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安徽省合肥市大地学校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2018-2019安徽省合肥市大地学校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大地学校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1. 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 文明初露曙光 B. 分裂走向统一 C. 繁荣与开放 D. 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2. 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汴河怀古》中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中评论的是(  )
A. 都江堰和李冰父子 B. 灵渠和秦始皇 C. 大运河和隋文帝 D. 大运河和隋炀帝
3. 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当时人们为什么不以从军为荣?(  )
A. 宋朝重文轻武 B. 宋朝重武轻文 C. 从军死伤几率大 D. 从军收入低
4. 宋朝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当时著名的瓷都是(  )
A. 开封 B. 广州 C. 景德镇 D. 洛阳
5. 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北宋时的匠人毕昇的重大发明是(  )
A. 造纸术 B. 活字印刷术 C. 指南针 D. 火药
6.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隋朝修建大运河 大运河以长安为中心
B 明朝修筑皇宫 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结晶
C 明朝修筑长城 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D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的版图
A. A B. B C. C D. D
7. 明朝中后期,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这段材料表明世情小说勃兴与下列哪一现象密切相关?(  )
A. 民族矛盾尖锐 B. 皇权高度膨胀 C. 工商业市镇繁荣 D. 近代科学传入
8. 1684年,沙俄政府给盘踞在雅克萨城的侵略头目颁发了一枚盾形城徽,图案是一只张开翅膀的鹰,一只爪抓着一张弓,另一只爪抓着一支箭。为抵挡这只“鹰”的进攻而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
A. 康熙帝 B. 雍正帝 C. 乾隆帝 D. 道光帝
9. 明清治国者有特别发达的“专制智慧”:一曰除外患,断绝一切联系,把国家变成一个铁桶;二曰解内忧,控制、削弱民间的组织力量,把人民打成散沙。下列选项体现该“智慧”的是(  )
A. 闭关锁国八股取士 B. 对外开放 小农经济
C. 对外开放八股取士 D. 闭关锁国小农经济
10. 今天的北京故宫,其实是“故宫博物院”的简称,那个曾经威严不可侵犯的地方,如今早已成为普通民众踏足参观的地方。北京故宫在历史上也叫(  )
A. 阿房宫 B. 未央宫 C. 紫禁城 D. 大明宫
11. 明朝时,手工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当时全国的制瓷中心是(  )
A. 苏州 B. 广州 C. 景德镇 D. 杭州
12. 明朝前期,我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明朝中后期,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表现为冲突与战争。明朝对外交往特点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对外政策的变化 B. 封建制度的没落 C. 军事实力的落后 D. 文学艺术的衰败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3. 清朝前期,我国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为加强对广大疆域的管理,顺治帝和康熙帝分别册封西藏两位首领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时期,乾隆帝下令擒拿大小和卓,平定了分裂祖国的叛乱;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地区,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在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地,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以下表述能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填“正确”;违背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填“错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填“未涉及”。
(1) 在清朝前期,中国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______
(2) 为加强对广大疆域的管理,乾隆皇帝三次亲征平定噶尔丹叛乱。 ______
(3) 我国当时的疆域西跨葱岭,北接西伯利亚,东临太平洋,南至南海诸岛。 ______
(4) 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50多个民族,他们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______
(5) 清朝的疆域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 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
14. 【国家统一篇】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一)
材料二:他(忽必烈)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进行有效的统治。将西藏、云南、辽阳、岭北等边陲地区都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图二、图三)
请回答:
(1)图一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唐朝哪一位皇帝时期?这一历史事件对西藏的社会发展和汉藏关系产生哪些影响?
(2)材料二中元朝管辖西藏的中央行政机构的名称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三中,图二和图三分别指清朝对西藏加强管辖的哪一措施?这些措施有何作用?
(4)通过上述问题的探究,谈谈你的认识。
15.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射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 杜甫《忆昔》
(1) 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材料二:
(2) 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叫什么?
材料三:“……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3) 材料三中的“唐宗”“宋祖”分别指的是谁?
材料四: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4) 材料四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房玄龄为尚书左仆射、魏征为门下省的侍中、杜如晦任兵部尚书。
材料二:如图一
材料三:废丞相,设三司;罢中书,分六部;设内阁,权强化。
材料四:如图二。
材料五:“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
(1) 前四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个朝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2) 材料一、二中的制度分别叫什么?
