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新高考历史模拟冲刺卷(重庆卷)(含解析)

2023届新高考历史模拟冲刺卷(重庆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逸周书·周月解》曰:“(一月)斗柄建子,始昏北指,阳气亏,草木萌荡。”《夏小正》上说:“(正月)囿有见韭……(四月)囿有见杏。”这些记载集中反映出当时( )
A.天文学与农业关系 B.儒家对德治的追求
C.政治统治较为清明 D.天文历法形成体系
2.先秦时期地理著作对中国西部边缘的记述有“弱水”“昆仑”“流沙”等地名,这些地名源于神话和传说,没有确切的地理指向。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后,这些地名的定位日益明确;《汉书·地理志》可见金城郡临羌县有“弱水、昆仑山祠”,敦煌郡广至县有“昆仑障”。张掖郡居延县条载:“居延泽在东北,古文以为流沙”。这表明西汉时期( )
A.疆土版图意识增强 B.华夏民族认同加强
C.汉文化向边疆辐射 D.丝绸之路促进交流
3.有学者认为,华北地区经济在安史之乱后便衰落下去,其在全国的经济重心地位让位于江南地区。也有学者认为,中晚唐时期华北平原的河北道经济不仅没有衰落,而且在农业、商业和手工业上都有所发展,即使到北宋时期,北方经济至少与南方是并驾齐驱的。这说明( )
A.研究的深入程度影响历史解释 B.阶级立场决定观察者的视角差异
C.中晚唐时期经济重心并未南移 D.史料掌握程度制约研究者的思维
4.明代宣德后,内阁职能日益凸显,“凡中外奏章,许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以进”,提出处理意见,“谓之条旨”。还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章奏,“除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既设司礼监掌行,又命内阁大学士共理。”这一体制的形成( )
A.有利于封建皇权的稳固 B.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君权
C.缓和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D.使中央行政权发生转移
5.清朝统治者们对于北京与江南经济区的差距越来越担心,多次想把海河流域发展成为核心经济区。于是,康熙对永定河进行了七次大规模的修治工程,他还多次巡视永定河河务,当他看到河流顺畅,农业发展不再受阻时,心中大悦。材料主要说明清政府( )
A.重视协调区域发展 B.积极改进社会治理
C.注重维护京畿稳定 D.加强农业设施建设
6.下图为洋务派创办的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数量变化示意图。该图表明( )
A.洋务企业走出了发展困境 B.清政府认识到中体西用的缺陷
C.洋务派的强国梦初步实现 D.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7.民国初年,国务总理赵秉钧跨8个党,他说:“我不晓得什么叫党的,不过许多人劝我进党,统一党送党证来,共和党也叫人送党证来,同盟会也送得来,我有拆开来看看的,也有搁开不理的,我何晓得什么党来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政治转型存在困难 B.照搬西方政治体制
C.北洋军阀分崩离析 D.议会政治不断完善
8.1938年9月,中国共产党党报《新华日报》响应国民党第九战区发起的征募四百万件背心运动,仅两个月就募集到民众支持的棉背心五百九十九万件;1938—1945年,该报刊载1079篇华侨支援抗战的文章,鼓舞了抗战士气。由此可见( )
A.海外爱国华侨的赤子之心 B.中华民族具有炽烈的家国情怀
C.国共合作抗战的亲密无间 D.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空前高涨
9.下图所示是四川(含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七个省区的历年投资占全国总投资比重变化情况。其中两次投资高潮的出现是基于( )
A.“文革”“左”倾路线的影响 B.落实民族政策的需要
C.国家备战备荒的政治考量 D.国民经济调整的需要
10.托勒密埃及时期,古埃及处于马其顿人统治之下,赫淮斯托斯神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工匠神,其特性与古埃及普塔神相似,在埃及孟菲斯地区受到普遍的欢迎。塞拉皮斯神融合了古埃及神和古希腊神的特征,受到托勒密统治者的推崇。普塔神的化身阿匹斯神牛与古希腊神话中的公牛十分相似。这说明( )
A.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统一性特征 B.古希腊和古埃及文明具有同源性
C.工商业是古希腊和埃及主要产业 D.征服战争推动了文明之间的交往
11.有学者就18世纪后期英国在南太平洋航海探险活动指出,征服从不是英国的主要目的,占有金银等硬通货也并非英国人制订计划的主要动机……直接的征服和统治都是多余的,对当地的自由贸易和英国自身的经济利益只能起到拖后腿的作用。该论述( )
A.强调自由贸易的重要性 B.夸大了英国的世界影响
C.揭示了英国扩张的动力 D.美化了英国的殖民侵略
12.19世纪后半期,纽约、费城等城市普遍存在业主将旧仓库、啤酒厂房及独户住房改建成可容纳8至12户居住的小单元房,租给城市贫民或是初到美国城市急需住房的移民的情况。据统计,1890年美国平均每套住房容纳5.45人,而纽约高达18.52人,芝加哥、波士顿等市皆超过8.5人。这反映出当时( )
A.工业革命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 B.城市化催生了房产投机现象
C.政府积极干预城市住房的治理 D.工业革命加剧美国阶级矛盾
13.19世纪后期,恩斯特·海克尔把达尔文进化论引入德国,并进行了最热情的欢迎和宣传。他认为人类的历史必须根据人的生物本性来重新考察,人类社会是由竞争法则所控制的,民族是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的生命体。这一理论( )
A.发展和完善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B.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人的价值观念
