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打算举办一期“隋唐书画展”,下列人物作品可以参展的是:( )
①白居易②颜真卿③欧阳询④吴道子⑤阎立本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2. 《新唐书 方镇表序》记载“唐自中世以后,收功弭乱,虽常倚镇兵,而其亡也亦终以此,……”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病是( )
A. 藩镇割据 B. 重武轻文 C. 宰相专权 D. 劳役繁重
3. “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朝的特有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④马可 波罗来中国经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 安史之乱后,中国历史的政治特点是( )
A. 唐朝由盛到衰,逐渐形成宦官与外戚交替专权的局面
B. 黄巢起义,推翻唐朝的统治
C. 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D. 出现五代十国的分裂状态,南北方经济发展停滞
5. 为了分割地方知州的权力,宋太祖设置的官职是( )
A. 副宰相 B. 通判 C. 节度使 D. 转运使
6. 对于两宋的研究与思考成为近来热门话题。以下不属于北宋、南宋的共同点的是( )
A. 给少数民族政权交纳岁币 B. 都被少数民族政权所灭
C. 都与辽政权进行过战争 D. 都与西夏、金并立过
7. 天子好蹴鞠(宋徽宗喜欢蹴鞠),满城尽高俅(东京城流行踢球)。这两句诗,除了讽刺的意味外,同时也( )
A. 说明了知识分子受社会普遍尊重 B. 反映了宋朝市民生活的一个侧面
C. 体现了宋朝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 D. 道出了靖康之变发生的直接原因
8. 梁启超在1905年发表的文章中指出:“现今之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中华民族中的回族形成于( )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9. 将下边四幅图片中的历史人物按生活时代排序依次为(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①④②③ D. ①③④②
10. 据史书《稗史汇编》记载,明朝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这段史料反映了( )
A. 明朝时京官和妻子的感情很好
B. 明朝时的京官很悲观
C. 明朝时的京官度日如年
D. 明朝君权空前加强,形成了对百官的极大震慑
11. “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材料表明“郑和这次远航”的特点不包括( )
A. 利润丰厚 B. 规模较大 C. 技术先进 D. 和平交往
12. 明朝时期,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下列有关明朝手工业发展状况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棉纺织业在明代已经从南方推向北方 B. 苏州是明代的棉纺织业中心
C. 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D.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13. 对于如图所示著作,日本科学史家三枝博音曾指出:“‘天工’是与人类行为对应的自然界的行为,而‘开物’则是根据人类生存的利益将自然界中所包藏的种种由人类加工出来。”这部著作( )
A. 认为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无能为力 B. 广泛记载了农业和手工业的技术
C. 主要记述了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D. 着重介绍了我国古代商业的情况
14. 关于《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三部小说共同点的介绍中,错误的是( )
A. 都成书于元末明初 B. 都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家喻户晓
C. 都规模宏大,结构严整,情节曲折 D. 都对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15. 如图人物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10岁即位,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但其中却有20年不上朝与大臣见面。这反映明朝中后期( )
A. 繁荣与开放并存 B. 政权分立 C. 政治腐败 D. 经济高速发展
16. 1644年,明朝政权的灭亡直接与有关( )
A.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B. 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
C. 吴三桂的军队 D. 皇太极带领清军入关
17. 小王同学从网上搜集了一些明末清初的相关史料,请你按时间顺序为他重新排列一下( )
①崇祯自缢
②李自成建立大顺
③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④皇太极改国号
A. ③①②④ B. ③④②① C. ②①③④ D. ③①④②
18.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下列史实能体现“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的是( )
A. 戚继光抗倭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康熙亲征噶尔丹 D. 雅克萨之战
19. 清政府一些官员认为台湾土地狭小、人口稀少,设立地方政府要靠朝廷供养,浪费粮饷,主张放弃台湾岛。大臣施琅劝告康熙帝,没有台湾,东南沿海不得安宁,虽然边远,其实是沿海要害所在。于是,康熙帝决定设立台湾府管理台湾。上述材料表明清朝设立台湾府的目的是( )
A. 接受汉族文化 B. 发展海外贸易 C. 巩固东南海防 D. 鼓励官员进谏
20. 某学者综合考虑各因素绘制成下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出现盛世 对外开放 使用火药
②国家统一 商业繁荣 科技领先
③政权并立 贸易发达 发明司南
④强化皇权 闭关锁国 科技落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21. 清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判断:______;改正:______。
