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分必刷】决胜2023年中考化学全真模拟卷(全国通用②)(含解析)


【夺分必刷】决胜2023年中考化学全真模拟卷(全国通用)
第二模拟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Ca 40  Fe 56 Cu 64 Ag 108 Ba 137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 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十一篇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有利于实现该目标的是
A. 大量使用化肥,增加农作物收 B. 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
C. 大量使用一次性餐盒,保证饮食卫生 D.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满足用电需求
【答案】B
【解析】
A、大量使用化肥,虽然能够增加农作物收,但残留的化肥会污染水体,选项错误;
B、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能够增强植物对空气中有害气体和烟尘的吸收能力,有助于减缓空气污染,选项增强;
C、大量使用一次性餐盒,废弃后会产生白色污染,加重环境的污染程度,选项错误;
D、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耗费定律的煤炭,会增加空气中有害气体和烟尘的含量,加重空气的污染,选项错误,故选B。
2. 下列符号中“2”代表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A. 2N——2个氮原子 B. 2O3——2个臭氧分子
C. 2Cl-——2个氯离子 D. Ca2+——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
【答案】D
【解析】
A、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个数,2N表示2个氮原子,故A不符合题意;
B、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该物质的分子个数,2O3表示2个臭氧分子,故B不符合题意;
C、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该离子的个数,2Cl-表示2个氯离子,故C不符合题意;
D、离子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Ca2+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钢铁生锈 B. 衣服晾干 C. 冰雪融化 D. 干冰升华
【答案】A
【解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衣服晾干、冰雪融化、干冰升华都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钢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故选A。
4. 下列物质由分子组成的是
A. 铁 B. 氯化钠 C. 水 D. 硝酸钾
【答案】C
【解析】
A、铁是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D、硝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粗盐提纯实验包含称量、溶解、过滤和蒸发等步骤,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称取粗盐 B. 溶解粗盐
C. 过滤悬浊液 D. 蒸发滤液
【答案】D
【解析】
A、天平工作原理“左物右码”,而题中砝码与物品的位置颠倒了,不符合题意;
B、溶解粗盐过程中,不应该在量筒中溶解且用玻璃棒搅拌,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在烧杯中溶解粗盐,用玻璃棒搅拌,不符合题意;
C、过滤悬浮液过程中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原则,即: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中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紧靠有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不符合题意;
D、蒸发滤液过程中要用玻璃棒搅拌,防止蒸发的体液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符合题意;
故选D。
6. 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 外出随手关灯 B. 自带布袋购物
C. 骑自行车出行 D. 使用一次性餐具
【答案】D
【解析】
A、外出随手关灯,能节约电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B、自带布袋购物,能减少白色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C、骑自行车出行,能减少燃油、燃气交通工具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D、使用一次性餐具,树木会减少,进而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故选D。
7.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小木棍蘸取浓盐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变黑
B. 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表面皿上,无明显现象
C.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 加热碱式碳酸铜,固体从绿色变为黑色
【答案】D
【解析】
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小木棍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变黑,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表面皿上,其表面潮湿而逐渐溶解,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加热碱式碳酸铜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固体由绿色变为黑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8. 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不合理的
A. 门捷列夫发表了元素周期表 B. 波义耳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
C. 居里夫妇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D. 拉瓦锡第一次提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答案】B
【解析】
A、门捷列夫发表了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选项正确;
B、波义耳与质量守恒定律失之交臂,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选项错误;
C、居里夫妇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选项正确;
D、拉瓦锡第一次提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选项正确,故选B
9.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B. 干冰升华吸热,用于冷链运输新冠疫苗
C. 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 D. 金刚石硬度大,用于切割玻璃
【答案】C
【解析】
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不符合题意;
B、干冰升华吸热,可产生低温环境,用于冷链运输新冠疫苗,不符合题意;
C、石墨质软,容易留下痕迹,可用于生产铅笔,符合题意;
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切割玻璃,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中,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 Fe2O3→Fe B. CO2→H2O C. S→SO3 D. Ca(OH)2→NaOH
【答案】C
【解析】
A、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氧化铁能一步反应转化为铁,故正确;
B、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能一步反应转化为水,故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不能一步反应转化为三氧化硫,故错误;
D、氢氧化钙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能一步反应转化为氢氧化钠,故正确。
故选C。
11. 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
A. NH4HCO3 B. CO(NH2)2 C. Ca3(PO4)2 D. KNO3
【答案】D
【解析】
