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2-2023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武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历史试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孔子盛赞舜“恭己正南面”实现了“无为而治”。老子建议统治者“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商鞅则提出“有道之国,治不听君,民不从官。”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中的治国思想
A.无为是治国之道 B.尚古崇德是根本
C.重视规则和秩序 D.强调要顺应自然
2.下表内容是不同史籍对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原因的记述,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记述 出处
昔高祖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 《史记·吴王濞列传》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前汉书》卷14
汉初立诸王,因项羽所立诸王之制,地既广大,且至千里。 《后汉书·百官志》
A.《史记》因是当世史籍,可信度最高 B.记述虽有差异,但都具有参考价值
C.记述均属于第二手史料,不可采信 D.综合多种史籍记述可确认真实原因
3. 唐玄宗敕令,男15、女13,听婚嫁。“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增多,以进考第。”这一规定为了
A.规范普通民众生活 B.加强官员监督考核
C.增加户口发展生产 D.婚姻生活受到重视
4. 从以下统计表中能够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北宋到元朝南北方人口数量变化统计表
年代 全国人口(万人) 南方人口占比 北方人口占比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 3541.2 56.7% 43.1%
元丰元年(1078年) 9087.2 62.6% 37.4%
崇宁元年(1102年) 9892.7 64.1% 35.9%
13世纪初(南宋中期) 12440.0 64.8% 35.2%
元至元廿八年(1291年) 6715.2 85.1% 14.9%
A.经济重心南移过程最终完成 B.北方丧失了政治中心地位
C.人口过度增长导致矛盾尖锐 D.北民南迁的趋势愈演愈烈
5. 明朝在废丞相制、提高六部地位后,为防止部权过重,原为谏诤皇帝而设的给事中,变成了直接对皇帝负责、以监督六部官员为主要职能的独立监察机关。明朝给事中职权的变化表明
A.监察制度更加完善 B.谏官制度从此废除
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D.内阁制度开始确立
6. 杂字书是明清时期采辑生活中常用字汇编而成的识字读物,多由无名塾师编撰,流传广泛。《山东庄农日用杂字》提及:人生天地间,庄农最为先,要记日用帐,先把杂字观;《妇女杂字》中有:劝尔妇女,识字为先,居家度日,务要淑贤。这反映了当时
A.学术文化重心下移 B.崇实致用的思想观念
C.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D.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7. 如图为1862~1874年中国进口货物关税收入情况统计柱状图(单位:两)。该图体现了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自然经济的排外性
C.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 D.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8. 五四运动爆发后,对于被捕的学生,军阀吴佩孚认为学生“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可有原”;蔡元培同情学生,积极营救;商界罢市,工人罢工,支持学生。这反映了
A.辛亥革命卓有成效 B.民众爱国热情高涨
C.国民革命如火如荼 D.全民抗战风起云涌
9. 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宣传中大量使用“劳工神圣”“赤化大地”等口号;第一次国共合作后,中国共产党在宣传中突出“民族解放”“平民政权”等口号;八七会议后,“打土豪,分田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口号。这一系列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
A.始终把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C.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坚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0. 1941年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民族政策》一文中指出: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自治区,尊重蒙、回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这一政策
A.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 B.注重保障各民族的独立与发展
C.践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D.推动人民群众参加反蒋的斗争
11. 1945年8月解放烟台后,中共领导的人民政权迅速将过去被敌伪吞并的企业发还原主,鼓励他们努力经营。烟台全市原有57家织布厂,到1945年12月已有45家复工生产,28家铁工厂也全部复工。这说明在解放区
A.发展经济取代了阶级斗争 B.执行了新民主主义政策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飞快 D.迅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2. 中国政府坚持“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高度重视周边外交,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提出和制定了“睦邻、安邦、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下列能体现“周边是首要”的相关史实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了正常化
C.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与英国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13. 下图所示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航天科技成果。据此可知,中国
A.航天科技发展领先世界 B.政府大力支持航天技术的发展
C.国防力量得到显著增强 D.航天技术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