C.助推了德国军国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D.揭示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本质属性
14.1930年,苏共十六大通过了“进一步推广……聘请外国工程师、技师和熟练工人的做法”的决议。1933年,苏联从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14亿卢布,与外国签订“技术援助协议”124个。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
A.消弭了与美国的意识对抗 B.利用外国优势推进工业化
C.经济体制模式在逐渐转型 D.新经济政策得到较好贯彻
15.下图为1965—1980年主要国家的本币兑换美元的汇率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金融秩序的混乱 B.英国实力的逐步增强
C.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D.美国经济霸权的衰落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材料一 秦时个体小农家庭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形式,男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颇为平等,家庭暴力受到法律的遏制。妇女由于广泛从事社会生产活动,承担徭役,其家庭地位不会低于男子多少。秦律有翔实的婚姻法,男女成婚、离婚必须报官备案,以受法律承认和保护。秦时女子有择婚拒嫁、夫死再嫁和弃夫再婚的自由,并视为良妇,不得歧视。
——摘编自任树民《秦汉时期的婚姻家庭》
材料二 从杨树达先生《汉代婚丧礼俗考》及现存汉朝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到,汉朝的婚姻形式多种多样,有一夫多妻制;有礼法应允的聘婚制,即一夫一妻制;其他如父死妻其后母、兄亡妻嫂的收继婚、同姓血缘婚、交换婚、入赘婚等,并行不悖。汉朝人在择偶标准上,“女不必贵种,要之贞好”;在婚姻选择上,有“由女子自主之者”“有夫家弃其妇者”“有妇或妇家求绝者”。据史书记载,汉初丞相陈平之妻张氏在五次守寡后嫁给陈平;平阳公主初嫁曹寿,再嫁夏侯颇、后又卫青。由此可见,在汉朝女子再嫁是不受约束、不失体面的。
——摘编自徐丽君《略论秦汉婚俗的自由开放性》
(1)根据材料,概括秦汉两朝在婚姻礼俗上的异同。(1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汉朝婚俗进行简要评价。(1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材料:1707年,福建巡抚张伯行创建的鳌峰书院是清代福建最高学府。朝廷赐其“经书、《孝经法帖》、《渊鉴斋法帖》”,予帑金以支持其办学、学术科研及藏书建设。康熙至嘉庆年间,福建各级官吏捐俸或拨付田产,资其购置图书。1838年,“置古今经著四百六十种”,除经、史、子、集外,闽人著述和刻印书籍为数也不少,农桑、占星、巫医等稀见。其《藏书章程》规定:各书备士子观览后,应查修贮存;肆业生取阅,登记档册;夏月应行晒晾。1851至1908年,藏书先毁于战火再呈“中兴”,呈现传统经典史籍与体现洋务、新学、西学、时务等书籍收集并重。书院曾培养出林则徐、陈化成等。1901年,书院改为学堂,藏书由近代图书馆接收。
——摘编自陈明利《唐至清代闽台书院藏书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清代福建鳌峰书院藏书的特征。(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福建鳌峰书院藏书的历史价值。(9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二战后,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获得了政治独立,都在寻求工业化、现代化的道路。原有的一些古老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成长为现在的强势文明。随着经济的进步,工业化的发展,还会有原来弱小的文明成长壮大,成为新的重要的文明。但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的关税壁垒、贸易制裁、技术禁运、附带各种政治经济条件的技术转让等,都使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无法接受西方先进文明中的许多成果。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材料“(一月)斗柄建子,始昏北指,阳气亏,草木萌荡。”的大致意思为一月,斗柄立向子位,刚黄昏,就向北指着。由于阳气亏损,草木开始萌动。结合所学可知,园艺栽培在商周时代已开始萌芽,菜地叫圃,用篱笆围起来的叫园。园内是既可以种菜,也可以种果的。商周时代专门用来养禽兽的地方叫作囿,但囿内有时也种植着或保护着一些蔬菜或果木。故《夏小正》中有“正月、囿有见韭”,“四月、囿有见杏”的记载。由此可见,当时的天文学研究一定程度上服务于农业的需要,A项正确;儒家是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夏小正》相传是夏朝时留存下来的星象、物候以及农事历书,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农业生产,未提及政治统治是否清明,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天文学与农业相关,并非是天文历法的发展过程和形成体系,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后,这些地名的定位日益明确”“《汉书·地理志》可见金城郡临羌县有‘弱水、昆仑山祠’,敦煌郡广至县有‘昆仑障’。张掖郡居延县条载:‘居延泽在东北,古文以为流沙’。”