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重点中学校2023-2024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学情调研化学试题(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重点中学校2023-2024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学情调研化学试题(答案)

苏州市重点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学情调研
化 学(选 修)试 卷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找出恰当的选项,多选、错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3题,每题3分,满分39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D D D A B A B D A B A C
主观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61分。
14.(15分)
PbCl2溶解度较小,覆盖在铅块表面阻碍反应,随着盐酸浓度增大,Cl—浓度增大,PbCl2形成配离子[PbCl4]—而溶解(1分);PbSO4溶解度较小,覆盖在铅块表面阻碍反应,随着硫酸浓度增大,发生反应:Pb+3H2SO4(浓) = Pb(HSO4)2+SO2↑+2H2O,不会生成PbSO4阻碍反应(1分)。(不写方程式正常赋分)
Bi(OH)3+Cl2+3NaOH = NaBiO3+2NaCl+3H2O(2分,配平错误扣一半分,反应物或生成物错误不得分);在酸性环境下少量NaBiO3先将Mn2+氧化为Mn,NaBiO3反应完全后过量Mn2+与Mn反应生成了MnO2。(2分,意思对即可)
PbS+4H2O2 = PbSO4+4H2O(2分,配平错误扣一半分,反应物或生成物错误不得分);3.11019(1分)。
向Pb(OH)2中加入适量KOH溶液并通入过量Cl2(1分),过滤取滤渣备用;将Mn单质溶于过量1mol L-1硫酸溶液中(1分)并加入过量滤渣,微热至溶液呈紫红色且黑色固体不再溶解(1分),冷却至室温后加入过量KOH溶液至无沉淀生成,过滤(1分)。
半衰期过长(1分),受限于技术水平检测不出其微弱的放射性(1分)。(意思对即可)
15.(15分)(1)3:8(若回答)(2)加成反应(不写“反应”二字扣一分)
(3) (4)(其他答案验证合理也得分)
(5)
(Me写成CH3也可)
(12分)(1)(3分)
硫酸浓度增大,与反应产生的增多,催化产生的中间体增多,溶出率增大(3分,答“与反应产生的增多”1分,“催化产生的中间体增多,溶出率增大”2分,其他答案参考得分,意思对即可)
(2)有氧环境下铝与氧气反应,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置换反应的进行(2分)
(3) 计算过程:
解:由题我们可以知的物质的量为,
剩余的物质的量为,……………………………1分
所以我们可以求得与反应的的物质的量为,…………………………1分,
故金的质量为,………………………1分
所以我们容易得到最后金的质量分数为:。………………………………………………………1分
(4分 ,没有过程的即使答案正确也不得给分,其他合理方法也可)
17.(19分)(1)(2分,配平错误扣一半分,反应物或生成物错误不得分)
(2)将完全氧化为,有利于与伯胺反应,提高萃取率(2分)
(3)萃取、分液(2分,有错误不得分,漏写一个少得一分,多写一个也少得一分,扣完为止)
(4)ⅱ中的反应使浓度下降,使得反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从易溶于煤油的物质中转化到易溶于水的物质中,实现反萃取(3分,无方程式扣1分)
(5) (1分);弱 (2分); (2分,配平错误扣一半分,反应物或生成物错误不得分)
(6) 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溶液中的还原性强于;与溶液的反应速率大于(2分,任意一点对就给分,其他答案可以视而不见); (3分)苏州市重点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学情调研
化 学(选 修)试 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找出恰当的选项,多选、错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3题,每题3分,满分39分。
1.迈向现代化,“苏”写新篇章。江苏省“十四五”规划指出:“大力推进美丽江苏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符合该规划的是
A.大力发展化石能源经济 B.出行尽量使用私家车
C.臭氧污染重点区域加强管理监控 D.禁止使用食品添加剂
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聚乙烯的结构式:[CH2-CH2]n
B.一氧化碳的结构式:C→O
C.质子数为8的氮原子:158N
D.过氧化钠的电子式:
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用途分析不正确的是
A.“84”消毒液是外用消毒剂,须稀释后使用,不适用于钢和铝制品的消毒
B.过氧化氢漂白原理与HC1O类似,与SO2不同
C.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由同一肽链中不相邻的碳氧双键和氮氢键之间形成氢键而得
D.常温下,酰胺均为无色晶体,酰胺的溶解度随其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逐渐减小
4.元素C、Si、Ge位于周期表中ⅣA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B.第一电离能:
