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四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2024届高考历史考点剖析精创专题卷(含解析)
专题十四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考点01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1-8)
考点02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9-16)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古代希腊,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类以及其情感、人性和人的尊严进行描述和礼赞;在艺术作品中对于人身体美的赞扬,以及在古典建筑中“维特鲁威人体”对人的弘扬;智者学派曾说道:“人本身最为重要,其余之物皆为人类劳作之产物”。这表明古代希腊( )
A.肯定人性和人的欲望 B.充满人文关怀与理性思考
C.具有浓厚的人文意蕴 D.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16世纪初的思想家伊拉斯谟在《愚人颂》中写道:“神父们宣称‘草草背出祷告词,就算是合宜地履行了职责’;假如上帝能听到或听懂他们虚弱无力的祷告,我将十分惊讶。”他的著作《基督徒战士手册》号召弱化圣礼的重要性,并为人们的道德生活提供指导。这反映出伊拉斯谟( )
A.改变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B.揭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C.对教会进行人文主义批判 D.突破了文艺复兴思想的界限
3.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因嫁妆的上涨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婚姻模式,即只由嫁妆的多少来选择婚姻,衰落的老贵族家的儿子娶了嫁妆丰厚的商人的女儿,以往那种门当户对式的同阶层内部的婚姻情况不断减少。这一变化表明( )
A.资产阶级占据社会的主导地位 B.奢侈之风在社会上盛行
C.财富对社会等级观念冲击日甚 D.现代婚姻观念逐步形成
4.德国学者马克思·韦伯在其著作中指出,在欧洲,自17世纪以来有关职业数据的统计显示:大部分商界领袖、资本所有者以及那些企业中的高级技工和接受过高级技术和商业培训的职员,基本上都是新教教徒。这说明( )
A.宗教改革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B.新教育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C.欧洲资产阶级宗教意识浓厚 D.新教教徒的文化水平较高
5.有学者指出,牛顿的成就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推翻一些宗教观念。启蒙思想家把牛顿学说中的部分思想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作为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权威、政治上的专制主义和哲学形而上学的锐利武器。材料旨在说明,牛顿学说( )
A.开始动摇封建神学在欧洲的统治地位
B.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C.为启蒙运动的理性认识提供了方法
D.构建了一个科学与民主的崭新时代
6.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将物体的运动规律以数学表述式进行了总结归纳,把地球上的物体和庞大的天体统一到了一个力学体系中,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统一。据此可知,牛顿( )
A.深入了解了宏观和微观世界本质 B.运用理性认识客观世界
C.是西方传统科技的总结和整理者 D.推动启蒙运动向纵深发展
7.达尔文巨著《物种起源》于1859年11月问世的第一天,初版的1250本书就被抢购一空。随之,社会上围绕进化论展开了激烈论战。比如达尔文的忠实信徒赫胥黎与反进化论的牛津大主教威尔伯福斯,在1860年的不列颠学会年会上唇枪舌剑,被辩驳的哑口无言的威尔伯福斯当时就退出了会场。最切合这一历史背景的描述是( )
A.生存斗争中最适合者才能生存 B.近代科学萌芽于生物学的枝蔓
C.科学在神学的束缚中奋勇破茧 D.技术在科学理论的支撑下进步
8.有学者在分析启蒙思想时做出了一个比喻:“如果悬崖边.上设有栏杆,那么人就敢靠着栏杆往下看,因为不会害怕摔下去。如果没有栏杆,大家在离悬崖很远的地方就停住了,更别说站在悬崖边缘往下看。”下列言论中与“设有栏杆”含义最为接近的是( )
A.“人民的声音,就是上帝的声音”
B.“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力”
C.“我们认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生而平等”
D.“人不是任何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
9.1215年颁布的英国《大宪章》规定:“如果国王因某个事项,譬如对外战争,确实需要附庸们的经济支持,需要额外征收税赋,必须召开由教会主教、修道院院长和贵族参加的全体会议讨论决定。”这表明《大宪章》( )
A.促成英国建立起议会君主制 B.注重维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
C.强调国王权力神圣不可侵犯 D.形成了“王权有限”的原则
10.英国在1688年之前由国王通过特权处理的事务逐渐纳入法规管辖范围,如海外贸易经营权历来是由国王颁发特许状授予各大公司的,“光荣革命”后,各公司纷纷请求议会通过法案予以确认。当哈德逊湾公司于1690年得到一个“议会特许状”时,立即宣布现在这些特权已成为我们国家的法律了。这说明( )
A.王权与议会的权力趋向平衡 B.议会影响了政府政策的制定
