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名校2023-2024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湖南原始农业,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
时空观念、史料证实的素养。据材料中遗址确定的时间及从中挖掘出的稻谷、生产工具等信
息可知,湖南是原始农业的重要发源地,故选C项;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是在距今约1万年
前,玉蟾岩遗址距今约1.8万年,应该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过渡时期,故排除A项;材料
信息不能表明当时已产生早期国家雏形,也不能表明当时出现社会分工,故排除B、D两项。
2.A【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家国
情怀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材料中各派的主张都与政治现实紧密关联,这反映出当时士人阶层
参政意识强烈,故选A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局面,但不代表政府推崇思想
自由理念,故排除B项;早在西周时期,人的自我意识就已经觉醒,故排除C项;材料未出现
政治统一的信息,故排除D项。
3.B【解析】本题考查汉初治国思想,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
历史解释的素养。汉初,国家推行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实行“与民休息”政策。江村大墓中
陪葬品简朴,是汉初帝王节俭的表现,与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吻合,故选B项:江村大墓是汉
文帝之墓,其不能反映当时贫富分化严重,故排除A项;陪葬品简朴,是汉初统治者自觉践行
节俭思想的结果,并非封建特权受限,故排除C项;材料未反映礼乐制度的复兴,故排除D项。
4,D【解析】本题考查南北朝时期南北方经济,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
的能力和唯物史观的素养。据材料可知,南北朝时期,货币在南北方财政体系中的地位不同。
南朝政府已大量使用铜钱交税,而北方交税则主要是粮与布两种形式,这一差异反映了当时
南方商品经济水平程度高于北方,故选D项;当时北方依然是全国经济重心,故排除A项;当
时经济重心南移尚未开始,B项中“南移的趋势比较明显”与史实不符,故排除B项;北魏统一
了北方,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C项。
5.D【解析】本题考查唐代《女则》的发行,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据材料可知,唐太宗下令把宣传封建妇女典型的《女则》刻印出来并加
以传发,这体现了政府重视宣传封建伦理,故选D项;材料信息不能表明当时雕版印刷只限
用于官方刻书,故排除A项:唐代初期理学尚未产生,故排除B项:《女则》只是我国文献中明
确提到的最早的刻本,并不表明其就是中国最早的雕刻印刷品,故排除C项。
6.A【解析】本题考查宋代政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
解释、唯物史观的素养。宋代统治体制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导致冗官现象,这降低了政府治
理能力,故选A项、排除D项;B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B项;宋代冗官现象加重了财政负
担,故排除C项。
7.B【解析】本题考查明初乡村治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和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的
素养。据材料可知,明代对于民间“细故”,要先由代表官府的“里”和代表民间的“老”共同调
处,这一模式体现了民间治理中国家力量与社会力量的结合,故选B项;国家力量与社会力量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6页)】
·24-04C·高三历史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湖南省道县玉蟾岩遗址距今约1.8万年,考古工作者在该遗址中发现了五枚炭化的稻谷和原
始的陶片,另外发掘出大量的动物化石,以及锄形器、亚腰斧形器。这说明
A.长江流域较早进入新石器时代 B.当时早期国家雏形产生
C.湖南是原始农业的重要发源地 D.当时社会分工已经出现
2.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了“学而优则仕”的口号;孟子则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法家则以研讨政治权术、建立政治统治、实现富国强兵为宗旨。这反映出当时
A.士人阶层参政意识强烈 B.政府推崇思想自由理念
C.人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D.思想发展促进政治统一
3.江村大墓(汉文帝霸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的台塬上,修建年代大约在前179年至前
157年,江村大墓中陶俑数量众多,陪葬品简朴,无奢侈物件。这一墓葬反映出
A.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B.治国思想的践行
C.封建特权受到限制 D.礼乐制度的复兴
4.据史料记载,北魏的财政收入主要是粮与布两种形式;而同一时期的南朝,政府已转向以铜钱