碳酸氢铵、尿素只含有氮磷钾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磷酸钙只含有氮磷钾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硝酸钾同时含有氮磷钾中的钾、氮两种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D。
12.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 Mg2+ 、SO、Cl- B. Cu2+、H+、NO
C. CO、Na+、H+ D. H+、K+、OH-
【答案】A
【解析】
A、Mg2+ 、SO、Cl-之间不反应,因此离子间能共存,且是无色溶液,故选项正确;
B、Cu2+、H+、NO之间不反应,离子能共存,但Cu2+在溶液中的是蓝色的;无法形成无色透明溶液,故选项不正确;
C、CO和H+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因此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不正确;
D、H+和 OH-会生成水,因此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A。
13. 人们常用的口罩最核心的材料是熔喷布(主要原科是聚丙烯,化学式:(C3H6)n,n是千以上的常数)。聚丙烯可由丙烯(化学式:C3H6)发生反应而得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熔喷布具有很好的过滤性 B. 丙烯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2
C. 聚丙烯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 每个丙烯分子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构成
【答案】B
【解析】
A、熔喷布可以过滤掉空气中的部分粉尘、颗粒物以及病毒等微生物,具有很好的过滤性,不符合题意;
B、根据丙烯的化学式可知,丙烯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2×3):6=6:1,符合题意;
C、聚丙烯是由丙烯聚合而成的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D、根据丙烯的化学式可知,每个丙烯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 现有32g某可燃物在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后,测得生成88g二氧化碳和72g水,关于该可燃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定是氧化物 B. 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答案】B
【解析】
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44g+36g﹣16g=64g,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00% =12g,氧元素的质量为44g﹣12g=32g,36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36g××100%=4g,氧元素的质量为36g﹣4g=32g,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来自于该可燃物,该可燃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2g+32g﹣64g=0,则该可燃物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故选B。
15. 归纳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是
A.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碱的溶液的pH大于7,所以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C.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 碳酸盐与盐酸反应会产生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答案】C
【解析】
A、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和碱,还有可能是酸和金属氧化物或碱和非金属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B、pH大于7的溶液是碱性溶液,但不一定是碱溶液,还有可能是盐溶液,故选项错误;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选项正确;
D、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可能是碳酸盐或碳酸氢盐或活泼金属,故选项错误;
故选择C;
16. 根据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蒸馏水经煮沸并迅速冷却)
A. 甲和乙对比:水是铁钉生锈的必要条件 B. 乙和丙对比:空气是铁钉生锈的必要条件
C. 甲和丙对比:空气是铁钉生锈的必要条件 D. 甲和丁对比:水是铁钉生锈的必要条件
【答案】D
【解析】
A、甲和乙现象是铁都不生锈,现象相同,不能说明水是铁钉生锈的必要条件,错误;
B、乙和丙是铁都不生锈,现象相同,不能说明空气是铁钉生锈的必要条件,错误;
C、甲和丙铁都不生锈,现象相同,不能说明空气是铁钉生锈的必要条件,错误;
D、甲和丁对比,甲中铁不生锈,丁中铁生锈,控制变量是水,说明水是铁钉生锈的必要条件,正确;
故选D。
17.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及操作方法
A CO2(CO) 通入氧气并点燃
B KCl固体(K2CO3固体) 加入过量稀盐酸溶解,蒸发结晶
C Fe粉(Cu粉) 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
D NaCl溶液(MgCl2) 加入适量氢氧化钾溶液,过滤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通入氧气点燃,因为二氧化碳较多时并不能支持燃烧,且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容易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氧气,不符合题意;
B、除去氯化钾中的碳酸钾,加入过量稀盐酸,稀盐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和水,再蒸发结晶即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钾,符合题意;
C、铁粉中含有铜粉,加入过量稀硫酸,铁粉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粉不反应,过滤得到的是铜粉,不符合题意;
D、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氯化镁,加入适量氢氧化钾溶液,氯化镁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题意。故选B。
18. 下表为氯化钾、硝酸钾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KCl 28 34.2 40.1 45.8 51.3 56.3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A.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5.8g
B. 40℃时,将30g氯化钾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 随温度变化,溶解度变化较大的是氯化钾
D. 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氯化钾和硝酸钾溶解度相等的点在20℃~40℃之间
【答案】D
【解析】
A、由表中数据可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不符合题意;
B、由表中数据可知,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1g,该温度下,将30g氯化钾加入50g水中,只能溶解20.05g,充分溶解后,有部分溶质未溶解,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C、由表中数据可知,溶解度变化较大的是硝酸钾,不符合题意;
D、由表中数据可知,20℃时,溶解度:氯化钾>硝酸钾,40℃时,溶解度:氯化钾<硝酸钾,故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氯化钾和硝酸钾溶解度相等的点在20℃~40℃之间,符合题意。
故选D。
19. 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NH4Cl和NaCl 取样,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闻气味
B 除去MnO2中少量的KMnO4 加热固体混合物
C 鉴别厨房里的白酒和白醋 观察颜色
D 鉴别实验室里的食盐水和蔗糖水 品尝味道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A、向氯化铵中加入熟石灰研磨会生成氨气,氨气有刺激性气味,而向氯化钠中加入熟石灰无变化,故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故A正确;
B、高锰酸钾在加热时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水,引入了新的杂质锰酸钾,不符合除杂原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错误;
C、白酒和白醋均为无色液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错误;
