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德州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庄子提出:“故圣人行不言之教,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荀子则提出:“礼义法度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这反映了两者都认为“礼”( )
A.属于外在制约 B.有违于道义 C.导致社会失序 D.缺乏可行性
2.中国古代某时期的地方行政区划,共设13州,其中青州“辖郡、国十一,县六十五”,荆州“辖郡七,县一百一十七”。该时期为( )
A.秦朝末年 B.西汉初期 C.东汉末期 D.北宋初年
3.东晋初年为北方移民设置沿用其原籍的郡名、县名的安置点,称侨郡、侨县,并任命流民中的士族担任郡守、县令。侨人户籍称“白籍”,不算正式编户,不必承担国家税役。该政策的实施( )
A.引发了西北少数民族内迁 B.实现了社会成员身份平等
C.推动了南方土地的开垦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清朝初年,“粤中诸茶,其在珠江之南有三十三村,谓之河南……其土沃而人勤,多业艺茶”;番禺、东莞、增城一带“其蔗田几与禾田等”;雍正年间,广东“即丰收而乞籴于(广)西省犹不下一二百万石”。这表明当时广东地区( )
A.农业开始出现多种经营方式 B.农村商品化生产有所发展
C.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D.农作物品种不断增加
5.鸦片战争后,林则徐指出一味强调陆守,以守为战,“譬如两人对弈,人行两步,而我行一步,其胜负尚待问乎 ""徒守于陆,不与水战,此常不给之势”。这表明林则徐( )
A.主张学习西方科技 B.摒弃了夷夏观念
C.呼吁应对边疆危机 D.萌发了海防意识
6.李鸿章奏设轮船招商局时,设计的体制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自行经营,自负盈亏。后来又说:轮船招商局“有裨国计民生,故须官为扶持,并酌借官帑以助商力之不足”。据此可知,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
A.革除了洋务企业弊端 B.有助于引导传统商业资本转向近代企业
C.传播了西方科学技术 D.致力于民族资本主义对海外市场的扩张
7.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发表宣言,提出三个条件: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保证民众有集会、结社、言论、罢工、出版等自由;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的完整。据此判断,中共提出这些条件旨在( )
A.推动北伐战争,实现国家统一 B.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政权
C.停止国内战争,抵抗日本侵略 D.发起战略决战,争取全国胜利
8.下表为1949—1952年东北地区推广新式农具时的若干现象。这反映出( )
现象1 尚志县北川村的3户单干户贷到新式农具后便自发组织起来共同耕种,他们说:“我要单干没工夫侍弄。这点地用新农具不值当。现在大家搭伙了”。
现象2 克山县民主村刘东海小组没有铲蹚机,怕天早没活做,下雨铲不过来,小组散2了伙,各干各的,小组负责人刘东海表示:“来年说什么也得弄两台铲蹚机。若不小组都没法领导了。
现象3 海伦县十七区禄生村王永珍互助组为了使用新式农具,由6户增加到11户。
A.农业机械化初步实现 B.农民积极响应新中国土地改革
C.社会主义改造经历曲折 D.生产力提高促进生产关系变革
9.在我国生产资料销售收入总额中,1991年国家定价占36.0%,国家指导价占18.3%,市场调节价占45.7%;1996年国家定价和国家指导价的比重分别为14.0%、4.9%,市场调节价比重为81.1%。这一变化反映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企业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
C.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D.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
