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1-2022江西省下学期八年级历史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1-2022江西省下学期八年级历史

6.18科技文化成就
一、选择题
1.(2022春·江西赣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圆梦天宫,英雄凯旋”。2022年4月16日,神十三乘组安全返回地球,这是中国航天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1970年,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袁隆平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2.(2022春·江西南昌·八年级统考期末)“1959年,一批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突然从公众的视线里消失了,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这个谜底直到五年之后,才随着大西北戈壁荒原上升起的蘑菇云得以揭开。”这个“谜底”是我国研制
A.战略核潜艇
B.人造地球卫星
C.长征运载火箭
D.原子弹
3.(2022春·江西宜春·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人物中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两位科学家是
A.邓稼先屠呦呦
B.袁隆平、钱学森
C.屠呦呦、袁隆平
D.钱学森、邓稼先
4.(2022春·江西萍乡·八年级统考期末)“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他用一生耕耘造福人民,他把对祖国的热忱结成饱满的稻穗,他为世界粮食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他”是( )
A.邓稼先 B.钱学森 C.袁隆平 D.屠呦呦
5.(2022春·江西吉安·八年级统考期末)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的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不断取得突破。2013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示范田实现平均亩产988.1千克,创世界纪录。材料说明中国的杂交水稻制种技术进步( )
A.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产量
B.解决了世界性的饥饿问题
C.使中国粮食得到自给自足
D.使袁隆平享有了很高的国际声誉
6.(2022春·江西上饶·八年级统考期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奖项,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后颁发荣誉证书和500万元高额奖金(2019年奖励800万元)。屠呦呦获此奖项的科技贡献是( )
A.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B.研制“两弹一星 ”
C.突破纳米技术瓶颈 D.研制成功青蒿素
7.(2022春·江西上饶·八年级统考期末)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个方针提出后促进了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体育事业的繁荣 C.文化事业的发展 D.教育事业的发展
8.(2022春·江西鹰潭·八年级统考期末)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离不开党的政策支持。下列作品创作的背景是
①小说《青春之歌》
②话剧《茶馆》
③电影《英雄儿女》
④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A.“百花齐放”方针的提出
B.“文化大革命”结束
C.科教兴国战略实施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9.(2022春·江西鹰潭·八年级统考期末)《共和国不会忘记》系列节日报进了一位科学家,她60多年致力于中医医药研究实践, 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世界性的健康难题,挽救了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这位科学家的贡献是( )
A.建设港珠澳大桥 B.培育籼性杂交水稻
C.成功提取青蒿素 D.发展载人航天技术
二、综合题
10.(2022春·江西上饶·八年级校联考期末)科技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请分别概括两幅图片中的人物的贡献。
(2)从这两位人物身上,我们青少年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精神
材料二:2019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网站发布对华为出口禁令,将华为列入贸易禁令"实体名单”,华为凭借自身卓越的研发技术和多年的科技积累很快拿出B计划,宣布备胎芯片转正,开始了极限生存……2021年6月2日,华为宣布“鸿蒙”系统正式登上手机。
——《新京报》
(3)华为什么能够在美国的打压下极限生存?面对西方对我国技术的扼制,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应对?
11.(2022春·江西吉安·八年级统考期末)总有一种精神激励着我们前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歌曲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歌词反映了什么精神本质?
【场景再现】
材料二:
两弹一星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邓小平,1988年10月24日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成功研制“两弹一星”的历史意义。
【小说映史】
材料三:《平凡的世界》人物介绍
家庭 成员
孙玉厚一家 老祖母,多年卧病在床;孙玉厚夫妻;(长女孙兰花嫁到临村罐子村,女婿王满银不务农事,土地承包后,长年在外闲逛)长子孙少安,小学毕业,一队队长,文革结束后改行为砖窑老板,妻贺秀莲,山西人,(孙少安与父母分家后,迁至金家湾);次子孙少平(小说主人公),高中毕业;小女孙兰香,1981年考入北方工业大学。
(3)从材料中“孙玉厚一家”情况可以看出《平凡的世界》历史背景是什么?
【油画蕴理】
材料四:庞茂琨油画《彝家新村欢迎您》
(4)结合所学知识,对这幅宣传画蕴含的史实进行简要解读。
(5)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铸就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奋斗的许许多多的精神品质。请你写出其中一种精神品质,并谈谈我们如何传承这种品质。
12.(2022春·江西萍乡·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的成立点燃了中华民族科技复兴的希望,国家初步建立了由政府主导和布局的科技体系,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这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 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科技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1978 年,中国开始与西方主要国家陆续签订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尤以1979年中美科技协定为最大的框架协定,拉开了与西方进行官方合作的序幕。到80年代末,我国已在世界范围内基本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全方位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局面。
——摘编自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不断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时代 背景。
(3)结合上述两段材料,谈谈科技创新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13.(2022春·江西吉安·八年级统考期末)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决定举办一次“新中国改革开放成果展”活动。请你也参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新中国改革开放成果展
展板一:经济建设 时间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名1978年3642亿元第 15名1990年18668亿元第 10名2000年99215亿元第 6名2010年362181亿元第2名
鼓舞人心的数据
展板二:国防建设
展板三:科学技术
展板四:……
(1)历史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除了展板一、二的呈现方式外,你还知道哪些?试再列举两例。
(2)根据展板一中的“鼓舞人心的数据”,概括其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又说明了什么呢?
