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素养检测(含解析)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素养综合检测
(满分100分,限时45分钟)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
1.(2023山东荣成实验中学期中)大和国的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在领地上进行劳动的居民被称为 ( )
A.佃农 B.奴隶 C.部民 D.农奴
2.【中外联系】(2023广东顺德期末)701年,日本文武天皇颁布《大宝律令》,将《周易》《尚书》《论语》等作为大学或国学的必修课程。此举旨在 ( )
A.仿效唐朝制度 B.发起大化改新
C.学习先进文化 D.打击幕府统治
3.(2023山东聊城文轩中学模拟)观察如图政治体制示意图,它体现了 ( )
A.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B.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C.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 D.西欧的封君封臣制
4.【新独家原创】下图反映了日本古代某一时期的社会变化。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 )
A.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B.国家将土地和部民收归国有
C.幕府统治兼并土地 D.豪门贵族兼并土地建立庄园
5.(2023河南安阳期中)《日本国志》记载:班田(授田)六年一班,即政府每隔6年,班给6岁以上的男子口分田2段,女子为男子的2/3,私奴婢为公民的1/3,公奴婢同公民数。下列与该记载相关的是 ( )
A.大化改新的推行 B.幕府统治的确立
C.武士集团的形成 D.赋税制度的确立
6.684年,某人加入了徐敬业反武则天的队伍,失败后,他乘船逃往海外。不知不觉间,他乘的船来到了日本。此时,他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
A.当地统治者称“大王” B.幕府将军掌握实权
C.郡的长官由中央任免 D.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土地
7.大化改新后,日本的庄园逐步建立并盛行起来,庄园主保护庄园的主要途径是 ( )
A.组建武士集团 B.大肆兼并土地
C.宣誓效忠天皇 D.建立自治政府
8.以下哪个是日本古代大庄园的特权 ( )
A.只入不输 B.庄园法庭 C.不输不入 D.输入均可
9.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和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 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共和国
B 法兰克王国推行有条件地赏赐土地的办法 形成了奴隶制贵族等级制度
C 古代日本镰仓时代,以幕府为中心的“武家”政权把持国家实权 幕府统治时期天皇大权旁落
D 欧洲人称0~9十个数字为阿拉伯数字 0~9十个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
10.穆罕默德建立了穆斯林公社,公社成员都以兄弟姐妹相待。穆罕默德赢得了人心,成为公社的最高首脑。此后,阿拉伯半岛逐步走向统一。可见,将阿拉伯半岛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的纽带主要是 ( )
A.政治口号 B.经济实力 C.个人魅力 D.宗教信仰
11.(2023山东淄博九中期末)“他发现自己的祖国因存在着许多地方性的偶像崇拜习俗而分裂。他给祖国留下了一个宗教和一部天启的经典……”与这段描述相关的史实是 ( )
A.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B.查理曼帝国的形成
C.罗马人的对外扩张 D.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12.【因果联系】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的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材料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阿拉伯帝国 ( )
A.物产比较丰富 B.地理位置优越
C.思想相对开放 D.文明独具特色
13.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情节曲折,语言优美。该书 ( )
A.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
B.充分体现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
C.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D.构思奇妙成为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14.(2021山东潍坊中考)一位同学整理了一组有关阿拉伯人的成就。这说明阿拉伯人 ( )
1.阿拉伯数字
2.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传到欧洲
3.把印度的棉花、食糖传到欧洲
4.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作品翻译成阿拉伯语
A.开创了东西方贸易通道 B.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
C.推动了亚非人民友好往来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15.小明同学课下收集了大化改新、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封君封臣制等相关资料,据此判断小明学习内容的主题是 ( )
A.古代亚非文明 B.亚欧封建社会
C.古代欧洲文明 D.迈入近代社会
二、非选择题(共40分,第16题22分,第17题18分)
16.(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分析史料·解答问题】
材料一 君士坦丁堡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它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险要位置。……9世纪初到11世纪初……帝国臻于极盛……自欧亚大陆各地区经由君士坦丁堡的大量货物同样很重要。……但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该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6分)
【时空观念·图片中的文明】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图片再现了中华文明对日本文化产生的重大影响。通过材料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6分)
材料三 为了使改革顺利进行,新政权在全国各地登记人口和检查田产。701年又发布了《大宝律令》,使改革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来。大化改新大约经历了半个世纪,改革的纲领在实施中也不断完善和修改,最后完成了天皇制国家的理想。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大化改新成功的主要原因。(6分)
【学史明智·以史为鉴】
(4)【以史为鉴】对比材料一中帝国和日本的不同发展,请你谈谈这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4分)
17.(2023安徽淮北五校联考期中)(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如图所示
全面掌握 见《全解版》第12课“历史地图全解”P192
(1)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图中A处创立的宗教是 。该宗教的创立与此地的历史发展有何联系 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疆域具有怎样的特点 (8分)
