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选择题刷题(含解析)--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选择题刷题--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图是民国27年张乐平先生创作的漫画《唯有军民合作》。该漫画( )
A.肯定了中共的全面抗战路线 B.歌颂了国共团结抗战的精神
C.反映了抗日战争的即将胜利 D.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2.某学生梳理了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重要史实。其中①应为( )
A.淞沪会战 B.西安事变 C.四渡赤水 D.“八一宣言”
3.1938年11月,毛泽东指出:“人民要求政府满足自己的政治经济要求,同时给政府以一切可能的利于抗日的援助;工人要求厂主改良待遇,同时积极作工以利于抗日;地主应该减租减息,同时农民应该交租交息,团结对外”。“让步和帮助都应该是积极的“主要是为了( )
A.推动工农武装割据的实现 B.发动人民加入到民族战争
C.代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 D.打击封建主义与官僚主义
4.1931年2月通过的《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土地法草案》,提出了没收地主、富农全部土地,“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1935年12月通过《关于改变对付富农策略的决定》,将没收地主富农全部土地,改为没收富农出租土地,保留其经营土地、商业和其他财产。土地政策的改变( )
A.得益于革命力量的发展 B.根植于社会性质的改变
C.依托于工农联盟的巩固 D.立足于主要矛盾的变化
5.1931~1932年,以“义勇队”“自卫军”“救国军”命名的武装队伍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等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总兵力达几十万人。这些武装力量的出现( )
A.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C.为全民族抗战进行了社会动员 D.表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加深
6.1935年7月,清华大学召开学生大会,通过了“爱国有心,救亡乏术”的决议,提醒学生不要“受人利用”,对上街游行的主张不做任何表示。同年12月,听闻“冀察政务委员会”即将成立.清华学生再次开会,通过了“通电全国,反对一切伪组织、伪自治的决议”,并决定联络北平各校同学参加学联组织的请愿。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危机加剧激发救国热情 B.国民政府采取对日退让政策
C.进步学生受到共产党的感召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7.上海《申报》在同一天对此前某一事件进行了跟踪报道。如表是相关报道的文章标题、日期和所在版面情况。由此判断,这一事件标志着( )
文章标题 发表日期 所在版面
师生仓皇到(北)平 9月28日 6版
张(学良)来京否未定 9月28日 6版
沈阳惨变目击谈 9月28日 8版
提倡国货会今日大会 9月28日 10版
A.中华民族局部抗战的开始 B.国共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
C.日军大举进攻上海的开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8.1938年1月,八路军115师建立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即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此后,八路军的120师和129师相继创立了晋西北、晋冀豫、冀鲁豫等根据地。新四军在皖中、淮南、苏北等地也建立了抗日根据地。抗日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
A.扭转了抗日战争的发展态势 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
C.践行了洛川会议的抗战路线 D.改变了正面战场的战略战术
9.《社会变迁与百年转折丛书》讲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百年历史,其中第五册为《1937年:大灾难与大牵手》。其中“大牵手”是指( )
A.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 B.长征时期粉碎国民党消灭红军企图
C.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0.193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某宣言中提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中国共产党的这一决定主要基于( )
A.四一二政变后的形势 B.国内阶级矛盾仍旧是主要矛盾
C.九一八事变后的国情 D.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
11.下图为1939年9月18日《抗建》杂志刊登的一幅漫画,主体是滴血的我国东北四省地图。该漫画( )
A.揭露日本占领东北的企图 B.表明了东北是抗战主战场
C.可以激发国人的抗日热情 D.说明漫画艺术为政治服务
1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口号经历了由“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停止内战”“实现抗战”“保家卫国”的变化。宣传口号的变化反映了( )
A.全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国共双方利益的趋同
C.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国内阶级矛盾的消解
13.“(上午)十时许,周又来见余妻……余谓周曰:若尔等以后不再破坏统一,且听命中央,完全受余之统一指挥,则余不但不进剿,且与其他部队一视同仁。周答曰:红军必受蒋先生之指挥而且拥护中央之统一,决不破坏。”上述材料描述的事件最有可能发生于( )
A.井冈山时期 B.九一八事变前后 C.西安事变前后 D.抗战相持阶段
14.教科书是课程的承载,不同时期的教科书体现不同的时代特色。下表为1931~1945年
教科书 部分章目
《复兴历史教科书》 国耻和民族复兴运动
《新修正标准初中本国 日军的暴行
《初级小学补充教材》 战时儿童应有的态度与责任、抗日的民族团结、汉奸的下场
《战时补充教材》 战时常识、国防算术、国民防空必读
据表可知,该教科书的编撰( )A.确保了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胜利 B.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促进了敌后根据地的巩固和壮大 D.适应了当时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
15.下图是日本陆军总兵力以及投入中国战场的兵力(单位:个师团)。图中现象反映出( )
A.国共团结抗战遏制了日军侵华步伐 B.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消极抗战
C.抗战使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扩大 D.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重大贡献
16.关于中国的国耻日,社会上主要五种说法,即五九国耻、七七国耻、九七国耻、九·一八国耻、一二·一三国耻说。其中“一二·一三国耻”说源于( )
A.《辛丑条约》的签订 B.日本军突然袭击了北大营和沈阳
C.《中日民四条约》的签订 D.日军在南京开始长达六周大屠杀
