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模拟卷06(长春卷专用)(考试版+教师版+答案)

中考生物模拟卷06(长春卷专用)(考试版+教师版+答案)

【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5年中考生物模拟卷(长春卷专用)
黄金卷06
(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科研人员利用红外触发相机经长期的野外观测,收集了东北豹在我国长白山脉北部地区的数量、性别及其生活习性等大量的相关信息。科研人员主要运用的生物学探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
【答案】A
【详解】科研人员利用红外触发相机在野外观测东北豹,这是在自然状态下,借助相机这一辅助工具对东北豹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符合观察法的特点,A正确。故选A。
在我国北方某地区去年春旱严重,由此对农作物产生影响的非生物因素是( )
A.空气 B.阳光 C.水 D.温度
【答案】C
【详解】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在我国北方某地区去年春旱严重,由此对农作物产生影响的非生物因素是水分。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2024年4月26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随3名航天员一起进入太空的还有4条斑马鱼和4棵金鱼藻,国内科学家首次在轨研究水生 生态项目。关于金鱼藻和斑马鱼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者的结构层次是一样的
B.二者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C.二者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D.金鱼藻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指示植物
【答案】B
【详解】金鱼藻属于植物,斑马鱼属于动物,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二者的结构层次是不一样的,A错误。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金鱼藻属于植物,斑马鱼属于动物,二者都有线粒体,都能进行呼吸作用,B正确。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因此,金鱼藻属于生产者,斑马鱼属于消费者,二者不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错误。苔藓植物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指示植物,D错误。故选B。
4.如图表示蚕豆、烟草、苋菜和大豆的种子在见光和不见光条件下的发芽率,由图可知,光对哪种种子的萌发起抑制作用(  )
(第4题图)
A.蚕豆 B.烟草 C.苋菜 D.大豆
【答案】C
【详解】图可知,有光和无光条件下,蚕豆种子的发芽率基本相同,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A不符合题意。图可知,烟草在光照下种子萌发率较高,而没有光照条件下种子萌发率较低,说明光照能促进种子的萌发,B不符合题意,在光照条件下,苋菜种子的萌发率较低,缺少光照条件下苋菜种子的萌发率较高,说明光对种子的萌发起抑制作用,C符合题意。有光和无光条件下,对大豆种子萌发率影响不大,说明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如图是生物体的不同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5题图)
A.图甲中的①③⑤是植物细胞具有而大多数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
B.图乙中的衣藻是一个生物体
C.图丙中植株的茎中有大量输导组织
D.图丙和图丁中生物所具有的结构层次是相同的
【答案】D
【详解】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等结构,而大多数动物细胞没有。图甲中的①是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③是液泡,内含细胞液;⑤是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A正确。衣藻是单细胞藻类,它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能独立完成营养、呼吸、生殖等各项生命活动,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属于生物体,B正确。植物的输导组织包括导管和筛管,导管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能运输有机物。在图丙所示的植物体的茎中存在大量的输导组织,以保证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C正确。图丙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图丁人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人体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而植物体没有,二者结构层次不同,故D错误。故选D。
6.下列关于生物实验和探究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酵母菌时,使用显微镜低倍镜可以看到明显的液泡
B.制作叶片临时切片时,不需要用放大镜和碘液等材料器具
C.探究湿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时,要设置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
D.模拟探究生男生女的比例时,取出的小球不能放回原袋
【答案】B
【详解】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个体微小,故观察酵母菌时,使用显微镜低倍镜能看到其形态,难以看到明显的液泡,A错误。制作叶片临时切片主要用到刀片、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材料器具。观察叶片的结构,一般不需要用放大镜和碘液。放大镜放大倍数有限,不能观察到叶片内部结构;碘液主要用于染色,观察叶片结构一般无需染色,B正确。在探究实验中,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探究湿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时,变量应是湿度,应设置不同湿度的环境,而明亮和阴暗属于光照变量,与湿度无关,C错误。模拟探究生男生女的比例时,每次取出的小球代表生殖细胞结合的情况,取出后需放回原袋,以保证每次抽取时两种小球的比例不变,使实验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可靠性,D错误。故选B。