22.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明末最典型的昆剧作品是汤显祖创作的《长生殿》。
判断:______;改正:______。
23. 乾隆时期,禁书毁书的活动就持续了近20年,许多珍贵的书籍被查禁和销毁。
判断:______;改正:______。
24. 康熙时,为了抑制满洲贵族的一些权力,加强君主专制,设立军机处,直接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从而绕开议政王大臣会议。
判断:______;改正:______。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0.0分)
25. 根据所给的信息,请将相关人物的名字填在横线上。
(1) 敢于直言,经常提醒皇帝居安思危,被喻为“一面镜子”,他是 ______ 。
(2)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民族英雄是 ______ 。
(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是 ______ 。
(4) “他率领本部粉碎了沙俄军队的围追堵截重返祖国”,他是 ______ 。
26. 建筑是时代的体现。依据提示列举相应的内容。
(1) 中日唐朝友好关系的见证,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的建筑是 ______ 。
(2) 《马可 波罗行纪》描述了元朝繁华景象的城市是 ______ 。
(3) 明朝北京城的核心是宫城即 ______ 。
27. 依据提示列举相应的内容。
(1) 唐朝的全盛时期是 ______ 。
(2) 使辽与北宋边疆保持和平的盟约是 ______ 。
(3) 叙述从战国到五代历史的编年体通史巨著是《 ______ 》。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2.0分)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宋代经济发展中的哪些重要表现?并据此概括我国古代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材料二: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好的记录。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历史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2) 材料二中“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这三项发明具体指什么?据材料二请概述三项发明的重要历史作用。
材料三:一组中外交往图片
(3) 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三幅图,请你概括从古代到近代中国对外交往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1) 材料一中,639754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清代前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也更加繁荣,各地中小市镇的发展更为突出。清代出现了不少财力雄厚的富商,如山西的票号,两淮的盐商,广东的行商和各地的粮商、布商等资本主义萌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直到鴉片战争之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在中国占着主要地位。
(2) 据材料二,举出两个当时工商业繁荣的大城市。山西的票号是哪一大商帮经营的?另一大商帮是什么?
材料三:根据嘉庆《清会典》,嘉庆十七年(1812年),全国总产粮约为3013亿市斤,约为1.5亿吨。清朝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时期人口增长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口过快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30.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耀眼的辉煌后,终于收尽了最后抹余晖,留给后人太多的思考与回味。请结合材料,加以探究
【民族关系】
材料一:
(1) 两处建筑见证了明清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你认为哪种方式更可取?说明你的理由。
【思想文化】
材料二:明代八股文……注重的还是如何把封建制度发扬光大……其对当时社会发展所起的消极作用更是不容低估。
材料三:盛世康乾,文祸频生,蔽日窒天……心寒!学术凋颜,致万马齐喑二百年。叹文人雅士,只穷考据;儒生学者,不法先贤。觇景空谈,闻风畏避,济世英才一夜残。当知也,若精神禁锢,国祚难延。
(2) 围绕“明清思想文化专制”主题,归纳八股取士与文字狱的共同点有哪些?
【政治制度】
材料四:仔细想来,两千年间,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为加强皇权专制为宗旨,结果就是使专制越来越深刻…皇帝的“猜防”越甚,专制心思也就向着强化专制的方向自然而然地用力。
(3) 总结明清两朝“加强皇权专制”的措施。(两点即可)
【科技文化】
材料五:明清时期文化发展总的特点是:承古萌新,文学艺术繁荣,科技由发展转为停滞。西学东渐,中西文化交流开始进入新阶段。
(4) 哪一新的剧种的出现能证明明清时期“艺术繁荣”?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打算举办一期“隋唐书画展”,可以参展的是②颜真卿③欧阳询④吴道子⑤阎立本的作品。①白居易是唐朝的诗人,不是书画家,排除含有此项的ABD。
故选:C。
本题以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打算举办一期“隋唐书画展”为依托,考查唐朝诗歌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隋唐时期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2.【答案】A
【解析】材料“唐自中世以后,收功弭乱,虽常倚镇兵,而其亡也亦终以此,…”的中的关键信息是“虽常倚镇兵,而其亡也亦终以此”可知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病是藩镇割据,藩镇割据导致了地方势力的膨胀,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故选:A。
本题以“唐自中世以后,收功弭乱,虽常倚镇兵,而其亡也亦终以此,…”为依托,考查藩镇割据的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唐朝兴衰的历史.
