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2-2023高一下学期期末教育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部分含解析)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2-2023高一下学期期末教育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部分含解析)

楚雄州中小学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末教育学业质量监测
请在各题规定的黑色矩形区域内答题,超出该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规定的黑色矩形区域内答题,超出该区域的答案无效!
高中一年级
历史试卷答题卡
18.(14分)
(2)(4分)
(1)(6分)》
姓名:
贴条形码区
班级
座位号: 口口
考证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须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
厂0
姓名和准考证号,然后将本人姓名」
班级座位号填写在相应位置。
2
2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对
1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修改时用橡
(3)(3分)
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
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作图题可先用
a
6
铅笔绘出,确认后再用0.5意米的黑

色字迹签字笔描清楚。要求字体
整,笔迹清晰。严格按题号所指示的
(2)(8分)
9
9
9
9
答题区城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
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
考生禁填
缺考考生由监考

正确填涂■
局贴多形码珍用
寺答题卡消洁
2B铅笔填涂右面
标记
填涂样
的缺考标记。
缙误填涂
乙区O
如后女
17.(14分)
选择题(须用2B铅笔填涂
(1)(6分)
1

B
8910
A
A B
非选择题(须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
16.(15分)
19.(12分)
(1)(8分)
(2)(8分)
请在各题规定的黑色矩形区域内答题,超出该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规定的黑色矩形区域内答题,超出该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规定的黑色矩形区域内答题,超出该区域的答案无效!
【高一历史答题卡第1页(共1页)】
23-515A·楚雄州中小学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末教育学业质量监测
高中一年级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C【解析】据材料可知,相较于岭南地区,以长安为代表的关中地区不仅户数多,县域划分更
为精细,而且户均人口数符合以成年男丁为基础的小农户经营特点,这说明当时关中地区的
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岭南地区,故选C项:材料只是某一年的人口统计数据,无法体现人
口增减情况,故排除A项:材料仅列举了长安一个城市,且还包含长安近郊农村人口,无法反
映关中地区及岭南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故排除B项;汉武帝以后,西汉政府对岭南地区长期实
行郡县制,材料中也没有体现“因俗而治”的信息,故排除D项。
2.A【解析】宋太祖建立禁军有利于削弱地方武装力量对中央的威胁,文官任知州并将地方财
政转运至中央,削夺了地方长官的各项权力,这些举措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A项:频繁
调换军士的部队归属,不利于系统化的训练,会削弱军队的战斗力,故排除B项;宋代没有实
现统一,故排除C项;材料中的措施与打击世家大族势力无关,故排除D项。
3.B【解析】1895年年初,《马关条约》签订后,举国震动,虽然官员、举人的上书具体内容不
同,但结合时代背景,这些奏折最有可能表达的就是国人对《马关条约》内容的不满,故选B
项;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仅是少数维新派举人上书中的内容,故排除A项;放宽对民间工商
业的限制不符合封建官僚甚至部分洋务派官员的利益,故排除C项;北洋水师在甲午中日战
争中全军覆没已经证明了既有海军发展模式行不通,开源节流加强海军建设不可能是多数人
的共识,故排除D项。
4.B【解析】北伐战争矛头直指作为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代理人—一北洋军阀—的统治,在找
到新的傀儡之前,美国为保护自己在华特权,采取了直接武装干涉的行为,故选B项;列强在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就获得了内河航运权,但享有这项特权只是美国干涉北伐战争的一个外在
条件,而不是其主要原因,故排除A项;国民政府收回汉口英租界和美国干涉革命没有必然
联系,故排除C项:美国并未公开反对三民主义,故排除D项。
5.D【解析】1979~1992年,中国学者对承包制、股份制等经济发展手段的探讨愈发频繁,这
体现了人们思想解放水平的提高,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于
发展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仍然存在较大的分歧,故排除A项;当时中国以东欧国家为主要
贸易对象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项:材料中关键词的增长变化无法体现出农村改革对城市改
革的带动作用,故排除C项。
6.C【解析】行省制的实施,意在实现对新征服的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故选C项;公元前3世
纪,罗马的奴隶起义规模和频率均不突出,故排除A项;派遣大法官并不能完善国家法律体
系,故排除B项;维护海外贸易安全并不是罗马创新地方行政制度的目的所在,故排除D项。
7.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位于欧亚两洲交界地带,其前身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23-515A·楚雄州中小学2022~ 2023学年下学期期末教育学业质量监测 高中一年级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
一、 选择题 : 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3分, 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 合题目要求。
1.表1所示为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部分区域的人口统计 。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西汉末期 表1
区域 户数(户) 人口(人) 平均每户人数 辖县数(个)
京兆乎(辖长安) 195702 682468 3.5 12
交趾称(岭南最大的称) 92440 746237 8.1 10
关中诸称(含长安) 1519857 6682602 4.4 132
岭南诸称(含今越南一带) 215448 1372290 6.4 55
A. 关中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岭南 B. 关中的城市化水平处于领先地位
C. 关中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岭南 D. 政府对南方民族地区“ 因俗而治”
2.宋太祖在基本平定南方后,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此
后,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各地财政转运中央成为常态 。这些措施
A. 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 B. 提升了军队作战能力
C. 为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D. 打击了世家大族的势力
3.据现代学者考证,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从(农历)二月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在两个多 月的日子里,上奏、代奏或电奏的次数达到154次,加入的人数超过2464人”。 其中,举人们 有1500余人单独上书,135人参与了官员们组织的上书 。这些上书活动的共同诉求最可 能是
A. 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 B. 拒绝《马关条约》中的苛刻要求
C. 放宽对民间工商业发展的限制 D. 开源节流以加强现代海军建设
4.1926年8月26日,美国在汉口驻守的军舰增至9艘,兵力居各国之首,美国士兵与驻汉口国
民革命军发生多起武装冲突;与此同时,美国军舰在宜昌、九江、长沙等地也进行了军事骚扰。 美国发起军事挑衅的主要原因是
A. 列强通过条约获得了内河航运权 B. 北伐战争打击了列强在华代理人
C. 中共领导群众收回了汉口英租界 D. 武汉国民政府高举三民主义旗帜
【高—历史 第 1页(共6页)】 .23-515A.
5.图1所示为1979~ 1992年国内学术文章中使用某些经济领域关键词的频率统计 。 图中变化 趋势反映了当时我国
2500 2000 1500 500 (

