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1物质的化学变化(含解析)
山东省淄博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1物质的化学变化
一、单选题
1.(2022·山东淄博·统考中考真题)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通过化学变化创造物质
B.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C.化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D.化学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2.(2021·山东淄博·统考中考真题)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B.化学是实用的、富有创造性的中心学科
C.化学是自然科学中创造新物质最多的重要学科
D.化学物质不能存在于任何食品中,以确保食品的质量
3.(2021·山东淄博·统考中考真题)科研人员发扬“工匠精神”,自主研发出世界上最薄不锈钢箔“手撕钢”,其厚度仅为普通打印纸的,是我们国家新兴领域急需的高精尖基础材料。如图,手撕不锈钢箔的过程中,“手撕钢”发生变化的是
A.组成 B.性质 C.结构 D.形状
4.(2021·山东淄博·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的四种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不同的是
A.纸片燃烧
B.海水晒盐
C.铜器生锈
D.炸药爆炸
5.(2019·山东淄博·统考中考真题)化学学科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下列转化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实现的是
A.由单质变为化合物
B.由气态物质变为液态物质
C.由混合物变为纯净物
D.由无色物质变为有色物质
6.(2018·山东淄博·中考真题)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
C.煤焦化制得煤焦油 D.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7.(2022·山东淄博·统考中考真题)科学思维是从宏观、微观相结合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事实
A 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两种溶液中都含有OH-
B 加热氧化汞得到汞和氧气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改变,原子不变
C 结成冰的水不能流动 温度降到零度以下后,水分子不再运动
D 把食盐颗粒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食盐颗粒很快消失 在水分子作用下,氯化钠解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扩散到水中,形成了氯化钠溶液
A.A B.B C.C D.D
8.(2022·山东淄博·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A.从物质构成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从定量角度看: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与生成的一氧化碳质量比为1:2
C.从反应实质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D.从表示方法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
9.(2021·山东淄博·统考中考真题)防止金属锈蚀是科研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小明发现金属铜制作的眼镜架,时间久了表面形成一层绿色的锈渍,其化学成分是碱式碳酸铜。该锈渍是通过化合反应生成的,反应物除金属铜外,还有①氮气②氧气③二氧化碳④水⑤二氧化硫中的
A.两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10.(2021·山东淄博·统考中考真题)某样品在纯氧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4.8g。实验过程中,倒扣在火焰上方干燥的烧杯中有水雾生成,测得水的质量为2.7g;同时生成4.4g气体,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该样品的成分是
A.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B.一定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C.一定有C、O元素,可能含有H元素
D.一定有C元素,可能含有H、O元素
11.(2021·山东淄博·统考中考真题)化学方程式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以下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B.
C. D.
12.(2019·山东淄博·统考中考真题)许多化学反应的发生离不开反应条件的支持,以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来自同学们的作业中,其中反应条件错误的是
A. B.
C. D.
13.(2019·山东淄博·统考中考真题)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守恒。应选用的药品是
A.铁粉和稀盐酸液体中
B.硝酸钾晶体和水
C.碳酸钡粉末和稀硫酸
D.铜粉和硝酸银溶液
14.(2018·山东淄博·中考真题)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A.元素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微粒观: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
C.转化观:氧化镁在一定条件下可直接转化为金属镁
D.守恒观: 18g氢气和18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36g水
15.(2018·山东淄博·中考真题)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今年3月22-28日是第三十一届“中国水周”,珍惜水资源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热蒸发时水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水由液态变为气态
B.降温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水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
C.参与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C6H12O6+602
D.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反应时水分子中的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16.(2018·山东淄博·中考真题)下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B.反应物的质量比为1:1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反应前后元素发生了变化
参考答案:
1.D
【详解】A、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物质,所以化学通过化学变化创造物质,说法正确;
B、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法正确;
C、化学合成药物保障人体健康,开发新材料、新能源改善人类生存条件,是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说法正确;
D、“绿色化学”是尽量减少使用或彻底消除有害物质,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和改善环境,不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说法错误。
故选D。
2.D
【分析】A、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进行解析;B、根据化学是实用的、富有创造性的中心学科进行解析;C、根据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进行解析;D、根据任何食品都是由化学物质组成进行解析。
【详解】A、化学学科的特点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故A正确;
B、化学是实用的、富有创造性的中心学科,故B正确;
C、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所以化学是自然科学中创造新物质最多的重要学科,故C正确;
D、任何食品都是由化学物质组成,所以化学物质存在于任何食品中,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才能利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社会责任感。
3.D
【详解】由题干信息可知,手撕不锈钢箔的过程中,“手撕钢”发生变化的是形状,其组成、性质与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故选:D。
4.B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纸片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
C、铜器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铜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炸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解析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5.A