二氧化氮是一种有害气体,家用燃气是住宅室内二氧化氮的主要来源。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部分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第7题图)
A.二氧化氮依次经图甲中的③→①→②→⑤到达肺部
B.二氧化氮进入血液后首先到达图乙心脏的C右心房
C.图乙能完整显示人体肺循环的途径
D.先进行肺循环再进行体循环
【答案】C
【详解】二氧化氮作为气体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在图甲中,二氧化氮依次经过③鼻、①咽、④喉、⑤气管、②支气管到达肺部,A错误。二氧化氮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后,先进入肺静脉,然后首先到达图乙心脏的C左心房,B错误。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这两条途径同时进行,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体循环途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可见,图乙能完整显示人体肺循环的途径,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8.如图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第8题图)
A.③是传入神经,④是传出神经
B.若④受损,则该反射无法进行
C.该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②→④→⑤→③→①
D.缩手反射属于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
【答案】C
【详解】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围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由图及分析知,③有神经节,是传入神经,④是传出神经,A不符合题意。 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若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若④传出神经受到损伤,则效应器无法起作用,肌肉无法收缩,B不符合题意。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①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⑤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②效应器,C符合题意。 简单反射(也称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属于简单反射,D不符合题意。故选C。
9.正常情况下,人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是(  )
A.卵巢 B.输卵管 C.子宫 D.胎盘
【答案】B
【详解】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A不符合题意。卵细胞由卵巢排出以后,进入输卵管,这时如果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可见,人体内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是输卵管,故B符合题意。子宫是胚胎、胎儿发育的场所,故C不符合题意。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因此胎盘是母体与胎儿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下列关于小肠结构特点的叙述中,与吸收功能无关的是(  )
A.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B.小肠内有胆汁、胰液、肠液等消化液
C.小肠长5-7米 D.小肠内表面具有皱襞和绒毛
【答案】B
【详解】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A不符合题意;小肠内有胆汁、胰液、肠液等消化液,能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是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的,B符合题意;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一般有5~6米长,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C不符合题意;小肠壁内表面有很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很多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D不符合题意。
11.有酒窝和无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决定有酒窝的基因是显性基因D,决定无酒窝的基因是隐性基因d。父母都有酒窝,基因型都是Dd,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有酒窝,再生一个孩子无酒窝的可能性是(  )
A.25% B.50% C.75% D.100%
【答案】A
【详解】父母的基因型都是 Dd,他们产生的配子类型分别为 D 和 d。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的基因型有 DD、Dd、Dd、dd 四种,其中 dd 表现为无酒窝,比例为 1/4,即 25%,A正确。50% 的比例不符合实际的遗传规律,B错误。75% 的比例不符合这对父母基因组合产生后代的比例,C错误。100% 无酒窝不符合父母的基因组合情况,故D错误。故选A。
12.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我们需要对生物进行科学地分类。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界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
C.生物分类主要是依据生物的相似程度
D.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答案】A
【详解】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故A错误;分类等级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故B正确;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故C正确;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故D正确。故选A。