) (

) (

) (

)* (

)◆ (
1979
1980
1981
1982
) (
1991
199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年份 (
计划与市场
) 股份制 双轨制 * 承包制 南斯拉夫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图1
注:图中的“ 南斯拉夫”特指20世纪50年代以来,南斯拉夫对“社会计划”与“工人自治”相结合的经济模式的 探索。
A. 发展市场经济已成为共识 B. 对外开放侧重于面向东欧国家
C. 农村改革带动了城市改革 D. 人们的思想解放程度有所提高
6.公元前241年,罗马在赢得第一次布匿战争胜利后建立了第一个海外行省——— 西西里行省, 由元老院派遣“管理外地人”的大法官前往西西里负责行省的管理 。罗马此举意在
A. 镇压奴隶造反运动 B. 完善国家法律体系
C. 加强对边疆的控制 D. 维护海外贸易安全
7.某一古代帝国盘鋸在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处,掌握亚欧的陆上交通线约600年 。其最高统治者 使用伊斯兰教宗教领袖的尊号,同时又宣称自己是东罗马皇帝的正统继承者 。这一帝国是
A. 奥斯曼帝国 B. 德里苏丹国
C. 阿拉伯帝国 D. 俄罗斯帝国
8.英格兰学者约翰.雷(1627—1705)在其著作中批判了研究自然即使不与宗教崇拜对立,也是 浪费时间的传统观念 。他强调:“没有一个职业比研究自然的美丽的业绩和歌颂上帝的无限 的智慧与善行更有价值、更有趣的了。”该学者这一观点
A. 彻底否定了神学的世界观 B. 纠正了宗教改革偏差
C. 旨在推动自然科学革命 D. 倡导了理性的自然观
9.1837~ 1838年,英国深陷第二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当中 。此时的英国国内工商业萧条,大批企
业倒闭,大量商品积压,失业现象非常严重,英国国内的工人运动也不断高涨 。这有助于解释 A. 英国扩大在亚洲殖民侵略的内因 B.《共产党宣言》在英国出版的条件
C.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周期性 D. 英国宪章运动走向失败的必然性
【高—历史 第 2页(共6页)】 .23-515A.
10.1917年制定的《墨西哥合众国宪法》,宣布“ 国家有权征收或限制私有财产 , 有权收回一切为 外国垄断组织所摟取的土地、矿场和油田……教会不得领有、经营或承典不动产”。 由此可 知 , 该宪法
A. 指明了社会主义改造方向
B. 利于巩固反帝反封建成果
C. 缺乏全面推行的社会基础
D. 蕴含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
11.列宁曾对国内战争结束后的形势分析道:“经济的极度破坏因1920年的歉收而更加严重 , 同 时大工业又不可能迅速恢复……”面对这一形势 , 苏俄政府
A. 调整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策略
B. 进一步强化余粮收集制的实施
C. 试图突破高度集中的经济模式
D. 着手制定发展经济的五年计划
12.1925年12月 , 国联成立裁军会议筹备委员会 。此后 , 这一委员会多次举行会议 , 并一再提 出种种裁军方案 。1928年 , 世界主要国家联合签署的《非战公约》,明确宣布战争为非法。 这些举动
A. 证明了国联对维护和平的作用
B. 避免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激化
C. 反映了一战后的和平主义思潮
D. 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更加稳固
13.表2所示为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预算支出及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部 分年份)。 表中数据的变化缘于美国
表2
时间 财政预算支出 财政预算支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占比
1939年 89亿美元 9.7%
1947年 369.31亿美元 18.9%
1979年 5090亿美元 30%
A. 不断扩大局部侵略战争规模 B. 国家干预经济力度增大
C. 试图在军备竞赛上压倒苏联 D. 国民生产总值稳步上升
14.1972年 , 第一次“人类环境与发展大会”决定成立一个联合国附属的负责全球环境事务的机 构。“七十七国集团”中的非洲国家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了一份17页的声明 , 最终使联合国环 境规划署总部落户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 , 开联合国附属机构总部设在南半球的先例 。这一 定程度上反映了
A. 发达国家环境的恶化 B. 联合国权力的扩大化