【详解】A、单质和化合物一定不是一种物质,故一定要通过化学变化来实现,A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B、同种物质由气变为液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实现,B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易溶于水和难溶于水的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这类混合物变为纯净物可以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属于物理变化,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实现,C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无色物质变为有色物质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向水中滴加红墨水,水由无色变成红色,属于物理变化,D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变化过程中有无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6.C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A、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易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是物理变化,故错误;
B、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错误;
C、煤焦化制得煤焦油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煤焦油生成,故是化学变化,故正确;
D、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是利用空气的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各物质分离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错误。故选C。
7.C
【详解】A、氢氧化钠是由Na+和OH-构成,氢氧化钾是由K+和OH-构成,故两种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两种溶液中都含有OH-,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氧化汞分子受热后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许多汞原子构成汞,二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构成氧气,故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改变,原子不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的,结成冰的水不能流动,但水分子仍在不断地运动,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在水分子作用下,氯化钠解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扩散到水中,形成了氯化钠溶液,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B
【详解】A、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与生成的一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44):(2×28) =11:14,故B符合题意;
C、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先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B
【详解】该锈渍是通过化合反应生成的,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反应物除金属铜外,肯定还有二氧化碳(提供碳元素、氧元素)、水(提供氢元素、氧元素),如果单纯的这三种物质反应,则化学表达式为:Cu+H2O+CO2→Cu2(OH)2CO3,这个方程式配不平,因此只能还有新物质参加反应,题中符合的只有氧气。故选:B。
10.A
【详解】生成4.4g气体,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和元素的质量不变,可知样品的质量为;
生成的水中的氢元素和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全部来源于样品中,则可计算出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之和为0.3g+1.2g=1.5g<2.3g,说明该样品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综上可知,该样品种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故选A。
11.C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详解】解:A、该化学方程式反应条件应为点燃,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为:,故A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碳后面没有标注气体符号↑,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应为:,故B错误;
C、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反应物相互交换组分,有沉淀生成,方程式含有沉淀符号,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C正确;
D、硝酸钠与氯化镁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D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2.A
【详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方程式中燃烧的条件为点燃,A选项反应条件错误,符合题意;
B、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条件是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写在等号上方,但是方程式中氧气漏掉气体符号,方程式书写有误,B选项反应条件书写正确,不符合题意;
C、熔融氯化镁电解生成镁和氯气,电解反应的条件是通电,C选项反应条件书写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钾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不需要标注反应条件,但是方程式没有配平,氢氧化钾和水的化学式前系数为2,D选项反应条件书写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D
【分析】由题意,如图所示用敞口容器探究质量守恒,应选择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无气体的化学反应。
【详解】A、铁粉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烧杯敞口,气体逸出反应体系,A选项药品不能用来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守恒,不符合题意;
B、硝酸钾晶体和水不会发生反应,B选项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药品不能用来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守恒,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烧杯敞口,气体逸出反应体系,C选项药品不能用来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守恒,不符合题意;
D、铜粉和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无气体生成,D选项药品能用来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守恒,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守恒的药品的选择,所选择的药品要能够发生化学反应,再结合实验装置进行分析,若为敞口容器的装置,应选择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无气体的化学反应,否则因为空气的参与或者气体生成逸散出容器,就不能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守恒。
14.D
【详解】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正确;
B、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金刚石的化学性质是由碳原子保持,故正确;
C、氧化镁中含有镁元素,故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直接转化为金属镁,故正确;
D、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故18g氢气和18g氧气不能恰好完全反应,故生成水的质量小于36g,故错误。故选D。
15.C
【详解】A、水受热蒸发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而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错误;
B、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不会因温度降低而停止,降温后,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故物理性质不变,故错误;
C、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的条件下,叶绿素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6CO2+6H2OC6H12O6+602,故正确;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时,水分子中的原子种类不发生变化,故错误;故选C。
16.C
【详解】A、由图可知,生成物是一氧化氮,不是混合物,故错误;
B、反应物是氮气和氧气,质量比为28:32=7;8,故错误;
C、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故是化合反应,故正确;
D、任何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发生变化,故错误。故选C。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