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弱电解质的电离(含解析)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弱电解质的电离
一、单选题
1.(2023·河北衡水·衡水市第二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已知是二元酸。常温下,向溶液中滴加盐酸,该过程溶液中只有2种含R的粒子,其浓度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的电离方程式为,
B.溶液中有
C.pH=6.5的溶液中
D.的数量级为
2.(2023·河南·统考一模)已知SrF2属于微溶于水、可溶于酸的强碱弱酸盐。常温下,用HCl调节SrF2浊液的pH,测得在不同pH条件下,体系中—lgc(X)(X为Sr2+或F-)与lg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存在:2c(Sr2+)+c(H+)=c(F—)+c(OH—)
B.c点溶液中存在:c(H+)=c(Cl—)+c(OH—)—c(F—)
C.常温下,Ksp(SrF2)=
D.常温下,氢氟酸的Ka数量级为
3.(2023·河南·统考二模)25℃时,某混合溶液中c(H2A) +c(HA-) +c(A2-) =0.01 mol/L,由水电离出的c水(H+) 的对数lgc水(H+ )与、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a1(H2A) =10-8
B.Z点时溶液的pH=7
C.M点和N点溶液的组成完全相同
D.从X点到Y点发生的反应可能为:HA- +OH- =A2- +H2O
4.(2023·辽宁·校联考一模)常温下,水溶液中部分缓冲对的微粒浓度之比的对数值[x表示或]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Ⅰ表示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
B.
C.a→b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
D.当pH增大时,的值逐渐增大
5.(2022·上海·高三统考学业考试)向10mL浓度为0.1mol·L的二元弱酸H2A中逐滴加入VmL0.1mol·L的NaOH溶液。下列离子关系错误的是
A.,
B.,
C.,且测得此时溶液,
D.,
6.(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图是0.01mol·L-1甲溶液滴定0.0lmol·L-1乙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其中曲线③表示盐酸滴定CH3COONa溶液,其他曲线是醋酸溶液滴定NaOH溶液或者NaOH溶液滴定盐酸。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条件相同时离子导电能力为H+>OH->CH3COO-
B.曲线②是NaOH溶液滴定盐酸导电能力变化曲线
C.随着甲溶液体积增大,曲线①始终保持最高导电能力
D.a、b、c三个点不都是反应终点
7.(2023·北京·高三专题练习)常温下,某弱酸HA溶液中主要成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分数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HA的电离平衡常数 B.若温度升高,曲线交点M会向左移动
C.NaA的水解平衡常数 D.某的缓冲溶液,pH约为4
8.(2023春·广东茂名·高三茂名市第一中学校考期中)室温下,某二元碱水溶液中相关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溶液pH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图可知一级、二级电离平衡常数
B.水溶液显碱性
C.等物质的量的和混合溶液中
D.在的水溶液中,
9.(2023春·辽宁朝阳·高三北票市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草酸是一种二元弱酸。常温下向溶液中滴加溶液,混合溶液里[表示或]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直线I中表示的是
B.
