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武城县杨庄中学2022-2023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九年级历史月考答案
1--5 CBDAB 6---10 BCBAC 11--15 DABBD 16--20 BBCDB 21---25 AACCB 26---30 DBACD 31--35 CBDBC 36--40 ACABD 41--45 DAACB
18.【答案】(1)明治维新期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中日两国敌对;二战后:由于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中日两国分属两大阵营,两国处于敌对状态;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日两国正式建交,两国邦交正常化,此后两国既合作又有摩擦。
(2)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出台;经济上:马歇尔计划的推行;军事上: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柏林危机”等。
(3)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态度,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表现在外交孤立,不与中国建交;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如美国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并出兵朝鲜,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20世纪70年代,美国谋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两国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如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正式建交等。
(4)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国际形势的变化;意识形态的分歧和社会制度的不同等。实验中学九年级历史月考(2023.3)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4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90 分)
1.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一史料所反映的政治制
度是(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2. 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婶,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
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3. 图为宣化辽代墓葬中发现的壁画《备茶图》,尽管辽地并不产茶,但壁画中描绘的茶
具与烹茶程序,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辽地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 )
A. 农业生产的发展 B. 海外贸易的兴盛 C. 民族矛盾的缓和 D. 民族文化的交融
4. 《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
行国中。”由此可知元朝( )
A. 驿站分布广泛,加强了各地联系 B. 丝绸之路畅通,便利贸易往来
C. 鼓励对外贸易,驿站最远达欧洲 D. 实行开放政策,强化边疆管理
5. 中国传统节日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九年级(1)班开展“走近传统节日.感受民族文化”的主题班会活
动,下面是李华同学展示的活动资料,从中反映出( )
A. 传统习俗的变化 B. 中华民族传承的价值观 C. 传统节日的起源 D. 社会习俗具有的娱乐性
6. 1895 年 5 月 15 日《申报》报道:“一律预备与倭人决死一战,不愿将全台归于倭人,众志成城,有死无
二。”与此报道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戚继光抗击倭寇 B. 《马关条约》签订 C. 郑成功收复台湾 D. 《辛丑条约》签订
7. 1920 年,毛泽东从北京返回湖南后,创办了一个文化书社。在开业初期,最热卖的中文书刊有《马克思
〈资本论〉人门》《新俄国之研究》,以及《新青年》《新生活》和《劳动界》等杂志。这一现象说明( )
A. 政府支持文化事业 B. 百姓知识水平提升 C.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 中共宣传影响巨大
8. 1937 年 4 月 5日,国共两党首次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来祭拜黄帝,并发表祭黄帝陵文。祭文反映出
A. 抗战全面爆发激化了民族危机 B. 日本侵华加剧,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
C. 抗日民族统战线已正式形成 D. 蒋介石放弃反共,团结各方力量抗日
9. 下列两幅图呈现出我国交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它们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是( )
图一 2006 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图二 2018 年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A. 健全交通网,改善民生 B. 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C. 发展高科技,巩固国防 D. 有利于海峡两岸交往
10. 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开展项目化学习,下而是同学们围绕研究主题展示的一张学习成果汇报卡。由此
可得出,引发全球物种交流的原因是( )
A. 明清商帮活动 B. 郑和下西洋 C. 新航路开辟 D. 近代西方侵略
11. 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国会与总统可以影响司法部的组成,而最高法院可以宣布总统和国会的行为违宪。
上述规定体现了( ) A. 中央集权原则 B. 自由平等原则 C. 联邦至上原则 D. 三权分立原则
