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2022-2023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答案)

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2022-2023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答案)

石城县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闭卷)
命题人 黄北京 2023.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2分, 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 《隋书 地理志》记载,江南地区,“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隋炀帝认识到南方快速发展的经济已经成为隋王朝的重要支撑。鉴于此,隋炀帝(  )
A.派军灭了南方陈朝 B.开通了南北大运河
C.兴建了东都洛阳城 D.统一了南北度量衡
2.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A. 加强中央集权B. 社会经济发展 C. 开通京杭大运河 D. 实现国家统一
3.有诗“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
A.促进了中外交流B.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C.促进了民族交融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治
4. 自606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观察家默德赫斯评论说:“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该制度”诞生于( )
A.隋文帝时期 B.隋炀帝时期C.唐太宗时期 D.武则天时期
5.下列漫画体现的政治制度在唐太宗时进一步完善,结合漫画的内容和注解指出这一政治制度是(  )
A.郡县制 B.科举制 C.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
6.电视剧《贞观长歌》深受观众喜爱,创下了很高的收视率。你认为不可能在该剧中出现的画面是(  )
A.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B.唐太宗轻徭薄赋,减省刑罚
C.房玄龄和杜如晦担任宰相D.唐太宗鼓励大臣直言皇帝的过错
7.乾陵武则天陵墓前立有著名的“无字碑”,传说是武则天想让后人来评定自己的功过是非。以下对她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奖励生产,促进社会生产发展
B.在“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C.她的统治没有使社会有任何变化和进步
D.重用人才,提拔任用了许多有才干的人
8. 读图1,图中内容反映的中国古代王朝是( )
A.秦朝 B.西汉C.唐朝 D.明朝
9.唐代社会各阶层包括女性都爱好体育。唐高祖爱下围棋,唐太宗是射箭好手,唐玄宗不仅是马球能手,还爱好围棋、斗鸡、打猎等。诗人杜甫曾是蹴鞠爱好者。这反映了唐朝(  )
A.君主专制加强 B.民族关系和睦 C.社会经济繁荣 D.社会风气开放
10.诗歌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调笑令》词:“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臣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它描述的是下列哪一生产工具?( )
A B C D
11.某班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设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围绕主题准备出版以下四个内容,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内容不符合主题( )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C.鉴真东渡宣扬中国的文化 D.日本的遣唐使来华
12.下表所反映的唐代人口巨变的原因是()
唐代全国人口统计(单位:万人)
年代 649年 726年 742年 755年 760年 821年
人口数 1900 4141 4531 5291 1690 1576
安史之乱 B.八王之乱 C.七国之乱 D.武则天篡权
13.如图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历史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 )
政权更迭与分立 B.民族交融与发展
C.藩镇割据与战乱 D.武将专权与争权
14.下面是张敏同学做的学习笔记,依据笔记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目的:防止武将专横跋扈 内容:①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影响:①扭转了尚武轻文的风气 ②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A.诸侯争霸B.尊崇儒术C.藩镇割据D.重文轻武
15.王安石变法数年间,仅河东路9州26县就治淤1.8万顷,使大量荒地变成良田;全国水利田面积大大增加,得益的灌溉民田达到3600多万亩。这表明王安石变法( )
A.促进了北宋农业的发展 B.改变了北宋积弱的局面
C.扭转了政府的财政危机 D.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
16. “朕选满臣于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落(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A.建立刺史制度 B.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C.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D.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17.“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项与此无关( )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宋真宗御驾亲征,打退辽军
C.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D.宋辽以淮水至大散关为界
18.下图是某班同学在学完某课后整理的知识清单。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1206年 统一蒙古草原 1227年 西夏灭亡 1234年 金朝灭亡 1271年 元朝建立 1276年 南宋灭亡 1279年 统一全国
A.南宋蒙古与金的对峙 B.元朝的疆域和民族交融
C.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D.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19.下表是北宋和南宋时期南北方在政府财政收入中的比例情况。这一变化最能说明( )
朝代 项目 南方 北方 南北比例
1045年(北宋) 赋税(贯) 35811000 45095000 44:56
1196年(南宋) 赋税(贯) 60000000 14319000 81:19
经济重心南移 B.政治统治开明 C.商品经济繁荣 D.民族交融加强
20.钱穆评价元朝行省制度说:“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行省的设置() ( )
A.推动了教育的公平发展 B.削弱了君主专制
C.结束了藩镇割据的局面D.加强了中央集权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第21小题9分,第22小题8分,第23小题11分,第24小题12分,共40 分。)
21.(9分)隋朝的统一,开创了隋唐时期300多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隋朝兴亡】