C.对应
D.对应
10.(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常温下碳酸、亚硫酸、次氯酸的电离常数如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相同浓度的溶液和溶液的酸性,后者更强
B.向溶液中通入少量
C.向溶液中通入少量
D.向氯水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溶液和溶液,均可提高氯水中的浓度
11.(2023春·山东·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硫代硫酸钠(Na2S2O3)的制备和应用相关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Ka1(H2SO3)>Ka1(H2CO3)>Ka2(H2SO3)>Ka2(H2CO3)。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反应①:CO+2=2+CO2↑+H2O
B.向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3+2H+=4S↓+2+H2O
C.反应③:Ag++2=[Ag(S2O3)2]3-
D.利用Na2S2O3滴定碘单质生成Na2S4O6:I2+2=2I-+
12.(2023春·山西临汾·高三统考开学考试)液氨中存在类似水的微弱电离:。某温度时,液氨的离子积,若规定,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纯液氨中:
B.其他条件不变,增加液氨的量,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C.该温度下,液氨的pN=15
D.该温度下,向液氨中加入固体,液氨中与的乘积不变
13.(2023春·上海杨浦·高三复旦附中校考开学考试)室温下,取10mL某二元酸,滴加溶液。已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有
B.当滴加至中性时,溶液中,用去溶液的体积小于10mL
C.当用去溶液体积10mL时,溶液的,此时溶液中有
D.当用去溶液体积20mL时,此时溶液中有
14.(2022秋·浙江杭州·高三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校考期中)根据下列各图曲线表征的信息,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图甲表示常温下向体积为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后溶液的pH变化曲线,则c点处有:
B.图乙表示用水稀释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时溶液的pH变化曲线,其中Ⅰ表示盐酸,Ⅱ表示醋酸,完全中和相同体积的Ⅰ、Ⅱ溶液时,消耗同浓度NaOH溶液的体积相同
C.图丙表示恒温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时,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缩小容器的体积
D.图丁表示反应,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大小为:a二、非选择题
15.(2022秋·江西宜春·高三上高三中校考期中)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等息息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Ⅰ.25℃时,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弱酸 HCOOH H2S H2CO3 HClO
电离平衡常数 (25℃) Ka=1.77×10-4 Ka1=1.3×10-7 Ka2=7.1×10-15 Ka1=4.4×10-7 Ka2=4.7×10-11 Ka=3.0×10-8
(1)H2S的二级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
(2)相同c(H+)浓度的HCOOH和HClO溶液中:c(HCOO-)___________c(ClO-)。(填“>”、“<”或“=”)
(3)根据上述电离常数及物质的特性判断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次氯酸与碳酸钠溶液的反应:HClO+=ClO-+
②少量CO2通入NaClO溶液中:CO2+H2O+ClO-=HClO+
③硫化氢气体通入NaClO溶液中:H2S+ClO-=HS-+HClO
④碳酸钠滴入足量甲酸溶液中:2HCOOH+=2HCOO-+H2O+CO2↑
⑤Na2CO3溶液通入少量H2S:2+H2S=S2-+2
Ⅱ.常压下,某化学兴趣小组取不同浓度、不同温度的醋酸进行各项内容的测定,得到下表实验数据。
温度/℃ c(CH3COOH)/mol·L-1 电离常数 电离度/% c(H+)/mol·L-1
0 16.06 1.37×10-1 9.098 1.507×10-2
10 15.16 1.57×10-1 10.18 1.543×10-2
20 13.63 1.71×10-1 11.2 1.527×10-2
已知:电离度d=×100%
(4)温度升高,CH3COOH的电离平衡向__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能支持该结论的表中数据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c(H+) b.电离度 c.电离常数 d.c(CH3COOH)
(5)表中c(H+)基本不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
16.(2023春·上海宝山·高三上海市行知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室温时,向溶液中滴加氨水,得到溶液与氨水体积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1)试分析图中a、b、c、d四个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
(2)在b点,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
(3)下列事实说明是弱酸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常温下溶液的大于7
B.溶液能和溶液反应
C.常温下的溶液的为2.1
D.向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为红色
(4)将溶液加水稀释,的比值将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5)某些弱酸在时的电离常数如下:
化学式
电离常数
下列反应可以发生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6)实验室在制备常用饱和食盐水除去其中混有的,请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难溶于饱和食盐水的原因_______。
17.(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在一定温度下,将冰醋酸加水稀释,溶液的导电能力随加水量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O”点冰醋酸几乎不能导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三点对应的溶液中,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
(3)a、b、c三点对应的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
(4)若使c点对应的溶液中增大,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加热 B.加固体 C.加水
