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空气的成分 同步练习 ---2023-2024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4.1 空气的成分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环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园林绿化采用滴灌,可以节约用水 B.地球上总水储量大,淡水储量也比较大
C.常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气体有SO2、CO2、NO2 D.实验室使用完的药品可以随意丢奔
2.下列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除去某水样中的有色、有味物质:将该水样加入适量明矾,搅拌后过滤
B.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用蜡烛代替红磷在空气样品里燃烧,观察体积变化
C.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无色气体:分别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D.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各取一瓶样品,分别伸入燃着的小木条
3.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的是
A.SO2 浓度 B.O2 浓度 C.N2 浓度 D.H2O 浓度
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有PM2.5监测项目,PM2.5是用来监测下列项目中的
A.细颗粒物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5.下列气体中,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且空气中含量较多的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6.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B.洁净的空气属于纯净物
C.按体积分数算含量最多的是氮气,约占78%
D.露天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如烟尘
7.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氮气可用作食品保护气 B.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C.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D.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会导致酸雨
8.如图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燃烧匙中的红磷不可换成细铁丝
C.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D.本实验还可以证明剩余的气体易溶于水
9.吸氧可以帮助人们克服高原反应,主要是因为氧气
A.能够燃烧 B.没有毒性 C.帮助燃烧 D.供给呼吸
10.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同学将教材实验进行改进,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已忽略),实验时引燃红磷后便熄灭酒精灯。下列有关改进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红磷不足,会使实验测定结果偏小
B.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向右移动
C.实验结束后试管内气体的主要成分为氮气
D.改进后的装置能减少测量误差,且对环境更友好
11.我国现行的空气质量日报中,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12.人类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气,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光合作用 B.沙尘暴 C.焚烧垃圾 D.汽车尾气
13.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氧气约占21%
B.空气中PM2.5含量高说明空气质量好
C.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D.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必不可少的物质
14.空气的成分中能使酥脆的饼干变软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水蒸气
二、填空题
15.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料。
①常用的食品保险方法是填充氮气做保护气,这是利用的氮气的 。
②在大型汽车上用压缩空气开关车门和刹车。空气具有可压缩性的微观原因是 。
③利用膜分离法可制得富氧空气。当空气通过膜分离装置时,由于氧分子能透过膜而氮分子不能透过膜,就把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分离开了,该过程中发生了 变化。
16.用化学用语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17.现有五种物质:①干冰、②氮气、③氦气、④酒精,请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2)实验室中常用的燃料是 。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4)探空气球中常填充的气体是 。
三、实验题
18.空气、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1)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五等分水面以上的容积,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过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①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
②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 ,该气体 (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
(2)如下图所示,在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左右滑动的活塞的玻璃容器里放入白磷(足量,白磷着火点为40℃),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将玻璃容器固定在盛有80℃热水的烧杯上,进行实验,请回答。
①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玻璃管内活塞的运动情况是: 移动。
②实验结束后,恢复到常温后,活塞停在约刻度 处(填数字)。
四、计算题
19.一般情况下,一棵荔枝树在夏季每天大约放出1500g氧气(氧气的密度为1.43g/L,空气的密度为1.29g/L)。请计算:
(1)一棵荔枝树夏季每天产生的氧气的体积是 L(计算结果保留整数,下同)。
(2)每天产生的这些氧气相当于 L空气中的氧气。(氧气的体积分数按20%计算)
20.一个成年人每分钟消耗8升氧气,则2分钟内吸进大约空气 升
五、综合应用题
21.探究物质组成的奥秘
元素之义
人们很早就意识到,所有物质都是由几种亘古不变的基本成分—“元素”组成的。古希腊学者提出复杂的物质世界是由“水、木、火和空气”四种基本成分组成的。
I.空气是元素吗?
(1)瑞典化学家舍勒发现,将磷放在密闭钟罩内的水面上方燃烧(如下图所示),产生白烟(成分为五氧化二磷),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钟罩内水面大约上升 ,被消耗的气体是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能否用碳代替磷进行实验,为什么? ,舍勒接着把一支燃着的蜡烛放进剩余的空气里,蜡烛立即熄灭了。舍勒把不能支持蜡烛燃烧的空气称为“无效的空气”,其主要成分是 ,上述实验证明空气是可分的,因此,空气不是元素。
II.水是元素吗?
【实验探究】
(2)1781年,英国科学卡文迪什通过实验发现,将氢气和氧气按一定比例混合点燃后能生成水,写出该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发现,水通电时能分解。上述两个实验说明,水不是组成物质的元素。
①下图为电解水实验,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放在玻璃管a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 玻璃管a上方收集的气体为 (写化学式),不是水蒸气
放在玻璃管b 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 玻璃管b上方收集的气体为 (写化学式),不是水蒸气
②实验表明,水通电后发生了化学变化,请从微观的角度描述该化学变化 ,由此可见,化学变化中不变的微粒是 。
老师指出,该微粒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小组同学通过填写物质的构成及构成物质的粒子间的关系图,理解了老师的说法。请将下图填写完整。⒈ ⒉ ⒊ 。
III.木和火是元素吗?