14. 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文件指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运用法洽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材料中党和政府强调的是
A.思想解放 B.发展经济 C.实事求是 D.依法行政
15. 从1997年到2018年,香港国民生产总值总量增长将近1867亿美元,人均寿命达到82岁,位列世界第四,每天有50多份报纸出版、170多个广播频道播音,充分反映着社会多种声音和各社会阶层的意见。这表明
A.香港与内地均坚持“九二共识” B.香港与内地的交流范围广泛
C.“一国两制”助推香港社会发展 D.香港是国家对外交往的窗口
16. “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公元600年的欧洲和公元1000年或1400年的欧洲有着截然不同的景象。”下列景象属于“不同”的是:
A.B.C.D.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共四道大题,共52分。
17. (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统一帝国形成后,民族认同意识进一步增强。司马迁在《史记》中,以黄帝为华夏第一帝,将“五方”之民,将秦、楚、越,以及中国四边的匈奴族、南越族、东越族、西南夷等的祖先一同纳入华夏同祖共源的世系中去,成为古代中国人“同源同祖”的渊源,由此构建了由五帝三王起始的中国五千年的政治与民族、文明的历史。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材料二 经历孝文帝融合和后来的发展,百多万鲜卑包括北方各族移民迁移到中原和洛阳,并最终融入了汉族之中,成为汉族的一部分,为汉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而鲜卑民族也在一个新的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在吸收了鲜卑各族文化后,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远远超越了南方的汉族文化,民族融合波澜壮阔,南北文化相互碰撞。
——焦兴青《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启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在民族认同方面的贡献及时代背景。(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为推动“民族融合”的举措及影响。(7分)
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事件 主要内容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新式学校,建成新式海军
19世纪90年代 戊戌维新运动 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支持下推行“百日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
1911年 辛亥革命 革命派发动武昌起义,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概括上表所列历史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请任选两件事说明其意义。
19.(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图甲、图乙、图丙是中国现代三个时间段(1954—1958年、1959—1963年、2001—200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依次判断三图相对应的时间段,说明依据。
20.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中国、古印度)及希腊、玛雅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有类似的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过史诗《吉尔伽美什》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中国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神话传说,但显然与上述神话差异较大。
——《世界文明探源》
(1)写出材料一地图中2、4古代文明的名称,并指出两者的一个不同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早期文明的特点。(6分)武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历史试题答案
1-5 C B C A C 6-10 B D B C C 11-16 B A B D C D
17. (13分)
(1)贡献:构建起“同源同祖”的思想观念;(2分)
时代背景: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加强;大一统思想。(4分,任答两点)
(2)举措:迁都洛阳、穿汉服、讲汉话、改籍贯、改汉姓、通汉婚。(3分,任意三点)
影响:适应了北方民族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民族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的出现打下了基础。(4分,任意两点)
18. (12分)
主题:挽救民族危亡;探寻国家出路:中国的现代化;向西方学习等(任一点)。
意义:洋务运动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戊戌维新运动对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结束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传播民主共和理念,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19. (15分)
甲:1954—1958年。(1分)
依据: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导,“一化三改造”开展,1954—1956年经济较快发展;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始,工农业产量提高。(4分)
乙:1959—1963年。(1分)
依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倾错误和自然灾害严重破坏了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经济发展;60年代初,国家提出“八字方针”,对经济进行调整,推动经济逐步恢复。(4分)
丙:2001—2005年。(1分)
依据: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入WTO积极融入全球化等因素保证了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4分)
20. (12分)
(1)名称:文明2处为西亚(两河流域);文明4处为古希腊文明。(2分)不同点:前者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后者产生了民主政治。(4分)(文明间的比较,言之有理即可)
(2)特点:世界各文明之间既有相似性,又有多元性;不同文明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影响。(6分)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