为主要的征税形式。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A.北方经济优势不复存在 B.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比较明显
C.北方社会分裂局势动荡 D.南北方商品经济水平存在差异
5.据史料记载,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收集了封建社会中妇女典型的人物事迹的故事,编写了一本叫《女则》的书,贞观十年(636年),唐太宗下令用雕版印刷的方式把它印出来并加以传发。
这是我国文献资料中明确提到的最早的刻本。这表明当时
A.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B.理学思想影响日益扩大
C.雕版印刷术开始得到应用 D.政府重视宣传封建伦理
6.宋代文官凭着“差遣”担任指定的工作,大多数官员都带着其他官职的人员出任,而那些官员
的本来职务,却是由另外一些被“差遣”的官员担任的。在各路及其所辖的州县,都有直接由
中央管辖的单位派驻。宋朝这一做法
A.加剧了冗官问题 B.解决了地方割据
C.减轻了财政负担 D.增强了治理能力
7.明代初期,政府要求民间“细故”必须先由里老在申明亭内调处。里老一词中的“里”指里长,
是明代乡村社会的一种职役;“老”指老人,是由当地民众推举出的公正有德之人,在许多地方
由族长兼任,是民间权威和社会力量的代表。这一要求体现了
A.“宽严相济”的治国理念 B.国家与社会的双向合力
C.家国同构的社会建构模式 D.国家治权在乡村的强化
8.清代,被称作“账房”的批发商从中间商那里购买纱线,并与织造和印染作坊签订丝绸制造及
整饰合同。账房与作坊的合同经常由承管居中协调,后者对订单的履行及货物损失负责。这
反映出当时江南纺织业
A.生产经营方式呈现多样化特征 B.生产专业化趋势明显
C.形成了多层次的承包生产体系 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9.钱乘旦先生提出了“反现代化”的理论假设。他认为“反现代化”并不是反对现代化,而是用现代化的手段来维护传统价值取向,扭转现代化的方向,达到抵制现代化、回归传统社会的目
的。下列符合“反现代化”理论假设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10.下表所示为1897-1914年中、外资在华纱厂纱锭增加趋势比较表。据此可推知,这--时期
A.外资企业在华失去竞争优势 B.洋务民用企业整体实力增强
C.传统经济中纺与织分离加速 D.民族工业发展突破外在阻碍
11.下表所示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有关总统权力的规定。这些规定旨在.
A.确立君主立宪制 B.落实分权制衡原则
C.阻止袁世凯称帝 D.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12.1919年12月,陈独秀提出推倒政府“不过升官图上改换了几个姓名”,实际没什么变化,徒
添扰乱而已,表示“指导政府是根本的、永久的办法”,要强迫政府“遵照人民的公共意见”办
事。这表明陈独秀.
A.支持北洋政府的统治 B.认识到人民意志的重要性
C.主张进行俄国式革命 D.注重社会各阶层的联合
13.1928年4月,中共中央召开会议决定,不再提倡实行总暴动的“总策略”,转而使用“准备工
农总暴动”的提法,把争取群众的工作,建立城市、乡村的群众组织,以及巩固并健全党的组
织作为最重要的工作。这一决定
A.适应了中国社会矛盾的变化 B.促进了革命中心向农村的转移
C.拋弃了苏俄城市中心革命论 D.表明中共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
14.下表所示为1933-1943年中国东北地区主要工业的产量及其指数变化(以1933年为指数
100)。对表中数据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的东北
A.工业经济日益殖民化 B.工业结构出现均衡趋势
C.近代工业发展环境改善 D.民族工业得到较大发展
15.下图所示为画家赵域于1953年绘制的宣传画《参加选举去》。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我国
A.基层自治制度基本建立起来 B.新政权建设得到民众的支持
C.宪法充分保障了公民参政权 D.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得到确立
16.1981一1985年,中国主流媒体先后创办了综合性的英文日报《中国日报》和《嘹望●海外版》《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当时新华社每天有300多条外语通讯稿件,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受众人数也达到百万。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当时中国,
A.摆脱了美国对华的封锁包围 B.意识形态外交已经不复存在
C.积极塑造对外和平外交形象 D.对外开放领域日益得到拓宽
17.罗马帝国初期出现了大量关于尼罗河、埃及神灵的雕像作品,如埃及的阿努比斯神像,但神
像在这里却被披上了罗马式服装,右手持摇鼓,左手拿着希腊神赫尔墨斯的权杖。这反映出
罗马帝国
A.施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B.对其他地区的文明一视同仁
C.汲取融合其他民族的文化 D.宗教神话发展蕴含理性因素
18.在天武天皇(673--686年在位)即位之前,日本历代天皇往往任命畿内豪强担任大臣,参理
朝政。天武天皇即位之后,不再任命畿内豪强为大臣,而是依靠皇后、皇子以及皇孙等皇亲
来进行统治。这一举措旨在
A.强化天皇专制统治 B.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C.维护贵族统治制度 D.完善官僚政治制度
19. 18世纪,西方学者使用“文明等级论”来审视世界。一些法国学者通过历史分析与语义辨
析,将“文明”视为欧洲所特有的-种生活方式,认为其他地区的民众皆无缘于此。这一理论