13.下列关于人体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骨骼肌收缩产生动力
B.需神经系统的调节才能完成
C.关节使运动更加灵活
D.运动系统由骨和骨骼肌组成
【答案】D
【详解】骼肌是运动系统的主要动力来源,通过收缩和舒张产生力量,驱动骨骼进行运动,A正确。神经系统在运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它负责接收、整合和传递运动信息,协调和控制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从而实现精确和协调的运动,B正确。关节是骨连结的一种形式,它允许骨骼之间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使得运动更加灵活和多样,C正确。结合分析可知,运动系统实际上由骨、关节和肌肉三部分组成,D错误。故选D。
14.以下实验中,不需要使用显微镜的是(  )
A.观察鸡卵的结构 B.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C.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D.观察草履虫
【答案】A
【详解】观察鸡卵的结构用到放大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观察草履虫,都必须用显微镜观察。故选A。
15.如图是染色体组成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第15题图)
A.①为双螺旋结构,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③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C.①是一种核酸,可用于亲子鉴定
D.体细胞内成对的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一定相同
【答案】D
【详解】①是DNA,全称脱氧核糖核酸,为双螺旋结构,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可用于亲子鉴定,AC不符合题意。 ③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B不符合题意。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一般成对存在,成对的染色体形态不一定相同,如男性的性染色体,D符合题意。故选D。
16.如图所示,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证明了细菌( )
(第16题图)
A.繁殖需要漫长的时间 B.由营养丰富的肉汤产生
C.由原来已存在的细菌产生 D.能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
【答案】C
【详解】巴斯德鹅颈瓶实验的关键并不在于细菌繁殖需要多长时间,而在于细菌的来源,A不符合题意。
实验中的肉汤确实为细菌提供了营养,但细菌并不是由肉汤本身产生的。肉汤只是细菌生长的环境,而不是细菌的来源,B不符合题意。巴斯德通过煮沸肉汤并弯曲瓶颈,阻止了外部细菌进入瓶内。然后,他观察到只有瓶颈被打断,外部细菌能够进入的瓶子中,肉汤才腐败变质并产生了细菌。这说明细菌是由原来已存在的(即外部进入的)细菌产生的,而不是自发产生的,C符合题意。巴斯德鹅颈瓶实验并没有涉及细菌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的过程。这个实验主要关注的是细菌的来源和产生条件,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7.竹子是现代大熊猫的主要食物来源。从生物分类来看,大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根据化石的研究发现,大熊猫的祖先始熊猫是肉食性动物。对于以上资料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熊科是大熊猫所属的最小分类单位
B.始熊猫和大熊猫的营养方式都为自养
C.始熊猫为了适应环境变化,不断发生变异
D.大熊猫食性的进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D
【详解】在生物分类学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大熊猫作为一个独立的物种,其所属的最小分类单位应该是种,而不是熊科。熊科是一个更大的分类单位,包含了多种熊类动物,A不符合题意。自养是指生物体能够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的过程;大熊猫和始熊猫都是动物,依赖摄取其他生物(如竹子)来获取能量和营养,属于异养生物,B不符合题意。变异是生物体基因发生的变化,它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变异本身是不定向的,并不意味着生物体是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而主动发生变异。相反,环境会对生物体的变异进行选择,使得适应环境的变异得以保留,不适应环境的变异被淘汰,C不符合题意。大熊猫从肉食性祖先演变为以竹子为主食的过程,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那些能够适应以竹子为食的大熊猫个体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从而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大熊猫种群,D符合题意。
18.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支原体肺炎主要经飞沫传播,建议大家勤洗手,保持适当运动和规律作息等,从传染病角度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支原体肺炎的传染源是肺炎支原体
B.支原体肺炎与甲流的主要传播途径很相似
C.注射疫苗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
D.适当运动属于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A