17.1932年4月,由英、美等国代表组成的国联调查团到中国东北调查。东北各界给调查团的呈文集中于两点:第一,“满洲国”建立并非东北民众自愿,而是由于日军的侵略和扶植;第二,东北是中国的,东北人是中国人。呈文( )
A.批评了国民政府依赖国联的政策 B.揭穿日本建立伪满洲国的企图
C.反映了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日成果 D.表明东北各界人士的爱国情怀
18.下面是中国抗日战争大事记,据此可知( )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1936年12月9日 一二·九学生运动,全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高潮
1937年8月13日 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开始
1937年9月22日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43年11月 开罗会议召开
1944年春 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
1945年7月 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
1945年8月8日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A.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各国广泛支持 B.中国是反法西斯战争时间最长国家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 D.中国抗战具有复杂性持久性的特点
19.1936年12月14日,苏联《真理报》第一版在显著位置发表以《中国发生事变》为题的社论。这一“事变”( )
A.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使日本掀起全面侵华战争
C.以军事手段完成最终解决 D.推动中共联蒋抗日的实现
20.“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歌中“那个悲惨的时候”指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一二八事变
参考答案:
1.A
【详解】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27年即1938年,以《唯有军民合作》为主题的政治漫画中,强调军民合作能成功碾压日本侵略者,突出“军”“民”是“抗战力量”,肯定和宣传了中共的全面抗战路线,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国共两党的团结抗战,排除B项;民国27年抗日战争尚处于防御阶段,材料不能说明抗日战争即将胜利,排除C项;民国27年即1938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根据图示内容可知看出,①处是在1936年。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对蒋介石进行兵谏,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B项正确;淞沪会战是在1937年,排除A项;四渡赤水和八一宣言的发表都是在1935年,与①处时间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根据题意1938年为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提议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的“让步和帮助都是积极的“是为了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B项正确;推动工农武装割据的实现是十年对峙时期的主要思想,时间不符,排除A项;抗日战争时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在爱国人民的范围之内,不包括伪政府等投敌汉奸,排除C项;此时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所以主要是为了打击帝国主义,而不是阶级矛盾中的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31-1935年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发生了变化,对富农和地主的态度较为温和,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日本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及时对土地政策进行了调整,D项正确;1931-1935年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力量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而受到削弱,排除A项;当时中国社会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项;工农联盟依靠的是工人和农民,而不是地主,排除C项。故选D项。
5.B
【详解】据材料“1931~1932年,以‘义勇队’‘自卫军’‘救国军’命名的武装队伍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等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总兵力达几十万人”并结合所学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等地出现“义勇队”“自卫军”“救国军”命名的抗日武装队伍,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B项正确;1935年12月中共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排除A项;全民族抗战的实现是在1937年七七事变,排除C项;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而材料反映的是“义勇队”“自卫军”“救国军”命名的抗日武装队伍,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35年12月,清华学生号召学生联合组织游行请愿。结合所学可知,1935年10月日本开始制造华北事变,分裂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A项正确;民族危机的加剧主要是由于日寇侵略,国民政府的退让政策是次要原因,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一直对进步学生有政治引导,并不是导致变化的因素,排除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是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排除D项。故选A项。