D、实验室中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实验室里不能用品尝味道的方法鉴别食盐水和蔗糖水,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错误;
故选A。
20. 向一定质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的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图中0a段可知原混合物中含HCl7.3g
B. a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
C. 原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为5.55g
D. x的值为10.6
【答案】C
【解析】
【分析】加入的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把盐酸消耗完了,才开始与氯化钙反应,开始生成沉淀,最后到达最高点说明已经反应完了。
A、图中0a段表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气体,设原混合物中含HCl质量为m,参加反应的碳酸钠质量为y
2HCl+Na2CO3=2NaCl+H2O+CO2↑
73 106 44
y m 2.2g
= m=3.65g
= y=5.3g
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a点时,盐酸恰好与碳酸钠反应完全,则a点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未参加反应的氯化钙,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设原混合溶液中氯化钙质量为n,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质量为z,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11 100
n z 5g
= n=5.55g
= z=5.3g
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A、C计算可知,参加反应的碳酸钠质量为5.3g+5.3g=10.6g,则恰好完全反应时,加入的Na2CO3溶液质量为=106g,即x的值为106,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本题包括4小题,共26分)
21. (4分)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2)儿童患佝偻病、骨骼疏松是因为缺少_______元素。
(3)改良酸性土壤常用_______。
(4)用铁制作炊具是利用其良好的延展性和_______性。
【答案】
(1)甲烷或CH4
(2)钙或Ca
(3)氢氧化钙或Ca(OH)2
(4)导热
【解析】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或CH4);
(2)儿童患佝偻病、骨骼疏松是因为缺少钙(或Ca)元素;
(3)氢氧化钙呈碱性且价格便宜。改良酸性土壤常用氢氧化钙或Ca(OH)2;
(4)用铁制作炊具是利用其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热性。
22. (5分) 含硫煤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物。为防治该污染,某工厂设计了新的治污方法,同时可得到化工产品,该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该工艺流程是除去含硫煤燃烧时产生的_________(填物质名称)。
(2)该过程中得到的化工产品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3)该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4)写出图中步骤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答案】
(1)二氧化硫
(2)H2SO4 (3)Fe、S、O
(4)Fe2(SO4)3+SO2 H2O=2FeSO4+2H2SO4
【解析】
(1)由图可知,该工艺流程中,硫酸铁吸收二氧化硫得到硫酸和硫酸亚铁,故该工艺流程是除去含硫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
(2)由图可知,该工艺流程中,硫酸铁和硫酸亚铁相互转化,得到的化工产品是H2SO4;
(3)该过程中,步骤①为硫酸铁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和硫酸亚铁,由于生成物中含氢元素,故水参与了反应,故该反应为二氧化硫、水、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硫酸,该反应中铁元素由+3价转化为+2价,硫元素由+4价转化为+6价,铁元素和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步骤②中硫酸亚铁和氧气、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该反应中,铁元素由+2价转化为+3价,氧元素由0价转化为-2价,故铁元素和氧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该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Fe、S、O;
(4)由(3)可知,步骤①发生反应为硫酸铁、二氧化硫、水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硫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SO4)3+SO2 H2O=2FeSO4+2H2SO4。
23. (7分) Mg(OH)2是常用的阻燃材料,纯品CaCO3是一种常用的食品、医药添加剂。以白云石(CaCO3、MgCO3的混合物)为原料制备Mg(OH) 2和CaCO3的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CO2+CaCO3+H2O=Ca(HCO3)2,Ca(HCO3)2可溶于水。
(1)将白云石粉碎的目的是 _________ 。
(2)“酸溶”后溶液中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氯化镁,写出“酸溶”时MgC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该工艺流程中,“氨水”需过量,除了使镁离子沉淀完全,另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二氧化碳不宜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
(4)“滤液x”的主要成分可作化肥,属于化肥中的_________肥。
(5)对上述流程中涉及到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Mg(OH)2和CaCO3都属于盐
b.CaCO3通常可作食品干燥剂
c.Mg(OH)2作阻燃材料,受热时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则分解反应方程式为:Mg(OH)2H2O↑+ MgO
【答案】
(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快速反应。
(2)MgCO3+2HCl=MgCl2+H2O+CO2↑
(3)调节溶液pH值(或去除过量的盐酸) 二氧化碳、碳酸钙和水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使碳酸钙的产率降低。
(4)氮
(5)c
【解析】
(1)将白云石粉碎,可以提高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加充分。
(2)“酸溶”时,MgCO3与盐酸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MgCO3+2HCl=MgCl2+H2O+CO2↑。
(3)该工艺流程中,“氨水”需过量,除了使镁离子沉淀完全,另一可能的原因是去除上一步中过量的稀盐酸,调节溶液的pH值;如果二氧化碳过量,则过量的二氧化碳会和水、碳酸钙反应会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使碳酸钙的产率降低。
(4)通入二氧化碳,氯化钙、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铵,故“滤液x”中含氯化铵,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5)a、CaCO3是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Mg(OH)2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该选项错误;
b、CaCO3既不与水反应,也不具有吸水性,不能作为食品干燥剂,该选项错误;
c、Mg(OH)2作阻燃材料,受热时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应为水蒸气和氧化镁,其化学方程式为Mg(OH)2H2O↑+ MgO,该选项正确。故选c。
24. (10分)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都离不开水。
(1)海水属于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从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中,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自来水厂将河水进行净化的过程中不包括下列哪种净水方法___________(填字母)。
A. 沉淀 B. 过滤 C. 蒸馏 D. 吸附