10.下列世界物种交流示意图中,能够正确反映甘蔗和甘薯传播路线的是
A. B.
C. D.
11.1155年,法国国王路易七世颁发给洛里斯城市的特许状规定:洛里斯居民无需交纳入籍税、食物税、通行税;国王或任何其他人都不得从洛里斯人手中收取任何捐税、贡物或向其强征勒索。这些规定( )
A.授予了市民财产自由权 B.赋予了城市政治独立地位
C.废除了封建主的控制权 D.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12.有学者评价欧洲近代某次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对当时的社会、政治、道德等提出广泛批判,力图通过传播知识来改善人类状况”。该运动是( )
A.文艺复兴 B.科学革命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13.下图为列宁1913年撰写的《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内容(节选)。在这里,列宁意在强调( )
A.亚欧革命的性质完全一致 B.工人阶级要迎接新的革命高潮
C.世界无产阶级应联合斗争 D.帝国主义的统治即将土崩瓦解
14.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出访中国后,中国在西方的视野里成为一个愚昧落后、保守顽固的形象。然而自1920年起,一些英国文学家、哲学思想家踏上中国土地,掀起新一轮中国热。思想家罗素认为中国文化绝不逊色于任何一个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形象”的变化缘于( )
A.西方文化的自我审视和反思 B.国际关系格局根本变化
C.中国文化自身的先进和优越 D.中西方国际地位的互换
15.1951~1955年,美国先后签署《美菲共同防御条约》《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澳新美安全条约》《美韩共同防御条约》《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等条约。这反映出美国意在( )
A.保持亚洲各国均势 B.维护东亚地区持久和平
C.转移美苏争夺重点 D.构建亚太地区反共体系
二、论述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北宋(71) 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材料二

材料三 一、德业相劝:德谓见善必行,闻过必改……业谓居家则事父兄,教子弟,待妻妾,在外则事长上,接明友,教后生,御僮仆。二、过失相规:……同约之人各自省察,互相规戒,小则密规之,大则众戒之。三、礼俗相交:礼俗之交,……值月主之,有期日者为之期日,当纠集者督其违慢。凡不如约者,以告于约正而诘之,且书于籍。四、患难相恤:……凡有当救恤者,其家告于约正,……若不急之用,及有所妨者,则不必借。
——摘自《吕氏乡约》
材料四 宋代社会、宋代文化的特点如果用一种较为简单的方式来概括,就是出现了“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的趋势。所谓平民化,是指普通民众具有比以前更多的生存发展机遇,受到社会更多关注。世俗化,主要是指关注俗世生活的取向。人文化,则是指更加关心“人”自身的价值,社会价值取向相对理性,关注人的教养与成长。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的再认识》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四的观点。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出现形形色色的“主义”。据统计,1915年之前“主义”一词共使用约15000次,其中“民族主义”使用约1100多次、“帝国主义”约700次、“国家主义”约600次、“国民主义”约200次、自由主义“约200次、“民生主义”约200次、“个人主义”约100次、“共和主义”约100次。1919年前后,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流行开来。代表不同思想流派的重要期刊中,“社会主义”都是使用次数较多的关键词。以《新青年》为例,1919年使用“社会主义”一词达104次,1921至1922年间达685次。1917至1922年,《少年中国》使用该词为594次,《每周评论》为56次,共产党理论刊物《向导》周报为343次。
——据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
评述中国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的“主义”流行。(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三、材料分析题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79年中国广告业大事记
1月4日,《天津日报》刊登天津牙膏厂的商业广告:蓝天牌牙膏。绝迹多年的商业广告重新在中国内地报刊上出现。
1月14日,《文汇报》发表《为广告正名》的文章,指出:“对资本主义的生意经要一分为二。要善于吸取它有用的部分,广告就是其中之一。我们有必要把广告当作促进内外贸易、改善经营管理的一门学问对待。”
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中国电视广告史上第一条商业电视广告:参桂补酒。
3月15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全国首例电台广告——“春蕾”药性发乳。
3月20日,《工人日报》刊登日本东京芝浦电气株式会社的整版广告——“东芝技术合作"。各地读者纷纷给报社打电话,质问“为什么刊登外国广告?是社会主义报纸还是资本主义国家报纸?"