7.A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信息,“沈阳惨变目击谈”、发表的日期为“9月28日”,可推断出来此事件为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的事件,标志着中华民族局部抗战的开始,A项正确;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排除B项;淞沪会战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也与材料中的沈阳无关,排除C项;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洛川会议决定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而八路军、新四军广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正是对这一方针政策的践行,C项正确;“扭转了抗日战争的发展态势”的表述过于夸大,排除A项;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并没有改变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略战术,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详解】根据材料“其中第五册为《1937年:大灾难与大牵手》”且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C项正确;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是在1924年,时间不符,排除A项;长征时期,即1934年10月—1936年10月,时间不符且与题意“大牵手”不符,排除B项;1936年12月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依据材料中的时间“1937年7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反抗日本侵略成为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D项正确;四一二政变是1927年,排除A项;1937年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排除B项;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根据材料“1939年9月18日《抗建》杂志刊登的一幅漫画,主体是滴血的我国东北四省地图”可知,通过滴血的东北地图,可以表现出日本侵略者在东北的暴行,激发了中国人的抗日积极性和抗日热情,C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日本占领东北的企图,排除A项;东北是抗战主战场与材料信息描述不符,排除B项;漫画艺术为政治服务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主要说明日军的暴行,排除D项。故选C项。
12.C
【详解】“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工农武装割据”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都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此时的主要矛盾是国共两党的阶级矛盾;而“停止内战”“实现抗战”“保家卫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此时的矛盾转变为中日民族矛盾。所以宣传口号的变化反映了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C项正确;这些口号无法体现全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排除A项;国共双方阶级立场不同,利益也不可能趋同,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主要矛盾的转变,国内阶级矛盾并没有消解,排除D项。故选C项。
13.C
【详解】从材料中蒋介石和周恩来的谈话可知,对话发生西安事变前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C项正确;井冈山时期,蒋介石视中共为眼中钉,不可能与周恩来平等对话,排除A项;九一八事变前后,蒋介石集中力量围剿中央苏区,不会与周恩来平等对话,排除B项;抗战相持阶段,已不存在红军的说法,1937年红军已经改编,排除D项。故选C项。
14.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31~1945年教科书章目都与抗日战争相关,说明教科书适应了当时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D项正确;1931-1936年国民政府并没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排除A、C项;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排除B项。故选D项。
15.D
【详解】由图可知,日本将其陆军总兵力大部分都投到了中国战场,说明这一时期中国抗日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兵,减轻了世界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压力,体现了中国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及世界和平的维护作出了重大贡献,D项正确;材料只能反映从1937年开始,侵华日军越来越多,体现不出国共两党团结抗战的成效,排除A项;材料无法说明侵华日军是同国民党还是共产党的军队交战,因此无法体现正面战场的情况,排除B项;中国抗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但材料显示不出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扩大,排除C项。故选D项。
16.D
【详解】根据材料中提到的国耻日的说法,一二·一三国耻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12月13日比较耻辱的日子应该是南京大屠杀,D项正确;《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901年9月7日,属于九七国耻,不符题意,排除A项;日本军突然袭击了北大营和沈阳对应的应是九·一八国耻,不符题意,排除B项;《中日民四条纠》的签订涉及五九国耻,排除C项。故选D项。
17.D
【详解】根据“东北各界给调查团的呈文集中于两点:第一,‘满洲国’建立并非东北民众自愿,而是由于日军的侵略和扶植;第二,东北是中国的,东北人是中国人。”可得出呈文反映出东北各界人士反抗日本侵华的行径,同时也体现对国家主权的维护,这些都反映出东北各界人士的爱国之情,D项正确;材料中的内容没有针对国民政府,排除A项;伪满洲国已经建立,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东北抗联,排除C项。故选D项。
18.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抗日战争从1931年一直延续到1945年,反映出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性的战争,另外一方面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再到加入反法西斯同盟,可以分映出中国的抗战又具有复杂性,D项正确;“世界各国”用词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A项;“中国是反法西斯战争时间最长国家”说法没有全面反映材料,排除B项;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C项描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19.D
【详解】 由材料中“1936年12月14日”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真理报》报道的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D项正确;A项为九.一八事变影响,不符题意,排除A项;B项为卢沟桥事变,排除B项;C项与西安事变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0.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和“脱离了我的家乡”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所指的时间为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占领东北地区,A项正确;七七事变发生在北京,排除B项;八一三事变和一二八事变均发生在上海,排除CD项。故选A项。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