C.代议制民主政治逐渐在完善 D.议会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11.有学者指出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全程对外保密,而且多次要求代表不要向公众和报纸透露讨论内容。在通过宪法时,有两个州反对宪法,四个州仓促地批准通过了宪法,事实上,只有两个州的批准是审慎的,还包括一个没有公布投票数的州。由此可见该学者意在说明美国宪法( )
A.民主范围比较狭窄有限 B.存在联邦政府胁迫民意的问题
C.旨在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D.在制定程序上表现出非民主性
12.1791年的美国宪法修正案,具体列举了1787年宪法正文中没有明确的权利,其主要原则是“政府对个体来说并不是一条只能在人们家门口看家的恶狗,而是人们追求自身自由与幸福生活的好管家。政府不能事先告诉媒体应该说什么,也不能在媒体和公众发表言论后把其打入牢房,更不能强迫某人发表他不相信的言论”。由此可见,该修正案( )
A.主张建立绝对强大的联邦政府 B.体现出保护个体权利的合理性
C.凸显分权与制衡原则的可行性 D.注重维护少数精英阶层的利益
13.1847年7月9日,大资产阶级代表巴罗在巴黎举行了第一次宴会运动,要求政府进行选举改革。此后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宴会运动成为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尤其是广大工人举行的宴会,公开号召起来革命,推翻七月王朝的统治。法国宴会运动( )
A.显示出民众政治参与的强烈愿望 B.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
C.改变了金融贵族独霸政权的局面 D.深刻影响西欧各国的政治现代化
14.阅读下表中两个文件的内容节编,可以看出( )
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或者交换农奴。农民可以得到土地,但必须交纳赎金。”
1862年,美国林肯总统领导的联邦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
A.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了完全自由 B.两个文件都推动了本国近代化进程
C.两国彻底废除旧制度实现民主政治 D.美国全境禁止奴隶制促进南北统一
15.1871年以后,虽然德国结束了政治上的分裂,成为统—的民族国家,但德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只是一个由各地区和各邦组成的拼接物,一个由不同历史和文化传统构成的组合体。这一状况( )
A.反映德国的联邦制度名不副实 B.阻碍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C.表明统一国家的认同有待加强 D.导致国内民族矛盾尖锐
16.如图中,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恭敬地在俾斯麦的画像前行礼,俾斯麦画像的位置在日本一般用于摆放祖先牌位。下列改革措施,最符合此画寓意的是( )
A.宣布废藩置县,中央派官员直接管理 B.实行四民平等,平民享有更多的自由
C.允许土地买卖,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 D.颁布明治宪法,赋予天皇绝对的权力
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绘画透视法发展小史
绘画中的“透视法”,最基本的视觉效果是近大远小。(见图一)
远古时期人们还没有掌握透视法,绘画以记录内容为主,景物无论大小远近,并排放置,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透视法在绘画中的运用完成了从无到萌发的转折。有的画作已能看出一定的透视效果。这符合古典时代崇尚真实的思想与风气。欧几里得的《光学》和托勒密的研究,为绘画透视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在中古大部分时期,又几乎看不到透视法的运用了。画作主要服务于表现宗教故事或传达宗教信仰。可见,绘画艺术的发展不仅是技艺发展史,也是观念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史。
14—17世纪,在欧洲画坛上,透视法转入蓬勃发展时期。在前人光学研究成果和艺术家实践经验基础上,意大利的阿尔贝蒂把定点透视理论纳入“绘画三要素”。随后越来越多的画作追求呈现日常生活的真实感和自然感,融透视表现方法与人文主义精神为一体。(见图二)
18—19世纪,透视法仍然受到很多艺术家的尊崇,不断丰富和发展。随着19世纪摄影技术的发明和改进,通过绘画还原现实的任务逐渐让位于照相机。此后出现了一些体现新的追求和理念的绘画流派,开辟了绘画艺术的新天地。
(1)绘画透视法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四次转折,任选其中的两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历史背景。(8分)
(2)通过《绘画透视法发展小史》一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哪些写作“小史”的方法。(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在孟德斯鸠的政治经济学论述中,商业精神与征服精神是一组核心概念。他认为,“商业精神”的首要特质是和平:商业是交换活动,交换的本质是相互依赖,“一方以购入获利,另一方则以出售获利,一切联合均以相互需要为基础”。与之相反,“征服精神”是排外的、敌对的,是一方获利,另一方必然受损的“零和关系”。在孟德斯鸠看来,“商业精神”有着天然的进步意义:首先,交往拓宽眼界,丰富知识。在这种意义上,“商业精神”就代表了启蒙。其次,知识的进步来源于交往的实践,技术以及航海技能的发展得益于航海实践,实践破除了迷信,带来了真知。再有,商业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而是诞生于逆境,并饱受折磨,而商业本身不仅助人摆脱逆境,塑造安全和丰裕的生存空间,而且也是一种限制政治权力的有效手段。