(3)硬水中含较多的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人们在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4)水是常用的溶剂。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欲配制80g质量分数为12%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
①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②称量时,氢氧化钠固体应放在___________(填“滤纸”或“烧杯”)中。
③下列说法或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配制该溶液时所需的玻璃仪器中不包括玻璃棒
B.用量程为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C.将称量好的固体倒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5)水是实验室中最常见的试剂,实验室常利用水来实现安全防护。
①白磷的着火点为40℃。实验室常将少量白磷保存在盛有水的广口瓶中,由图甲可知,白磷不与水反应,其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②取用的硫粉过多,实验时需将燃烧终止,在不增加仪器与药品的前提下,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答案】
(1)混合物 饱和
(2)C
(3)Ca2+、Mg2+ 煮沸
(4)①. 9.6 ②. 烧杯 ③. B
(5)①隔绝氧气 ②将燃烧匙浸入水中
【解析】
(1)海水是由水、氯化钠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蒸发海水,氯化钠结晶析出,故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2)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包括沉淀(使悬浮的杂质沉降)、过滤(除去难溶性杂质)、吸附(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消毒(除去病毒和细菌)、无需蒸馏。
故选C;
(3)硬水中含有较多的Ca2+、Mg2+;
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故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4)①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80g×12%=9.6g;
②氢氧化钠腐蚀性较强,应放在烧杯中进行称量;
③A、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及所需仪器为:计算、称量(托盘天平、药匙)、量取(量筒、胶头滴管)、溶解(烧杯、玻璃棒)、装瓶贴标签,故配制该溶液时所需的玻璃仪器中包括玻璃棒,不符合题意;
B、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9.6g,所需水的质量为:80g-9.6g=70.4g,量筒量程的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故应用量程为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符合题意;
C、溶解固体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进行,不符合题意;
故选B;
④在量取水的体积时,若采用仰视的方法读数,仰视读数,读取数值小于实际数值,会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大,溶液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5)①由图甲可知,白磷沉在水底,说明白磷的密度比水大;
白磷的着火点较低,与空气接触,容易发生自燃,故水的作用是:隔绝空气;
②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故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要想将燃烧停止,可将燃烧匙浸入水中,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4分)
25. (15分) 实验小组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制取少量二氧化碳
(1)配制10%的稀盐酸
①计算:市售浓盐酸溶质质量分数通常为37%。配制185g10%的稀盐酸,需要37%的浓盐酸质量为________g。
②配制:量取所需浓盐酸和水于烧杯中,用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搅拌,充分混合。
(2)制取二氧化碳(可供选择的部分装置如下图)
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上述装置中起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效果的是____________(填编号)。装置中多孔隔板不能选用铁片材质的原因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若用E装置干燥二氧化碳,则E中盛放的试剂为___________。
③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导管___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④为验证制得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将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盛有少量新制的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始终没有变浑浊,原因可他是制得的气体中混有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为使验证实验成功,可将气体先通过足量的__________(填字母),再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预期的现象,证明是二氧化碳。
A.氢氧化钠溶液 B.碳酸氢钠溶液 C.硝酸银溶液
(3)实验结束清洗仪器,实验小组同学发现试管中变浑浊的石灰水又澄清了这一异常现象。
【查阅资料】
a.二氧化碳与水、碳酸钙能通过化合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可溶于水
b.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相同温度下同种溶液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
c.浊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中悬浮物的多少,悬浮物越多则透光率越小,浊度值越小,溶液透明时浊度值(透光率)为100%。
【实验验证】
该同学将制得的二氧化碳持续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中,用电导率传感器采集数据,如图1所示。
【分析推理】
①实验中0~10s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溶液电导率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10s后浑浊的液体又逐渐变澄清,溶液的电导率上升,是因为_________。
【实验再探究】若同时使用浊度传感器测定反应过程中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情况,反应过程中溶液浊度与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AB段溶液浊度变小是因为有氢氧化钙固体析出
B.CD段浊度上升,此过程发生的反应与BC段的不同
C.最终溶液并未完全澄清
【答案】
(1)①50 ②玻璃棒
(2)①. CaCO3+2HCl=CaCl2+H2O+CO2↑ A Fe+2HCl=FeCl2+H2↑
②浓硫酸或浓H2SO4 ③a ④ 氯化氢 C
(3)①CO2+Ca(OH)2=CaCO3↓+H2O ②二氧化碳与水、碳酸钙能通过化合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可溶于水,溶液中钙离子、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增大 A
【解析】
(1)①解:设需要37%的浓盐酸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185g×10%=37%x,x=50g;
②量取所需浓盐酸和水于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充分混合;
(2)①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上述装置中起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效果的是A。A装置可将固体置于多孔隔板上,关闭旋塞,通过长颈漏斗添加液体,固液接触,反应开始,生成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旋塞,气体导出,固液接触,反应开始,B装置中缺少多孔隔板,C装置中长颈漏斗下端在多孔隔板以上,无法实现固液分离,D装置中缺少弹簧夹,故选A;
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会导致制得的二氧化碳不纯,故不能选择铁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②若用E装置干燥二氧化碳,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二氧化碳不反应,可选择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故E中盛放的试剂是浓硫酸;