3月,日本电通广告公司率先与上海广告公司开展业务合作。
6月,美国三大广告公司组成“美中广告委员会”访华。
7月18日,《人民日报》刊登《一条广告的启示》:“我们国家这么大,各项建设事业的需要,包括人民生活的需要,五花八门,如果单是依靠行政手段去安排组织,不免挂一漏万;利用市场经济,作一些补充调剂,只会有好处。”
8—10月,北京、上海等城市纷纷出现广告公司。
11月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了《关于报刊、广播、电视台刊登和播放外国商品广告的通知》,提出:“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更好地开展外商广告业务。”
基于上述材料,谈谈你对1979年中国社会的认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概括指出图中所要传达的历史信息。
(2)如果让你绘制一幅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全球贸易发展的地图,说说你的设计并说明理由。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的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庄子认为“所以圣人实行不说的教导。道不能够输出,德不能够招来,仁是可以做出的,义是可以不那么做的,礼是在相互欺骗”,荀子认为“人的本性也是邪恶的,经过圣人的改造就成为了彬彬君子。像那些不需要经过学习就能做的事才是本性,凡是需要学习的,都属于伪。”这反映出两者都认为“礼”属于外在制约,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两人认为“礼”有违于道义,他们都认为礼和道义是用来约束人的,排除B项;结合所学,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但荀子主张礼法并施,荀子认为礼可以维护社会秩序,有可行性,排除C、D项。故选A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末期(中国)。根据材料“共设13州,其中青州‘辖郡、国十一,县六十五’,荆州‘辖郡七,县一百一十七’”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时期设立十三州刺史,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因此,东汉末期会出现“州”“国”“郡”“县”,C项正确;秦朝没有设立封国,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B项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宋朝改道为路,又将隋唐时期作为军事管理机构的府变为一级行政区划,形成路、府、县三级制,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晋初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东晋政府对北方地区迁出的移民进行异地安置,侨人推动了南方土地的开垦,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该政策的实施推动了南方土地的开垦,不会引发西北少数民族内迁,排除A项;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封建社会中的成员身份并不平等,排除B项;该政策的实施推动了南方土地的开垦,不能体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初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广东地区大量种植茶叶、甘蔗等经济作物,体现了当时广东地区农村商品化生产有所发展,B项正确;“开始”说法不符合史实,在清朝之前农村就已经开始种植经济作物,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排除C项;材料表明当时广东地区农村商品化生产有所发展,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林则徐主张海陆兼重,而非专重陆防,这是鸦片战争对于当时人的冲击,萌发海防意识抵御外来侵略,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防御的策略而非学习西方技术,排除A项;“摒弃了夷夏观念”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而且材料内容并未涉及到夷夏观念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表明林则徐萌发了海防意识,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2年(中国)。据本题材料“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轮船招商局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也是中国第一家近代民用企业,是由李鸿章发起的“官督商办企业”。企业由商人出资,合股的资本为商人所有,公司按照自己的规范章程制度管理。在实际的创办过程中无论在集资、组织经营管理、盈利以及分配等方式上它都已经具备了近代资本主义股份制公司的基本特征,所以轮船招商局的创办有助于引导传统商业资本转向近代企业,B项正确;轮船招商局的创办并未革除洋务企业的弊端,排除A项;因“传播了西方科学技术”与本题材料主要结论“引导传统商业资本转向近代企业”不一致,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民族资本主义对海外市场的扩张”的相关论述,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的完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中共湘鄂赣省委、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发表的 《为和平合作联合宣言》,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华民族的罪行;回顾了国共内战带给国家的损失和人民的灾难;表达了湘鄂赣军民在苏维埃的领导下,愿摈弃前嫌,与国民政府携手抗日;呼吁全社会各行各业各阶级的中华儿女团结起来,共同抗敌,所以中国提出这些条件旨在停止国内战争,抵抗日本侵略,C项正确;北伐战争是国民政府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土地革命时期是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且材料未涉及建立农村政权问题,排除B项;解放战争第三阶段是战略决战阶段,时间是1948年9月至1949年12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1952年(中国东北地区)。据本题材料“尚志县北川村的3户单干户贷到新式农具后便自发组织起来共同耕种。”“海伦县十七区禄生村王永珍互助组为了使用新式农具,由6户增加到11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使用新式农具需要以互助组为单位,所以农户自发组织起来进行共同耕种,东北地区通过推广新式农具,提高了生产力,而生产力提高也促进生产关系变革,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推广新农具,提高生产力促进生产关系变革”,而不是“农业机械化初步实现”,排除A项;中国的土地改革,是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废除封建半封建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革命运动,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是1953年至1956年12月,排除C项。故选D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1-1996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从1991到1996年,国家定价和国家指导价的比重下降,市场调节价比重上升,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企业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B项正确;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企业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材料中未体现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企业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未涉及对外开放程度,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根据材料“甘蔗和甘薯传播路线”可知,甘薯原产地在美洲,甘蔗原产地在印度,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物种呈现出大交换的状况,甘蔗由印度向世界传播,甘薯由美洲向世界传播,D项物种交流示意图符合题意,D项正确;A项示意图中,甘薯和甘蔗的传播路线错误,都非在原产地传出,排除A项;B项示意图中,显示甘蔗从美洲传出,与其原产地不符,排除B项;C项示意图中,显示甘薯从西亚传出,甘蔗业非从原产地传出,排除C项。故选D项。