C.碳单质、晶体硅、SiC均为共价晶体 D.可在周期表中元素Si附近寻找新半导体阅读下列材料,完成5~7题:
材料:
氢元素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且具有重要应用。、、是氢元素的3种核素,基态H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使得H既可以形成又可以形成,还能形成、、、、等重要化合物;水煤气法、电解水、光催化分解水都能获得,如水煤气法制氢反应中,与足量反应生成和吸收131.3kJ的热量。在金属冶炼、新能源开发、碳中和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如在催化剂作用下与反应可得到。我国科学家在氢气的制备和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果。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属于氢元素
B.和的中心原子轨道杂化类型均为
C.分子中的化学键均为极性共价键
D.晶体中存在Ca与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
6.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 )
A.水煤气法制氢:
B.催化加氢生成的反应:
C.电解水制氢的阳极反应:
D.与水反应:
7.下列物质结构与性质或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具有还原性,可作为氢氧燃料电池的燃料
B.氨极易溶于水,液氨可用作制冷剂
C.分子之间形成氢键,的热稳定性比的高
D.中的N原子与形成配位键,具有还原性
8.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具有重要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探究稀硝酸与铜反应的气态产物:
B.工业制硝酸过程中的物质转化:
C.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中发生的主要反应:
D.实验室制备少量的原理:
9.分离提纯在化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下图玻璃仪器组装的分离提纯装置错误的是
A.过滤装置用②⑩ B.蒸发结晶装置用①③
C.分液装置用⑥⑩ D.蒸馏装置用①④⑤⑦⑧
10.有机化学可以合成出许多有趣的分子,Nanokid就是一例。其中一步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Nanokid分子可以发生加成、氧化和取代反应
B.图示反应为加成反应
C.反应过程中,苯环上碘离子离去,形成一个稳定的碳负离子参与反应
D.Nanokid分子中不含有sp2杂化的碳原子
11.H2C2O4为二元弱酸。20℃时,配制一组c(H2C2O4)+ c(HC2O4 )+ c(C2O42 )=0.100 mol·L-1的H2C2O4和NaOH混合溶液,溶液中部分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随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指定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pH=2.5的溶液中:c(H2C2O4)+ c(C2O42 )> c(HC2O4 )
B.c(Na+)=0.100 mol·L 1的溶液中:c(H+)+c(H2C2O4)=c(OH )+ c(C2O42 )
C.c(HC2O4 )= c(C2O42 )的溶液中:c(Na+)>0.100 mol·L 1+ c(HC2O4 )
D.pH=7的溶液中:c(Na+)<2c(C2O42 )
12.一定温度下,在3个体积均为1.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H2(g)+CO(g)CH3OH(g) 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正反应放热
B.达到平衡时,容器Ⅰ中反应物转化率比容器Ⅱ中的大
C.达到平衡时,容器Ⅱ中c(H2)大于容器Ⅲ中c(H2)的两倍
D.达到平衡时,容器Ⅲ中的正反应速率比容器Ⅰ中的小
13.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室温下,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 碳酸的酸性比苯酚的弱
B 室温下,向浓度均为0.1 mol·L 1的BaCl2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Ksp(BaSO4)< Ksp(CaSO4)
C 室温下,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 Fe3+的氧化性比I2的强
D 室温下,用pH试纸测得:0.1mol·L-1 Na2SO3溶液的pH约为10;0.1mol·L 1 NaHSO3溶液的pH约为5。 HSO3-结合H+的能力比 SO32-的强
二、主观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61分。
14.(15分)阅读下列材料: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任何一个理论如果与实际情况不符,那一定是错误的理论。但是,受限于技术水平,人们往往不能全面、准确地了解一种现象的本质,因此难免产生一些错误的理论或认识,例如“热质说”、“燃素说”等。这些理论虽然对化学的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但是它们蕴含了无数先辈化学家勤恳的努力与思考,也体现了人类永不停歇的探索精神和探究毅力。也正是前人不懈地试错和纠错才促使后人走上了发现真理的道路。
