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1-2022江西省下学期八年级历史
5.16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选择题
1.(2022春·江西宜春·八年级统考期末)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一批新独立的非洲国家,如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纷纷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主要是由于
A.中国冲破西方孤立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中苏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2.(2022春·江西赣州·八年级统考期末)近期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加剧,双方在基辅等地交火。武力外交是一种方式,而中国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下列是新中国提出的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A.平等互利 B.求同存异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互不侵犯
3.(2022春·江西上饶·八年级校联考期末)“两国力量相等,外交就是力量;两国力量悬殊,力量就是外交(即:弱国无外交)。”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打破这种状态的是提出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睦邻友好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2022春·江西新余·八年级统考期末)2020年6月15日晚,印度边防部队非法越过中印边界西段实控线,中国边防部队果断采取自卫措施,有效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印度军队的行为违反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的方针 C.“一个中国”的原则 D.“一国两制”的方针
5.(2022春·江西吉安·八年级统考期末)2014年9月19日,习近平为印度友好人士、友好团体代表,首次颁发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友谊奖”。首次提出这一“原则”的是( )
A.毛泽东 B.张学良 C.周恩来 D.邓小平
6.(2022春·江西宜春·八年级统考期末)1963年8月美英苏三国签署“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但中法都没有在条约上签字。正如周恩来总理在向来华谈判建交的法国代表富尔所说,双方事先并未交换过意见,但表现出来的行动却是一样的。这是因为两国都( )
A.主张禁止核试验 B.遵循和平共处的原则
C.具有相同价值观 D.奉行自主的外交政策
7.(2022春·江西鹰潭·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图中数据的变化说明我国1950—1956年《人民日报》中“独立自主”的使用频率( )
A.抗美援朝的正义性 B.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与西方国家的关系降到冰点 D.外交呈现出新的姿态
8.(2022春·江西南昌·八年级统考期末)2020年6月15日,印度军队在加勒万河谷非法越过中印实际控制线,与我边防部队发生肢体冲突,造成人员伤亡。印度的这一行径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印、缅三国总理共同倡导的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一边倒”的方针
C.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D.维护领土的完整
9.(2022春·江西吉安·八年级统考期末)外交部长王毅在谈到中印关系时说,边界争议是历史遗留问题,中印关系的实质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振兴的问题。历史上,中印双方曾经共同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该原则的主要内容是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③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④求同存异
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
10.(2022春·江西南昌·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描绘的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在某次重大国际会议内场录。该会议是
A.巴黎和会 B.雅尔塔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
11.(2022春·江西宜春·八年级统考期末)儒家文化强调在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时,在承认彼此有差异的前提下,通过协调而达到一种“和而不同”的状态。以下能印证该观点的史实是( )
A.1955年亚非会议完满成功 B.西方国家敌视新中国的政策
C.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提出 D.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2.(2022春·江西上饶·八年级统考期末)“以和为贵”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内涵之一,孔子曾说“君子和而不同”。这一理念在我国现代外交史上的“实践”是( )
A.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3.(2022春·江西萍乡·八年级统考期末)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
A.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C.表明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 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二、综合题
14.(2022春·江西上饶·八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五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1)依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
材料二 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原则。
(2)根据材料二,周恩来认为能让中印两国关系“一天天地好起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外交原则产生的国际意义。
材料三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因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周恩来(1955年)
(3)材料三是周恩来在哪次国际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的体现?
参考答案:
1.B
【详解】依据“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一批新独立的非洲国家,如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纷纷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和所学知识,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突破意识形态束缚,改善中国周边环境,也成为外交方面发展中国家共同遵守的理念,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有利于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B正确;中国冲破西方孤立政策的标志是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AD排除;中苏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49年新中国建国之初,当时中国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即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时间不符合题意,C排除。故选B。
2.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由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C项正确;平等互利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之一,排除A项;求同存异是我国的外交方针,排除B项;互不侵犯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之一,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打破了弱国无外交的局面,C项正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在开国大典时提出的, 睦邻友好政策、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均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的,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4.A
【详解】根据材料“印度边防部队非法越过中印边界西段实控线”可知,印度军队违反了和平共处五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规定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印度没有遵循和平共处五原则,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了印度军队违反“求同存异”的方针、“一个中国”的原则、“一国两制”的方针,故排除BCD项。故选A项。
5.C
【详解】据题干“2014年9月19日,习近平为印度友好人士、友好团体代表,首次颁发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友谊奖’。”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内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根据题意,C项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6.D
【详解】根据材料中“中法都没有在条约上签字。正如周恩来总理在向来华谈判建交的法国代表富尔所说,双方事先并未交换过意见,但表现出来的行动却是一样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法两个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D正确;主张禁止核试验无法从题干中直接得出,排除A项;遵循和平共处的原则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具有相同价值观无法从题干中得出,排除C项。故选D项。
7.D
【详解】根据材料中,不断上升的独立自主使用频率,表明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行的作用,使得我国在外交呈现出独立自主的新姿态,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等,D项正确;抗美援朝的在1950-1953年,不能反应1953以后的时间,排除A项;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1971年,排除B项;与西方国家的关系降到冰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8.A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53年周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中提出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因此印度军队的行为明显是违反了这一原则,故选A;一边倒是指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与印度无关,排除B;CD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印、缅三国总理共同倡导”的描述无关,排除。
9.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印双方曾经共同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主要有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②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③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故D项正确;④求同存异是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排除ABC项。故选D项。
10.D
【详解】依据题干“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的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了会议圆满成功,加强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可知D符合题意;ABC三项的会议没有这样的内容,排除;故选D。
11.A
【详解】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故A符合题意;西方国家敌视新中国的政策与“和而不同”的状态不符,排除B;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提出与“和而不同”的状态不符,排除C;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与“和而不同”的状态不符,排除D。故选A。
12.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体现了以和为贵的外交理念,C项正确;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体现了我国发展道路的科学性,“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体现了新中国清除西方殖民势力、主张平等外交的外交原则,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3.B
【详解】题干叙述了现代中国50年代外交成果,这是现代中国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基本原则指导下的外交成果,因此50年代这些外交成果也正是现代中国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B项正确;A项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是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并非50年代,排除A项;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等表明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与材料表述无关,排除C项;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中美关系,无法反映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和缓和,排除D项。 故选B项。
14.(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万隆会议求同存异的方针
【解析】(1)
根据材料“第五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并结合苏溪知识,新中国成立后奉行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2)
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政府让两国关系“一天天地好起来”的主要原因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两国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被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
根据材料“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因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并结合所学知识,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