D.加固体 E.加锌粒
(5)在稀释过程中,随着醋酸浓度的降低,下列各量增大的是_________。
A. B. C. D.
18.(2023春·甘肃武威·高三民勤县第一中学校考开学考试)下表是几种常见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25℃),回答下列各题:
酸
电离平衡常数()
(1)当温度升高时,K值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结合表中给出的电离常数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述四种酸中,酸性最弱、最强的酸分别是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②下列能使醋酸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增大,而电离平衡常数不变的操作是_______(填序号)
A.升高温度 B.加水稀释 C.加少量的固体 D.加少量冰醋酸 E.加氢氧化钠固体
③依上表数据判断醋酸和次氯酸钠溶液能否反应,如果不能反应说出理由,如果能发生反应请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3)已知草酸是一种二元弱酸,其电离常数,,写出草酸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试从电离平衡移动的角度解释的原因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A.根据向溶液中滴加盐酸,该过程溶液中只有2种含R的粒子即R2-和HR-,说明第一步完全电离,第二步部分电离,故电离方程式为,,故A错误;
B.由A项可知,溶液中不存在H2R微粒,故B错误;
C.由图像可知,pH=6.5的溶液中,又溶液显酸性,即,故有,故C正确;
D.,根据pH=6.5的溶液中,所以=10-6.5,数量级为10-7,故D错误;
故选C。
2.B
【分析】由氢氟酸的电离常数公式可知,溶液中=,电离常数为定值,溶液中lg越大,则溶液中氟离子浓度越大、锡离子浓度越小,所以L1表示—lgc(F—)与lg的变化曲线、L2表示—lgc(Sn2+)与lg的变化曲线。
【详解】A.a点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关系2c(Sr2+)+c(H+)=c(F—)+c(OH—)+ c(Cl—),故A错误;
B.由图可知,c点溶液中c(Sr2+)=c(F—),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关系2c(Sr2+)+c(H+)=c(F—)+c(OH—)+ c(Cl—),则溶液中c(H+)=c(Cl—)+c(OH—)—c(F—),故B正确;
C.由图可知,溶液中lg=1时,溶液中c(Sr2+)=10—4mol/L、c(F—) =10—2.2mol/L,则溶度积Ksp(SrF2)= 10—4×c(10—2.2)2=10—8。4,故C错误;
D.由氢氟酸的电离常数公式可知,溶液中=,由图可知,溶液中lg=1时,溶液中c(F—) =10—2.2mol/L,则电离常数Ka==10—3.2,数量级为10—4,故D错误;
故选B。
3.C
【分析】横坐标为离子比值的对数,纵坐标为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的对数,当纵坐标为-5时,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10-5,说明溶液中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促进水的电离,溶液的pH为9,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为10-9,此时横坐标数值分别为1和3,结合电离常数表达式可知,,左侧曲线代表,右侧曲线代表,由此解答该题。
【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A错误;
B.Z点时=3,即=1000,溶液中主要存在A2-,溶液显碱性pH不为7,B错误;
C.M点和N点分别表示同一溶液中和,溶液组成完全相同,C正确;
D.X点表示水的电离程度达到最大,则X溶液为正盐溶液,HA-和H2A皆有A2-水解而来,X点到Y点表示继续加碱,抑制A2-的水解,而非发生选项所示反应,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实质上可看做向H2A溶液中加碱至过量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及含A离子的变化情况,随着碱的量的增多,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在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只存在盐的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程度最大,再加碱则抑制盐水解,也抑制水的电离。
4.D
【分析】由电离平衡H2CO3、H2PO可知,随pH增大,溶液中c(OH-)增大,使电离平衡向右移动,减小,增大,所以曲线I表示lg与pH的变化关系,曲线II表示lg与pH的变化关系,以此分析解答。