(3)请你为展板三添加两个典型事例。
(4)请你为展板四设计一个主题并列举两个典型事例。
14.(2022春·江西上饶·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7年冬天进行了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为大批知识青年敞开了大学之门,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八年级下册部编教材
材料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各领域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佳作迭出,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奖项。1978年以来,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如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电影《大决战》、大型舞剧《丝路花雨》等。电视艺术也发展起来,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电视剧、电视节目,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八年级下册部编教材
材料三 中国政府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在20世纪末已基本实现普及义务教育,扫除了青壮年文盲。中等教育取得长足进步,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举,满足多种教育需要。高等教育也有了很大发展,建成一批重点高校,师资雄厚,学科、专业丰富,培养了大批人才。
——八年级下册部编教材
材料四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 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槽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
——2013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77年,邓小平恢复了高考制度,从此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起来,1977年以前,我国因为什么历史事件而终止了高考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后,党为繁荣文化艺术而提出的方针是什么?21世纪中国在文化方面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的事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89年我国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颁布的法律文件是什么?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得益于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及综合以上所有材料谈谈,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对待中国的文化?
15.(2022春·江西吉安·八年级统考期末)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以下资料呈现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一些经历,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探索中收获成功】
材料一 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1)据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回答,指出围绕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在邓小平领导下成功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失误后拨乱反正】
材料二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请联系相关知识指出图中A处挫折所指的事件。并回答在B处转折性历史事件中,我们党做出的历史性决策。
【奋斗后赢得未来】
材料三
2021年5月28日至30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科技事业,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家胸怀祖国、坚韧不拔、勇攀高峰、追求卓越,在诸多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赢得了人民的普遍赞誉。请你写出人们对图1人物的赞誉称号。并回答图2人物获得何世界级奖及其领导的科研团队取得的科学成就。
材料四
2021年3月18日至19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在美国举行,对于美方的“待客之道”,在首次会议的开场白中,杨洁篪外长严正回应,“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上图是这次战略对话后很多中国人争相转载朋友圈的一张对比图,体现了国人浓浓的民族自豪感!
(4)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到如今外交上的“霸气回应”,你认为中国外交底气显著增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认识。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出1970年,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是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C项正确;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排除A项;1966年10月27日,由聂荣臻主持,我国在西北导弹试验基地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获得成功,排除B项;袁隆平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是农业方面的突破,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详解】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题文的1959年之后的五年指的是1964年,正好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3.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稼先成功参加原子弹、氢弹的研制,被誉为“两弹元勋”。钱学森担任火箭、导弹和卫星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创建和发展我国的导弹、航天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钱学森、邓稼先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故D符合题意;屠呦呦是青蒿素的研制者,与“两弹一星”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故B不符合题意;屠呦呦是青蒿素的研制者,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4.C
【详解】根据“对祖国的热忱结成饱满的稻穗,他为世界粮食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可知他的贡献主要是在粮食增产方面,结合所学可知他是袁隆平,故选C;邓稼先和钱学森在“两弹一星”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排除ABD。
5.A
【详解】根据材料“2013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示范田实现平均亩产988.1千克”可得出中国的杂交水稻制种技术进步,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产量,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解决了世界性的饥饿问题、也没有体现使中国粮食得到自给自足,也没有体现使袁隆平享有了很高的国际声誉,排除BCD项。故选A项。
6.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屠呦呦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终于在1971年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故D符合题意;袁隆平培育籼型杂交水稻、邓稼先研制“两弹一星 ”,故AB不合题意;突破纳米技术瓶颈与屠呦呦无关,故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7.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针对的是文艺领域,成为文艺事业发展的重要理论指导,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C项正确;双百方针并不涉及科学、体育、教育领域,排除ABD项。
8.A
【详解】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取得累累硕果。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故A符合题意;“文化大革命”结束与作品创作的背景不符,排除B;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与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排除D。故选A。
9.C
【详解】根据材料挽救了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再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屠呦呦团队提取青蒿素的贡献,C项正确;建设港珠澳大桥属于交通领域,排除A项;籼性杂交水稻解决的是粮食问题,排除B项;材料中是医药方面的,不是航天领域,排除D项。故选C项。
10.(1)图一人物与其他科学家一起,研制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图二人物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2)创新、不为名利、敢为人先、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精神。
(3)大力发展科技,培养人才,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遵循互利共赢原则,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等
【解析】(1)
根据材料一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第一幅图片是邓稼先。邓稼先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与其他科学家一起,研制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材料一第二幅图片是袁隆平。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2)
邓稼先和袁隆平的创新、不为名利、敢为人先、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精神,都是值得青少年学习的。
(3)
根据材料二“华为凭借自身卓越的研发技术和多年的科技积累很快拿出B计划,宣布备胎芯片转正,开始了极限生存”可知,华为能够在美国的打压之下“极限生存”的原因是凭借卓越的研发技术及多年的科技积累。面对西方国家对我国技术的扼制,我们应大力发展科技,培养人才,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遵循互利共赢原则,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等。
11.(1)石油大会战;艰苦奋斗。
(2)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等。
(3)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社会转型时期。