③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则气体应从导管a端通入;
④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从而导致澄清石灰水不能变浑浊,故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始终没有变浑浊,原因可他是制得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
A、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不但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B、碳酸氢钠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会对二氧化碳的验证产生干扰,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银和二氧化碳不反应,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可除去氯化氢,且无二氧化碳生成,符合题意。
故选C;
(3)①实验中0~10s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溶液电导率降低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溶液中离子数目减少,溶液电导率降低,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②10s后浑浊的液体又逐渐变澄清,溶液的电导率上升,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碳酸钙能通过化合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可溶于水,溶液中钙离子、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增大;
实验再探究:
A、AB段溶液浊度变小是因为先排出的是装置内的空气,空气中含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但是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少,故AB段溶液浊度变化较少,符合题意;
B、BC段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浊度下降,CD段碳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故浊度上升,发生的反应不同,不符合题意;
C、最终浊度值为80%,并未完全澄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6. (9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实验室器材进行了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酸碱中和反应。利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后将注射器内的液体逐滴注入烧瓶内。
(1)实验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c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对应图3中___________点温度最高。
(3)能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是:
①溶液的颜色从红色变为无色;②溶液的pH___________。
【实验三】探究NaOH和CO2的反应。
(4从压强变化的角度探究。
①利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瓶内形成红色“喷泉”,原因是烧瓶内压强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
②利用图4装置进行实验,分别将等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同时注入盛有等体积CO2的玻璃容器中。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5)利用“数字化实验”探究。利用图5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装置内压强变化如图6所示,a点时推入NaOH溶液,b点时推入稀盐酸。
①ab段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bc段压强不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③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答案】
(1)NaCl
(2)b
(3)≤7(=7或<7等合理即可)
(4)①小于 ②. U型管内左侧液面升高,右侧液面降低(合理即可)
(5)①CO2+2NaOH=Na2CO3+H2O ②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此时内部气体体积没有变化,压强不变 ③添加稀盐酸后,有气泡产生
【解析】
(1)c点pH小于7,此时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加热蒸发后只能得到氯化钠;故答案为:NaCl;
(2)b点pH=7,说明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温度最高;故答案为:b;
(3)如不发生反应,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溶液始终为碱性,pH不会小于等于7,因从说明pH≤7,也可以证明氢氧化钠减少,发生了反应;故答案为:≤7;
(4)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所以烧瓶内压强小于外加外加大气压;故答案为:小于;
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程度高,所以右侧减小的压强大,所以可以看到液面出现右高左低的现象;故答案为:U型管内左侧液面升高,右侧液面降低;
(5)①ab段压强减小,说明气体减少,所以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消耗了气体,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
②bc段压强不变,说明气体没有变化,说明氢氧化钠过量,此时加入稀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不会引起压强明显变化;故答案为: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此时内部气体体积没有变化,压强不变;
③cd段压强增大,说明有气体产生,说明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可以看到气泡,证明有碳酸钠存在,因此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产生;故答案为:添加稀盐酸后,有气泡产生。
四、(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7. (10分) 某化学小组对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制备与性质产生兴趣,他们了解到下列化学史及相关信息:
(1)Ⅰ.索尔维法的原理: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CO2↑+H2O
Ⅱ.氨气(NH3)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的碱性气体。
Ⅲ.Na2CO3与HCl的反应分步进行,首先发生反应: Na2CO3+HCl=NaHCO3+NaCl
(2)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吕布兰法和素尔维法的基础上创立了先进的侯氏制碱法,基本消除废弃物的排放,同时生产NaHCO3和NH4Cl。
实验室检验氯化铵中含有铵根离子的方法是:取样,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酒精灯上微热,再将____________试纸放在试管口,变蓝,则证明含有铵根。
【实验目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索尔维法制备碳酸氢钠,进而制得碳酸钠。
【实验设计】
步骤1:关闭K1打开K2使氨气进入装置C,调节气流速率,待装置C中气流平稳后,打开K1通入CO2。
步骤2:待装置C的锥形瓶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关闭K2停止通NH3,一段时间后,关闭K1停止通CO2。
步骤3:将锥形瓶内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即得碳酸氢钠固体。
步骤4:将所得碳酸氢钠固体加热制取碳酸钠。
【表达交流】
①装置B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②装置C锥形瓶上连接的长颈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 用于添加饱和食盐水
B 平衡气压
C 冷凝回流
③步骤2中关闭K2停止通NH3后,还要继续通一段时间CO2,其目的是_________。
④步骤3中“低温干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反思评价】
有同学认为应该在C的长颈漏斗内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理由是____________。
【延伸拓展】
(1)以前实验室制备纯碱(Na2CO3)的主要步骤为:将饱和NaCl溶液倒入烧杯加热,控制30~35℃,搅拌下分批加入研细的NH4HCO3固体,加料完毕,保温30分钟,静置、过滤得NaHCO3晶体。用少量蒸馏水洗涤除去杂质、抽干,转入蒸发皿中灼烧得Na2CO3固体.