【详解】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而肺炎支原体是引起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它本身并不能直接散播病原体,而是通过感染的人或动物(如患者)来散播。因此,支原体肺炎的传染源是患者,而不是肺炎支原体本身,A错误。支原体肺炎与甲流(甲型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确实很相似,都是通过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释放出含有病原体的飞沫,他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就可能被感染,B正确。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有效方法。疫苗通常是由减毒或灭活的病原体或其部分成分制成的,它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免疫记忆。当机体再次接触到相同的病原体时,这些抗体和免疫记忆能够迅速识别并消灭病原体,从而保护机体免受感染。这种由疫苗刺激产生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预防传染病的措施通常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适当运动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一种措施。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可以降低感染病原体的风险,D正确。 故选A。
19.溺水已成为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头号杀手,遇到这种意外事故可以采取如图所示的救护措施,下列关于此措施说法不恰当的是(  )
(第19题图)
A.图中抢救措施为口对口吹气法
B.遇到有人溺水时,应该及时拨打120
C.对溺水的人施救前应先保证呼吸道畅通
D.口对口吹气频率大约为每分钟60次左右
【答案】D
【详解】人工呼吸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方法,用于救助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停止呼吸的病人,以挽救病人的生命。人工呼吸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运用呼吸运动的原理口对口吹气法,首先清除口、鼻内污物,以保持呼吸道畅通,AC正确。遇到有人溺水,要大声呼救,并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B正确。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大约是15~20次/分,人体活动加强时,呼吸的频率和深度都会增加。人工呼吸的频率应和人体自然呼吸的频率相同,D错误。故选D。
20.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A.建立种质库 B.加大人工养殖
C.颁布法律法规 D.建立自然保护区
【答案】D
【详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相关的法律中明确规定禁止捕猎濒危动物。这些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故选D。
第Ⅱ卷
本题共6小题,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30分。
21.(5分)《本草纲目》载:鹿角,散热行血,消毒辟邪;味咸,微温,无毒,入肝、肾经。现代医学研究已将鹿角粉做为天然抗菌素。鹿角每年定期脱落、再生,为研究鹿角再生机制,科研人员进行了系列实验。
(第21题图)
(1)新生鹿角内分布着大量血管、神经、软骨细胞群等,从结构层次分析,新生鹿角属于 。
(2)科研人员用解剖针挑取鹿角可再生部分细胞制成临时装片,结果如图二所示:A 处有一污点,若将该污点以最短距离移出视野,则应将临时装片向 方移动。
(3)转动图四中的 (填数字)换用高倍物镜,再调节 ,最终观察到清晰的图三细胞。
(4)将新生鹿角与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作对照,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
【答案】
器官
右上
4;细准焦螺旋
液泡、细胞壁(答出一个即可)
【详解】(1)新生鹿角内分布着大量血管、神经、软骨细胞群等,这些结构共同构成了鹿角这一器官。
图二中:污点A在视野的左下方,由于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因此污点在实际装片上的位置应该是右上方。
为了更清晰地观察细胞,需要转动4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在换上高倍物镜后,还需要调节3细准焦螺旋以使图像更加清晰。
(4)新生鹿角与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结构上存在一些相似之处,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和液泡。
22. (5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广西是荔枝的主产地之一,荔枝也是我国南方水果中的佳品。下图表示荔枝叶的某些生理活动。请根据图4回答问题。
(第22题图)
(1)荔枝树经过开花、传粉、受精,最终结出美味的荔枝,这样的生殖方式属于 生殖。
(2)走进荔枝园,感觉空气潮湿凉爽,这主要是因为荔枝树的叶片通过 (填字母)散失水分,提高了荔枝园空气的湿度。
(3)种植荔枝树时,株间距离一般有至少4~5米,保持这样的种植间距能提高产量,若种植过密,则会影响图中 (填字母)的效率,造成减产。
(4)荔枝有“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的特点,为了延长荔枝的保鲜期,在运输过程中可采用冷藏技术,其原理是有效抑制荔枝的 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5)在开花季节,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荔枝减产,为了弥补这种不足,人们常常进行 来提高荔枝的产量。
【答案】
(1)有性
(2)b
(3)c
(4)呼吸
(5)人工辅助授粉
【详解】(1)荔枝树经过开花、传粉、受精,最终结出美味的荔枝,这样的生殖方式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2)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可见,走进荔枝园,感觉空气潮湿凉爽,这主要是因为荔枝树的叶片通过b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提高了荔枝园空气的湿度。
(3)合理密植是使植株行间距和株距科学合理,使植物的叶片互不遮挡。合理密植,有利于农作物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可见,种植荔枝树时,若种植过密,则会影响图中c光合作用的效率,造成减产。