【详解】A.由分析可知,曲线I表示lg与pH的变化关系,故A正确;
B.由图可知,当pH=6.4时,lg=0,则=1,=10-6.4,当pH=7.2时,lg=0,则=1,=10-7.2,,故B正确;
C.a、b均是碱性环境,溶液以的水解为主要:,a→b的过程中,碱性减弱,说明的水解程度减弱,则对水的电离的促进程度减小,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当pH增大时,lg减小,lg增大,则的值逐渐减小,故D错误;
故选D。
5.B
【详解】A.当时,所得溶液为等物质的量的NaHA和的混合溶液,存在物料守恒,A正确;
B.当时,所得溶液为NaHA溶液,存在质子守恒,B错误;
C.当时,所得溶液为等物质的量的NaHA和的混合溶液,,说明HA-的电离程度大于的水解程度,则溶液中存在,C正确;
D.当时,所得溶液为溶液,存在物料守恒,水解生成,水解生成,且以的水解为主,所以,D正确;
故答案为:B。
6.A
【详解】A.由曲线③盐酸滴定NaAc溶液,曲线②的最低点比曲线③还低,为醋酸滴定NaOH溶液的曲线,因此曲线①是NaOH溶液滴定盐酸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则由图可知条件相同时离子导电能力为H+>OH->CH3COO-,故A正确;
B.曲线②的最低点比曲线③还低,为醋酸滴定NaOH溶液的曲线,因此曲线①是NaOH溶液滴定盐酸导电能力变化曲线,故B错误;
C.由曲线①起始点最高,说明盐酸的导电能力最强,随着甲溶液体积增大,曲线① 逐渐变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根据曲线②可知,氢氧化钠的导电能力不如盐酸,而随着甲溶液体积增大,曲线③的溶液逐渐变成盐酸为主的导电能力曲线,故C错误;
D.反应达到终点时会形成折点,因为导电物质发生了变化,即a点是反应终点,故D错误;
故选A。
7.C
【分析】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随着逐渐增大,减小,逐渐增大;
【详解】A.,M点,,,,A正确;
B.温度升高,增大,减小,曲线交点M会向左移动,B正确;
C.,,C错误;
D.,,,,,D正确;
故选C。
8.D
【详解】A.根据一级、二级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根据图像,可以利用点(9.2,0.5)和点(6.2,0.5)两点中, 和 ,故电离平衡常数就等于该点的 ,代入数值可以计算一级、二级电离平衡常数,A正确;
B.根据选项A的分析代入计算可得:, ,则的水解平衡常数为,则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溶液显碱性,B正确;
C.等物质的量的和混合溶液,的水解程度大于的电离程度,则溶液中 ,C正确;
D.室温下溶液显酸性,,D错误;
故本题选D。
9.C
【详解】A.二元弱酸草酸的,当时,,所以直线Ⅰ中X表示的是,直线Ⅱ中X表示的是,A正确;
B.根据A的分析,B正确;
C.设,,,当时,,解得:;,即,当时,即,解得,所以对应,C错误;
D.电荷守恒:,当时,,对应,D正确;
故选C。
10.B
【详解】A.弱电解质电离常数越大,电离程度越大,的,而的,所以常温下,相同浓度的溶液的酸性强于溶液的酸性,A项错误;
B.由于的小于的,但大于其,所以向溶液中通入少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当足量时,生成和,B项正确;
C.由题给信息知,所以向溶液中通入少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项错误;
D.不能与溶液反应,但是强酸,能与溶液反应,使减小,促使平衡正向移动,从而可提高的浓度;具有氧化性,具有还原性,二者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加入溶液不能提高的浓度,D项错误;
故选B。
11.D
【分析】NaHSO3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亚硫酸钠和硫反应生成硫代硫酸钠,硫代硫酸钠和溴化银反应生成Na3[Ag(S2O3O2]。
【详解】A.根据给出的电离平衡常数大小关系可知,的酸性弱于碳酸,所以选项中的反应不能发生,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O+=+,故A错误;
B.向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生成硫、二氧化硫和水:+2H+=S↓+2SO2↑+H2O,故B错误;
C.反应③是硫代硫酸钠和溴化银反应生成Na3[Ag(S2O3O2],AgBr不溶于水,不能写成离子形式,故C错误;
D.利用Na2S2O3滴定碘单质生成Na2S4O6,碘单质被还原为I-,故D正确;
故选D。
12.B
【详解】A.液氨中存在电离,每电离生成1个,同时生成1个,即,A正确;
B.其他条件不变,液氨是纯液体,增加液氨的量,电离平衡不移动,B错误;
C.液氨达到电离平衡时,,则,C正确;
D.温度不变,K不变,则液氨中与的乘积不变,D正确;
故选B。
13.B