(3)“木”(木材)隔绝空气加强热可得到木煤气(主要成分为CO、H2、CH4)、木焦油、木炭等,这种生产方式化工生产中称为干馏,由此判断“木” (填“是”或“不是”)元素。从物质变化的角度看,干馏与蒸馏的区别是 。“火”不属于物质,因此,“火”不是元素。
IV.元素的概念及其应用
(4)课本上元素的概念是:“把……的原子归为一类,每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其中 “一类原子”包括 。
A.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的所有原子
B.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相同的所有原子
C.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所有原子
(5)水分子中的氢原子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0,重水(D2O)分子中的重氢原子(符号“D”)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1,氢原子和重氢原子是否都是氢元素的原子,为什么? 。从宏观的角度看,重水是由 (填名称)组成的。
(6)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下图为地壳中的元素分布,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元素密码—元素周期表
(7)①自元素被发现以来,科学家一直在寻找已发现元素的排列规律,1869年,俄国化学家 发现化学元素的周期性,排列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成为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的有力工具。下图1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空白部分被墨水沾黑,图2是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②结合图2分析镁原子不显电子的原因 。
③图1中空白处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相对原子质量为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若用R表示该元素,则R与氯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
参考答案:
1.A
【详解】A、园林绿化采用滴灌,可以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正确;
B、地球上总水储量大,淡水储量有限,错误;
C、二氧化碳是空气成分之一,不是空气污染物,错误;
D、实验室使用完的药品不可以随意丢奔,应放入指定位置,错误。
故选A。
2.C
【详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某水样中的有色、有味物质。错误。
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可以用蜡烛代替红磷在空气样品里燃烧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错误。
C、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用澄清石灰水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正确。
D、各取一瓶样品,分别伸入燃着的小木条能用于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但不能比较二氧化碳含量,错误。
故选C。
3.A
【详解】试题分析∶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的是A.SO2浓度。故A正确。
考点∶考查空气的污染成分。
4.A
【详解】细颗粒物又称细粒、细颗粒、PM2.5,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故选A。
5.B
【分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详解】A、氮气虽然在空气中含量最多,但其化学性质不活泼,故A不正确;
B、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且在空气中含量较多,故B正确;
C、稀有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较少,故C不正确;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较少,故D不正确。故选B。
6.B
【详解】A、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不符合题意;
B、洁净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C、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78%,不符合题意;
D、露天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如烟尘等,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D
【详解】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食品保护气,不符合题意;
B、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不符合题意;
C、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二氧化硫含量升高会导致酸雨,符合题意。故选D。
8.B
【详解】A、红磷燃烧生成 P2O5 ,P2O5 是白色固体,不会形成雾,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红磷在空气中可以燃烧,消耗氧气,而细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不消耗氧气,要测定氧气的含量,必须能消耗氧气,故不可换成细铁丝,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容器内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后,水位会上升,而上升的量即为消耗的氧气的量,红磷量多,但空气中氧气的量是一定的,消耗完后,红磷就不能继续燃烧了,故水位上升的高度不随红磷的增多而变高,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本实验中水不能全部进入集气瓶中,不可以证明剩余的气体易溶于水,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D
【详解】高原氧气稀薄,不宜与正常的呼吸,会出现高原反应,吸氧可以帮助人们克服高原反应,主要是因为氧气可以供给呼吸,D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10.B
【详解】A、红磷不足,不能将氧气尽可能耗尽,测定结果偏小,说法正确;
B、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注射器内压强变小,所以注射器活塞向左移动,说法错误;
C、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氧气已与红磷反应,实验结束后试管内气体的主要成分为氮气,说法正确;
D、改进后的装置反应物在密封装置反应,能减少测量误差,减少五氧化二磷排放到空气中,对环境更友好,说法正确。
故选B。
11.A
【分析】空气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等)和烟尘(可吸入颗粒物);
【详解】A、二氧化碳是空气成分之一,不是空气污染物,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正确;
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错误;
C、一氧化碳是“空气污染指数”项目之一,错误;
D、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污染物,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错误;
故选A。
12.A
【详解】A、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作用下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并放出氧气,不会生成污染大气的物质。
B、沙尘暴会产生大量粉尘,污染大气。
C、焚烧垃圾会生成CO、SO2等污染大气的气体。
D、汽车尾气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途径,会产生大量的CO、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严重时会造成光化学烟雾。
故选A。
13.B
【详解】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氧气约占21%,故A说法正确;
B、空气中PM2.5含量高说明可吸入颗粒物多,空气质量差,故B说法错误;
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食品防腐剂,故C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空气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14.D
【详解】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和其它气体和杂质,能使酥脆的饼干变软的水蒸气,故选项D正确。
15. 稳定性 分子之间有间隔 物理
【详解】(1)利用的氮气的稳定性,氮气可用作保护气,故填:稳定性。
(2)分子之间有间隔,压强增大间隔变小,故空气具有可压缩性,故填:分子之间有间隔。
(3)把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分离开,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
16. N2 Ca
【详解】(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故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Ca。