——摘编自张弛《孟德斯鸠论商业精神与征服精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德斯鸠“商业精神”的进步意义。(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孟德斯鸠有关“商业精神”与“征服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思想核心。(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法国大革命或许不是一个孤立现象,但它比其他同时代的革命重大得多,而且其后果也要深远得多。在它先后所发生的所有革命中,唯有它是真正的群众性社会革命,并且比任何一次类似的大巨变都要激进得多,那些因政治上同情法国大革命而移居法国的美国革命家和英国“雅各宾党人”发现他们自己在法国都成了温和派。在所有同时代的革命中,只有法国大革命是世界性的。它的军队开拨出去改造世界,它的思想实际上也发挥了相同作用。它为日后的所有革命运动提供了榜样,其教训融入了现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中。
——摘编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1789—1848革命的年代》
材料二:拿破仑成功的关键,就是他能够混合两种看似无法调和的理想:自由和秩序。他靠的是表面给自由、实际重秩序的手段。革命背后的独裁意志远远强过任何旧制度君主的意志,为了完成功业,他利用了全民投票,全民投票很中他的意,他可以借此把自己已经决定好的事呈现为大众的选择。为了恢复被革命撕裂的国家和欧洲大陆的秩序,波拿巴在寻求和解时拿出了他最具政治家风范的表现。他只放逐了不可和解的保王党人和雅各宾党人,并鼓励其余流亡者回国,团结到他的政权周围。他的重要成就还包括颁布《拿破仑法典》,与旧制度下法国那有着大约400部法典的混乱状况相比,它是理性与平等的模板。
——摘编自[英]蒂莫西·布莱宁《企鹅欧洲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法国大革命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拿破仑为稳定法国局势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拿破仑对外战争的积极影响。(6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日本实行普及教育时,深感教师缺乏。1886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师范教育令》,确立了两级师范体制。寻常师范学校由地方设立,培养公立小学的教师和校长;高等师范学校是中等教育,由国家设立。为了解决中等学校教师的不足,除在师范学校内设立中等师范科外,还采取各科短期训练的方式进行这项工作。与此同时,明治政府还采取一些积极措施,提高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明治维新后大约经过30年时间,到1896年3月,国会终于通过了《小学教员年功加薪国库补助法》。这一法令规定,凡是达到5年教龄的小学教师,本薪一律加15%,以后每增加5年加薪10%,但最多加到35%。在这一时期,政府明确规定教师的社会地位“与一般官吏同”,还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把中等学校、师范学校以上的教师的任免权,上交中央政府,由文部大臣检定。
——摘编自贺小飞《浅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治政府师范教育改革取得的成效。(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师范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6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由材料中“对人类以及其情感、人性和人的尊严进行描述和礼赞”“对于人身体美的赞扬”以及古希腊智者学派提出的“人本身最为重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希腊文明的突出特征是以“人”为主,这体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C项正确;A项符合文艺复兴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特点,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体现出充满人文关怀与理性思考,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排除D项。故选C项。
2.答案:C
解析:据材料“神父们宣称‘草草背出祷告词,就算是合宜地履行了职责’;假如上帝能听到或听懂他们虚弱无力的祷告,我将十分惊讶。”“他的著作《基督徒战士手册》号召弱化圣礼的重要性,并为人们的道德生活提供指导”并结合所学可知,德意志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号召弱化宗教仪式,而要为人们的道德生活提供指导,间接的批判了教会的愚民政策,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伊拉斯谟著作中的主张,不可能改变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排除A项;宗教改革的序幕是1517年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伊拉斯谟处于文艺复兴时期,他的思想主张符合文艺复兴的范畴,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只由嫁妆的多少来选择婚姻,衰落的老贵族家的儿子娶了嫁妆丰厚的商人的女儿,以往那种门当户对式的同阶层内部的联姻情况不断减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的开展,促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解放,使封建时代那种依靠婚姻巩固阶级地位的局面被打破,商人地位逐步上升,财富对社会等级观念冲击日甚,C项正确;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还未占据社会主导地位,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由于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奢侈之风,但材料无法体现其是否在社会上盛行,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传统的等级制度被打破,并不是现代婚姻观念的形成,D项说法夸大了其作用,故排除。故选C项。
