体,即______
(2)小青和同学们总结了肾单位的工作原理:如图二所示,血液流经①时,通过______作用形成了③中的液体;该液体流经⑤______时,全部的______、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回到血液中,剩余的部分就形成了尿液。通过排尿,人体将______和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废物排出体外。
【答案】(1) ①. 血细胞 ②. 肾小球 ③. 原尿
(2) ①. 肾小球的滤过 ②. 肾小管的重吸收 ③. 葡萄糖 ④. 尿素
【解析】
【分析】1.图一中:液体a模拟①肾小球中的血液。
2.图二中:①肾小球,②肾小囊内壁,③肾小囊腔,④肾小管,⑤肾小管处的毛细血管。
3.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小问1详解】
结合题图可知,液体a模拟的是血液,葡萄糖溶液相当于血浆中的水及小分子物质,绿豆和小米则模拟了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等物质”;过滤装置中的双层滤纸有一定的通透性,不让绿豆和小米滤过,模拟了肾单位中的①肾小球和②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过滤后流入塑料杯的液体是葡萄糖溶液,没有绿豆和小米,模拟的是③肾小囊腔内的原尿。
【小问2详解】
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图二中,血液流经①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了③肾小囊腔中的原尿;原尿流经④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吸收回到血液中,剩余的部分就形成了尿液。通过排尿,不仅起到排出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
33. 脑与健康:“脑科学”与“生命健康”分别是自然科学发展前沿“八大领域”之一,脑对我们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也至关重要。请参考图片,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内填图中标号):
(1)人脑中,调节呼吸、心跳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位于脑干即图一所示的[______]中,因此脑干被称为人的“活命中枢”。我们说话、理解题意等活动中枢主要位于图一所示的______(填名称)。
(2)某人因脑部不适就医,医生诊断其颈部动脉[______]管腔狭窄,影响了心脏向脑部的供血。其脑部不适可能与图二所示脑的基本单位A______缺氧有关(正常情况下,B(毛细血管)能为A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氧)。
(3)脑的健康对我们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脑部健康?请至少写出一条合理建议:______
【答案】(1) ①. ⑥ ②. 大脑##大脑皮层
(2) ①. ③ ②. 神经元##神经细胞
(3)均衡饮食;锻炼身体;睡眠充足;减轻压力;保持社交互动(写1条,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图一:①大脑,②小脑,③颈部动脉,④颈部静脉,⑤膈肌,⑥脑干,⑦垂体。
图二:A神经元,B毛细血管。
【小问1详解】
图一所示的[⑥]是脑干,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有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等,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因此脑干被称为人的“活命中枢”。大脑包括端脑和间脑,端脑包括左右大脑半球,端脑是脊椎动物脑的高级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称为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可见,我们说话、理解题意等活动中枢主要位于图一所示的大脑(或大脑皮层)。
【小问2详解】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在体内起着调节和控制的作用。结合题图一可知,某人因脑部不适就医,医生诊断其颈部动脉[③]管腔狭窄,影响了心脏向脑部的供血。其脑部不适可能与图二所示脑的基本单位A神经元(神经细胞)缺氧有关。
【小问3详解】
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脑部健康的措施有:①均衡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②锻炼身体:定期进行适量的身体锻炼,如散步、跑步、游泳或其他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大脑的氧气供应;③睡眠充足:保证充足的睡眠对大脑健康至关重要;④减轻压力:长期的压力会对大脑产生负面影响。尝试找到有效的压力管理方法,如冥想、瑜伽、深呼吸练习等;⑤保持社交互动:与他人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参加社交活动,可以提高心理健康,增强认知功能。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www.21cnjy.com)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