3.【答案】A
【解析】题目给出的马可 波罗来中国经商发生在元朝,与唐朝无关,据此所有含④的BCD三个选项。
本题考查了唐朝开放的交往。
解答组合选择题,排除法是比较好用的,一般题目排除一个即可获取正确答案。
4.【答案】C
【解析】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税沉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原为起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唐朝的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唐朝灭亡。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5.【答案】B
【解析】宋太祖为了分知州的权力在各州府设置通判,宋太祖还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故选:B。
本题考查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知道宋太祖为了分知州的权力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宋太祖为了分知州的权力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6.【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北宋和南宋都给少数民族政权交纳岁币,都与西夏、金并立过,都被少数民族政权所灭。C项错误,金先灭辽,后灭北宋,北宋灭亡后南宋建立,所以南宋没有与辽并立过,不可能与辽政权进行过战争。
故选:C。
本题考查北宋和南宋的共同点,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注意识记北宋和南宋的共同点,掌握两宋时期的重要史实。
7.【答案】B
【解析】宋元时期,随着城市市民阶层形成而且不断发展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他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日益形成规模,娱乐项目也越来越多。据“天子好蹴鞠(宋徽宗喜欢蹴鞠),满城尽高俅(东京城流行踢球)”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两句诗,除了讽刺的意味外,同时也反映了宋朝市民生活的一个侧面。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宋朝市民生活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宋代的社会生活的相关史实。
8.【答案】C
【解析】唐朝以来,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方定居,元朝时又有大批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各族长期杂居通婚,到元朝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中华民族中的回族形成于元朝。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回族的形成。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民族分化政策与民族融合的相关史实。
9.【答案】B
【解析】观察题干图片中的人物可知,①是南宋的辛弃疾,②是北宋的苏轼,③是生活在两宋之交的李清照,④是元代的关汉卿。②③①④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辛弃疾、苏轼、李清照、关汉卿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辛弃疾、苏轼、李清照、关汉卿的相关史实。
10.【答案】D
【解析】据题干“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可知,意思是当时京城的官员每天上早朝,一定要先和妻子说诀别的话,等到晚上活着回来,就一起庆祝,觉得是又多活了一天,朱元璋时,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又设立特务机构东厂,由宦官负责,对官吏百姓进行监视、逮捕和处罚。题干材料说明明朝君权空前加强,形成了对百官的极大震慑。
故选:D。
本题考查明朝君权的加强,知道明朝君权空前加强,形成了对百官的极大震慑.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皇权高度膨胀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皇权高度膨胀的表现和影响.
11.【答案】A
【解析】“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说明规模大;“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说明技术先进;“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说明郑和远航是和平交往。材料没涉及郑和远航利润大小问题,故A不是郑和远航特点。
故选A。
本题以“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为切入点,考查郑和下西洋。
本题以郑和下西洋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能力。
12.【答案】B
【解析】苏州、杭州是明朝时期的丝织业中心,康熙和乾隆时期,南京的丝织业后来居上,已经拥有三万多台织机超过了苏州和杭州,成为新的丝织业中心。题干选项中选项B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明朝手工业发展状况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朝手工业发展状况的相关史实。
13.【答案】B
【解析】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以日本科学史家三枝博音的话语为依托,考查明朝三部科学巨著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时期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14.【答案】A
【解析】关于《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三部小说共同点的介绍中,错误的是都成书于元末明初。明清时期,古典小说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内容多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表达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幸福的意愿。明清时期,著名的古典小说有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明朝中期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
故选:A。
本题以关于《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三部小说共同点的介绍为依托,考查明清科技文化。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时期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15.【答案】C
【解析】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日益腐败。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如明神宗在位48年,竟然有20年不上朝与大臣见面,不批奏疏,致使不少机构瘫痪,政事乏力。当时皇室内部又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更是结党营私,争权夺利。题干图片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10岁即位,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但其中却有20年不上朝与大臣见面。这反映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明朝中后期的政治腐败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朝中后期的政治腐败的相关史实。
16.【答案】B
【解析】1644年,明朝政权的灭亡直接与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有关。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他还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钱粮。起义军英勇善战,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1643年,李自成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故选:B。