4.答案:A
解析:材料中提到欧洲从事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关的职业的人基本上都是新教教徒,这体现了宗教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A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新教的社会基础“广泛”,排除B项;“欧洲资产阶级宗教意识浓厚”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新教教徒的文化水平较高,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C
解析:材料“牛顿的成就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推翻一些宗教观念”“启蒙思想家把牛顿学说中的部分思想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体现的是牛顿利用理性的思维来观察世界,为启蒙运动做了思想上的准备,C项正确;进化论的提出,开始动摇封建神学在欧洲的统治地位,排除A项;B项与相对论有关,排除;D项与牛顿学说不符,排除。故选C项。
6.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英国)。根据材料可知,牛顿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和规律总结,是追求理性精神的体现,B项正确;微观世界的规律是量子理论,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论,排除A项;牛顿的成就代表的是近代科技而非传统科技,排除C项;牛顿的科学成就早于法国启蒙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7.答案:C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9年(英国)。达尔文的进化论突破了原有宗教中上帝造人的观念,是对宗教神学束缚的突破,C项正确;据题意无法得出生存斗争中最适合者才能生存这一观点,排除A项;近代生物学的发展源于近代科学的进步,该选项因果倒置,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近代生物学突破了传统的封建神学,并未涉及技术在科学理论的支撑下进步的相关历史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B
解析:据材料“如果悬崖边.上设有栏杆,那么人就敢靠着栏杆往下看,因为不会害怕摔下去。如果没有栏杆,大家在离悬崖很远的地方就停住了,更别说站在悬崖边缘往下看。”可知,材料中的“设有栏杆”目的是让对人“大家在离悬崖很远的地方就停住了”这说明“设有栏杆”对人们产生了一定的限制,有了这种限制,反而让人的活动空间更广阔,也就是更加自由和安全,所以自由不是毫无限制的,而是应当受到一定的限制,B项正确;“人民的声音,就是上帝的声音”体现的是人民主权思想,排除A项;C项是人人平等思想,,与材料“自由是受限制的”不符,排除C项;D项强调人的价值“人不是任何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了英国《大宪章》规定,不经过教会和贵族组成的会议同意,国王不得征税,这说明了《大宪章》限制了国王的权力,形成了“王在法下”、“有限王权”的局面,D项正确;英国议会君主制也就是君主立宪制,是在《权利法宝》颁布后建立的,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保护自由民私有财产,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王权受到限制,而不是强调国王权力神圣不可侵犯,排除C项。故选D项。
10.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议会的权力逐渐增大,体现代议制民主政治逐渐在完善,故排除A选项,C选项正确;材料讲的是议会和国王的权力问题,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海外贸易的发展状况,故D项排除。
11.答案:D
解析:据题干可知,该学者认为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不仅全程对外保密,而且在通过宪法时只有两个州的批准是审慎的,这说明美国制宪会议并不公开透明,最后通过的宪法也没有得到一些州的真正认同,由此可见宪法在制定程序上并没有那么民主,D项正确;题干是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通过的程序,并没有体现民主范围,排除A项;1787年宪法通过后才产生了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排除B项;题干并没有体现美国宪法的宗旨,排除C项。故选D项。
12.答案:B
