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2022-2023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交口县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学业水平达标卷
七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上。
3.答卷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百家讲坛》中在介绍隋朝最重要的贡献时曾评价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讲,隋文帝也罢,隋朝也罢,一半的功业就在于此。”此功业是指
A.确立了选拔人才的察举制度 B.结束了长期分裂使中国重归统一
C.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D.开凿灵渠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2.1868年被称为“美国文官改革之父”的詹克斯在向国会提交的文官改革议案中,对中国的科举制度做了全面的介绍,引起了国会议员的广泛关注,随后美国文官制度的基本原则确定下来。以上文字旨在表明科举制的
A.历史背景 B.演变进程 C.诞生目的 D.积极影响
3.某同学对唐朝历史很感兴趣,搜集了下图的素材进行研究。据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唐朝的
A.文学艺术 B.中外交往 C.社会经济 D.社会习俗
4.《朱子语类》记述道:“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作者认为北宋制度设计
A.达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B.提高了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
C.根本上杜绝割据产生的隐患D.导致地方贫弱无力应对边患
5.文化地标成为热门的网红打卡地,文旅融合唤醒着城市的记忆,紫禁城见证着北京城的过往,下列城市唤醒北宋都城记忆的是
A.秦俑故乡,丝路源头B.繁华汴水,精彩开封
C.六朝古都,金陵风韵D.千古宋城,梦回临安
6.历史学习讲究“论从史出”。要论证“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这一观点,下列可以作为论据的史实是
A.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进行管理B.元朝设立宣政院直接统辖
C.元朝设立北庭都护府加强管理D.唐朝派遣玄奘出使西藏
7.忽必烈统一全国后,建立贯通南北、纵横全国的急递铺网络。驿道上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文书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接收地。由此可见该机构设置的作用是
A.维持地方治安B.巩固国家统治C.转运地方财赋D.抑制武将势力
8.明朝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鉴于“人君不能恭览庶政,大臣专权自恣(放纵)”的状况,采取的措施是
A.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管理朝政 B.实行行省制,加强对地方控制
C.废除丞相,强化君主专制 D.大兴文字狱,禁锢知识分子思想
9.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集团入侵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被时人称为“倭寇”。明朝中后期,为扫清东南沿海的“倭患”,明朝军民英勇作战,在抗倭斗争中战功卓著,被称为伟大的民族英雄的爱国将领是
A.文天祥 B.戚继光 C.郑成功 D.康熙
10.中医药经典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从经典中挖掘疫病防治的宝贵经验,可以对当前病毒的应对提供参考。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就编写了这样一部经典巨著,这部巨著是
11.山西人擅长经商。有人说,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俄国和日本。对此叙述理解正确的是
A.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 B.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
C.晋商经商范围广泛,远至海外 D.“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
12.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13.我国的疆域版图是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观察下面四幅疆域图,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概括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A.集权统治面临危机B.友好交往成为民族关系的主流
C.中外交往不断扩大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4.昆曲作为我国古典词曲仅存的活化石,被尊为“雅部”。在国家养、文人捧、皇上听的情况下,却在晚清时期被京剧取代了主流戏曲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京剧
A.蕴含更高艺术价值B.迎合民众文化需求
C.符合晚清政治要求D.成为中国文化国粹
15.“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二十四节气歌,体现着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下列绘画作品中的传统节日来源于二十四节气的是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6分)
1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就辉煌。根据下列图文信息,回答问题。
(1)【诗词精粹·品读】诗词反映历史现实。请按照相应的主题将下列诗词进行归类(填写字母序号),并简述诗词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6分)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B.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C.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D.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2)【科技之光·闪耀】科技见证劳动智慧。请任选下列宣传画中的两例发明,解读其体现的智慧。(4分)
(3)【世界遗产·传承】建筑凝聚民族精神。请根据下图,简述长城象征的民族精神和北京城的特点。(6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小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
17. 回顾古代史,各民族在交流交往交融中不断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同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1)指出材料一中“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比较成熟的办法”所体现的民族政策,用具体史实说明唐太宗赢得他们爱戴的原因。(4分)
材料二
(2)宋元时期民族交融不断加强,请根据材料二的提示,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并结合所学对这一时期的议和进行评价。(6分)
材料三 清一代的最大贡献,厥为对边疆的经营,使得近代中国的广大版图得以真正巩固而确定······至民国元年(1912年)二月清帝退位之日,其遗留给中华民国的领土,仍广达1120余万平方公里。此一对我民族的丰功伟业,即以汉唐盛世版图相况,亦不能与之比拟。
---吕士朋《清代的理藩院》
(3)根据材料三,归纳清朝对中华民族发展作出的最大贡献,并结合所学列举清朝的两例具体举措。(6分)
18. 迈入新时代,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引领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给了我们很多启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前期的对外交通由京城出发,经河西、西域向印度、西亚、欧洲的西向为主,宋朝则是从沿海广州、泉州等地出发,向西亚、南亚、北非,但重点是向以南海周围东南亚为主的转变。中国传统对域外输出的产品,以丝织品为主,宋朝输出产品开始向瓷、陶器、铜钱为主转变·····唐朝为显示富强,远播声威,对前来“朝贡”的外国贡使一般都给予丰厚的“赏赐”。宋时,经济贸易政策和活动大多只为单纯经济利益,海上常有庞大船队与东亚、东南亚或更远的国家进行贸易,改变了宋朝以前由阿拉伯商人主导印度洋之中国航线的局面。
---摘编自李华瑞《中唐以后至宋朝海路交通的转型》