(4)蔬菜、水果等在采收之后仍然具有生物活性,在细胞内酶的催化作用下,会通过呼吸作用消耗营养成分,而采用低温冷藏的方法能使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变弱,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可见,为了延长荔枝的保鲜期,在运输过程中可采用冷藏技术,其原理是有效抑制荔枝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5)异花传粉往往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得不到传粉的机会,从而降低受精的几率,影响到果实的产量。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可辅以人工辅助授粉。可见,为了弥补因“开花季节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造成的荔枝减产”人们常常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来提高荔枝的产量。
23. (4分)小柴胡冲剂是根据小柴胡汤配制而成的中成药,是广受欢迎的居家常备药品。小柴胡汤是伤寒论中少阳病的代表性方剂之一,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只要辩证正确,剂量得当,此方可以治疗很多的重大疾病,但柴胡种子萌发难、发芽率低。为了了解柴胡种子萌发与外界因素的关系,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探究不同温度条件对柴胡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二:探究不同浓度聚乙二醇(浸泡24小时)对柴胡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组别 温度(℃) 种子数 萌发种子数
A 15 1000 286
B 20 1000 536
C 25 1000 373
D 30 1000 8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组中种子的萌发率是 %。
(2)综合以上实验可知:在温度为 ℃条件下,用浓度为 %的聚乙二醇进行浸种处理,柴胡种子萌发率最高。
(3)柴胡种子萌发难、发芽率低与种皮有关,种皮是细胞经过生长、分裂和 形成的保护组织。
【答案】
(1)37.3
(2)20;5
(3)分化
【详解】(1)种子的发芽率是指萌发的种子占供检测种子的百分数。种子发芽率计算方法为:(发芽种子数÷总种子数)×100%=373/1000×100%=37.3%。
(2)通过分析可知,四组种子发芽率中,B组种子的发芽率最高,其发芽率是53.6%,温度是20℃;而经过聚乙二醇进行浸种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如图分析可知,结果5%的聚乙二醇进行浸种处理时,种子的发芽率是最高。因此,综合以上实验可知:在温度为20 ℃条件下,用浓度为 5%的聚乙二醇进行浸种处理,柴胡种子萌发率最高。
(3)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因此,柴胡种子萌发难、发芽率低与种皮有关,种皮是细胞经过生长、分裂和分化形成的保护组织。
24.(6分)高尿酸血症是继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后的“第四高”,可能引起痛风病,也可能引起慢性肾病等,威胁人类健康。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23题图)
(1)尿酸是细胞代谢时产生的废物,在组织细胞与周围毛细血管进行 时进入血液。当血液流经图1中的肾小球时,部分成分进入到 (填数字)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对尿酸基本无 作用,尿酸就会随尿液排出体外。
(2)成人血尿酸水平是否与慢性肾脏病有关系?研究人员对此展开了研究,结果如图2:
I.从图中可以看出,高尿酸血症会增加肾功能异常的风险,依据是 。
Ⅱ.研究人员发现高尿酸血症损害肾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尿酸盐结晶会堵塞在肾小管等处,使肾脏结构损伤;二是尿酸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异常,使肾小球受损,影响其 功能。
(3)高尿酸血症属于代谢疾病,有家族遗传因素,也有食用过多嘌呤类食物(如海鲜、动物内脏、豆制品等)等因素的影响。请你对预防该病提出一条建议: 。
【答案】
(1)物质交换; ④ ;重吸收
(2)高尿酸血症的肾功能正常率低于尿酸水平正常者;过滤
(3)不过量食用海鲜、动物内脏、豆制品等嘌呤含量高的食物(或有高尿酸血症家族遗传史的人做好体检、定期监护等)
【详解】(1)尿酸是细胞代谢时产生的废物,在组织细胞与周围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时进入血液;氧和养料进入组织细胞。
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肾小球过滤的是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肾小管重吸收的是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当血液流经图1中的肾小球时,部分成分由肾小球过滤进入到④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重吸收的是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肾小管对尿酸基本无重吸收作用,尿酸就会随尿液排出体外。
(2)人体的基本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骨组织和血液属于结缔组织。正常成年人每天产生约700mg尿酸,血液中尿酸含量过高时,可能会在关节软骨等结缔组织中形成结晶沉积,引起关节疼痛,患上痛风病。
(3)从图中可以看出,高尿酸血症的肾功能正常率低于尿酸水平正常者,因此,高尿酸血症会增加肾功能异常的风险。
研究人员发现高尿酸血症损害肾脏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尿酸盐结晶会堵塞在肾小管及输尿管(肾盂、集合管)内,尿酸排出不畅致使肾脏结构损伤;二是尿酸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异常,使肾小球过滤(滤过)受损,影响其功能。
(4)高尿酸血症属于代谢疾病,有家族遗传因素,也有食用过多嘌呤类食物(如海鲜、动物内脏、豆制品等)等因素的影响。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症状比较隐秘,容易被人们忽视,预防该病提出一条建议:不过量食用海鲜、动物内脏、豆制品等嘌呤含量高的食物(或有高尿酸血症家族遗传史的人做好体检、定期监护等)。
25.(4分)2024年5月17日,我国研究人员通过生物技术成功地将经过基因改造的猪肝脏移植到一位肝病患者体内,下图是该技术的流程图,①和②表示细胞的生理活动。据图回答问题。
(第21题图)
(1)据图可知,改造的基因位于细胞A的 (填细胞结构)中。
(2)融合细胞经过细胞分裂和图中 (填数字)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进一步形成组织和器官。
(3)图中基因改造后的肝脏与小肠、胃、胰腺等器官共同构成了 ,可完成消化和吸收功能。
(4)图中将基因改造细胞的细胞核植入猪去核卵细胞中,这一技术称为 。
【答案】(1)细胞核
(2)②