本题考查了李自成起义。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尖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7.【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明末清初重大历史事件,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6,皇太极改国号;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1644年4月,李自成起义军占领北京,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故③④②①符合题意。
故选B(③④②①)。
18.【答案】C
【解析】康熙年间,蒙古族噶尔丹势力日益强大,并在沙俄的支持下,向东进攻漠北蒙古,在康熙帝的御驾亲征下,清军在乌兰布通战役取得了对噶尔丹叛军的胜利。选项ABD均是反对外族的侵略的史实,选项C体现“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的相关史实。重点区分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和反对外族的侵略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时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相关史实。
19.【答案】C
【解析】据“……大臣施琅劝告康熙帝,没有台湾,东南沿海不得安宁,虽然边远,其实是沿海要害所在。于是,康熙帝决定设立台湾府管理台湾。”可知,材料表明清朝设立台湾府的目的是巩固东南海防。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台湾府的设立的相关史实。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台湾府的设立的相关史实。
20.【答案】D
【解析】从题目给出的示意图可以明显看到②处与辽、西夏和金这个政权并立,故②国家统一的表述是错误的;③处与金并立,时间处于11世纪至13世纪,可知它代表的政权是南宋,而司南是汉代发明的,故③发明司南的表述是错误的;据此可排除ABC三个选项。
故选:D。
本题综合考查了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社会特征,注意全面分析题目给出的示意图。
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21.【答案】× 把“清朝”改为“元朝”
【解析】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清朝”改为“元朝”。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把“清朝”改为“元朝”。
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的疆域和元朝的疆域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清朝的疆域和元朝的疆域的相关史实。
22.【答案】× 《长生殿》改为《牡丹亭》
【解析】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明朝时,经过改良,昆曲有了很大的发展,表演艺术日趋成熟,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昆曲既集中体现了南曲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长生殿》改为《牡丹亭》。
本题考查昆曲。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时期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23.【答案】√ √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明清时期实行文字狱,文字狱造成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乾隆时期,禁书毁书的活动就持续了近20年,许多珍贵的书籍被查禁和销毁。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文字狱的影响。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明清时期实行文字狱。
掌握文字狱的表现和危害。
24.【答案】× 军机处改为南书房
【解析】依据所学,军机处设立于雍正时期,康熙时,为了抑制满洲贵族的一些权力,加强君主专制,设立的机构是南书房。因此题干表述错误,军机处应改为南书房。
故答案为:
×;军机处改为南书房。
本题考查清朝加强君主专权的措施。
本题以清朝加强君主专权的措施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5.【答案】【小题1】魏征
【小题2】戚继光
【小题3】文天祥
【小题4】渥巴锡
【解析】(1)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他重用著名的谏臣魏征,魏征敢于犯颜直谏,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
(2)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的决心。
(3)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后,抗战派大臣文天祥继续抗元,兵败被俘后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他的《过零丁洋》。
(4)明朝末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游牧,后因不堪忍受沙俄压迫,在其杰出首领渥巴锡领导下,万里东归,返回新疆,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故答案为:
(1)魏征。
(2)戚继光。
(3)文天祥。
(4)渥巴锡。
本题考查唐太宗的纳谏、文天祥抗元、戚继光抗倭、土尔扈特回归祖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唐太宗的纳谏、文天祥抗元、戚继光抗倭、土尔扈特回归祖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6.【答案】【小题1】唐招提寺
【小题2】大都
【小题3】紫禁城
【解析】(1)唐玄宗时,高僧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传播唐朝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2)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华,居住了十几年,他的《马可 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让西方了解了中国的富庶。
(3)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宫城。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帝居住的地方。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答案为:
(1)唐招提寺。
(2)大都。
(3)紫禁城。
本题以“日本视为艺术明珠的建筑”“元朝繁华景象的城市”“明朝北京城的核心”为切入点,考查鉴真东渡、马可 波罗来华和紫禁城的知识。
掌握北京故宫鉴真东渡和马可 波罗来华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7.【答案】【小题1】开元盛世
【小题2】澶渊之盟
【小题3】资治通鉴
【解析】(1)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2)1005年,北宋与辽签订澶渊之盟,规定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澶渊之盟虽然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和平局面,双方的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3)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写,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时期历史的编年体通史巨著是《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历时19年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全书294卷,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了从战国的韩、赵、魏三家分晋至五代末年共1362年的历史。
故答案为:
(1)开元盛世。
(2)澶渊之盟。
(3)资治通鉴。
不同考查开元盛世、澶渊之盟、《资治通鉴》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回答。
