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大联考2022-2023高二下学期6月阶段性测试(五)历史试卷(答案)
绝密★启用前
断放
2022一2023学年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试(五)
历
史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
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考古发掘的各项实物证据发现,商代“取位于内(锐)”,即通常将城邑建立在凸面一侧的
河流旁边,这样水流携带的泥沙会停滞在河道弯曲处,无形之中扩大了城邑的可用面积与
耕种面积。这表明,商代
A.自然条件决定城市规模
B.建筑充分运用科学知识
C.个体小农经济已经出现
D.城邑选址具有人本特征
2.
表1
“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
(汉)司马迁《史记》
“彼之所深恶者,百家之邪说,而非圣人之言。彼之所坑者,乱道之儒,而非圣
(清)朱彝尊《秦始皇论》
人之徒也。”
表1是有关素朝历史的叙述。这些叙述说明,秦朝
A.忽视传统文化传承
B.加强思想文化控制
C.以法家为治国思想
D.焚书坑儒的合法性
3.南朝齐时,秀才科的策试规定:“五问(合格)并得为上,四、三为中,二为下,一不合与第。”
考试成绩分为上、中、下,不及格四等,而不及格者“不合与第”,不予授官。据此可知,当时
A.九品中正制名存实亡
B.世族的威权得以强化
C.选官制度出现了变革
D.科举考试制度的成熟
4.唐代设立了通晓“蕃语”的翻译人员一译语官(或译官)。《新唐书·百官志》提到,中书
省中“蕃书译语十人”“鸿胪寺译语并计二十人”。唐缘边州府、节度使及都督府等设有“译
语人”“译史”“译官”“译语官”“译者”等专门的翻译人员。这表明,唐代
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A.宰相权力遭到进一步削弱卧平流
B.民族交融步伐加快
C.灵活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回中》实摩中其D.重视开展涉外活动
5,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讲到宋元话本产生原因时提到:“因为当时一般士大夫,虽然都
讲理学,鄙视小说,而一般人民,是仍要娱乐的。”其意在强调宋元时期
A.理学已渗入文学领域
B.文学平民化的必然性
C.文学的教化功能衰退
本有器0
D.正统思想靠文学传播
6.明朝弘治时期,户部主事卢锦曾说:“自今凡御内朝批本及一切政事,必敕内阁及该科都给
事中,该衙门官同至御前面议可否,裁自圣心行之。盖必有学士,则内臣不得以自专;有都
给事中,则学士、内臣不得以声势相倚。”这反映出,明代
A.依靠行政制约机制维护皇权
B.废除宰相制度的弊端
C.提高了行政中枢的决策效率
D.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表2
投入人工
用肥(豆饼)
总计投资
获利
人均获利
(个)
(斤)
(两)
(两)
(两)
种稻(每亩)
11.5
160
2.22
0.78(为投资额的35%)
6.24
种桑(每亩)
48
750
3.85
5.65(为投資颜的147%)
22.6
表2为学者对明末清初江南地区作物种植的研究。该研究成果可用于印证当时江南地区
A.农业生产的商品化趋势
B.蚕桑生产取代了水稻种植
C.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劳动力的短缺问题已显现
8.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中英修约交涉中,中方复照英使:“修约一事,原系两国求益之事,必
当彼此审度时势,互相体谅,斟酌尽善”,“和好修约,原期两有裨益,货税有减,即当有增,方
为持平之道。”这反映出清政府
A.反对列强破坏中国关税主权
B.反对外侵的民族意识增强
C.对外思想从传统向近代转型
D.与英国达成外交地位平等
9.1943年,中共组织的皖中抗日民主政权一皖中行政公署颁布条例规定:“以法律保障扶
助合作社。”当时成立的陡沟消费合作社经营最好,成立后两月即盈利19万元,该社又扩大
成立生产合作社,开办纺纱、织布、肥皂工厂。这一做法
A.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B.有助于保障抗战供给和军需民用
C.瓦解了敌人对根据地的军事封锁
D.废除了农村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10.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总理说:“有几个国家想同我们谈判建交。我们的方针是宁愿等
一等。…帝国主义的军事力量是被赶走了,但帝国主义在我国百余年来的经济势力还
很大,特别是文化影响还很深。这种情形会使我们的独立受到影响。”为消除这种“影
响”,新中国
A.提出和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结盟
C.遵循“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
D.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2022一2023学年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试(五)】
历史·答案
1~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以商代城邑考古发现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
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由材料中“将城邑建立在…河流旁边”“无形之中扩大了城邑的可用面积与耕种面积”可知,商代
选择将城色建立在凸面一侧的河流旁边,扩大了城邑的可用面积和耕种面积,这些考虑都与人的需求相关,体
现了鲜明的人本特征,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城市的选址,而非城市规模,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城邑的选
址运用了科学知识,B项错误:个体小农经济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C项排除。
2.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以有关秦朝历史的叙述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由材料中“烧天下《诗》《书》…其有所刺讥也”“彼之所深恶者,百家之邪说…彼之所坑者,乱
道之儒”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桊朝焚书坑儒是为了加强思想文化控制,以巩固国家政权,B项正确。A项与材
料主旨不符,排除:C、D两项材料均体现不出,排除。
3.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以南朝齐时秀才科的策试规定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
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主要是九品中正制,它以家世、门第为选官的主要
依据,而材料中“秀才科的策试”“不及格者…不子授官”可知,南朝齐时的选官制度出现了变革,即采用考试
的方法来选官,C项正确。当时九品中正制仍是主要选官制度,A项排除:以考试的结果来选拔官吏,是对世族
威权的打击,B项排除:科举制度创始于隋朝,D项中“成熟”明显错误,排除。
4.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以唐代的翻译人员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
体现了对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拔由材料可知,唐代从中央到地方边疆都设立了翻译外国语言的官员,说明唐代重视对外交往活动,
D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宰相的权力是否造到削弱,A项排除:材料仅提及翻译人员,没有涉及民族交往交融
的情况,B项排除:材料并未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处理问题,C项排除。
5.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以鲁迅有关宋元话本认识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
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由材料中“宋元话本产生原因”“一般人民,是仍要娱乐的”可知,鲁迅强调的是宋元话本是适应平
民娱乐需求而产生的,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话本是文学平民化的产物,而非强调理学和文学,排除A、C、D
三项。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