(3) 材料五中的进士为何招来杀身之祸?谈谈带来的影响。
(4) 结合材料三、四的内容,写出这些制度或机构的设置分别是由哪些皇帝在位时实行或设置的。
①“废丞相……分六部”: ______ 。
②“设内阁”: ______ 。
③设立军机处: ______ 。
(5) 材料二、四时期,我国对西藏和台湾都加强了管辖,请填写材料二时期管辖西藏和台湾的机构名称。
①西藏: ______ 。
②台湾: ______ 。
(6) 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强化说明了什么?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唐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政府又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游这些历史史实都显现出唐与亚洲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或设机构,或采取册封政策,或实行和亲政策,如文成公主入吐蕃、金城公主入藏,政策灵活多样,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唐朝经济、文化对各国影响很大,所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
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特征。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题干相关内容。
2.【答案】D
【解析】“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意思是都说隋朝灭亡是因为开凿了大运河,至今发挥着沟通南北的作用,如果没有隋炀帝巡游江都,功劳可以和大禹相提并论。
故选:D。
本题以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汴河怀古》中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为切入点,考查隋朝大运河。
本题以隋朝大运河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3.【答案】A
【解析】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当时人们不以从军为荣的原因是宋朝重文轻武。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故选:A。
本题考查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目的是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观点。
4.【答案】C
【解析】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宋代制瓷业的发展状况,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宋代城市功能的掌握,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5.【答案】B
【解析】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一个活字可以重复使用,保存方便,活字印刷术节省雕版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奠定了近代印刷术的基础,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要早四百多年。北宋时的匠人毕昇的重大发明是选项B。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的相关史实。
6.【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史实,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7.【答案】C
【解析】世情小说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从内容上看都反映了工商业市镇居民生活,这表明世情小说勃兴与当时工商业市镇繁荣密切相关。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明代工商业市镇繁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材料型选择题,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提炼材料观点.
8.【答案】A
【解析】题干关键信息是“1684年,沙俄政府给盘踞在雅克萨城的侵略头目颁发了一枚盾形城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1685和1386年,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退俄国的进攻,沙最终迫使沙皇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故选:A。
本题考查康熙帝抗击沙俄的史实。
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重点掌握清朝巩固边疆的相关知识。
9.【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闭关锁国政策、小农经济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股取士是明清期科举制的形式,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不符。
B.“对外开放”与题干所给材料中“一日除外患,断绝一切联系,把国家变成个铁桶”不符。
C.“对外开放”与题干所给材料中“一日除外患,断绝一切联系,把国家变成个铁桶”不符,且八股取士是明清期科举制的形式,与题干所给材料不符。
D.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一日除外患,断绝一切联系,把国家变成个铁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明清政府采取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二曰解内忧,控制、削弱民间的组织力量,把人民打成散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政府实行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10.【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明成祖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城中心的紫禁城,也叫宫城,今称故宫,是皇帝居住的地方。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故宫相关史实的掌握情况。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对古代历史上不同建筑要注意区分。
11.【答案】C
【解析】明朝时,手工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当时全国的制瓷中心是景德镇。明清时期,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景德镇。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明清时期,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12.【答案】B
【解析】明朝前期,我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明朝中后期,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表现为冲突与战争。明朝对外交往特点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我国封建制度的没落,原因是这一时期西方国家先后建立起封建制度,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对外积极侵略扩张,将侵略的矛头指向我国,导致中外冲突不断。
故选:B。
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答案】【小题1】正确
【小题2】错误
【小题3】正确
【小题4】未涉及
【小题5】未涉及
【解析】(1)由“清朝前期,我国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可知,在清朝前期,中国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表述出自材料,正确。
(2)由“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噶尔丹叛乱”可知,为加强对广大疆域的管理,乾隆皇帝三次亲征平定噶尔丹叛乱,表述违背材料,错误。
(3)由“在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地,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我国当时的疆域西跨葱岭,北接西伯利亚,东临太平洋,南至南海诸岛”可知,我国当时的疆域西跨葱岭,北接西伯利亚,东临太平洋,南至南海诸岛,出自材料,正确。
(4)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50多个民族,他们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材料没有涉及。