12. 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是学习
历史的基本素养。根据下面示意图可
得出法国大革命和辛亥革命的共同之
处是( )
A. 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 都推翻了封建制度
C. 都推动了社会生活走向近代化
D. 都是民族解放运动
13.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过:“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
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这里的“安全网”指的是( )
A.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B.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C. 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D. 联合国安理会的设置
14. 山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境内的城,镇、院、
府、窟、堡、庙、寺、陵、塔、殿、桥等齐全。下面
是一组同学整理的相关研学记录卡,请据此为横线空
白处拟定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
A. 绝冠天下的古民居文化
B.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宝库
C.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
D. 世界闻名的古代建筑奇迹
15. 二组同学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太原市牛驼寨
烈土纪念馆参观,收集了如下图文史料。据此判断,
这些“阵亡将士通知书”开具的时期
A.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C.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16.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
居民()
A. 会农业种植 B. 具有朴素审美观念 C. 会制作陶器 D.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17. 观察下面的《北魏帝王出御图》,图中人物的衣着均是峨冠博带、长袍宽袖,
与北魏传统的小袖短袄截然不同。这一现象反映出()
A. 北方经济的发展 B. 民族文化的交融 C. 社会矛盾的缓和 D. 民族政权的分立
18. “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
高则泻水”。材料描述的这种以水力作动力的灌溉工具是()
A. 耧车 B. 翻车 C. 筒车 D. 秧马
19. 同学们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了如下评价。据此
补全省略号处的论点()
论点 论据
有利于政府集中一切人力、物
战国时期秦国修建都江堰;隋朝修建大运河;明朝修筑长城等。
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
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有利于……
康熙册封五世班禅等。
A. 强化君权,禁锢思想 B. 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 C. 监督地方,巩固统治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20. 京剧脸谱各具特色,悲剧人物西楚霸王项羽,眼角下斜,嘴角下撤,虽不失庄重,却也预示着兵败垓下,
自刎乌江的命运;关羽“面如重枣”,自然画红脸;包拯“铁面无私”,则黑脸非他莫属。由此可知,京剧脸
谱()
A. 真实再现历史场景 B. 渗透人们的价值取向 C. 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D. 刻画善变的人物性格
21. “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直到清朝末年,文人忧国者莫不以五口通商为后来
的祸根。”与材料所述“五口通商”相关的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2. 1919 年 12 月,蔡元培表示北京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随后,录取了邓春兰、王兰在内的九名女学生,
其他学校也纷纷效仿。两年后,已经有七个院校解除了大学女禁。这说明()
A.新文化运动推动观念革新 B. 男尊女卑现象得以根除 C.杰出人物能决定社会发展 D.男女平等已经完全实现
23. 《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中写道:通过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土地等生产
资料,破除了迷信,实现了民主和平等。这描述了土地改革的()
A. 背景 B. 目的 C. 结果 D. 性质
24. 1992 年初,中国的改革走到一个关键时期。中国要不要搞市场经济 人们对此争论不休,这一重大问题
得不到解决,中国的改革就难以进一步推动。为解决该问题指明方向的是()
A.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B. 中共十二大 C. 邓小平南方谈话 D. 中共十三大
25. 下面是 1649 年 1 月 20 日英国下议院组建的特别法庭审判国王查理一世的庭辩节录片段。据此可知,国
王与法官之间观念的冲突在于()
国王:记住,我是你们法定的国王,你们审判国王是多么大的罪恶啊。上帝才是这片土地上真正的审判官……
法官:法庭现在以英国人民的名义要你答复,是英国人民把你选为国王的。
国王:英国不是选举制王国。国王是世袭,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我名正言顺地代表我的国家的人民的自由。
法官: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国王的即位宣誓就意味着契约的开始履行。
A. 世袭王权与分权制衡 B. 君权神授与王在法下 C. 世袭王权与直接民主 D. 君主立宪与王权至上
26. 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之一。从下面描述中可得出中俄两国改革的相同之处是()
1697 年彼得一世派遣贵族青年到欧洲学习海军 1872 年,在李鸿章等洋务派倡导下,第一批留
军事知识。同时期俄国国内的新式世俗学校为算术、 学生被派往美国学习军政、船政知识。同时期国内创