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留100g水)
温度溶解度 0℃ 10℃ 20℃ 30℃ 40℃ 50℃ 60℃ 100℃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9.8
NH4HCO3 11.9 15.8 21.0 27.0 - - - -
NaHCO3 6.9 8.1 9.6 11.1 12.7 14.5 16.4 -
NH4Cl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3 77.3
①静置后只析出NaHCO3晶体的原因______________。
②过滤所得母液中含有NaHCO3、NaCl、NH4Cl、NH4HCO3,加入适当试剂并作进一步处理,使_________(填化学式)循环使用,回收得到NH4Cl晶体。
(2)分别取碳酸氢钠4.2g和碳酸钠5.3g放入相同大小的锥形瓶中,分别在密闭条件下加入相同质量、相同浓度的盐酸(足量)。在相同的条件下,测量出生成气体的体积,得到时间-体积关系曲线图应为_________。
【答案】
(2)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表达交流】
①NaHCO3+HCl= NaCl +CO2↑+H2O ②AB ③尽可能多吸收二氧化碳,增大碳酸氢钠产率 ④.防止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反思评价】防止氨气挥发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延伸拓展】
(1)①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最小 ⑧. NaCl
(2) B
【解析】
(2)氯化铵与氢氧化钠在加热的时候能生成氨气,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表达交流]①依据题中装置B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所以反应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②分析装置图可知反应进行时要同时向装置C中通入CO2和 NH3容易造成C瓶压强过大,瓶塞弹出,所以C锥形瓶上连接的长颈漏斗的作用是平衡压强,同时用于添加饱和食盐水,故选AB;
③依据题意氨气(NH3)极易溶于水的碱性气体,所以溶液中氨气含量多,为了更多吸收CO2,还要继续通一段时间CO2,生成的NaHCO3更多,提高产率;
④依据题中信息可知的NaHCO3受热易分解,“低温干燥”的原因是防止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反思评价]因为氨气(NH3)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碱性气体。C的长颈漏斗内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是为了吸收挥发出的氨气防止污染空气;
[延伸拓展](1)①分析溶解度数据可知在30~35℃时,NaHCO3溶解度最小,容易形成NaHCO3饱和溶液,溶质容易从溶液中析出,所以静置后只析出NaHCO3晶体的原因在30~35℃时,NaHCO3溶解度最小;
②依据题意过滤所得母液中含有NaHCO3、NaCl、NH4Cl、NH4H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就形成了NaCl、NH4Cl,NaCl是反应的原料可以循环使用,而回收得到NH4Cl晶体作氮肥;
(2)设4.2g碳酸氢钠和5.3g碳酸钠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分别为x和y,
NaHCO3+HCl=NaCl+H2O+CO2↑
84 44
4.2g x

x=2.2g
Na2CO3+2HCl= 2NaCl+H2O+CO2↑
106 44
5.3g y

y=2.2g
y=2.2g,通过计算可知产生二氧化碳质量相同,又因碳酸氢钠与盐酸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速率快,所以选B。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夺分必刷】决胜2023年中考化学全真模拟卷(全国通用)
第二模拟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Ca 40  Fe 56 Cu 64 Ag 108 Ba 137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 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十一篇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有利于实现该目标的是
A. 大量使用化肥,增加农作物收 B. 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
C. 大量使用一次性餐盒,保证饮食卫生 D.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满足用电需求
2. 下列符号中“2”代表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A. 2N——2个氮原子 B. 2O3——2个臭氧分子
C. 2Cl-——2个氯离子 D. Ca2+——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
3.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钢铁生锈 B. 衣服晾干 C. 冰雪融化 D. 干冰升华
4. 下列物质由分子组成的是
A. 铁 B. 氯化钠 C. 水 D. 硝酸钾
5. 粗盐提纯实验包含称量、溶解、过滤和蒸发等步骤,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称取粗盐 B. 溶解粗盐
C. 过滤悬浊液 D. 蒸发滤液
6. 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 外出随手关灯 B. 自带布袋购物
C. 骑自行车出行 D. 使用一次性餐具
7.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小木棍蘸取浓盐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变黑
B. 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表面皿上,无明显现象
C.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 加热碱式碳酸铜,固体从绿色变为黑色
8. 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不合理的
A. 门捷列夫发表了元素周期表 B. 波义耳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
C. 居里夫妇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D. 拉瓦锡第一次提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9.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B. 干冰升华吸热,用于冷链运输新冠疫苗
C. 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 D. 金刚石硬度大,用于切割玻璃
10.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中,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 Fe2O3→Fe B. CO2→H2O C. S→SO3 D. Ca(OH)2→NaOH
11. 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
A. NH4HCO3 B. CO(NH2)2 C. Ca3(PO4)2 D. KNO3
12.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 Mg2+ 、SO、Cl- B. Cu2+、H+、NO
C. CO、Na+、H+ D. H+、K+、OH-
13. 人们常用的口罩最核心的材料是熔喷布(主要原科是聚丙烯,化学式:(C3H6)n,n是千以上的常数)。聚丙烯可由丙烯(化学式:C3H6)发生反应而得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熔喷布具有很好的过滤性 B. 丙烯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2
C. 聚丙烯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 每个丙烯分子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构成