【分析】由于二元酸H2A第一步电离完全,第二步部分电离,可以把10mL 0.1mol·L 1二元酸H2A看成10mL 0.1mol·L 1 HA-一元弱酸和0.1mol/L H+混合溶液;注意该溶液不存在H2A微粒。
【详解】A.0.1mol·L 1 H2A溶液存在电荷守恒,其关系为c(H+)=c(OH )+2c(A2 )+c(HA ),因而c(H+)-c(OH )-c(A2 )=c(A2 )+c(HA )=0.1mol·L 1,A项正确;
B.由电荷守恒可知c(Na+)+c(H+)=c(OH )+2c(A2 )+c(HA );当滴加至中性时c(H+)=c(OH ),因此c(Na+)=2c(A2 )+c(HA ),设用去10mL NaOH,反应得到NaHA溶液,由于HA H++A2 ,溶液显酸性,因而滴加至中性时,需要加入超过10mL的NaOH溶液,B项错误;
C.当用去NaOH溶液体积10mL时,得到NaHA溶液,溶液的pH<7,根据质子守恒存在如下关系c(H+)-c(A2 )=c(OH ),于是c(A2 )=c(H+)-c(OH ),C项正确;
D.当用去NaOH溶液体积20mL时,得到Na2A溶液,根据物料守恒有:c(Na+)=2c(HA-)+2c(A2 ),D项正确;
故选:B。
14.B
【详解】A.由图可知,c点所得溶液为为醋酸钠和醋酸的混合溶液,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关系c(Na+)+ c(H+)=c(CH3COO—)+ c(OH—),故A正确;
B.盐酸是强酸,在溶液中完全电离,醋酸是弱酸,在溶液中部分电离,pH相同的盐酸的浓度小于醋酸,则完全中和相同体积的Ⅰ、Ⅱ溶液时,盐酸消耗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小于醋酸,故B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的平衡常数K= c(CO2),由图可知,t1时刻条件改变的瞬间,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大,新平衡时二氧化碳的浓度与原平衡相同,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则t1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二氧化碳的浓度,或缩小容器的体积增大压强,故C正确;
D.增大B2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由图可知,B2的浓度大小顺序为a故选B。
15.(1)
(2)=
(3)③⑤
(4) 右 c
(5)浓度减小,会使减小,而温度升高,会使增大,二者共同作用使基本不变
【分析】弱酸电离常数越小,酸性越弱,形成的强碱弱酸盐碱性越强。
【详解】(1)属于二元弱酸,分两次电离,一级电离:;二级电离:,其中二级电离常数的表达式为;
(2)根据电离平衡、,所以相同时与相同,故填=;
(3)①HClO电离常数比碳酸的二级电离常数大,比一级电离常数小,所以次氯酸与碳酸钠溶液的反应生成次氯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HClO+=ClO-+,故①正确;
②碳酸酸性比HClO强,所以少量CO2通入NaClO溶液中:CO2+H2O+ClO-=HClO+,故②正确;
③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与硫化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③错误;
④甲酸酸性比碳酸强,所以碳酸钠滴入足量甲酸溶液中生成二氧化碳和甲酸根离子:2HCOOH+=2HCOO-+H2O+CO2↑,故④正确;
⑤氢硫酸的一级电离常数大于碳酸的二级电离常数,所以氢硫酸可以制取碳酸氢根,但碳酸的二级电离常数比硫化氢的二级电离常数大,所以硫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不能共存,最终会生成硫氢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所以Na2CO3溶液通入少量H2S:+H2S=HS-+,故⑤错误;综上故填③⑤;
(4)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温度升高,醋酸电离常数增大,电离程度增大,平衡向右移动,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所以支持平衡右移的数据是电离常数,故填:右、c。
(5)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醋酸浓度减少时氢离子浓度减少,温度升高,氢离子浓度增大,二者共同作用使基本不变,故填浓度减小,会使减小,而温度升高,会使增大,二者共同作用使基本不变。
16.(1)a
(2)
(3)AC
(4)增大
(5)AB
(6)与水反应,有如下的平衡:,用饱和食盐水除去其中混有的,溶液中含有浓度较大,使平衡逆向移动,减少的溶解损失
【分析】向溶液中滴加氨水,发生反应:,a点时加入氨水,刚好完全反应,溶质为;b点时,氨水稍过量,溶液显中性;c点时,氨水过量50mL,溶质为和,物质的量之比为1:1;d点时,氨水过量100mL,溶质为和,物质的量之比为1:1。