C. 新兴民族国家的呢起 D. 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高—历史 第 3页(共6页)】 .23-515A.
15.图2所示为小楚同学整理的“近代以来人类历史发展趋势”系列图示中的其中一幅 。小楚同 学可借此说明
(
电气化
) 智能化
数字化
机械 自动化
18世纪末 20世纪初 20世纪70年代 21世纪
图2
A. 人类社会已完成信息化 B. 西方国家主导科技发展潮流
C. 人类生活节奏不断加快 D. 科技发展改变生产生活方式
二、非选择题 : 本大题共4小题, 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元代的河南地区尚未大规模种植棉花 。 明万历六年(1578年),全国征收的棉花中,山 东、河南、山西、河北四省占比已达85.9% 。清代河南棉花种植区域已遍及全省 。如豫北彰 德府内黄县棉花产量大,“出贩于山西泽漓诸州县”;林县“户无贫富,妇女皆以纺织为主业, 所制棉布质坚耐久,名日家机布,除备服用外,运销泽、漓等处”;卫辉滑县“所有输出物产,不 过棉花一种”;许州五女镇不仅是棉布交易市场之一,而且有“染工三四百人,终岁操作供给 秦晋布客之所需要”,所产出的丈六布“行销秦晋两省极多”;石固镇的二八布被“秦晋布商, 终岁搬运 。许昌东、北两区之织妇亦极终岁勤动关”。
——— 摘编自王林林《明清晋豫商路兴衰探析》
材料二
影响晚清时期河南植棉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自京汉、沛洛两铁路相继开通后,中原 地区和外部的交流日益增多,不止棉花的品种得到改良,棉花向外输送也变得便利和快捷。 20世纪以后,国内大型纱厂不断建立,到1911年有十几家纱厂,35万枚纱锭 。英、美、日等 国纱厂也迅速增加,如日本1892年有39家纱厂,38万枚纱锭,年耗棉量就达88万担。
——— 摘编自刘西峰《清代河南棉花的种植与运销研究》
材料三
1978年,河南棉花种植面积大约是900万亩 。1990年,河南棉花种植面积大约为1234 万亩,此时新疆的棉田只有652.8万亩 。1992年,河南省棉花种植达到戴峰,棉花种植面积 飘升至1872万亩 。2000年,新疆的棉花产量已占全国总产量的33% ,河南的棉花产量则为 16% 。2008年,新疆季节性采棉工有68.6万人,最大的省外采棉工团队来自河南省,达18. 1万人,仅次于新疆本地的 22.8万人 。2010年,河南棉花种植面积大约只有 700万亩。 2020年,新疆棉花机械采摘率已达69.83% ,其中北疆95%的棉花是通过机械采摘的。
——— 据《河南统计局棉花种植30年报告》等整理
【高—历史 第 4页(共6页)】 .23-515A.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河南植棉业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晚清时期河南棉花种植业发展的有利因素。(4分)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河南植棉业兴衰的认识。(3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872~ 1904年的“和平”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物价的飞涨和托拉斯的压榨已使得 经济斗争空前尖锐化,甚至使那些受自由派腐蚀最深的英国工人也行动起来了 。就是在德 国这个最“顽固的”资产阶级容克国家里,政治危机也在迅速成熟 。疯狂的扩充军备和帝国 主义政策,使得目前欧洲的“社会和平”犹如一桶火药 。 而一切资产阶级政党的解体和无产 阶级的成熟的过程正在持续地进行 。 即将来临的历史时期,一定会使马克思主义这个无产 阶级的学说获得更大的胜利。
——— 摘编自列宁《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1913年3月)
材料二
20世纪初,伊朗、土耳其和中国相继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印度、印度尼西亚、朝鲜、越南 等国也以各种形式开展了反对殖民的斗争 。列宁认为,“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 取政权斗争的展开,标志着20世纪初所揭开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的阶段”。 列宁在1912 年1月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拉格全国代表会议拟定的决议中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 斗争具有世界意义……俄国无产阶级怀着极大的热忱和深切的同情注视着中国革命人民获 得的成就,斥责俄国自由派支持沙皇政府的掠夺政策的行为。”列宁还赞扬孙中山是“ 充满着 崇高精神和英雄气概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孙中山纲领的每一行都渗透了战斗的、真实的民 主主义 。他充分认识到 6种族,革命的不足……丝毫没有忽视政治自由……这是带有建立共 和国制度要求的完整的民主主义”。
