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同步检测)(附答案解析)—2022-2023高一下学期生物必修2(人教版(2019))
PAGE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二课时)(同步检测)
一、选择题(本题有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已知番茄的圆果与长果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现让某一品系的圆果番茄自交,F1有圆果和长果。如果让F1中所有圆果番茄自交,F2中长果番茄所占比例为( )
A.3/5 B.1/3
C.1/6 D.1/15
2.雌蜂(蜂王和工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雄蜂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蜜蜂的体色中,褐色对黑色为显性,符合分离定律。现有褐色雄蜂与纯合黑色雌蜂杂交,则子一代蜜蜂的体色为( )
A.全部是褐色 B.褐色与黑色的比例为3∶1
C.蜂王和工蜂都是褐色,雄蜂都是黑色 D.蜂王和工蜂都是黑色,雄蜂都是褐色
3.已知一批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的豌豆种子和BB、Bb的玉米种子,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均为1∶1,分别间行种植,则在自然状态下,豌豆和玉米子一代的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分别为( )
A.7∶1、7∶1 B.7∶1、15∶1
C.15∶1、15∶1 D.8∶1、16∶1
4.人类秃顶的性状表现如表所示。一对夫妇中,妻子非秃顶,妻子的母亲秃顶;丈夫秃顶,丈夫的父亲非秃顶。这对夫妇生了一个女孩,其秃顶的概率为( )
BB Bb bb
男 非秃顶 秃顶 秃顶
女 非秃顶 非秃顶 秃顶
A.1/4 B.3/4 C.1/8 D.3/8
5.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将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并提出了基因型(基因组成)的概念。研究发现基因家族存在一种“自私基因”,该基因可通过杀死不含该基因的配子来扭曲分离比例。若A基因是一种“自私基因”,在产生配子时,能杀死体内一半不含该基因的雄配子。某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获得的F1中红花(AA)∶粉红花(Aa)∶白花(aa)=2∶3∶1,F1中个体随机受粉产生F2,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
A.Aa植株产生花粉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2∶1,雌配子为A∶a=1∶1
B.F1植株产生花粉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2∶1,雌配子为A∶a=7∶5
C.F2中红花∶粉红花∶白花=14∶17∶5
D.F2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7/36
6.科研人员常通过构建株系来加快育种进程,把收获某一植株所结的种子单独种植后即可得到一个株系。科研人员在大量小麦中筛选到了一株矮秆小麦,经研究发现,矮秆小麦抗倒伏能力强。用该矮秆小麦自交,F1中矮秆∶高秆=3∶1,F1自交,分别收集F1每株植株所结的种子构建株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得到的株系按照性状表现及比例不同共有4种
B.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株系在所有株系中占比为1/2
C.符合要求的株系在所有株系中占比为1/4
D.取F1中矮秆植株逐代自交并淘汰高秆个体,也可获得目标品种
7.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时,让纯合高茎和矮茎豌豆杂交的F2进一步自交产生F3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F2一半的植株自交时能够稳定遗传 B.F2高茎植株中2/3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
C.F2杂合子自交的性状分离比为3∶1 D.F3植株中的高茎与矮茎均为纯合子
8.人眼的虹膜有褐色和蓝色,褐色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蓝色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已知一个蓝眼男人和一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结婚,这对夫妇生下蓝眼女孩的概率是( )
A.1/2 B.1/4 C.1/8 D.1/6
9.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男方的父亲是白化病患者,女方的弟弟也是白化病患者,但女方双亲表现正常。这对夫妇生出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 )
A.1/2 B.2/3
C.1/6 D.1/4
10.水稻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现以杂合抗病水稻(Tt)为亲本,连续自交3代,子三代中杂合抗病水稻的概率及抗病个体中纯合子的概率分别是( )
A.1/4;7/16 B.1/4;7/9
C.1/8;7/9 D.1/8;1/16
11.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同时每代淘汰隐性个体,F5个体中,表现类型符合要求的个体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
A.1/32 B.1/16
C.2/31 D.2/33
12.我国学者陈桢研究金鱼的遗传时发现,普通金鱼(TT)能合成酪氨酸氧化酶,使酪氨酸在细胞里合成各种色素,使金鱼呈现出绚丽的色彩。有一种突变型金鱼(tt)是酪氨酸氧化酶缺陷型,不能合成色素颗粒,所以身体透明。普通金鱼和身体透明的金鱼杂交得到的全是半透明鱼。若让半透明鱼作亲本鱼自由交配,并逐代淘汰普通金鱼,则F3淘汰普通金鱼后透明金鱼占( )
A.9/16 B.9/15
C.7/9 D.7/16
13.某植物(雌雄同株,异花受粉)群体中仅有Aa和AA两种类型,数量比为3∶1。若不同遗传因子组成个体生殖力相同,无致死现象,则该植物群体中个体自由交配和自交所得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分别为( )
A.1/2、1/2 B.5/9、5/8
C.17/32、5/8 D.7/16、17/32
14.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可以存在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遗传学上把这种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例如,人类ABO血型系统有A型、B型、AB型、O型,由复等位基因IA、IB、i决定,基因IA和IB对基因i是完全显性,IA和IB是共显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ABO血型系统有6种基因型
B.一个正常人体内细胞中一般不会同时含有IA、IB、i