(4)作品反映彝族乡亲们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及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在脱贫攻坚的奋斗中初具规模的移民新村的风貌,一派雨过天晴、云开雾散的景象。作品体现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历史使命。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历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路高歌猛进的重要精神支撑,新时代新征程需要我们青少年要自觉赓续这种宝贵的精神传统,要始终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自觉做到严于律己,始终坚持勤俭修身,既要能吃苦、又要讲节约,简朴生活,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和习惯等。
【解析】(1)
根据材料一“我为祖国献石油”,可知歌曲诞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石油大会战时期,铿锵有力的歌声凝聚着当年石油人的艰苦创业和奉献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歌曲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石油大会战;歌词反映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本质。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成功研制“两弹一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等。
(3)
根据材料中“孙玉厚一家”情况,由“土地承包后”,可以看出《平凡的世界》历史背景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社会转型时期,普通人在时代浪潮中前行的过程。
(4)
根据题干信息“庞茂琨油画作品《彝家新村欢迎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幅宣传画,表现的是四川凉山昭觉县的三河村脱贫后的新面貌。画面的背景是彝族乡亲们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及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在脱贫攻坚的奋斗中初具规模的移民新村的风貌,一派雨过天晴、云开雾散的景象。作品体现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历史使命。
(5)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铸就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奋斗的许许多多的精神品质,如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历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路高歌猛进的重要精神支撑,新时代新征程需要我们青少年要自觉赓续这种宝贵的精神传统,要始终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自觉做到严于律己,始终坚持勤俭修身,既要能吃苦、又要讲节约,简朴生活,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和习惯等。
12.(1)新中国的成立;科技体系的建立;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2)实行改革开放;中美关系改善;外交开创了新局面(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等)。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造就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重视科技创新。
【解析】(1)
依据材料一“新中国的成立点燃了中华民族科技复兴的希望”可得出新中国科技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有:新中国成立;依据材料“国家初步建立了由政府主导和布局的科技体系,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得出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有:国家初步建立的科技体系;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以从党和政府的重视以及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回答。
(2)
根据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到80年代末,我国已在世界范围内基本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全方位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不断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时代背景是:实行改革开放;中美关系改善;外交开创了新局面(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等)。
(3)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造就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领重视科技创新等。
13.(1)文献材料、实物、遗址、遗迹、影像、口述、历史文学作品等。
(2)从1978年到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大,世界排名不断上升;说明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也说明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或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3)事例:863计划;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等等。
(4)示例:主题:外交成就;事例:中国加入WTO;成功收复香港、澳门。
【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历史呈现方式除了表格和图片外还有文献材料、实物史料、口述资料、遗址遗迹等。
(2)由展板一1978年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和世界排名的变化可以得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大,世界排名不断上升。说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方针,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也说明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3)由展板三科学技术成就,我们可知改革开发后,1986年,我国制定了“863计划”;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普及;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神舟系列飞船成功发射。
(4)主题:展板一到展板三,分别展示了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主题。展板四可以展示外交成就方面的主题。事例: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997年和1999年分别收复香港和澳门。
14.(1)“文化大革命”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3)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4)认真学习中国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宣传、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做文化交流的使者;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围绕题意,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1)
根据所学可知,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高考招生工作也被迫停顿下来;
(2)
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局面;21世纪中国在文化方面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的事件指的是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3)
根据材料可知,“中国政府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在20世纪末已基本实现普及义务教育”说明我国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颁布的法律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与教育发展有关的发展战略是科教兴国,科学技术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教育事业也发展迅速,成就巨大。
(4)
根据材料可知,“…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 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槽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说明对待中华文化首先要认真学习中国的文化;同时应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对待优秀传统文化,应积极宣传、弘扬优秀文化,做文化交流的使者等。
15.(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A处挫折:“大跃进”或人民公社化运动(任答其中一个事件均可);B处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答出“实行改革开放”即可)。
(3)图1:“杂交水稻之父”;图2: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科学成就: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答出发现青蒿素即可得分)。
(4)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5)①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路是艰难曲折的;②中国共产党是在不断探索奋斗中发展壮大的;③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社会主义建设问题,1982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图中A处挫折对应的是1958年,结合所学,1958年党和政府轻率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急于求成,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结果导致后来三年经济困难,这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严重失误。B处决策对应的是1978年,结合所学,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3)结合所学知识,图1人物是袁隆平,他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为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作出了积极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图2人物是屠呦呦,她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为世界医学卫生事业做出了提取贡献,并为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4)结合所学知识,旧中国国力衰弱,政府腐败,因此反映了弱国无外交,而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日益增强,成为我国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强后盾。
(5)依据材料一“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其过程也有挫折和失误,可以说党的百年奋斗路程是艰难曲折的;中国共产党是在不断探索奋斗中发展壮大的;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