可知西汉时期强化了对边疆地区地理位置的设定,对一些领土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疆土版图意识增强,A项正确;华夏即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的往来和密切联系中,其他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以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材料未体现华夏民族认同加强,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汉代疆土版图意识增强,与扩大汉文化的影响力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丝绸之路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不同的学者对经济重心是否南移有不同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的重要阶段,经济重心的南移并不是以北方的落后为代价的,只是南方和北方在发展速度上产生了较大的差异,南方后来居上,赶上并超过了北方地区,这种南移过程是逐步实现的,到南宋时期最终完成。故材料中的信息说明随着研究的深入程度影响历史解释,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作者的阶级立场,且决定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南移,排除C项;史料掌握的程度会影响研究者研究的深度,不能说是制约研究者的思维,排除D项。故选A项。
4.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内阁执掌“票拟”权和司礼监执掌“批红”权,皇帝用司礼监的“批红”牵制内阁的“票拟”,以达到平衡政局、稳固皇权的目的,A项正确;内阁强化了君主专制,排除B项;丞相在明代已被废除,内阁权力不同于丞相的权力,排除C项;行政权主要由六部掌握,中央行政权未发生转移,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朝统治者担心南北经济差距过大,影响政府统治,故“多次想把海河流域发展成为核心经济区”,修筑永定河就是为海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服务,以缓解南北方之间的经济差距,说明清政府重视协调区域发展,A项正确;社会治理是一个国家开发经济和社会资源过程中实施管理的方式,它同时也是制定和实施决策的过程,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排除B项;注重维护京畿稳定一般是指政治、军事上,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农业设施包括技术、环境等因素,材料中政府的行为不是加强农业设施建设,排除D项。故选A项。
6.答案:D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比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中国近代的工业有所发展,反映出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D项正确;材料看不出洋务企业走出困境,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清政府的认识与态度,排除B项;洋务运动最后失败了,排除C项。故选D项。
7.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我不晓得什么叫党的,不过许多人劝我进党,统一党送党证来,共和党也叫人送党证来,同盟会也送得来,我有拆开来看看的,也有搁开不理的,我何晓得什么党来 ”可以看出民国初年各种政党势力交织,但国务总理却不知什么事政党,说明当时的很多政治人士对近代政治缺乏了解,说明政治转型还是存在很大的困难,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政治转型存在困难,没有体现照搬西方政治体制,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政治转型存在困难,无法得出北洋军阀分崩离析,排除C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政治转型存在困难,无法得出议会政治不断完善,排除D项。故选A项。
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党报《新华日报》响应国民党第九战区发起的征募四百万件背心运动,仅两个月就募集到民众支持的棉背心五百九十九万件;且该报在抗战时期刊载了1079篇华侨支援抗战的文章,鼓舞了抗战士气。这反映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共同抗日,体现了中华民族具有炽烈的家国情怀,B项正确;“海外爱国华侨的赤子之心”只体现材料的部分主旨,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合作抗日,不仅仅是“国共合作抗战的亲密无间”,排除C项;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C
解析:据材料“下图所示是四川(含重庆)、贵州、并结合所学可知,1965---1975年间由于中苏交恶以及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攻势,我国为增强我国国防实力,实行三线建设,三线建设中开展的备战和工业迁移运动,对当代中国历史和当今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改善生产力布局以及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做出了极大贡献,C项正确;材料的两次高潮虽然出现在文革时期,但确是为增强我国国防实力而实行的三线建设,改善生产力布局以及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做出了极大贡献,A项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在西北、西南地区的投资状况,与落实民族政策无关,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1960年冬“八字方针”提出,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故D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0.