(3)消化系统/系统
(4)克隆技术
【详解】(1)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所以改造的基因位于细胞A的细胞核中。
(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的过程。融合细胞经过细胞分裂和图中②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进一步形成组织和器官。
(3)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图中基因改造后的肝脏与小肠、胃、胰腺等器官共同构成了消化系统,可完成消化和吸收功能。
(4)图中将基因改造细胞的细胞核植入猪去核卵细胞中,这一技术称为克隆技术。
26.(6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斯万特·帕博,通过对古人类基因组测序做出的贡献,为研究人类进化奠定了极其重要的基础,在此之前,科学家是如何推断、论证人类起源的?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74年科学家在这一地带发现了距今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露西”(图一),通过观察科学家发现“露西”的髋骨比较宽阔,下肢骨比较粗壮。
材料二:1959年,英国考古学家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发现“东非人”化石及其遗物(图二),“东非人”使用过的石块明显经过加工,分别呈斧状和凿状。
材料三:1927年我国发现了著名的“北京猿人”化石,科学家在“北京猿人”住过的山洞里发现很厚的灰烬层,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和木炭块。此后科学家在东非地带又发现了许多距今200万~300万年的古人类化石,1987年国际学术界形成比较普遍的看法,即人类的始祖在非洲。
(第26题图)
(1)根据材料一推测,“露西”的运动方式可能是 。根据材料二推测,“东非人”已经具备 的能力。
(2)材料三表明“北京猿人”会使用火烧烤食物,其重要意义是 。
(3)图三为人类起源发展示意图,其中人类进化历程的正确排序为 (填序号)。
(4)材料三中“1987年国际学术界形成比较普遍的看法,即人类的始祖在非洲”,这一陈述属于 (选填“事实”或“观点”)。
(5)“解锁”古人类基因组测序技术之前,研究人类进化的最直接证据是 。
【答案】(1)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
(2)通过烧烤食物,可以杀死细菌和寄生虫,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同时使食物更易于消化和吸收(答出一点即可)
(3)④②①③⑤⑥
(4)观点
(5)化石
【详解】(1)“露西”的骨骼化石中上肢骨较细短,下肢骨较粗长,且具有较为粗壮的股骨,骨盆的髋骨较宽阔,脊柱呈“S”形,可推测出“露西”的运动方式可能是直立行走。
“东非人”使用过的石块分别呈斧状和凿状,推测“东非人”已经具备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
(2)“北京猿人”会使用火烧烤食物,在人类进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重要意义是通过烧烤食物,可以杀死细菌和寄生虫,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同时使食物更易于消化和吸收。
促进营养吸收:烹饪食物可以使其中的营养物质更容易被人体吸收,从而促进人类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
(3)人类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故人类进化历程排序:④②①③⑤⑥。
(4)事实是客观存在的物体、现象和事情等。观点是从一定的立场或角度出发,对事物或问题的看法。科学家的观点是根据事实提出的,对同一个问题,科学家因为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不同,可能会发现不同的事实,提出不同的观点;对于同一个事实,科学家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20世纪70年代之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古人类起源于亚洲”,这一陈述属于观点。
(5)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5年中考生物模拟卷(长春卷专用)
黄金卷06
生物·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B C D B C C B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A D A D C D A D D
二、本题共6小题,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30分。
21.(5分)
器官(1分)
右上 (1分)
4(1分);细准焦螺旋(1分)
液泡、细胞壁(答出一个即可)(1分)
22.(5分)
(1)有性(1分)
(2)b(1分)
(3)c(1分)
(4)呼吸(1分)
(5)人工辅助授粉(1分)
23.(4分)
(1)37.3(1分)
(2)20(1分) ;5(1分)
(3)分化(1分)
24.(6分)
(1)物质交换(1分) ; ④(1分) ;重吸收(1分)
(2)高尿酸血症的肾功能正常率低于尿酸水平正常者(1分) ;过滤(1分) (3)不过量食用海鲜、动物内脏、豆制品等嘌呤含量高的食物(或有高尿酸血症家族遗传史的人做好体检、定期监护等)(1分)
25.(4分)
(1)细胞核(1分)
(2)②(1分)
(3)消化系统/系统(1分)
(4)克隆技术(1分)
26.(6分)
(1)直立行走(1分);制造和使用工具(1分)
(2)通过烧烤食物,可以杀死细菌和寄生虫,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同时使食物更易于消化和吸收(答出一点即可)(1分)
(3)④②①③⑤⑥(1分)
(4)观点(1分)
(5)化石(1分)【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5年中考生物模拟卷(长春卷专用)
黄金卷06
(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科研人员利用红外触发相机经长期的野外观测,收集了东北豹在我国长白山脉北部地区的数量、性别及其生活习性等大量的相关信息。科研人员主要运用的生物学探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
在我国北方某地区去年春旱严重,由此对农作物产生影响的非生物因素是( )
A.空气 B.阳光 C.水 D.温度
2024年4月26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随3名航天员一起进入太空的还有4条斑马鱼和4棵金鱼藻,国内科学家首次在轨研究水生 生态项目。关于金鱼藻和斑马鱼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者的结构层次是一样的