材料一: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根据所学知识,隋朝走向繁荣开放主要与哪位皇帝有关?(2分)
材料二:炀帝遂恣荒淫。登基之初,即建洛阳,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2)材料二中列举了隋炀帝哪些压迫农民的史实?你认为隋朝由盛而速亡的原因有哪些?(4分)
【人才选拔】
材料三:《全球通史》中写道:“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一千三百余年;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
(3)材料三中的“这一制度”指什么?它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22.(8分)在古代,地方势力的强弱影响着中央政权的稳定。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自高宗永徽(唐高宗年号)以后,都督带使持节者,始谓之节度使,然犹以名官。”——《新唐书》卷五十
据材料一,指出唐朝永徽以后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是什么?唐朝地方势力的不断壮大最终导致了什么局面?(2分)
材料二 ……五代方镇益强……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方镇阙帅,稍命文臣权知。……置转运使、通判,条禁文薄,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统治者为解决地方问题所采取的具体措施。(2分)
材料三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意:比不上)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元史·地理志》
据材料三,分析“行中书省十有一”反映了元朝实行的什么制度。据所学知识写出元朝时期中央管辖西藏的机构名称。(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古代对地方管理的发展趋势。(2分)
(11分)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 杜甫《忆昔》
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1分)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2分)
材料二 见下列图片
图一 图二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两幅图是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图一的名称是什么?图二有何用途?(2分)
材料三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还有外国人。
——改编自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诗有什么特点?(2分)杜甫的诗为何被称为“诗史”?(2分)
材料四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4)材料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是什么?(2分)
24.(11分)石城二中七年级(9)班同学以“我心目中的隋唐”为主题,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杰出帝王]
材料一:
图1 隋文帝 图2 唐太宗 图3 唐玄宗
(1)材料一中三位杰出帝王,请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位,概括说出其主要功绩。(3分)
[重大工程]
材料二:
图4 大运河 图5 长安城
(2)根据图4,要将一批粮食通过大运河从涿郡运到洛阳的洛口仓,所通过河段名称是什么?图5长安城在当时唐朝和世界有怎样的地位?(3分)
[制度创新]
材料三:隋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时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在制度和文化方面取得了哪些“突破性进展”?(2分)
[对外交流]
材料四:唐朝是中国古代外交非常活跃的时期,唐朝的社会经济繁荣景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形成了中华文化圈。
(4)根据材料四,概括唐朝外交活跃的的原因。“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请以唐朝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加以说明。(4分)
七年级期中调研测试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2分, 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5BDDBD 6—10 ACCDC 11—15 AAADA 16—20 CDDA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第21小题9分,第22小题8分,第23小题11分,第24小题12分,共40 分。)
21.(1)隋文帝。
(2)史实: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原因:隋炀帝统治残暴,农民徭役和兵役负担沉重。
(3)制度:科举制。影响:科举制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22.(1)节度使;藩镇割据(2分)
(2)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各地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在地方设转运使,把地方的财赋收归中央。(任答两点,2分)
(3)行省制度;宣政院(2分)
(4)对地方管理加强(或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2分)
23.(1)统治者:唐玄宗(李隆基)(1分);
措施:①任用贤能。②整顿吏治, 裁减冗员。③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④注重文教,编修经籍。(2分)
(2)图一:曲辕犁;图二用途:灌溉(2分)
(3)特点:艺术成就高;数量众多;题材丰富,作者广泛(2分);
因为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其他符合题意者皆可,2分)。
(4)玄奘;《大唐西域记》(2分)。
24.(1)图1隋文帝建立隋朝,589年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或者隋文帝统一全国后,采取发展经济,加强中央集权等措施,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图2唐太宗虚心纳谏,知人善任,推行了改革科举制等一系列革新措施,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图3唐玄宗励精图治,实行了整顿吏治,发展经济等改革措施,开创“开元盛世”的局面,使唐朝国力空前强大,进入鼎盛时期。 (3分)
(2)永济渠。长安既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3分)
(3)制度: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文化:诗歌繁荣,名家辈出(或者: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等方面成就斐然)。(2分)
(4)原因: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开放的对外政策;先进的文化吸引。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或者:鉴真传播中国医药、文学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4分)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