【点睛】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17. ② ④ ① ③
【详解】(1)根据空气中成分即体积分数考虑;
(2)根据燃料的特点考虑;
(3)根据干冰的用途考虑;
(4)根据探空气球中气体的密度考虑。
解:(1)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所以最多的是氮气;
(2)燃料是能够燃烧的物质,实验室常用酒精燃烧来加热;
(3)干冰易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使水蒸气冷凝成水滴,所以用于人工降雨;
(4)探空气球中常填充的气体是密度要小,化学性质稳定没有爆炸危险,所以氦气适合。
18.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或) 氮气 不支持 先向右移动,后向左 4
【详解】(1)①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或);
②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故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该气体不支持燃烧;
(2)①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气体受热膨胀,活塞向右移动,白磷燃烧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消耗完玻璃容器里的氧气,玻璃容器里气体减少,压强降低,活塞向左移动。故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玻璃管内活塞的运动情况是: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
②足量的白磷消耗完玻璃容器里的氧气,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活塞停在约刻度4处。
19.(1)根据题意,一棵荔枝树夏季每天产生的氧气的体积是1500g÷1.43g/L=1049L;(2)空气的体积为:1049L÷20%=5245L。
【详解】见答案
20.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氧气占21%,约占五分之一;成年人每分钟需要消耗8L氧气,2分钟消耗8L×2=16L氧气,大约需要吸入空气的体积是。
【分析】根据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分析。
【详解】见答案。
21. 1/5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不能,碳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是气体 氮气(或N2) 氢气+氧气 水 化合反应 将燃着的木条 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H2 将带火星的木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O2 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氧原子重新结合成氢分子、氧分子(或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原子 离子 原子 分子 不是 干馏过程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蒸馏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A、C 是,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氢元素、氧元素(或氢、氧元素) Al2O3 门捷列夫 原子核带12个单位正电荷,核外电子带12个单位负电荷(或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总数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 20 40.08 4 失去 RCl2
【详解】本题考查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水的电解,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信息等,综合性较强。仔细阅读题文,理解题文,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分析。
(1)将磷放在密闭钟罩内的水面上方燃烧,产生白烟(成分为五氧化二磷),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钟罩内水面大约上升1/5,被消耗的气体是氧气,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不能否用碳代替磷进行实验,因为碳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是气体,钟罩内气压不减小,液面不上升;舍勒接着把一支燃着的蜡烛放进剩余的空气里,蜡烛立即熄灭了。舍勒把不能支持蜡烛燃烧的空气称为“无效的空气”,其主要成分是氮气(或N2);
(2)氢气和氧气按一定比例混合点燃后能生成水,变化的文字表达式是氢气+氧气 水,该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①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a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若观察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玻璃管a上方收集的气体为H2,不是水蒸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玻璃管b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若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玻璃管b上方收集的气体为O2,不是水蒸气;
②水通电后发生了化学变化,从微观的角度看该化学变化是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氧原子重新结合成氢分子、氧分子(或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由此可见,化学变化中不变的微粒是原子;原子能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所以⒈离子⒉原子⒊分子;
(3)“木”(木材)隔绝空气加强热可得到木煤气(主要成分为CO、H2、CH4)、木焦油、木炭等,由此判断“木”不是元素。从物质变化的角度看,木材的干馏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蒸馏是利用混合液体或液-固体系中各组分沸点不同,使低沸点组分蒸发,再冷凝以分离整个组分的单元操作过程,蒸馏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干馏与蒸馏的区别是干馏过程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蒸馏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4)元素的是指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相同的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凡质子数相同的原子称为一类原子,无论中子数是否相同。故选AC ;
(5)氢原子和重氢原子中具有相同的质子数都是1,氢原子和重氢原子都是氢元素的原子所以重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或氢、氧元素)组成的;
(6)根据图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l2O3;
(7)①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化学元素的周期性,排列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②镁原子不显电子的原因是原子核带12个单位正电荷,核外电子带12个单位负电荷(或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总数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
③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图1中空白处元素在钾元素的右侧,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比钾多1,所以该元素原子序数为20,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镁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位于第3周期,图1中空白处的元素,位于镁元素的下方,所以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4周期,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该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也为2,少于4个,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该元素在形成化合物呈+2价,氯元素呈-1价,若用R表示该元素,则R与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RCl2。
点睛:舍勒的实验原理是利用可燃物在钟罩内燃烧消耗氧气,使钟罩内的气压减小,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液面上升,上升的液体体积等于消耗的氧气体积。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可燃物燃烧后钟罩内气压要减小,所以可燃物燃烧时不能产生气体。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