B.二者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C.二者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D.金鱼藻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指示植物
4.如图表示蚕豆、烟草、苋菜和大豆的种子在见光和不见光条件下的发芽率,由图可知,光对哪种种子的萌发起抑制作用(  )
(第4题图)
A.蚕豆 B.烟草 C.苋菜 D.大豆
5.如图是生物体的不同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5题图)
A.图甲中的①③⑤是植物细胞具有而大多数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
B.图乙中的衣藻是一个生物体
C.图丙中植株的茎中有大量输导组织
D.图丙和图丁中生物所具有的结构层次是相同的
6.下列关于生物实验和探究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酵母菌时,使用显微镜低倍镜可以看到明显的液泡
B.制作叶片临时切片时,不需要用放大镜和碘液等材料器具
C.探究湿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时,要设置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
D.模拟探究生男生女的比例时,取出的小球不能放回原袋
二氧化氮是一种有害气体,家用燃气是住宅室内二氧化氮的主要来源。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部分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第7题图)
A.二氧化氮依次经图甲中的③→①→②→⑤到达肺部
B.二氧化氮进入血液后首先到达图乙心脏的C右心房
C.图乙能完整显示人体肺循环的途径
D.先进行肺循环再进行体循环
8.如图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第8题图)
A.③是传入神经,④是传出神经
B.若④受损,则该反射无法进行
C.该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②→④→⑤→③→①
D.缩手反射属于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
9.正常情况下,人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是(  )
A.卵巢 B.输卵管 C.子宫 D.胎盘
10.下列关于小肠结构特点的叙述中,与吸收功能无关的是(  )
A.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B.小肠内有胆汁、胰液、肠液等消化液
C.小肠长5-7米 D.小肠内表面具有皱襞和绒毛
11.有酒窝和无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决定有酒窝的基因是显性基因D,决定无酒窝的基因是隐性基因d。父母都有酒窝,基因型都是Dd,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有酒窝,再生一个孩子无酒窝的可能性是(  )
A.25% B.50% C.75% D.100%
12.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我们需要对生物进行科学地分类。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界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
C.生物分类主要是依据生物的相似程度
D.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13.下列关于人体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骨骼肌收缩产生动力
B.需神经系统的调节才能完成
C.关节使运动更加灵活
D.运动系统由骨和骨骼肌组成
14.以下实验中,不需要使用显微镜的是(  )
A.观察鸡卵的结构 B.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C.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D.观察草履虫
15.如图是染色体组成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第15题图)
A.①为双螺旋结构,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③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C.①是一种核酸,可用于亲子鉴定
D.体细胞内成对的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一定相同
16.如图所示,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证明了细菌( )
(第16题图)
A.繁殖需要漫长的时间 B.由营养丰富的肉汤产生
C.由原来已存在的细菌产生 D.能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
17.竹子是现代大熊猫的主要食物来源。从生物分类来看,大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根据化石的研究发现,大熊猫的祖先始熊猫是肉食性动物。对于以上资料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熊科是大熊猫所属的最小分类单位
B.始熊猫和大熊猫的营养方式都为自养
C.始熊猫为了适应环境变化,不断发生变异
D.大熊猫食性的进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18.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支原体肺炎主要经飞沫传播,建议大家勤洗手,保持适当运动和规律作息等,从传染病角度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支原体肺炎的传染源是肺炎支原体
B.支原体肺炎与甲流的主要传播途径很相似
C.注射疫苗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
D.适当运动属于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19.溺水已成为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头号杀手,遇到这种意外事故可以采取如图所示的救护措施,下列关于此措施说法不恰当的是(  )
(第19题图)
A.图中抢救措施为口对口吹气法
B.遇到有人溺水时,应该及时拨打120
C.对溺水的人施救前应先保证呼吸道畅通
D.口对口吹气频率大约为每分钟60次左右