(5)清朝的疆域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材料没有涉及。
故答案为:
(1)正确。
(2)错误。
(3)正确。
(4)未涉及。
(5)未涉及。
本题以清朝前期,我国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为切入点,考查清朝巩固国家统一措施。
本题以清朝巩固国家统一措施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能力。
14.【答案】(1)据图一“文成公主入藏壁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很早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2)据材料二“他(忽必烈)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进行有效的统治。将西藏、云南、辽阳、岭北等边陲地区都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军政要务,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3)材料三中,图二和图三分别指的是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赐封其为“达赖喇嘛”封号和乾隆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清朝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顺治皇帝接见五世达赖,授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确立了历代达赖和班禅都要经过中央册封的制度。乾隆皇帝还制定“金瓶挚签”制度。这些措施稳定了西藏的政局,密切了西藏同内地的联系;有利于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要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汉藏人民友好关系源远流长。
故答案为:
(1)唐太宗时期;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2)宣政院;西藏正式归入中国元朝版图。
(3)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赐封其为“达赖喇嘛”封号;乾隆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意义:稳定了西藏的政局,密切了西藏同内地的联系;有利于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任意两点即可得)。
(4)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要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汉藏人民友好关系源远流长。
【解析】(1)本题考查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2)本题考查元朝对西藏的管辖。
(3)本题考查清朝管理西藏的措施。
(4)本题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本题考查唐朝、元朝以及清朝和西藏少数民族的关系。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
15.【答案】【小题1】(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唐玄宗。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还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2)据材料二可知,左图是用于耕作的曲辕犁;右图是用于灌溉的筒车。这些新式工具的发明,促进了唐代农业的发展和进步。
(3)据材料“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诗中“唐宗”是唐太宗李世民,“宋祖”指宋太祖赵匡胤。
(4)据材料四“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可知,这位“伟大僧人”是玄奘。玄奘是唐代高僧、旅行家、翻译家。俗名陈袆。贞观元年,他自长安出发去天竺游学,前后停留19年。贞观二十年,玄奘将自己的游历所见所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故答案为:
(1)唐玄宗;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藉。
(2)曲辕犁;筒车。
(3)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
(4)玄奘;《大唐西域记》。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的盛世局面。唐朝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交往活跃,是中国古代发展迅速的一个朝代。
掌握唐朝的盛世局面的表现及影响。
16.【答案】【小题1】明太祖
【小题2】明成祖
【小题3】雍正帝
【小题4】宣政院
【小题5】澎湖巡检司
【小题6】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前四则材料分别反映了隋唐、元、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材料一反映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材料二图一反映的元朝行省制度;图二是清朝军机处,军机处是中央集权高度膨胀的产物;材料三反映的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隋朝隋文帝时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唐朝时进一步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中央设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尚书省下设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其中刑部负责案件的侦办和审理。各部门之间既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提高效率,又互相牵制,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材料二图一反映的元朝行省制度;由于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开创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并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由中央委派官员掌管省内军政大权。
(3)据材料“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推行文字狱,进士的诗中含有讽刺大清王朝的意思,因而材料五中的进士招来杀身之祸,文字狱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思想学术的发展与进步。
(4)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废丞相……分六部”是明太祖。“设内阁”是明成祖。设立军机处是雍正帝。1368年初,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统治,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明太祖认为宰相权力太大会威胁到皇权,为了加强君权,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丞相,设置了殿阁大学士,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明成祖时,设内阁,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忽必烈实行行省制度,元政府在西藏设宣政院,以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使台湾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之内。
(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强化说明了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故答案为:
(1)隋唐、元、明、清。
(2)三省六部制和行省制度。
(3)清朝推行文字狱,进士的诗中含有讽刺大清王朝的意思;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思想学术的发展与进步。
(4)①明太祖;②明成祖;③雍正帝。
(5)①宣政院;②澎湖巡检司。
(6)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危机。(我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本题以五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隋唐、元、明、清中央集权加强和元、清朝巩固统一措施,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隋唐、元、明、清中央集权加强和元、清朝巩固统一的相关知识。
第1页,共1页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