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练习题(答案)
2023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下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历程。开启第三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中共十九大的召开
2.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B.经济建设的发展
C.党和国家经济中心转移
D.经济特区的建立
3.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是 ( )
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②都明确了经济建设是中心任务
③都指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
④都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为如下两幅图表设计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
A.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5.历史唯物史观强调生产关系要不断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下列历史事实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按调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③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④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6.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深圳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B.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
C.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
D.1992年,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
7.阅读下图《1981年和2016年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与构成》,分析正确的是( )
A.农轻重结构比例已严重失调
B.国际市场限制初级产品贸易
C.工业制造水平远远领先世界
D.改革开放推动出口结构变化
8.下面是1978—2000年我国居民年均收入情况表,这表明我国( )
项目 1978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133.6元 2 090.1元 2 162元 2 210元 2 253元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343.4元 5 160.3元 5 425元 5 854元 6 280元
A.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消失
B.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C.可持续发展目标已实现
D.完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9.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0.1992年,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其主要目的是( )
A.加入世贸组织 B.实施拨乱反正
C.加强科教兴国 D.解放人们思想
11.词汇变化反映时代变迁。《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时曾一次性增收了5 000多个新词条,如市场经济、超市、电脑、绿色食品、下海等。本次修订可能发生在( )
A.1956年 B.1978年
C.1984年 D.1996年
12.原苏联总理雷日科夫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正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 )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照搬苏联模式的道路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道路
13.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说法正确的是 ( )
A.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全部完成了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改变了我国农业落后面貌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性质
14.1978年秋天,由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启的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农村改革,迅速在全国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实践为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作出了榜样。下列最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的是 ( )
A.逐步废除国有企业的自主经营权
B.强化按劳分配的单一分配制度
C.“大锅饭”与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15.小说《大江大河》中说,“吉恩顾虑的国外投资能否被允许进入等问题,可能因企业自主权的扩大而迎刃而解。他们都认定中国的改革开放实际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新阶段是指 ( )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6.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逐渐推开尘封已久的大门,开启了改革开放的革命征程,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开启这一“征程”的标志
是 (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大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涉及的史实是什么 该史实有何意义
(2)写出与材料二相关的政策。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3)“让世界进入中国”阶段,中国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窗口”城市是 “中国开始走向世界”阶段,中国于2001年加入了哪一国际组织
(4)结合以上相关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想。
18、如何保持社会主义的活力,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结合下边两个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正确,选取材料中的信息或教材中的史实进行论证)
苏联兴亡史 ※集权体制的建立:苏联模式的形成 ※神圣的打破:赫鲁晓夫改革 ※走向停滞的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 ※大国的崩溃瞬间:戈尔巴乔夫改革 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
中共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
中共十六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共十八大 科学发展观
中共十九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答案
1-5BCBDB 6-10ADBCD 11-16DBBDDB
(1)郑和下西洋;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增进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来往,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答出一点即可)
闭关锁国
深圳;世界贸易组织(或WTO)。
对外开放,国家富强;闭关锁国,国家走向落后。我们要做对外开放政策的支持者、践行者,坚持对外开放。(言之有理即可)
18、示例:坚持改革创新,永葆社会主义活力
社会主义是人类前所未有的事业,我们要坚持改革,坚持理论创新,永远保持社会主义的活力。苏联开创了社会主义道路,但他们在建设和发展中,形成了固化僵化的模式,经济畸形发展,片面重视重工业,甚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物质文化需要,历次改革,未能解决这一根本问题,最终导致社会主义运动在苏联失败。对比中国,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结合中国自己国情,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以后,陆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每一次理论的创新,都引领着中国高速健康发展。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使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永葆活力。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