A.客观分析了世界文明发展历程 B.反映了欧洲文明的转型
C.否认了其他地区文明发展成就 D.适应了殖民扩张的需要
20.下表所示为19世纪英国传记作家笔下的工匠精神描绘。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传记客观地记录了英国的历史 B.社会价值取向影响传记书写
C.个人创新直接推动了工业革命 D.工匠精神决定社会历史走向
21.拿破仑战争开始后,德意志人费希特提出充当德意志民族道德的、宗教的教育者的角色是国家。德意志人洪堡在1809年的--篇论文中已不再把德意志民族作为重要的文化共同体来
认识了,而是作为一个政治共同体来认识。这表明拿破仑战争
A.传播了法国启蒙思想 B.推动了德意志民族意识的发展
C.打击了德国专制势力 D.促进了欧洲同一文化局面形成
22.1918年,列宁强调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面临的任务,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应当在全国借鉴
美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科学方法,把这种制度同缩短劳动时间结合起来,同利用新的生产方
法和劳动组织方法结合起来。列宁的这一主张
A.旨在缓和与美国的外交关系 B.加快了工业化建设的进程
C.反映了恢复国民经济的愿望 D.体现了新经济政策的设想
23.联合国对以前在国联委任统治下的领土和由于二战结束而脱离各敌国(法西斯轴心国)的附属领土实行国际托管制度进行临时管理。到1962年年底,非洲6个托管地先后独立,并被
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这表明二战后的国际托管制度
A.协调了资本主义大国之间的矛盾 B.确立起战后世界政治新秩序
C.促进了殖民地人民独立意识觉醒 D.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24.下表所示为1995- -2020 年世贸组织成员方发起反倾销调查案件情况统计。据此可知,当今世界
A.逆全球化浪潮开始出现 B.发展中国家利益受损严重
C.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秩序 D.经济全球化浪潮面临阻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秦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动荡格局,首次实现了华夏“大一统”。汉文、景帝时,华夏族不断遭受匈奴南下侵扰,由于国力上的劣势,华夏在处理民族关系理念上仍沿袭先秦时期“华夷之辨”思想,与“夷狄”恪守华夷有别、守土安疆,凸显“夷夏”之大防。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多民族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分裂时期,这一时期的华夷观在部分知识精英的作品中发生改变,其中以西晋末年江统的《徙戎论》中的“华夷之辨”观最具代表性,但是当时的现实与江统的观念相去甚远,以匈奴、鲜卑为首的“五胡”都自认为是黄帝后裔。宋朝立国以后,辽、西夏、金等民族政权与中原王朝争夺政权,多个民族政权的并立使宋朝以正统自居并强调华夷有别的民族观。但是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后,统治者的统治思想并未突出夷华之别,而是将夷夏在内的中国境内所有民族都纳入版图中,并且加强了各族之间的联系,促成了华夷一统的“天下共同体”局面。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后,不断有儒家学者如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曾静等倡导反清复明,强调“夷夏之辨”的民族观;而清代统治者在思想上以“满汉一体”“天下一家”等与之抗衡,甚至公开辩论,从而在民族思想上取得主动和优势,实现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殊为不易的长治久安。
——摘编自 王文光、马宜果《古代华夷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材料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由多民族组成的”成为主流思想,并开始了以少数民族为中心的多元建构和以中华民族为中心的一体建构。1988年,费孝通提出著名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论点,并逐渐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00年,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次使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表述。“一五”计划期间,156个大型重点建设项目中有40个在民族地区,8条新建铁路干线中有5条建在民族地区或直接
与民族地区相连。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大对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和定点帮扶,实行税收、贷款利率、利差补贴等财政金融优惠政策,帮助少数民族尽快富裕起来。世纪之交,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支持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摘编自李资源、张俊《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华夷观念变迁的总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迁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新发展。(4分)
