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4构成物质的微粒(含解析)
山东省青岛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4构成物质的微粒
一、单选题
1.(2022·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氢气 B.氯化钠 C.氢氧化钠 D.铁
2.(2022·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两个碳原子C2 B.氯离子C1-1 C.三个氧分子3O2 D.氧化镁Mg2O
3.(2022·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是四种物质的微观构成示意图(“”“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4.(2022·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水蒸气冷凝变成液态水,体积减小—一温度降低,分子变小
B.气体容易被压缩一一气体分子间隔较大
C.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一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D.稀盐酸和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一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5.(2021·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三个氮分子3N2 B.铝离子Al+3
C.两个氧原子O2 D.硫酸钠NaSO4
6.(2021·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六月茉莉花飘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C.液态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膨胀——升高温度,分子体积变大
D.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不易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单位体积内氧分子的数目不同
7.(2021·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原子不显电性,则不显电性的微粒一定是原子
B.复分解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不变,则元素化合价不变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化学变化过程会伴随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
D.化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8.(2021·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水 B.一氧化碳 C.氯化钾 D.金刚石
9.(2020·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氧气 B.金刚石 C.铜 D.氯化钠
10.(2020·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了改变
B.压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能鼓起来——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C.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不断运动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11.(2020·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2019 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约翰·古迪纳夫、斯坦利·威廷汉和吉野彰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卓越贡献。下图是锂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锂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
B.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
C.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941 g
D.氯化锂的化学式为LiCl2
12.(2020·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氧化钙 Ca2O B.钠离子 Na+1
C.两个硫原子S2 D.两个甲烷分子 2CH4
13.(2019·山东青岛·中考真题)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2 个氯原子:Cl2
B.3 个一氧化氮分子:3NO
C.5 个铁离子:5Fe2+
D.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14.(2019·山东青岛·中考真题)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液态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增大——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C.固体碘(I2)和碘蒸气(I2)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D.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
15.(2018·山东青岛·中考真题)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③④属于同种元素
B.②表示的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化合价为+1 价
C.①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78.96 g
16.(2018·山东青岛·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铜 B.氧气 C.水 D.氯化钾
参考答案:
1.A
【详解】A、氢气是由氢气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B、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是由氢氧根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D、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C
【详解】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碳原子表示为:2C,故错误;
B、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因此氯离子表示为:C1-,故错误;
C、由化学式前边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所以3个氧分子表示为:3O2,故正确;
D、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MgO,故错误。
故选:C。
3.A
【详解】A、由和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
B、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B不正确;
C、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不正确;
D、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不正确。
故选A。
4.A
【详解】A、水蒸气冷凝变成水是从气态变为液态,体积减小是由于温度降低,分子间间隔变小,分子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
B、气体容易被压缩是由于气体分子间隔>液态分子间隔>固态分子间隔,所以气体分子间隔较大,故B正确;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所以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故C正确;
D、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故D正确。
故选A。
5.A
【详解】A、表示微粒的个数在微粒前面加对应数字,三个氮分子3N2,正确;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铝离子Al3+,错误;
C、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表示微粒的个数在微粒前面加对应数字;两个氧原子2O,错误;
D、硫酸钠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硫酸根化合价为-2,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为Na2SO4,错误。
故选A。
6.C
【详解】A、六月茉莉花飘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液态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膨胀是因为升高温度,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D、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剧烈,是因为单位体积内氧分子的数目不同,氧气中接触到氧分子的机率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7.D
【详解】A、不显电性的微粒不一定是原子,如分子、中子,错误。
B、元素化合价不变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中元素化合价不变,但是化合反应,错误。
C、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通电发光放热,错误。
D、化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
故选D。
8.C
【详解】A.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选项错误;
B. 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选项错误;
C. 氯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选项正确;
D. 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选项错误。
故选C。
9.A
【详解】A、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B、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C、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B
【详解】A、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不符合题意;
B、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符合题意;
C、端午时节粽飘香,是因为粽子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B
【详解】A、从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知道核电荷数是3,不符合题意;
B、由锂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可以看出: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符合题意;
C、由锂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知道,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单位不是g,不符合题意;
D、由锂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可以看出: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则锂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氯元素显-1价,氯化锂的化学式为LiCl,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D
【详解】A、氧化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钙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因此氧化钙中原子个数比是1:1,化学式是CaO,选项A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B、离子符号的书写中所带电荷数量在前,符号在后,当所带电荷数量为1时,可以省略,钠离子表示为Na+,选项B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C、元素符号可以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多个原子的表示方法为在元素符号加数字,两个硫原子表示为2S,选项C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可以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多个分子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前加数字,两个甲烷分子表示为2CH4,选项D化学用语书写正确;
故选:D。
13.B
【详解】A、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氯原子,故A不正确;
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3个一氧化氮分子,故B正确;
C、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则5个铁离子,故C不正确;
D、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D不正确。故选B。
14.B
【分析】构成物质的分子随温度的升高运动加快,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够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详解】A、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故A正确;
B、液态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增大,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故B不正确;
C、固体碘(I2)和碘蒸气(I2)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同种分子性质相同,故C正确;
D、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故D正确。故选B。
15.B
【详解】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③④核内质子数不相同,不属于同种元素,错误;B、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题干②图是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得到的,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钠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的化合价为+1,正确。C、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①③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错误。故选B。
16.A
【详解】A、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正确;B、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错误;C、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错误;D、氯化钾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错误。故选A。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