【详解】(1)酸碱抑制水的电离,在酸溶液中加入碱,酸中的浓度逐渐较小,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当酸中的刚好完全反应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当碱逐渐过量,溶液中的浓度逐渐增大,水的电离程度减小,所以图中a、b、c、d四个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a点;
(2)b点时,氨水稍过量,溶液,显中性,根据电荷守恒:,因为,所以,因为为强电解质,电离程度较大,所以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
(3)A. 常温下溶液的大于7,发生水解,所以为弱酸,A正确;
B. 溶液能和溶液反应,只能说明显酸性,不能说明显弱酸性,B错误;
C. 常温下的溶液的为2.1,说明不完全电离,则为弱酸,C正确;
D. 向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为红色,只能说明显酸性,不能说明显弱酸性,D错误;故选AC;
(4)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加水稀释,平衡正向移动,减小,增大,增大;
(5)A. 根据电离常数的大小,,向 溶液中加入少量的,发生反应:,A正确;
B. 根据电离常数的大小,,,B正确;
C. 根据电离常数的大小,,所以 通入 溶液中,应该发生反应为:,C错误;
D. 根据电离常数的大小,所以反应不能发生,D错误;
故选AB;
(6)与水反应,有如下的平衡:,用饱和食盐水除去其中混有的,溶液中含有浓度较大,使平衡逆向移动,减少的溶解损失。
17.(1)在冰醋酸中,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
(2)
(3)c
(4)ABDE
(5)BD
【详解】(1)在冰醋酸中,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故“O”点冰醋酸几乎不能导电;
(2)导电能力越强,、越大,故a、b、c三点对应的溶液中,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3)加水稀释促进的电离,故c点对应的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最大;
(4)加热促进的电离,增大,A项正确;加固体后,与反应使的电离平衡右移,增大,B项正确;加水稀释虽使的电离平衡右移,但减小,C项错误;加固体虽使的电离平衡左移,但增大,D项正确;加锌粒会消耗,的电离平衡右移,增大,E项正确,故选:ABDE;
(5)在稀释过程中,的电离平衡右移,增大、减小,但、均减小,B项正确,A、C项错误;,因稀释过程中减小,为定值,故增大,D项正确,故选:BD。
18.(1)增大
(2) B E
(3) 由于一级电离产生氢离子,增大了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使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详解】(1)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故当温度升高时,K值增大;
(2)①同种条件下,电离平衡常数Ka越大,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根据表中数据,上述四种酸中,酸性最弱、最强的酸分别是HCN、HNO2;
②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电离时吸热过程,而平衡常数仅跟温度有关。故分析如下:
A.升高温度,电离平衡向着正向移动,电离程度增大,Ka也增大,A不符合题意;
B.温度不变,加水稀释,平衡向着正向移动,电离程度增大,Ka不变,B符合题意;
C.加少量的固体,溶液中c(CH3COO-)增大,平衡逆向移动,电离程度减小,Ka不变,C不符合题意;
D.加少量冰醋酸,醋酸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但电离程度减小,Ka不变,D不符合题意;
E.加氢氧化钠固体,消耗H+,溶液H+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电离程度增大,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Ka先增大,后恢复室温,Ka不变,E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E。
③由表格可知,醋酸的酸性比次氯酸大,由反应原理,强酸制弱酸,可知醋酸和次氯酸钠溶液能反应,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O- +CH3COOH = CH3COO- + HClO;
(3)草酸是二元弱酸,分步电离,草酸的电离方程式H2C2O4+ H+; + H+,草酸第一步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抑制了草酸的第二步电离,所以K1 K2。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