11.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155年(法国)。根据材料“洛里斯居民无需交纳入籍税、食物税、通行税;国王或任何其他人都不得从洛里斯人手中收取任何捐税、贡物或向其强征勒索。”可知材料规定了洛里斯的居民所应享有的权利,包括免税、免徭役、提供财产和人身保护,提供一定的法律保障等,结合所学可知,特许状是洛里斯市民反对封建领主,争取城市自治取得的结果,而特许状中的这些规定授予了市民财产自由权,A项正确;特许状并未赋予城市政治独立地位,排除B项;特许状并未废除封建主对洛里斯城市的控制权,排除C项;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在14、15世纪,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18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对当时的社会、政治、道德等提出广泛批判,力图通过传播知识来改善人类状况”,结合所学可知,17、18世纪启蒙运动兴起,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旗帜,这场运动对当时的社会、政治、道德等提出广泛批判,力图通过传播知识来改善人类状况,D项正确;文艺复兴没有批判当时的政治,排除A项;科学革命导致的科学知识体系的根本变革,与批判社会、政治、道德无关,排除B项;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的精神束缚,没有批判当时的政治,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3年(俄国)。据本题材料“疯狂的扩充军备和帝国主义政策,使得目前欧洲的‘社会和平’活像一桶火药。而一切资产阶级政党的解体和无产阶级的成熟的过程正在持续地进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的殖民者忙于扩军备战,无暇顾及亚洲殖民地,有利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工人阶级要迎接新的革命高潮,B项正确;一战时非正义战争,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属于正义斗争,排除A项;《共产党宣言》倡导世界无产阶级应联合斗争,排除C项;1913年帝国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没有走向土崩瓦解,排除D项。故选B项。
1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在西方的视野里,中国形象由“愚昧落后、保守顽固”转变为“绝不逊色于任何一个西方发达国家”,这是因为面对一战的惨痛教训和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西方开始自我审视和反思自身文化,以此寻求解决途径,A项正确;“中国形象”的变化缘于西方文化的自我审视和反思,未涉及国际关系格局变化,排除B项;进入到近代社会,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国文化并不都是先进和优越,排除C项;“中国形象”的变化缘于西方文化的自我审视和反思,中西方国际地位没有互换,排除D项。故选A项。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1~1955年(美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美国与表格中涉及的亚洲地区签订了安保条约,而这些地区都分布在中国周边,这表明美国此举无疑是针对中国的,以遏制中国为中心,构建亚太地区反共体系,D项正确;保持亚洲“各国均势”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美国与表格中涉及的亚洲地区签订安保条约,不能维护东亚地区的持久和平,排除B项;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6.示例观点:宋代社会和文化出现了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的趋势。说明:随着科举制的发展完善,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市民阶层的产生和壮大。这些为普通民众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理学的兴起,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推动了儒学向基层的渗透;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艺术创作更加关注世俗生活和普通民众。乡约的制定与实施,注重对普通民众的道德引领,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同时,关注民众的日常生活,建立民间的社会保障体系。总之,宋代出现的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趋势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宋代(中国)。首先,根据材料“宋代社会、宋代文化的特点如果用一种较为简单的方式来概括,就是出现‘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的趋势”,可拟定论题:宋代社会和文化出现了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的趋势。其次,根据材料中关于“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的解释,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根据材料一“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科举制的发展完善,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根据材料二“清明上河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市民阶层的产生和壮大。这些为普通民众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根据材料“《吕氏乡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的兴起,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推动了儒学向基层的渗透;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艺术创作更加关注世俗生活和普通民众。乡约的制定与实施,注重对普通民众的道德引领,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关注民众的日常生活,建立民间的社会保障体系。最后,总结概括可知:宋代出现的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趋势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
17.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各种主义出现,特别是1919年前后,社会主义广为流行。各种主义的流行与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当时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学东渐不断加强。民族资产阶级旨在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以各种主义作为行动指导,广泛开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出资本主义的弊端,十月革命则引发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关注。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了各种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主义的流行,反映出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探索,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首先,提炼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主义”流行的特点,根据材料“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出现形形色色的‘主义’。......1919年前后,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流行开来。”可知,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各种主义出现,特别是1919年前后,社会主义广为流行。