20.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A.建立种质库 B.加大人工养殖
C.颁布法律法规 D.建立自然保护区
第Ⅱ卷
本题共6小题,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30分。
21.(5分)《本草纲目》载:鹿角,散热行血,消毒辟邪;味咸,微温,无毒,入肝、肾经。现代医学研究已将鹿角粉做为天然抗菌素。鹿角每年定期脱落、再生,为研究鹿角再生机制,科研人员进行了系列实验。
(第21题图)
(1)新生鹿角内分布着大量血管、神经、软骨细胞群等,从结构层次分析,新生鹿角属于 。
(2)科研人员用解剖针挑取鹿角可再生部分细胞制成临时装片,结果如图二所示:A 处有一污点,若将该污点以最短距离移出视野,则应将临时装片向 方移动。
(3)转动图四中的 (填数字)换用高倍物镜,再调节 ,最终观察到清晰的图三细胞。
(4)将新生鹿角与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作对照,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
22. (5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广西是荔枝的主产地之一,荔枝也是我国南方水果中的佳品。下图表示荔枝叶的某些生理活动。请根据图4回答问题。
(第22题图)
(1)荔枝树经过开花、传粉、受精,最终结出美味的荔枝,这样的生殖方式属于 生殖。
(2)走进荔枝园,感觉空气潮湿凉爽,这主要是因为荔枝树的叶片通过 (填字母)散失水分,提高了荔枝园空气的湿度。
(3)种植荔枝树时,株间距离一般有至少4~5米,保持这样的种植间距能提高产量,若种植过密,则会影响图中 (填字母)的效率,造成减产。
(4)荔枝有“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的特点,为了延长荔枝的保鲜期,在运输过程中可采用冷藏技术,其原理是有效抑制荔枝的 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5)在开花季节,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荔枝减产,为了弥补这种不足,人们常常进行 来提高荔枝的产量。
23. (4分)小柴胡冲剂是根据小柴胡汤配制而成的中成药,是广受欢迎的居家常备药品。小柴胡汤是伤寒论中少阳病的代表性方剂之一,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只要辩证正确,剂量得当,此方可以治疗很多的重大疾病,但柴胡种子萌发难、发芽率低。为了了解柴胡种子萌发与外界因素的关系,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探究不同温度条件对柴胡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二:探究不同浓度聚乙二醇(浸泡24小时)对柴胡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组别 温度(℃) 种子数 萌发种子数
A 15 1000 286
B 20 1000 536
C 25 1000 373
D 30 1000 8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组中种子的萌发率是 %。
(2)综合以上实验可知:在温度为 ℃条件下,用浓度为 %的聚乙二醇进行浸种处理,柴胡种子萌发率最高。
(3)柴胡种子萌发难、发芽率低与种皮有关,种皮是细胞经过生长、分裂和 形成的保护组织。
24.(6分)高尿酸血症是继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后的“第四高”,可能引起痛风病,也可能引起慢性肾病等,威胁人类健康。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23题图)
(1)尿酸是细胞代谢时产生的废物,在组织细胞与周围毛细血管进行 时进入血液。当血液流经图1中的肾小球时,部分成分进入到 (填数字)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对尿酸基本无 作用,尿酸就会随尿液排出体外。
(2)成人血尿酸水平是否与慢性肾脏病有关系?研究人员对此展开了研究,结果如图2:
I.从图中可以看出,高尿酸血症会增加肾功能异常的风险,依据是 。
Ⅱ.研究人员发现高尿酸血症损害肾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尿酸盐结晶会堵塞在肾小管等处,使肾脏结构损伤;二是尿酸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异常,使肾小球受损,影响其 功能。
(3)高尿酸血症属于代谢疾病,有家族遗传因素,也有食用过多嘌呤类食物(如海鲜、动物内脏、豆制品等)等因素的影响。请你对预防该病提出一条建议: 。
25.(4分)2024年5月17日,我国研究人员通过生物技术成功地将经过基因改造的猪肝脏移植到一位肝病患者体内,下图是该技术的流程图,①和②表示细胞的生理活动。据图回答问题。
(第21题图)
(1)据图可知,改造的基因位于细胞A的 (填细胞结构)中。
(2)融合细胞经过细胞分裂和图中 (填数字)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进一步形成组织和器官。
(3)图中基因改造后的肝脏与小肠、胃、胰腺等器官共同构成了 ,可完成消化和吸收功能。
(4)图中将基因改造细胞的细胞核植入猪去核卵细胞中,这一技术称为 。
26.(6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斯万特·帕博,通过对古人类基因组测序做出的贡献,为研究人类进化奠定了极其重要的基础,在此之前,科学家是如何推断、论证人类起源的?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74年科学家在这一地带发现了距今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露西”(图一),通过观察科学家发现“露西”的髋骨比较宽阔,下肢骨比较粗壮。
材料二:1959年,英国考古学家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发现“东非人”化石及其遗物(图二),“东非人”使用过的石块明显经过加工,分别呈斧状和凿状。
材料三:1927年我国发现了著名的“北京猿人”化石,科学家在“北京猿人”住过的山洞里发现很厚的灰烬层,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和木炭块。此后科学家在东非地带又发现了许多距今200万~300万年的古人类化石,1987年国际学术界形成比较普遍的看法,即人类的始祖在非洲。
(第26题图)
(1)根据材料一推测,“露西”的运动方式可能是 。根据材料二推测,“东非人”已经具备 的能力。
(2)材料三表明“北京猿人”会使用火烧烤食物,其重要意义是 。
(3)图三为人类起源发展示意图,其中人类进化历程的正确排序为 (填序号)。
(4)材料三中“1987年国际学术界形成比较普遍的看法,即人类的始祖在非洲”,这一陈述属于 (选填“事实”或“观点”)。
(5)“解锁”古人类基因组测序技术之前,研究人类进化的最直接证据是 。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