外语、航海、工程以及海军学校等,给饿国培养了大 办的福州船政学堂等开设了船舶制造、航海理论、几
量人才。 何、物理学课程。
A.瓦解了封建制度 B.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进行制度创新
C. 实现了富国强兵 D. 注重自然科学课程,培养科技人才
27. 19 世纪,热力学、电磁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
大突破。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带动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这里所说的“新
兴工业部门”有()
A. 煤炭和钢铁 B. 电力和石油 C. 冶金和采矿 D. 交通和化工
28. 随着欧元的使用,欧盟的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
共的感觉,一种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这反映了()
A. 欧元加强了欧盟民众的认同感 B. 欧洲一体化成为时代主题
C. 欧元成为欧洲国家身份的象征 D. 欧洲政治一体化不断深入
山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李老师设计了“探三晋历史·品家乡文化”的主题式作业。请完成以下小题。
29. 追溯三晋历史,走进春秋战国。下面图文信息,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韩、赵、魏受封为诸侯时,晋国君主晋烈公仍在位,晋国公室身处三家的夹缝中。
到晋孝公时,韩、赵两国抢走了晋国公室的降(今翼城)和曲沃两城,把晋公赶到了端
氏(令沁水)和屯留。公元前 376 年,三家把晋静公降为普通人,晋君失去了最后的象
征性地位,晋国历史就此终结。
A. 桐叶封晋 B. 城濮之战 C. 三家分晋 D. 长平之战
30. 近代山西在发展中前行,传承中创新。从下面大事年表所列“第一”中,能提炼出最恰当的主题是()
主题:___________
1882 年第一个官办近代企业——太原新药局(生产弹药)
1892 年第一个民用工业企业——太原火柴局
1901 年第一所高等学府——山西大学堂
1905 年第一所师范学校——山西师范学堂
1907 年第一条铁路线——正太铁路(建成通车)
1908 年第一所测绘学堂——陆军测绘学堂
A. 获得新生的军事工业 B. 工业化建设中的山西 C. 发展新式的近代教育 D. 近代化探索中的山西
31.西周初年的整体战略是稳定西北,开发东南。在东进过程中,齐、鲁是前
哨,卫国接济东进主力,也北瞰燕翼,东控徐准。(见图)这反映出西周统
治者( )
A.制定刑法,稳定统治秩序 B.躲避战乱,多次迁移国都
C.实行分封,扩大统治范围 D.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工程
32.春秋后期,某学派首倡“仁爱”,以“爱”释“仁”,开创“仁爱”思想教
化的先河。这一学派是(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33.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
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他意在说明( )
A.王室衰微的表现 B.商靹变法的背景 C.秦灭六国的过程 D.秦朝统一的意义
34.《史记》记载,汉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2021 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
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即汉文帝霸陵,其中大部分文物都是陶俑,还有陶器、铁器小件。这表明( )
①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②《史记》所有记载都真实可信
③汉文帝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④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5.如图图文材料说明( )
《宋书》记载南朝“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
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
衣天下”。
南朝青瓷莲花尊
A.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B.文学艺术繁荣发展 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D.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36.唐朝与 70 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官方往来,允许各国人来留学、经商,吸收许多外国人担任官职。唐朝的文
学艺术对日本、高丽等国影响深远,丝织技术传到西亚、欧洲。这反映出唐朝( )
A.中外交往繁盛 B.政治制度完善 C.民族关系和睦 D.南北交流加强
37.如图是《唐宋发行铜币数目统计表》和《北宋纸币铜版拓片》。材料体现出宋代( )
朝代 年代 铜币数目(万贯)
唐 804 年 13.5
宋 1000 年 135
1007 年 185
1073 年 600
A.商业活动时间、空间不再受限 B.外贸所得在财政中占重要地位
C.商业贸易繁荣的程度超过唐代 D.都市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38.乾隆时,六世班禅拒绝了英国殖民者与西藏地方建立直接联系的要求,明确表示西
藏的一切无不听命于朝廷。为纪念他的功绩,乾隆皇帝下令修建了清净化城塔(见图,
位于北京西黄寺内)。此塔的修建见证了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B.清朝经济的恢复发展
C.清朝东北边疆的稳定 D.文化专制政策的推行
39.(1.5 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如表①处应为( )
科技成就 传播及影响
造纸术 8 世纪传播到阿拉伯地区,新型纸张取代了羊皮纸和纸草纸
① 14 世纪初传到欧洲,对其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社会变革
《本草纲目》 17 世纪被翻译为拉丁文等文字,促进了欧洲植物学的发展
A.《齐民要术》 B.火药 C.活字印刷术 D.《农政全书》
40.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得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当时中国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不是“自强”“求富”,而