(3)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认识。(4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近代,梁启超主张中国需要大变革才能自存,同时又反对革命派把革命仅视为推翻中央
政府。为了与革命派相区别,他才如此重视对“革命”意义的辨析。“改革”不同于改朝换代,它和“革命”的主要差异在于“改革”往往由当权者及社会精英自上而下推动。自清末至民初,由当权者(清廷或绅士)推动的改革有戊戌变法、新政、立宪。
下图所示为1890- -1926 年梁启超著作中“革命”及“维新”(含“改革”“改良”)的使用次数。
——摘编自《梁启超对中国革命模式探索及其失落》
选取中国近代史的整体或部分,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韩非“以法治国”思想之首要内容在于“立法”,在于“明法”。韩非认为所谓“立法”,一是
否定“仁义”“德治”,强调仁孝伦理与法治原则是不能两存的,儒家道德有害于法治。二是要尊尚法制而不能尊尚贤人,即“舍法任智则危。故日:‘上法而不.上贤””。三是需要稳定,立法不可朝令夕改,即“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四是所立之法必须具有可行性,否则将会是空话,“明主立可为之赏,设可避之罚”“其法易为,故令行”。立法之后,便是明法。所谓“明法”,就是将设立的成文法令公布于天下。韩非认为,即使君主拥有才能智慧也不能随意地驱使人臣,背离法度进行治理;臣子有贤能之举也不能在取得功劳之前获得赏赐;臣子忠于信义也不能不受法令的约束,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令之上。
——摘编自雒晓辉《韩非的“立法”“明法”与“任法”“执法”》
材料二 17世纪后半叶,英国思想家洛克提出了系统的法治思想。洛克认为立法权是指享有权力来指导如何运用国家的力量以保证这个社会及其成员的权利。立法权是国家的最高权
力,国家形态的确立来自立法权的规定,其他国家机关都应视为立法机关的授权机关,在必要的情况下,立法机关可以收回其授权或者对其他机关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同时,洛克指出,立法权属于人民,国家行使立法权是为了保护人民的福利和自由,如果国家行使权力违背了这一目的,人民有权收回其所赋予国家的权力;洛克认为立法机关并非经常有工作可做的,因此没有必要- -直存在,如果其一直存在必然会导致权力的滥用,使他们自己位于所制定的法律之上,侵害人民的权利。因此,立法机关在制定完相应法律之后,应该重新分散,使他们自己也受所制定法律的约束,这样就能使他们在制定法律时更加注意为公众谋取福利。
——摘编自尹建军《试论洛克立法思想》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非“以法治国”思想与洛克法治思想的相同点。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洛克法治思想产生的背景。(6 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到中世纪后期,西欧的公司组织形式出现了新的变化,特许公司开始出现。起初特许公司是垄断本城与附近城市间某项经营的商人之间的组织,后来它们获得国王的特许。英国
的商人冒险家协会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商人冒险家的名称出现于13世纪后,指那些向欧洲大陆运销呢绒的英国人。到15世纪初,这些英国商人已按自己出身的城市组成了各个贸易联合会,为减少各城市联合会间的竞争,他们一致对外。1407 年,在尼德兰经营的商人组织起来,并从英国国王那里得到特许证。1496 年,亨利七世出于外交需要,授权伦敦的商人冒险家组织成立全国性的商人冒险家公司,加入公司的商人独立经营,但公司给船只发执照、确定运费、决定船队出航时间。为防备北海海盗,公司请政府舰队护航,费用来自对来往货物的征税。公司的工作还包括制订共同政策,采取措施保证最有利的贸易条件。在与国内外对手竞争中需要政府支持时,他们就与政府协商。
——摘编自王加丰《中世纪中后期西欧贸易手段的创新与发展》
材料二 16世纪至18世纪,殖民公司是欧洲各国在世界各地进行扩张的最重要的组织。如英
国和法国在印度的东印度公司,它们在印度的一个个“商站”也是需要设防的。而且这种情况到18世纪开始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这些公司着手发动全面征服印度的战争。1757 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英国政府支持下发动普拉西战役,占领孟加拉,开始了把庞大的印度变为殖民地的过程。1757- 176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彻底战胜了在印度的法国人。1765 年通过的一项条约规定孟加拉由从英国派出的总督管理,英国从此正式控制了孟加拉,这意味着公司的贸易工作与政府外派的殖民行政官员的职责出现某种分离。此后几十年间,英国逐渐征服整个印度,英国政府也越来越多地直接介入了印度事务。19 世纪中期,英国取消东印度公司,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摘编自王加丰《西方历史上的特许公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世纪后期英国特许公司经营的特点。(4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 18世纪英国特许(殖民)公司的发展。(4 分)
(3)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西欧特许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6 分)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