C.IA、IB、i这三个复等位基因遗传时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D.A型血男性和B型血女性婚配生下的孩子,其血型最多有4种可能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2小题,共30分)
15.(14分)在一个经长期随机交配形成的自然鼠群中,毛色的性状表现与遗传因子组成的关系如下表(注:AA纯合胚胎致死)。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性状表现 黄色 灰色 黑色
遗传因子组成 Aa1 Aa2 a1a1 a1a2 a2a2
(1)若亲本遗传因子组成为Aa1×Aa2,则其子代的性状表现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
(2)两只鼠杂交,后代性状表现有三种类型,则该对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它们再生一只黑色雄鼠的概率是________。
(3)现有一只黄色雄鼠和多只其他各色的雌鼠,如何利用杂交方法检测出该雄鼠的遗传因子组成?
实验思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6分)牵牛花的花色由基因A、a控制,下表是三组不同亲本的杂交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组合 亲本的表型 F1的表型及数量
红色 白色
① 白色×红色 503 497
② 红色×红色 460 150
③ 白色×红色 423 0
(1)根据杂交组合________可判断牵牛花花色中________为显性性状。请写出三个杂交组合亲本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杂交组合②后代中发生了________现象,杂交组合②后代红花的基因型为________,其中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
(3)杂交组合①产生的F1红花植株与杂交组合③产生的F1红花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C 解析:设控制圆果和长果的遗传因子为A、a,F1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是AA∶Aa∶aa=1∶2∶1,圆果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是AA∶Aa=1∶2,AA占1/3,Aa占2/3,AA个体自交后代都是圆果,Aa个体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出现长果(aa)的比例是2/3×1/4=1/6。
2.C 解析:设决定褐色的遗传因子为A,决定黑色的遗传因子为a。则遗传图解可表示如下图:
由题意知,蜂王和工蜂为雌蜂,子一代雌蜂的体色都为褐色,雄蜂的体色都是黑色。
3.B 解析:在自然状态下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而玉米在自然状态下可以杂交,豌豆有1/2AA和1/2Aa,自交后隐性性状的豌豆只有1/2×1/4=1/8,其余都是显性性状,所以豌豆子一代的显性性状∶隐性性状=7∶1;玉米相当于自由交配,1/2BB、1/2Bb自由交配时产生1/4b配子,子代中隐性性状的玉米只有1/4×1/4=1/16,其余都是显性性状,所以玉米子一代的显性性状∶隐性性状=15∶1。
4.A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妻子非秃顶,妻子的母亲秃顶,可知妻子的遗传因子组成为Bb;丈夫秃顶,丈夫的父亲非秃顶,可知丈夫的遗传因子组成也是Bb,则这对夫妇后代中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BB∶Bb∶bb=1∶2∶1,因此,所生女孩为秃顶的概率为1/4。
5.D
6.A 解析:F1中AA∶Aa∶aa=1∶2∶1,其中AA自交后代全是矮茎,Aa自交后代会出现矮秆∶高秆=3∶1的分离比,aa自交后代全是高秆,故得到的株系按照性状表现及比例不同共有3种,A错误;自交后代(F1中)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株系(AA和aa)占1/2,B正确;符合要求的株系即AA,占1/4,C正确;取F1中矮秆植株(AA、Aa)逐代自交并淘汰高秆个体,也可获得目标品种AA,需要经过多代自交,D正确。
7.D
8.B 解析:设控制褐眼和蓝眼的遗传因子为A、a,则蓝眼男人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褐眼女人的母亲是蓝眼,所以其遗传因子组成为Aa,则这对夫妇生下蓝眼女孩的概率是1/2×1/2=1/4
9.C 解析:白化病是由隐性遗传因子(用a表示)控制的一种遗传病。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男方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女方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概率为1/3AA、2/3Aa。因此,这对正常夫妇生出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2/3×1/4=1/6。
10.C
11.D 解析:该题是杂合子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直接套用公式2/(2n+1),即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2/(25+1)=2/33。故选D。
12.B 13.C 14.C
二、非选择题
15.答案:(1)黄色、灰色 (2)Aa2、a1a2 1/8
(3)实验思路:①选用该黄色雄鼠与多只黑色雌鼠杂交
②观察后代的毛色
结果预测:
①如果后代出现黄色和灰色,则该黄色雄鼠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1 ②如果后代出现黄色和黑色,则该黄色雄鼠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2
解析:(1)若亲本遗传因子组成为Aa1和Aa2,则其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和性状表现为AA(死亡)、Aa1(黄色)、Aa2(黄色)、a1a2(灰色)。(2)由后代有黑色鼠(a2a2)可推知其亲本均有a2,又因后代有3种性状表现,所以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2和a1a2,它们再生一只黑色鼠的概率为1/4,雄性的概率为1/2,所以再生一只黑色雄鼠的概率为1/8。(3)检测显性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可采用测交法,即选用多只黑色雌鼠与之杂交,并观察后代毛色;如果后代出现黄色和灰色,则该黄色雄鼠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1;如果后代出现黄色和黑色,则该黄色雄鼠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2。
16.答案:(1)②③ 红色 aa×Aa Aa×Aa aa×AA (2)性状分离 AA和Aa 2/3
(3)AA∶Aa∶aa=1∶2∶1 红色∶白色=3∶1