其次,结合中国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的时代背景,如:民族危机、维新运动、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角度,对在此时流行“主义”进行评价阐述,如:各种主义的流行与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当时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学东渐不断加强。民族资产阶级旨在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以各种主义作为行动指导,广泛开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出资本主义的弊端,十月革命则引发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关注。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了各种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最后,对主义的流行进行总结,重点说明其历史意义和历史影响,如: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主义的流行,反映出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探索,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18.示例:
1979年是中国社会的重要转折时期,一方面社会发展与进步,另一方面新旧思想观念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当时广告业的发展就是该时期社会变迁的反映。
1979年,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多种媒体刊登、播放商业广告,广告公司成立,中外广告公司合作开展业务以及中央对发展广告业务的肯定,反映了随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定,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发展经济注意发挥市场的作用,重视学习西方先进经验,人们的经济意识增强,思想得到解放等。而这一年出现读者对《工人日报》刊登日本东京芝浦电气株式会社的质问、姓“社”姓“资”的争论等,则反映出当时保守思想依然存在。
可见,社会转型具有复杂性与艰难性,改革的推进需要有坚定的魄力,勇于打破禁锢。
【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79年(中国)。
首先,描绘出1979年中国社会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结束,是中国社会的重要转折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提出,一方面将会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但同时,新旧思想观念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也将会凸显出来。而当时广告业的发展就是该时期社会变迁的反映。
其次,根据材料“1979年中国广告业大事记”结合所学知识,从广告业的发展角度看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重点阐述,如:1979年,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多种媒体刊登、播放商业广告,广告公司成立,中外广告公司合作开展业务以及中央对发展广告业务的肯定,反映了随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定,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发展经济注意发挥市场的作用,重视学习西方先进经验,人们的经济意识增强,思想得到解放等。而这一年出现读者对《工人日报》刊登日本东京芝浦电气株式会社的质问、姓“社”姓“资”的争论等,则反映出当时保守思想依然存在。
最后,进行总结说明:社会转型具有复杂性与艰难性,改革的推进需要有坚定的魄力,勇于打破禁锢。
19.(1)历史信息:13世纪前后的世界贸易主要集中于亚欧大陆;亚欧大陆间的贸易路线主要为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亚欧间的贸易以“转口贸易”为主;阿拉伯人成为沟通中西贸易的桥梁;意大利商人在欧洲国际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贸易范围扩大,商品种类石趋丰富;形成欧洲国家主导的世界市场;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齐头并进。
(2)设计:将全球国家大体分为“工业国家和地区(或工业制成品国家和地区)”与“工业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的国家和地区(或初级产品国家和地区)”;贸易路线集中在上述两类地区间,以海上贸易路线为主;适当标注重要国际贸易城市。理由:两次工业革命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需求增加。交通运输领域的巨大成就推动了远洋贸易的发展,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更大规模地瓜分世界,建立起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国际分工逐渐固定。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3世纪前后至18世纪后期(世界)。根据材料“13世纪前后的世界贸易”相关信息,可从13世纪前后的世界贸易主要集中于亚欧大陆;亚欧大陆间的贸易路线主要为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亚欧间的贸易以“转口贸易”为主;阿拉伯人成为沟通中西贸易的桥梁;意大利商人在欧洲国际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等方面分析概括。根据材料“新兴的西方世界(1763年)”相关信息,可从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贸易范围扩大,商品种类石趋丰富;形成欧洲国家主导的世界市场;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齐头并进等方面分析概括。
(2)设计:本题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世界)。根据题意要求,绘制一幅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全球贸易发展的地图,可将全球国家大体分为“工业国家和地区(或工业制成品国家和地区)”与“工业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的国家和地区(或初级产品国家和地区)”;贸易路线集中在上述两类地区间,以海上贸易路线为主;适当标注重要国际贸易城市。理由: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世界)。根据所学有关“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西方经济史的相关内容,可从两次工业革命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需求增加。交通运输领域的巨大成就推动了远洋贸易的发展,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更大规模地瓜分世界,建立起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国际分工逐渐固定等方面说明理由。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含解析)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