14. 现有32g某可燃物在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后,测得生成88g二氧化碳和72g水,关于该可燃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定是氧化物 B. 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15. 归纳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是
A.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碱的溶液的pH大于7,所以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C.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 碳酸盐与盐酸反应会产生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16. 根据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蒸馏水经煮沸并迅速冷却)
A. 甲和乙对比:水是铁钉生锈的必要条件 B. 乙和丙对比:空气是铁钉生锈的必要条件
C. 甲和丙对比:空气是铁钉生锈的必要条件 D. 甲和丁对比:水是铁钉生锈的必要条件
17.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及操作方法
A CO2(CO) 通入氧气并点燃
B KCl固体(K2CO3固体) 加入过量稀盐酸溶解,蒸发结晶
C Fe粉(Cu粉) 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
D NaCl溶液(MgCl2) 加入适量氢氧化钾溶液,过滤
A. A B. B C. C D. D
18. 下表为氯化钾、硝酸钾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KCl 28 34.2 40.1 45.8 51.3 56.3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A.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5.8g
B. 40℃时,将30g氯化钾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 随温度变化,溶解度变化较大的是氯化钾
D. 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氯化钾和硝酸钾溶解度相等的点在20℃~40℃之间
19. 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NH4Cl和NaCl 取样,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闻气味
B 除去MnO2中少量的KMnO4 加热固体混合物
C 鉴别厨房里的白酒和白醋 观察颜色
D 鉴别实验室里的食盐水和蔗糖水 品尝味道
A. A B. B C. C D. D
20. 向一定质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的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图中0a段可知原混合物中含HCl7.3g
B. a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
C. 原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为5.55g
D. x的值为10.6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本题包括4小题,共26分)
21. (4分)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2)儿童患佝偻病、骨骼疏松是因为缺少_______元素。
(3)改良酸性土壤常用_______。
(4)用铁制作炊具是利用其良好的延展性和_______性。
22. (5分) 含硫煤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物。为防治该污染,某工厂设计了新的治污方法,同时可得到化工产品,该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该工艺流程是除去含硫煤燃烧时产生的_________(填物质名称)。
(2)该过程中得到的化工产品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3)该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4)写出图中步骤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3. (7分) Mg(OH)2是常用的阻燃材料,纯品CaCO3是一种常用的食品、医药添加剂。以白云石(CaCO3、MgCO3的混合物)为原料制备Mg(OH) 2和CaCO3的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CO2+CaCO3+H2O=Ca(HCO3)2,Ca(HCO3)2可溶于水。
(1)将白云石粉碎的目的是 _________ 。
(2)“酸溶”后溶液中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氯化镁,写出“酸溶”时MgC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该工艺流程中,“氨水”需过量,除了使镁离子沉淀完全,另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二氧化碳不宜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
(4)“滤液x”的主要成分可作化肥,属于化肥中的_________肥。
(5)对上述流程中涉及到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Mg(OH)2和CaCO3都属于盐
b.CaCO3通常可作食品干燥剂
c.Mg(OH)2作阻燃材料,受热时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则分解反应方程式为:Mg(OH)2H2O↑+ MgO
24. (10分)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都离不开水。
(1)海水属于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从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中,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自来水厂将河水进行净化的过程中不包括下列哪种净水方法___________(填字母)。
A. 沉淀 B. 过滤 C. 蒸馏 D. 吸附
(3)硬水中含较多的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人们在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4)水是常用的溶剂。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欲配制80g质量分数为12%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
①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②称量时,氢氧化钠固体应放在___________(填“滤纸”或“烧杯”)中。
③下列说法或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配制该溶液时所需的玻璃仪器中不包括玻璃棒
B.用量程为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C.将称量好的固体倒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5)水是实验室中最常见的试剂,实验室常利用水来实现安全防护。
①白磷的着火点为40℃。实验室常将少量白磷保存在盛有水的广口瓶中,由图甲可知,白磷不与水反应,其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②取用的硫粉过多,实验时需将燃烧终止,在不增加仪器与药品的前提下,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4分)
25. (15分) 实验小组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制取少量二氧化碳
(1)配制10%的稀盐酸
①计算:市售浓盐酸溶质质量分数通常为37%。配制185g10%的稀盐酸,需要37%的浓盐酸质量为________g。
②配制:量取所需浓盐酸和水于烧杯中,用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搅拌,充分混合。
(2)制取二氧化碳(可供选择的部分装置如下图)
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上述装置中起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效果的是____________(填编号)。装置中多孔隔板不能选用铁片材质的原因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若用E装置干燥二氧化碳,则E中盛放的试剂为___________。