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托勒密埃及是亚历山大东征后其部将在埃及建立的希腊化王朝,根据材料“塞拉皮斯神融合了古埃及神和古希腊神的特征,受到托勒密统治者的推崇。普塔神的化身阿匹斯神牛与古希腊神话中的公牛十分相似”可知,征服战争推动了文明之间的交往,D项正确;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多元性,并没有统一性,排除A项;根据材料“赫淮斯托斯神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工匠神,其特性与古埃及普塔神相似”“普塔神的化身阿匹斯神牛与古希腊神话中的公牛十分相似”可知,古希腊和古埃及文明之间在神话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两大文明没有同源性,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反映了古埃及和古希腊在神话方面的相似性,并没有体现出工商业是两者的重要产业,排除C项。故选D项。
11.答案:C
解析:材料“……直接的征服和统治都是多余的,对当地的自由贸易和英国自身的经济利益只能起到拖后腿的作用”强调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要求自由贸易是推动其扩张的主要动力,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英国扩张的动力,非强调自由贸易的重要性,排除A项;材料与夸大英国的世界影响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未美化英国的殖民侵略,排除D项。故选C项。
1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美国的城市化进程,纽约、费城等城市人口增加,而一些业主将仓库或厂房进行改建以满足贫民或移民的需求,体现了城市化催生了房产投机,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城市化进程带来的问题,与产业结构调整无关,排除A项;材料涉及业主改建仓库、厂房等,未涉及政府,排除C项;材料反映主旨是城市化进程催生房产投机,并未体现阶级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
13.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的“人类社会是由竞争法则所控制的,民族是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的生命体”等信息可以看出,海克尔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宣扬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为一战的军国主义思想提供了依据,C项正确;海克尔的这一理论不是生物学理论,而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宣扬种族优越、种族征服、种族灭绝),排除A项;B项中的“根本上”说法绝对,排除B项;人类社会的本质属性不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因为人不仅有生物性的一面,更有社会性的一面(既有斗争与竞争,更有团结与协作),排除D项。故选C项。
14.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苏联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与外国进行合作,引进技术及技术人员,从西方国家贷款,进行本国工业化建设,故B项正确;美苏之间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抗从未消弭,“消弭”一词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苏联经济体制模式的问题,只是强调苏联与外国合作,利用外国优势,进行本国工业化建设,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时间是1921年到1928年,1933年时新经济政策早已结束,故D项错误。
15.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20世纪70年代开始,法国、德国、日本等主要国家的本币兑换美元的汇率大幅上升降,美元贬值;而在同一时期,欧洲走向联合、日本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呈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态势,反映出美国经济霸权的衰落,D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美国宣布美元贬值,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汇率更加符合国际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并不意味着国际金融秩序的混乱,排除A项;英镑兑美元汇率的不断变化,是国际金融市场的实际需求变动所致,并不能说明英国实力的逐步增强,排除B项;经济多极化格局至今尚未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
16.答案:(1)相同:婚姻男女都有自由、平等权力;宽容与开放,妇女改嫁、再嫁不受歧视;都存在一夫一妻制。(6分)
不同:秦朝妇女从事社会生产,家庭地位与男子平等;婚姻受法律保护。
汉朝婚姻形式多种多样;择偶标准并不注重门第和等级(8分)
(2)汉代婚姻礼俗的自由与开放性,反映了汉代婚俗在经先秦婚姻礼俗漫长演变,以及“周礼”的初步规范之后,在一定程度上依然保持着先秦时代的自由精神。反映了汉代的社会风尚的宽容与开放,所谓的“吃人”的封建礼教在汉代尚未完全成型。人类的婚俗的发展,总是服从或附属于某一特定的文化要求和氛围。(12分)