第83号元素铋(Bi)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认为是原子序数最大的非放射性元素。直至有研究指出铋具有极其微弱的放射性(半衰期约为1.91019年)。至此,第82号元素铅(Pb)才宣告成为了原子序数最大的非放射性元素。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对这两个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展开探究。在实验开始前,该小组的成员从《无机化学》上获得了以下相关信息:
①铅的三大强酸盐中只有Pb(NO3)2和Pb(HSO4)2是易溶于水的;
②溶度积:Ksp(PbS)=8.010-28,Ksp(PbSO4)=2.510-8;
③周期数越大,价电子中s轨道上的电子越难以失去;
④铅易形成溶解度较大的配合物。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小组成员将铅块分别投入足量不同浓度的盐酸和硫酸中,发现酸的浓度越高,铅溶解越多,试分别解释原因 ;(2分)
一种棕黄色的微溶钠盐铋酸钠(NaBiO3)可用于鉴定Mn2+,小组成员在碱性环境下用Cl2氧化Bi(OH)3可制得NaBiO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分)再将少量NaBiO3投入过量硫酸酸化的MnSO4溶液中加热,观察到溶液先变红后有黑色沉淀生成,请解释实验现象 ;(2分)
古时油画多用PbSO4作为白色颜料,但在含有H2S的空气中白色油画易发黑发暗,人们一般用过氧化氢溶液处理油画使之变白翻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分),小组中有成员好奇为什么不用硫酸盐浓溶液进行沉淀的转化进行翻新,请你计算下面数据为该成员释疑解惑:要实现转化,则应满足≥ ;(1分)
请结合(1)~(3)题干的信息和所学知识,设计以Mn单质为原料制取碱性KMnO4溶液的方案: ;(可选用的试剂:1mol L-1硫酸溶液,1mol L-1HCl溶液,Pb(OH)2,Cl2,KOH溶液)(4分)
综上所述,请你合理推测铋长时间被认为没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2分)
15.(15分)化合物G是镇静剂利血平合成的一个中间产物,可由以下步骤合成。
E中的sp2杂化的碳原子与sp3杂化的碳原子的比值为_______
写出A与B反应生成C的反应类型_________
D→E反应中会生成一个二溴代物的中间体,写出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D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具有以下性质:
化合物中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H原子
该化合物能与4mol的NaOH反应
写出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
结合题干信息,写出以乙烯和环戊二烯()为原料制备产率较高的的合成路线图。(无机试剂和有机溶剂任用)
16.(12分)抗原检测盒中T线处使用的是胶体金(Au)标记物。一种从被包裹的含金矿物(如图)中提取金单质的过程为:将金矿进行预处理,可除去而露出金矿物,再加入溶液和溶液对金矿物进行浸取,得到含金的溶液,然后加入置换出。其工艺流程如下:
(1)①“预处理”时,用将直接氧化为和硫酸,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研究发现:在的催化作用下,产生具有强氧化能力的中间体,将金表面的氧化溶出,越多,溶出率越高.溶出率与硫酸初始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随着硫酸初始浓度的增大,溶出率逐渐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2)“置换”时需维持无氧环境,其主要原因是 。
(3)测定样品中的含量:
准确称取试样,加入王水,将样品中的完全转化成具有强氧化性的氯金酸,在除去硝酸根后的溶液中,边不断搅拌,边向溶液中加入过量溶液,将完全还原为,滴加二苯胺磺酸钠作指示剂,用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将剩余的恰好完全氧化),消耗溶液。
已知:
计算样品中金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17.(19分)我国煤储量居世界第一,对煤的综合、高效、无害化利用是二十一世纪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含铁元素的粉煤灰获得纳米等重要物质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i:伯胺能与反应:生成易溶于煤油的产物。
ii:在水溶液中易与反应:
(1)写出过程I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过程Ⅱ加入过量的作用是 。
(3)过程Ⅱ加入伯胺-煤油对浸取液进行分离,该操作的名称是 。
(4)从化学平衡角度解释过程Ⅱ利用溶液进行反萃取的原理: 。
(5)具有碱性,可与结合生成,其中氮原子的杂化类型为 从结构角度分析,它比配位能力 (“强”或“弱”),过程Ⅳ中先用过量的将水层2中转化为并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得到的再被氧化为。
(6)以溶液作为吸收剂对燃煤烟气进行一体化“脱硫”、“脱硝”。控制溶液的,将烟气中的、转化为、,均为放热反应。
①一定时间内,温度对硫、硝脱除率的影响曲线如下图,的脱除率高于,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1种即可)。
②烟气中和的体积比为,时的脱除率见图,则此吸收液中烟气转化生成的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