——— 摘编自陈正容《列宁论辛亥革命和亚洲觉醒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列宁提出“ 6和平,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的依据。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洲的觉醒”的实质,并分析其意义。(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末至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两国开始谈判缔结一系列核军控与核裁 军条约,为美苏管控冲突,避免核战争,维护大国核垄断及防止核污染、核扩散等共同利益提 供了法理依据 。 美苏两国爆发核战争的可能性不断降低,直至可能在实际上被排除,都仰赖 以苏联核武器科学研究中心等机构提供的强大技术支持 。20世纪70年代后期,苏联在核 武器的数量和质量上双双赶上甚至超过美国 。在此期间,和平利用原子能与培养核人才又 进一步促进了苏联核潜力的稳步增长,有力地维护了国家安全与战略利益 。不可否认的是, 核武器几乎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战争逻辑,导致超级大国事实上的“行为谨慎规制”的产生,避
【高—历史 第 5页(共6页)】 .23-515A.
免核战争成为双方的共同利益,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和平。
——— 摘编自赵万会、张广翔《冷战、核军备竞赛与苏联核中心 的活动 以核研究与核部署为中心》
材料二
各方重申格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强调各国领土完整和主权不容损害 。各方 坚定捍卫多边主义以及公认的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国际秩序和 全球治理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各方愿加强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等多边机制内的对 话与合作,就地区和国际热点问题及时交换意见、协调立场。
各方肯定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出该机构成员国有权充 分参与该机构的所有决策程序,支持该机构《规约》规定的主权平等进程,支持中亚国家加入 该机构相关地区小组。
——— 摘编自《中国— 中亚峰会西安宣言》(2023年5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核研究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中后期以来国际格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 并归纳推动21世纪国际格局新发展的积极因素。(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3 西方主要国家义务教育制度建立概况表
国家 相关法案 主要规定
美国 《义务教育法》(由马萨诸 塞州颁布,1852年)等 8~ 12岁儿童每年至少就学12周(到19世纪末,美国 超过三分之二的州颁布了实施义务教育的法令)
英国 《初等教育法》(1870年) 对5~ 12岁的儿童实施强迫教育,由财政拨款开办的 公立初等学校每周的学费不得超过9便士
德国 《普通学校法》(1872年) 6~ 14岁的8年初等教育为强迫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设 基础学校(4年制)和高等国民学校(4年制)
法国 《费里教育法》(1881~ 1882年) 6~ 13岁的儿童必须接受强迫性的世俗化义务教育;小 学完全免费
——— 据文进荣《从历史的视角看西方义务教育的发展》整理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西方国家近代教育发展的某一共性特征,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 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体现材料信息,论点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合理。)
【高—历史 第 6页(共6页)】 .23-515A.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