材料二 游牧民族的征战使古老的农耕文明受到巨大冲击,甚至遭到毁灭,如日耳曼人和蒙古人。阿拉伯人则不同,他们在吸收融合被征服地区文明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灿烂的精神文明,并在东西方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处于黑暗之中的西方重新找回失落的文明,点燃起文艺复兴的熊熊烈焰,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
(2)【思维开放·观点论述】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恰当、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10分)
答案全解全析
1.C 由所学知识可知,大和国的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在领地上进行劳动的居民被称为部民。
2.C 根据材料“文武天皇颁布《大宝律令》,将《周易》《尚书》《论语》等作为大学或国学的必修课程”并结合所学可知,儒家文化的传入,促进了日本教育和思想的发展。材料体现了日本学习中国先进文化,C项符合题意。
3.C 根据图示“天皇”“中央:二官八省”“地方:国、郡、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示与大化改新有关。C项正确。
4.B 根据图片关键信息可知,改革前,日本土地和人民归中央和地方豪族所有,改革后,日本土地和人民归属国家和天皇,人民须向国家纳税和服兵役。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大化改新期间,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B项符合题意。
5.A 根据材料“班田(授田)六年一班……公奴婢同公民数”可知,这是大化改新在土地政策上实行的改革措施,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6.C 从646年开始,日本进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在政治上的内容有,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管理。故684年,此人在日本能看到的是郡的长官由中央任免。
7.A 地方豪强为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故选A。
8.C 日本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故选C。
9.C 据所学知识可知,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帝国,不是罗马共和国,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法兰克王国推行有条件地赏赐土地的办法,形成了封建制贵族等级制度,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古代日本镰仓时代,以幕府为中心的“武家”政权把持国家实权,幕府统治时期天皇大权旁落,C项符合题意;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0.D 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传播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因此宗教信仰将阿拉伯半岛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
11.A 穆罕默德留下的“一个宗教”是伊斯兰教;“一部天启的经典”是《古兰经》。与题干描述相关的史实是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故选A。
12.B 材料表明当时巴格达城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商品,反映出当时巴格达城商业贸易非常繁荣,即阿拉伯沟通了东西商贸,这是由于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地理位置优越,B项正确。
13.D 据题干关键信息“《天方夜谭》”并结合所学可知,《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D项符合题意。
14.D 根据材料中的“阿拉伯数字”“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传到欧洲”“把印度的棉花、食糖传到欧洲”等可知,阿拉伯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15.B 题干中的信息涉及日本过渡到封建社会、阿拉伯国家的雏形诞生、欧洲封建制度的确立,据此分析判断小明学习的主题是亚欧封建社会。
16.(1)原因:陶醉于已有的成就,缺乏进取;封闭保守,不屑于向外学习;奥斯曼帝国的进攻。
(2)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国学习、吸纳其他民族先进文化的国家;日本的服饰、建筑和书法深受中国的影响;日本传统文化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等。
(3)学习借鉴唐朝先进政治经济制度;采取全面有效的政策措施并不断修改和完善,逐步推进,贯彻落实。
(4)要积极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文明成果;要积极进取,锐意改革;要居安思危,不断创新,才能有生机和活力,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答案即可。(2)根据材料二可知,从日本的服饰、建筑和书法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国学习、吸纳其他民族先进文化的国家;日本的服饰、建筑和书法深受中国的影响;日本传统文化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等。(3)根据材料三分析可知,日本大化改新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采取全面有效的政策措施并不断修改和完善,逐步推进,贯彻落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借鉴唐朝先进政治经济制度也是其成功的原因。(4)可以从借鉴先进文明成果,改革创新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17.(1)伊斯兰教。联系:伊斯兰教的创立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疆域特点: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2)示例:
观点: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使者(或阿拉伯人架起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或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论述:阿拉伯人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传入欧洲。此外,阿拉伯人改造并向世界传播了“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阿拉伯人翻译了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典籍,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医学著作《医学集成》和《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阿拉伯故事集《天方夜谭》传到世界许多地方,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解析 (1)第一小问观察材料一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图中A处创立的宗教是伊斯兰教。第二小问结合伊斯兰教的创立与阿拉伯的历史发展的联系回答。第三小问观察材料一图片及所学知识回答即可。(2)据材料二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加以论述。注意表述完整,史论结合。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