解析:(1)关于概括秦汉两朝在婚姻礼俗上的异同,相同方面,根据材料一“秦时个体小农家庭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形式”材料二“汉朝的婚姻形式多种多样,有一夫多妻制”得出都存在一夫一妻制;根据材料一“男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颇为平等”材料二“由女子自主之者”“有夫家弃其妇者”“有妇或妇家求绝者”得出婚姻男女都有自由、平等权力;根据材料一“秦时女子有择婚拒嫁、夫死再嫁和弃夫再婚的自由,并视为良妇,不得歧视。”根据材料二“在汉朝女子再嫁是不受约束、不失体面的。”得出宽容与开放,妇女改嫁、再嫁不受歧视。关于不同方面,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妇女从事社会生产,家庭地位与男子平等;婚姻受法律保护。汉朝婚姻形式多种多样;择偶标准并不注重门第和等级。
(2)关于对汉朝婚俗进行简要评价,根据材料二“汉朝的婚姻形式多种多样”“女不必贵种,要之贞好”“在汉朝女子再嫁是不受约束、不失体面的。”等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婚姻礼俗的自由与开放性,反映了汉代婚俗在经先秦婚姻礼俗漫长演变,以及“周礼”的初步规范之后,在一定程度上依然保持着先秦时代的自由精神。反映了汉代的社会风尚的宽容与开放,所谓的“吃人”的封建礼教在汉代尚未完全成型。人类的婚俗的发展,总是服从或附属于某一特定的文化要求和氛围。
17.答案:(1)特征:藏书数量多,类型多样;保存规定详细;历史与现代并存;具有教育特征;具有近代化发展特征。(8分)
(2)历史价值:培养了相关人才;推动了我国藏书业的发展;为我国藏书保存提供了范本;丰富的藏书,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推动了中国社会文化发展。(9分)
解析:(1)特征:根据材料“‘置古今经著四百六十种’,除经、史、子、集外,闽人著述和刻印书籍为数也不少,农桑、占星、巫医等稀见”可得到藏书数量多,类型多样;根据材料“其《藏书章程》规定:各书备士子观览后,应查修贮存;肆业生取阅,登记档册;夏月应行晒晾”可得到保存规定详细;根据材料“1851至1908年……呈现传统经典史籍与体现洋务、新学、西学、时务等书籍收集并重……1901年,书院改为学堂,藏书由近代图书馆接收”可得到历史与现代并存;具有教育特征;具有近代化发展特征。
(2)历史价值:根据材料“朝廷赐其‘经书、《孝经法帖》、《渊鉴斋法帖》’……置古今经著四百六十种,除经、史、子、集外,闽人著述和刻印书籍为数也不少……书院曾培养出林则徐、陈化成等”,可得到丰富的藏书,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培养了相关人才;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到推动了我国藏书业的发展;为我国藏书保存提供了范本;推动了中国社会文化发展。
18.答案:论题:近代西方的侵略扩张增加了文明交流的困难。(12分)
论证:工业文明初期,西方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与其他文明的矛盾冲突,阻碍了文明的交流与传播。如明清面对西方殖民侵略的威胁,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断了与工业文明的交流。
鸦片战争使得中国与西方工业文明的矛盾尖锐起来,清朝统治者把西方先进技术斥为“奇技淫巧”,拒绝使用,严重阻碍工业文明在中国的传播。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开始了罪恶的黑奴贸易,严重影响了非洲文明与工业文明的正常交流,造成了非洲地区长期的贫穷落后。
总之,近代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扩张加剧了与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的矛盾冲突,严重的影响了文明的正常交流与传播。
解析:论题:根据材料“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的关税壁垒、贸易制裁、技术禁运、附带各种政治经济条件的技术转让等,都使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无法接受西方先进文明中的许多成果。”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存在局限,结合世界近代史相关知识可以得出观点:近代西方的侵略扩张增加了文明交流的困难。
论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文明初期,西方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与其他文明的矛盾冲突,阻碍了文明的交流与传播。结合所学相关史实,如明清面对西方殖民侵略的威胁,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断了与工业文明的交流。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鸦片战争使得中国与西方工业文明的矛盾尖锐起来,清朝统治者把西方先进技术斥为“奇技淫巧”,拒绝使用,严重阻碍工业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根据所学史实,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开始了罪恶的黑奴贸易,严重影响了非洲文明与工业文明的正常交流,造成了非洲地区长期的贫穷落后。
最后对论证进行总结,得出:总之,近代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扩张加剧了与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的矛盾冲突,严重的影响了文明的正常交流与传播。

2023届新高考历史模拟冲刺卷(重庆卷)(含解析)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