是“救亡”。此后资产阶级进行了两条路径的“救亡”探索,代表性的事件是( )
A.虎门销烟、金田起义 B.金田起义、洋务运动 C.洋务运动、百日维新 D.百日维新、辛亥革命
41.1917 年,《新青年》发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指出国人的头脑仍然装满“帝制时代的旧思想”,
如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该文作者应是( )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张謇 D.陈独秀
42.如表是 1932 年社会局统计的北平市各类车辆数量(单位:辆)。这反映出近代交通工具( )
类别 自行车 人力车 马车 汽车 摩托车 骡马大车
数量 64100 42900 300 2200 40 9400
A. 呈现出新旧并存的 B.受新式教育发展的影响
C.体现出自由平等的风尚 D.变化首先出现在沿海地区
43.如图照片是我国 20 世纪 50 年代经济领域重大变革的一个场景。这一变革的
作用是( )
A.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B.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保卫了广大中国人民和平生活 D.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4.以下大事年表的名称应是( )
时间 1640 年 1688 年 1787 年 1789 年 1804 年
事件 英国议会重新召 英国发生 美国宪法制定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 《拿破仑法典》颁布
开 “光荣革命” 狱
A.封建时代的欧洲 B.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 C.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D.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45.1871 年,明治政府派岩仓使团出访欧美。使团成员认识到“英国之制作,其基本在于煤铁”“国之生利
益者,最重工业,而应以纺织为第一”。这一认识推动日本在改革中( )
A.废除农奴制,开启近代化 B.“殖产兴业”,发展近代经济
C.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D.颁布宪法,确立了共和体制
二、材料解析 10 分
1.(10 分) 大国关系的变化影响着国际格局的变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维新期间,中日两国采用近代条约的方式,建立邦交关系,在英美支持下,日本以中韩邻
国的沉沦为代价,由新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嬗变为主导东亚的帝国主义强国……二战后,无论是冷战敌对,
还是邦交正常化乃至冷战后,中日关系的演进均与世界形势关联密切,构成东亚国际格局中最重要的双边关
系。
——宋成有《16 世纪以来西方冲击下日本的嬗变与东亚国际格局》
材料二 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和战略利益形成了根本冲
突,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对峙和对抗。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 美国对华关系的两面性在新中国成立后仍然存在。表现在 20 世纪 50~70 年代的 20 多年中,美
国采取孤立、封锁、遏制中国的政策,对中国实行冷战甚至热战。但在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由于中美双方
的共同努力,美国同中国改善和发展关系、寻求合作,同时也奉行制约和防范中国的政策。
——熊志勇《百年中美关系》
(1)根据材料一划线部分的时间提示,简述中日关系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列举二战后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和对抗”的表现。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美国对华关系的两面性”
(4)综上所述,归纳影响大国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1---5 CBDAB 6---10 BCBAC 11--15 DABBD 16--20 BBCDB 21---25 AACCB 26---30 DBACD 31--35
CBDBC 36--40 ACABD 41--45 DAACB
18.【答案】(1)明治维新期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中日两国敌对;二战后:由于冷战对峙
局面的形成,中日两国分属两大阵营,两国处于敌对状态;20 世纪 70 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日两
国正式建交,两国邦交正常化,此后两国既合作又有摩擦。
(2)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经济上:马歇尔计划的推行;军事上: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柏林危机”
等。
(3)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态度,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表现在外交孤立,不与中国建交;
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如美国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并出兵朝鲜,严重威胁
中国的安全。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谋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两国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如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正式建交等。
(4)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国际形势的变化;意识形态的分歧和社会制度的不同等。

山东省武城县杨庄中学2022-2023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