解析:(1)杂交组合②中,亲代全为红色,子代红∶白=3∶1,说明红色为显性性状,亲本基因型为Aa。杂交组合③中:白色与红色杂交,子代全为红色,说明红色为显性性状,亲本基因型为aa和AA。杂交组合①符合测交类型,亲本基因型为aa×Aa。(2)杂交组合②亲本基因型为Aa,杂交后代同时出现了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属于性状分离;杂交组合②后代红花的基因型为AA或Aa,比例为1∶2,可见后代红花为杂合子的概率是2/3。(3)杂交组合①(测交)产生的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与杂交组合③产生的F1红花植株Aa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表型之比为红色∶白色=3∶1。PAGE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同步检测)
一、选择题(本题有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下列选项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的一组方法是( )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为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子一代的遗传因子组成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C.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D.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2.水稻有香味和无香味为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某科研小组利用有香味和无香味的纯合亲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让F2无香味植株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5∶1
B.F2无香味的190株植株中,杂合植株约有95株
C.控制水稻无香味和有香味的遗传因子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D.F1无香味,而F2中无香味∶有香味≈3∶1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 )
A.显性遗传因子的作用相对于隐性遗传因子的作用为完全显性
B.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
C.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
D.统计时子二代3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
4.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让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
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
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
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 )
A.①或② B.①或④ C.②或③ D.③或④
5.已知羊的毛色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A、a控制。某牧民让两只白色羊交配,后代中出现一只黑色羊。判断一只白色公羊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的实验方案有下图所示的两种,已知方案一中母羊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方案二中母羊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表型及比例 推断
方案一:
方案二:
A.①全为白色 B.②黑色∶白色=3∶1
C.③全为白色 D.④黑色∶白色=1∶1
6.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
B.纯合子自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C.性状相同,遗传因子组成不一定相同
D.狗的长毛和卷毛是相对性状
7.大豆的紫花和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是( )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③
8.家兔的毛色中,白色和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分析下列4组杂交组合的亲、子代性状,体现出性状分离现象的一组是( )
9.某植物的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且受一对遗传因子A和a控制。为确定某红花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让其与另一白花植株进行杂交,得到足够多的杂交后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待测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杂交方式属于测交
B.如果后代均为红花,则待测红花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
C.如果后代出现白花,则待测红花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
D.如果后代出现白花,则后代中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4
10.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的花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的花粉遇碘呈橙红色。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橙红色
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橙红色
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橙红色
11.下列有关分离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离定律是孟德尔针对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其解释直接归纳总结的
B.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是单独存在的,不会相互融合
C.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单独存在的遗传因子要发生分离,所以称分离定律
D.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后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可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2.下列有关一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几组比例,最能直接体现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