③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导管___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④为验证制得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将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盛有少量新制的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始终没有变浑浊,原因可他是制得的气体中混有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为使验证实验成功,可将气体先通过足量的__________(填字母),再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预期的现象,证明是二氧化碳。
A.氢氧化钠溶液 B.碳酸氢钠溶液 C.硝酸银溶液
(3)实验结束清洗仪器,实验小组同学发现试管中变浑浊的石灰水又澄清了这一异常现象。
【查阅资料】
a.二氧化碳与水、碳酸钙能通过化合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可溶于水
b.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相同温度下同种溶液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
c.浊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中悬浮物的多少,悬浮物越多则透光率越小,浊度值越小,溶液透明时浊度值(透光率)为100%。
【实验验证】
该同学将制得的二氧化碳持续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中,用电导率传感器采集数据,如图1所示。
【分析推理】
①实验中0~10s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溶液电导率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10s后浑浊的液体又逐渐变澄清,溶液的电导率上升,是因为_________。
【实验再探究】若同时使用浊度传感器测定反应过程中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情况,反应过程中溶液浊度与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AB段溶液浊度变小是因为有氢氧化钙固体析出
B.CD段浊度上升,此过程发生的反应与BC段的不同
C.最终溶液并未完全澄清
碳酸氢钙,故浊度上升,发生的反应不同,不符合题意;
26. (9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实验室器材进行了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酸碱中和反应。利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后将注射器内的液体逐滴注入烧瓶内。
(1)实验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c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对应图3中___________点温度最高。
(3)能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是:
①溶液的颜色从红色变为无色;②溶液的pH___________。
【实验三】探究NaOH和CO2的反应。
(4从压强变化的角度探究。
①利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瓶内形成红色“喷泉”,原因是烧瓶内压强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
②利用图4装置进行实验,分别将等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同时注入盛有等体积CO2的玻璃容器中。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5)利用“数字化实验”探究。利用图5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装置内压强变化如图6所示,a点时推入NaOH溶液,b点时推入稀盐酸。
①ab段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bc段压强不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③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四、(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7. (10分) 某化学小组对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制备与性质产生兴趣,他们了解到下列化学史及相关信息:
(1)Ⅰ.索尔维法的原理: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CO2↑+H2O
Ⅱ.氨气(NH3)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的碱性气体。
Ⅲ.Na2CO3与HCl的反应分步进行,首先发生反应: Na2CO3+HCl=NaHCO3+NaCl
(2)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吕布兰法和素尔维法的基础上创立了先进的侯氏制碱法,基本消除废弃物的排放,同时生产NaHCO3和NH4Cl。
实验室检验氯化铵中含有铵根离子的方法是:取样,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酒精灯上微热,再将____________试纸放在试管口,变蓝,则证明含有铵根。
【实验目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索尔维法制备碳酸氢钠,进而制得碳酸钠。
【实验设计】
步骤1:关闭K1打开K2使氨气进入装置C,调节气流速率,待装置C中气流平稳后,打开K1通入CO2。
步骤2:待装置C的锥形瓶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关闭K2停止通NH3,一段时间后,关闭K1停止通CO2。
步骤3:将锥形瓶内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即得碳酸氢钠固体。
步骤4:将所得碳酸氢钠固体加热制取碳酸钠。
【表达交流】
①装置B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②装置C锥形瓶上连接的长颈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 用于添加饱和食盐水
B 平衡气压
C 冷凝回流
③步骤2中关闭K2停止通NH3后,还要继续通一段时间CO2,其目的是_________。
④步骤3中“低温干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反思评价】
有同学认为应该在C的长颈漏斗内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理由是____________。
【延伸拓展】
(1)以前实验室制备纯碱(Na2CO3)的主要步骤为:将饱和NaCl溶液倒入烧杯加热,控制30~35℃,搅拌下分批加入研细的NH4HCO3固体,加料完毕,保温30分钟,静置、过滤得NaHCO3晶体。用少量蒸馏水洗涤除去杂质、抽干,转入蒸发皿中灼烧得Na2CO3固体.
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留100g水)
温度溶解度 0℃ 10℃ 20℃ 30℃ 40℃ 50℃ 60℃ 100℃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9.8
NH4HCO3 11.9 15.8 21.0 27.0 - - - -
NaHCO3 6.9 8.1 9.6 11.1 12.7 14.5 16.4 -
NH4Cl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3 77.3
①静置后只析出NaHCO3晶体的原因______________。
②过滤所得母液中含有NaHCO3、NaCl、NH4Cl、NH4HCO3,加入适当试剂并作进一步处理,使_________(填化学式)循环使用,回收得到NH4Cl晶体。
(2)分别取碳酸氢钠4.2g和碳酸钠5.3g放入相同大小的锥形瓶中,分别在密闭条件下加入相同质量、相同浓度的盐酸(足量)。在相同的条件下,测量出生成气体的体积,得到时间-体积关系曲线图应为_________。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夺分必刷】决胜2023年中考化学全真模拟卷(全国通用②)(含解析)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