本题以开元盛世、澶渊之盟、《资治通鉴》为依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28.【答案】【小题1】(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宋代造船业发达,商业繁荣,世界最早纸币出现。由此可知我国古代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经济重心南移。
(2)材料二中“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这三项发明具体指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据材料二可知三项发明的重要历史作用是为推动世界历史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3)图一图二反映了唐朝时期对外开放的外交政策,图三反映的是清朝时期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所以从古代到近代中国对外交往的主要趋势是由主动对外交往到闭关锁国。
故答案为:
(1)造船业发达,商业繁荣,世界最早纸币出现。经济重心南移。
(2)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为推动世界历史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3)由主动对外交往到闭关锁国。
【小题2】
【小题3】
【解析】本题考查宋朝的经济科技和我国古代的外交。宋朝时期经济繁荣,科技成就突出。清朝时期我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掌握宋代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了解我国古代的外交政策的发展趋势。
29.【答案】【小题1】(1)据材料“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639754年间唐朝的户数持续增长(上升)。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位皇帝在位期间都重视发展生产,经济繁荣,国泰民安。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唐太宗的年号叫“贞观”,史称“贞观之治”。武则天做皇帝后,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还破格提拔许多有才能的人。史称她的统治为“贞观遗风”。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唐朝出现的盛世局面有,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武则天时期的“贞观遗风”,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
(2)据材料“清代前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也更加繁荣,各地中小市镇的发展更为突出。清代出现了不少财力雄厚的富商,如山西的票号,两淮的盐商,广东的行商和各地的粮商、布商等资本主义萌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直到鴉片战争之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在中国占着主要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个当时工商业繁荣的大城市是北京、广州;山西的票号是晋商经营的;另一大商帮是徽商。
(3)据材料“根据嘉庆《清会典》,嘉庆十七年(1812年),全国总产粮约为3013亿市斤,约为1.5亿吨。清朝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人口增长的原因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粮食产量提高和高产作物的引进、改良和推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口过快发展,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圧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故答案为:
(1)持续增长(上升)。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位皇帝在位期间都重视发展生产,经济繁荣,国泰民安。
(2)北京、广州;晋商;徽商。
(3)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粮食产量提高和高产作物的引进、改良和推广;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圧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小题2】
【小题3】
【解析】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唐朝盛世、清朝商业、农业发展,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唐朝盛世、清朝商业、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
30.【答案】【小题1】(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处建筑见证了明清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清朝修建外八庙的方式更可取。明长城的修建是为了抵御蒙古贵族南扰,从民族关系的发展方面看,消极作用很大,与清朝修庙搞好藏、汉、蒙关系的措施相比较,虽然是下策。
(2)据材料“明代八股文……注重的还是如何把封建制度发扬光大……其对当时社会发展所起的消极作用更是不容低估”“盛世康乾,文祸频生,蔽日窒天……心寒!学术凋颜,致万马齐喑二百年。叹文人雅士,只穷考据;儒生学者,不法先贤。觇景空谈,闻风畏避,济世英才一夜残。当知也,若精神禁锢,国祚难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股取士与文字狱的共同点有根本目的都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都钳制了思想,推毁了文化;都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等
(3)据材料“仔细想来,两千年间,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为加强皇权专制为宗旨,结果就是使专制越来越深刻…皇帝的‘猜防’越甚,专制心思也就向着强化专制的方向自然而然地用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两朝“加强皇权专制”的措施如明太相废承相,权分大部;明太祖设锦衣卫,明成祖成立东厂;雍正设立军机处。
(4)据材料“明清时期文化发展总的特点是:承古萌新,文学艺术繁荣,科技由发展转为停滞。西学东渐,中西文化交流开始进入新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皮黄戏“(或:京刷)的出现能证明明清时期“艺术繁荣”。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北京是戏曲荟萃之地。在19世纪中期的道光年间,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形成京剧。京剧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故答案为:
(1)清朝修建外八庙的方式更可取。明长城的修建是为了抵御蒙古贵族南扰,从民族关系的发展方面看,消极作用很大,与清朝修庙搞好藏、汉、蒙关系的措施相比较,虽然是下策。
(2)根本目的都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都钳制了思想,推毁了文化;都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等。(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
(3)明太相废承相,权分大部;明太祖设锦衣卫,明成祖成立东厂;雍正设立军机处。
(4)“皮黄戏“(或:京刷)。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本题以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耀眼的辉煌后,终于收尽了最后抹余晖,留给后人太多的思考与回味为切入点,以五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明长城、明清加强中央集权、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明清艺术成就,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长城、明清加强中央集权、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明清艺术成就的相关知识。
第1页,共1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