A.F2中表现出来的性状的比例为3∶1
B.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
C.F2遗传因子组成的比例为1∶2∶1
D.F1测交后代中表现出来的性状的比例为1∶1
13.下列有关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孟德尔发现F2分离比为3∶1属于假说—演绎法中“假说”的内容
B.推断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且比例为1∶1属于“演绎”的结果
C.Aa个体形成配子A与配子a比为1∶1,是分离定律的实质
D.测交实验的结果与演绎预测结果相符,说明假说成立
14.豌豆的高茎与矮茎由一对遗传因子D、d控制。下列杂交实验中会出现性状分离的是( )
A.DD×DD B.DD×Dd
C.Dd×dd D.Dd×Dd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2小题,共30分)
15.(18分)有甲、乙、丙、丁四只兔,甲、乙两兔为黑毛雌兔,丙为黑毛雄兔,丁为褐毛雄兔,现对上述兔子进行多次交配实验,结果如下:
甲×丁→全为黑毛小兔;
丁×乙→褐毛小兔和黑毛小兔各约占一半。
请回答以下问题:(显、隐性遗传因子分别用A、a表示)
(1)褐毛与黑毛这一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_为显性性状。
(2)甲、乙、丁三只兔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甲、乙、丁兔来鉴定丙兔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第一步:让____________多次交配;
第二步:从后代中选多只表现类型为________的雌兔与丙兔多次交配。
结果与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2分)黄瓜是雌雄同株异花的二倍体植物。果皮颜色(绿色和黄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甲、乙两同学分别从某种群中随机选取两个个体进行杂交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选取绿果皮植株与黄果皮植株进行正交与反交,观察F1的表型。请问是否一定能判断显隐性 ,为什么 。
(2)乙同学做了两个实验:实验一,绿色果皮植株自交;实验二,以上述绿色果皮植株为父本,黄色果皮植株为母本进行杂交。观察F1的表型。
①若实验一后代有性状分离,即可判断 为显性性状。
②若实验一后代没有性状分离,则需通过实验二进行判断。若实验二后代 ,则绿色果皮为显性性状;若实验二后代 ,则黄色果皮为显性性状。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C 解析:可以利用测交来鉴定白羊是否为纯合子;可通过让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来区分相对性状的显隐性;纯合子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可通过连续自交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可通过测交检验杂种子一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故选C。
2.B
3.C 解析: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的活力有差异,会使2种类型配子比例偏离1∶1,从而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的性状分离比。故选C。
4.B
5.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羊的毛色遗传中白色为显性,方案一中母羊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如果亲本公羊为纯合子(AA),则①应该全为白色;如果亲本公羊为杂合子(Aa),则②应该是白色∶黑色=3∶1;方案二中母羊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如果亲本公羊为纯合子(AA),则③应该全为白色;如果亲本公羊为杂合子(Aa),则④应该是白色∶黑色=1∶1。
6.C 7.D 8.C 9.D
10.C 解析:分离定律的实质是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C项通过花粉鉴定法可直接证明F1能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
11.D 12.B 13.A
14.D 解析:DD×DD→DD,F1全为高茎,不会出现性状分离。DD×Dd→DD、Dd,F1全为高茎,不会出现性状分离。Dd×dd→Dd、dd,属于测交,F1不出现性状分离。Dd×Dd→DD、Dd、dd,F1既有高茎又有矮茎,出现性状分离。
二、非选择题
15.答案:(1)黑毛 (2)AA Aa aa (3)乙兔与丁兔 褐毛 如果后代全为黑毛小兔,则丙兔为纯合子;如果后代中有褐毛小兔,则丙兔为杂合子
解析:(1)黑毛雌兔(甲)与褐毛雄兔(丁)杂交,后代个体全部是黑毛小兔,亲代中的褐色性状在子代中没有表现出来,说明褐毛是隐性性状,黑毛是显性性状。(2)由(1)分析可知,甲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丁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又因为丁(aa)×乙→褐毛小兔和黑毛小兔各约占一半,说明乙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3)由于丙兔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为AA或Aa,要鉴定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将乙兔与丁兔多次交配,从后代中选多只表现类型为褐毛的雌兔(aa)与丙兔多次交配,如果后代全为黑毛小兔,则丙兔为纯合子;如果后代中有褐毛小兔,则丙兔为杂合子。
16.答案:(1)不一定 如果表现显性性状的个体是杂合子,后代会同时出现黄色和绿色,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
(2)①绿色果皮 ②都表现为绿色果皮 出现黄色果皮
解析:(1)如果表现显性性状的个体是杂合子,后代会同时出现两种性状,故不能判断它们的显隐性关系。(2)①绿色果皮植株自交,如果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绿色果皮的黄瓜是杂合子,杂合子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因此可以判断绿色果皮是显性性状。②若实验一后代没有性状分离,说明绿色果皮的黄瓜是纯合子,可能是显性性状(AA,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也可能是隐性性状(aa),则需通过实验二进一步进行判断。如果绿色果皮是显性性状,以上述绿色果皮植株为父本,黄色果皮植株为母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代都是绿色果皮,即AA(绿色果皮)×aa(黄色果皮)→Aa(绿色果皮)。如果黄色果皮是显性性状,则绿色果皮(aa)与黄色果皮(A_)植株杂交,杂交后代会出现黄色果皮(Aa)。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