解析:考查近代美国民主政治。根据“是人们追求自身自由与幸福生活的好管家”可知,美国宪法的制定者认为美国政府是保障人们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权利的,说明保护个体权利具有一定的合理性,B项正确;材料反映美国宪法主张政府应该保护人们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权利,建立强大的中央政府强调的是中央集权,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三权分立凸显分权与制衡原则的可行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如何保护人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权利,没有提及维护精英阶层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B项。
13.答案:A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7年左右(法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1847年,大资产阶级代表通过宴会运动要求政府进行选举改革,而后宴会运动发展成为社会运动,广大工人更是公开号召推翻七月王朝,可见大资产阶级和广大工人均要求改变当下政治环境,要求获得政治权利,A项正确。据所学,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的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了宴会运动的发展与民众的要求与号召,未提及运动的结果如何,成功与否,排除C、D项,且D项“深刻影响”夸大了宴会运动的作用。故选A项。
14.答案:B
解析:根据表格中的规定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使得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劳动力和市场条件,美国叛乱诸州的奴隶获得了人身自由,从此为北方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所以说两个文件都推动了本国近代化的进程,B项正确;根据表格中的“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或者交换农奴。农民可以得到土地,但必须交纳赎金”可知,俄国农奴只是无条件获得了人身自由,但并没有获得经济自由,所以不能说俄国农奴获得了完全自由,排除A项;俄国在废除了农奴制之后并没有实现民主政治,排除C项;由“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可知,并不是美国全境禁止奴隶制,而只限于叛乱州的范围,排除D项。故选B项。
15.答案:C
解析:德国只是一个由各地区和各邦组成的拼接物,各邦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并不相同等,表明德国统一后,国家的认同有待加强,C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德国联邦制度的名不副实,排除A项;统一促进而非阻碍了德国工业革命的开展,排除B项;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并未导致德国国内民族矛盾尖锐,排除D项。故选C项。
16.答案:D
解析:俾斯麦是德意志帝国的宰相,伊藤博文对俾斯麦的推崇说明其认可德国二元君主立宪制,D正确;AB是明治维新政治上的措施,排除;C是明治维新在经济上的措施,排除。故选D。
17.答案:(1)背景:①从没有透视法到透视法的萌发:古代希腊众多城邦实行民主政治;古希腊哲学家倡导用理性认识和解释世界;几何学达到较高水平;古罗马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文化。②从透视法的萌发到基本弃之不用: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中古时期的欧洲实行封建制度;教会在中古西欧势力强大,控制人们的精神生活,束缚人性;教会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为其所用。③从透视法基本弃之不用到在欧洲蓬勃发展: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文艺复兴兴起;人文主义以人为核心,崇尚理性;科学革命。④运用透视法的画派与其他画派并行发展:启蒙运动: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面貌和人们的思想认识;科学技术发展,照相机的出现;新的艺术思潮出现。
(2)方法:唯物史观的指导;围绕一个历史事物展开;特定的历史时空定位,时序清晰,前后关联紧密:历史事物形成、发展、变化的过程,相对完整,逻辑清晰;史实具体,史论结合;结构合理,语言简清流畅。图文配合。
解析:(1)背景:①从没有透视法到透视法的萌发:该时期为古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体制时期,政治上古代希腊众多城邦实行民主政治,思想上古希腊先哲倡导用理性认识和解释世界,文化学术上几何学达到较高水平,古罗马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文化。②从透视法的萌发到基本弃之不用:该时期为中古时期的欧洲实行封建制度,政治思想上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教会在中古西欧势力强大,控制人们的精神生活,束缚人性;文化上教会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为其所用。③从透视法基本弃之不用到在欧洲蓬勃发展:该时期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思想上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文艺复兴兴起;该时期人文主义以人为核心,国民崇尚理性;同时科学革命开启。④运用透视法的画派与其他画派并行发展:思想上启蒙运动、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面貌和人们的思想认识;科学技术上科学技术发展,照相机的出现;新的艺术思潮出现,推动了绘画的发展。