(1)阅读材料一,比较唐宋时期对外交往的变化,将下列表格内容补充完整。(6分)
材料二 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
---据新华社《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整理
(2)材料二中“宝船和友谊”是指明代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归纳这一事件的伟大意义。(5分)
材料三 雍正三年下令禁教,驱逐在华传教士,对中外交往和接触实行严格限制的强硬政策。乾隆九年,清政府制定《管理澳夷章程》,防范来华外国人。乾隆二十二年,政府命令只许在广东贸易。乾隆二十四年,清政府批准《防范外夷规条》,标志以一口通商体制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最终形成······统治阶级沉湎于“天朝上国”的迷梦而不自知。
---选编自向玉成《清代华夷观念的变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形成》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一口通商体制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是什么,结合史实分析这一政策的危害。(3分)
(4)综上所述,分析影响国家对外交往的因素。(2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2分)
19.从古至今,经济繁荣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李老师以“经济发展”为主题设计了如下历史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格局变化-体会经济变迁】
(1)阅读下列示意图,指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南移的原因。(7分)
任务二【支付变化-催生商业发展】
(2)观察下图,简述古今支付方式的演变趋势。结合所学,写出宋朝纸币的名称及出现的背景。(7分)
任务三【经济变化-推动社会进步】
(3)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关乎政权稳定和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共同繁荣。请从下面关键词中任选三个,以“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历史小短文。(8分)
交口县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学业水平达标卷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每小题2分,共30分)
1-5 BDADB 6-10BBCBC 11-15CADBD
二、16.(1)依次为:A、D、B、C。(4分)价值: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利于人们了解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政策等。(2分)
(2)四大发明都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造纸术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活字印刷术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远洋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推动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火药应用于军事,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可从发明过程中的智慧和发明的影响方面作答,一例发明2分,共4分)
(3)长城象征的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坚忍刚毅,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2分)
北京城的特点: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以宫殿为重点,最为雄伟壮丽的是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体现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和皇权至上的思想。(可以从布局特点、体现内涵等方面作答,4分)
三、17.(1)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2分)
爱戴的原因: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密切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唐朝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任选其一得2分)
(2)①澶渊之盟;(1分)②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2分)③回族。(1分)
评价:积极:换来了长时间的和平;促进双方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边境地区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消极:反映了宋朝政治的腐败,对宋来说是屈辱的;加重了宋朝人民的负担。(一方面1分,共2分)
(3)最大贡献: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分)
具体举措:
西北新疆: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帝设置伊犁将军等。
西南西藏:顺治帝和康熙帝册封达赖、班禅;康熙帝平定准噶尔叛乱;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乾隆帝实行金瓶掣签制度等。
东南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设置台湾行省等。
(任举两例得4分)
18.(1)①京城长安;②沿海的广州、泉州;③丝织品为主;④以瓷、陶器、铜钱为主;⑤不追求经济利益,不计成本;⑥以单纯经济利益为主。(各1分,共6分)
(2)事件:郑和下西洋。(1分)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任答一点得2分,共4分)
(3)闭关锁国。(1分)危害: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2分)
(4)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国家政策的支持;海陆交通的发达。(任答两点得2分)
四、19.(1)过程:从远古到西晋,北方为重心;从西晋末至隋唐五代,南北基本平衡;从北宋到南宋,南方为重心。(3分)原因: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资源;南方相对稳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政府重视农业生产;政治中心南移等。(任答一点得2分,共4分)
(2)趋势:由金属到纸币到网银;货币材质越来越多样化;支付手段越来越便捷化、先进化等。(任答一点得2分)名称:交子。(1分)背景: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金属货币不便于携带;印刷技术与造纸技术先进等。(任答一点得2分,共4分)
(3)示例:(8分)
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历代政府都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经济发展。
唐朝时,农业技术改进,发明了曲辕犁,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北宋时,从越南传入占城稻,成熟早,抗旱能力强,推广到东南地区,改进后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局面。宋朝还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五窑开辟了陶瓷美学新境界,江西景德镇成为瓷都,瓷器远销海外,享誉世界,带动了宋朝海外贸易的发展。两宋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促进了海外贸易的繁荣,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达到140多个,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科技和文化的交流发展。明清时期,出现了著名的商帮,积极从事商贸活动,是明清商业繁荣的结果,也促进了明清商业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很大。
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是经济繁荣的表现,利于百姓,利于国家,从而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共同繁荣。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