(2)本题是对历史方法的考查,“小史”是对具体历史的撰述;应坚持唯物史观的指导,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历史实物为内容,时序清晰,前后关联紧密,还要对历史事物形成、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分析,做到逻辑清晰,史实具体,史论结合;注意文章结构合理,语言简清流畅,做到图文配合。
18.答案:(1)意义:商业精神的首要特质是和平;商业行为促进各国人民交往,促进文化交流,互通有无;商业实践破除迷信,带来真知,实现思想启蒙;商业精神是孕育自由的土壤,有利于推动民主进程。
(2)时代背景:波旁王朝君主专制加强,对外扩张;重商主义盛行;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启蒙运动发展。思想核心:理性主义。
解析:(1)意义:根据材料“首要特质是和平”可知商业精神的首要特质是和平;根据材料“知识的进步来源于交往的实践,技术以及航海技能的发展得益于航海实践”可知商业行为促进各国人民交往,促进文化交流,互通有无;根据材料“交往拓宽眼界,丰富知识”可知商业实践破除迷信,带来真知,实现思想启蒙;根据材料“是一种限制政治权力的有效手段”可知商业精神是孕育自由的土壤,有利于推动民主进程。
(2)时代背景:结合孟德斯鸠所处的时代可知波旁王朝君主专制加强,对外扩张;结合17-18世纪经济的特点可知重商主义盛行;结合启蒙运动的背景可知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启蒙运动发展。思想核心:理性主义。
19.答案:(1)特征:参与群众多(规模大);革命持续激进(程度深);影响遍及世界(范围广)。
原因:18世纪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日益壮大;法国的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严重阻碍社会进步;启蒙思想深入人心。
(2)措施:肯定自由、平等的革命诉求;建立军事独裁,实行帝制;团结不同政治派别,稳定国家秩序;用法律形式固定革命成果。
积极影响: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原则和精神。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89—1848年(法国)。特点:根据材料中的“在它先后所发生的所有革命中,唯有它是真正的群众性社会革命,”可得出参与群众多(规模大);根据材料中的“并且比任何一次类似的大巨变都要激进得多,”可得出革命持续激进(程度深);根据材料中的“在所有同时代的革命中,只有法国大革命是世界性的。”可得出影响遍及世界(范围广)。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考虑,可得出18世纪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日益壮大;法国的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严重阻碍社会进步;启蒙思想深入人心。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同上一题。措施:根据材料中的“他靠的是表面给自由、实际重秩序的手段。”可得出肯定自由、平等的革命诉求;根据材料中的“革命背后的独裁意志远远强过任何旧制度君主的意志,”可得出建立军事独裁,实行帝制;根据材料中的“为了恢复被革命撕裂的国家和欧洲大陆的秩序,波拿巴在寻求和解时拿出了他最具政治家风范的表现。他只放逐了不可和解的保王党人和雅各宾党人,并鼓励其余流亡者回国,团结到他的政权周围。”可得出团结不同政治派别,稳定国家秩序;根据材料中的“他的重要成就还包括颁布《拿破仑法典》,与旧制度下法国那有着大约400部法典的混乱状况相比,它是理性与平等的模板。”可得出用法律形式固定革命成果。
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思想等角度考虑,可得出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原则和精神。
20.答案:(1)成效:确立两级师范培养体制,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建立健全教师管理体制;培养大批教育人才,推动日本教育事业发展。
(2)原因:明治政府的支持和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提供政治保障;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西方教育的传播提供借鉴。
解析:(1)成效:根据材料“1886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师范教育令》,确立了两级师范体制。”可推出确立两级师范培养体制;根据材料“这一法令规定,凡是达到5年教龄的小学教师,本薪一律加15%,以后每增加5年加薪10%,但最多加到35%。”可推出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根据材料“在这一时期,政府明确规定教师的社会地位‘与一般官吏同’,还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把中等学校、师范学校以上的教师的任免权,上交中央政府,由文部大臣检定。”可推出建立健全教师管理体制;并结合所学可知,培养了大批教育人才,推动日本教育事业发展。
(2)原因:根据材料“1886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师范教育令》,确立了两级师范体制。”可推出国家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并结合所学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政治上,明治维新的推动,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提供政治保障;经济上,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思想上,西方教育的传播提供借鉴。
2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