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莱钢高中2022-2023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莱钢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
历史试题 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B D D B D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A C D B C A B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C C C A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2分)【答案】
(1)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传播基督教、寻求黄金财富和开拓新市场。(6分)
(2)变革:促使欧洲出现商业革命;引起了欧洲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推动思想解放和自然科学发展。(6分)
27.(11分)(1)轨迹:从地中海沿岸到大西洋沿岸;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法到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美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确立了科技领先地位。(4分)
(2)原因:世界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完善;科学与技术革新之间的相互推动作用;国家对科技的重视与投入;世界大战的影响;技术与人才的流动等等。(4分,答出三点即可)
(3)看法:顺应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潮流;积极进取;敢为人先;追求创新;创造公平公正开放的社会环境。(3分,答出一点即可)
28.(15分)答案:(1)“沿袭传统”是指英国保留了君主制和议会传统:“变革”的含义是光荣革命为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形成奠定基础,逐步实现民主法治(议会权利凌驾于君主权利之上)。(4分)
(2)(7分)特点:渐进改革。历程:通过《权利法案》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限制君主权利;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3)(4分)美国:以联邦制为框架,以三权分立为核心的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新中国:人民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9.(12分)【答案】
(学生可选择任意两个阶段进行阐述即可,每个阶段6分,共12分)
16世纪——18世纪中期,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已进入到手工工场时代,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等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与此同时,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些都推动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6分)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发生并向全球扩展,欧美工业国通过武力逼迫,把亚非拉地区变为自己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伴随工业革命深入发展和启蒙思想的不断传播,欧美主要国家通过革命或改革基本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6分)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国家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各国垄断组织通过国际贸易、资本输出、武力侵略,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并最终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此同时,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6分)
20世纪20年代——70年代,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破坏的同时,也逐渐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同时,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出现和使用以及欧盟、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的成立,推动了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全球化得到进一步发展。(6分)莱钢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
历 史 试 题
一、选择题
1.表1为世界古代文明的概况。由此可知,古代文明( )
表1
发源地 文字 建筑(或水利工程)
北非尼罗河流域 象形文字 胡夫金字塔
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 印章文字 那兰陀佛寺
中国黄河、长江流域 甲骨文 都江堰
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地区 腓尼基字母 帕特农神庙
A.濒临大河、农耕为主 B.丰富多彩、多元发展
C.文字多样、交流频繁 D.宗教主导、相互交融
2.公元前406年,雅典取得阿吉纽西战役胜利。在战役中雅典的25条战船沉没,许多水手丧命,6名将军因为没有营救遇难水手而集体遭到控告。公民大会在没有听取6名将军个人辩护的情况下,就将他们判处死刑。这说明雅典( )
A.公民大会掌握城邦的司法权 B.“五百人会议”享有很大权力
C.缺乏对群体决策的约束机制 D.军队与公民大会之间存在冲突
3.公元前后,东汉和罗马帝国分别兴起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图1到图3为汉朝与罗马帝国文明交流的部分实物图片。据此可知,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
A.是全面的 B.主要得益于丝绸之路的开通
C.是单向的 D.主要得益于阿拉伯人的转运
4.在中世纪西欧封建贵族向国王效忠的誓词中有这样一句话:“与您一样优秀的我们,向并不比我们更优秀的您起誓,承认您为我们的国王和最高领主,只要您遵从我们的地位和法律;如果您不如此,上述誓言即无效。”由此可知( )
A.西欧君主对贵族具有绝对控制力 B.贵族与君主间的关系具有契约性
C.贵族与君主法律地位的绝对平等 D.君主能力是贵族宣誓效忠的依据
5.中古时期的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方面取得进步。其中包括( )
①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 ②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③新兴城市就是封建国家 ④宗教戒律束缚人性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16世纪之后,世界各大洋进入海盗横行时代。这种罪恶活动遍布加勒比海、中国东南沿海、北大西洋、印度洋和非洲东西沿岸等各个海域,甚至出现了诸如“海盗国家”英国、“北欧海盗”瑞典等臭名昭著的鼓励海盗劫掠的国家。海盗猖獗现象客观上反映了( )
A.海盗劫掠成为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 B.西欧国家致力于开辟新航路
C.全球贸易中心逐渐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西欧 D.大洲之间商贸活动日趋繁荣
7.1266年英格兰在《面包和麦酒法令》中规定:政府根据小麦和其他谷物价格来指定每便士必须购得的面包大小和售卖价格,而面包行会为保证利润,争取到将灯油、火蜡等开销列入成本来计算。上述行为的出现( )
A.极大破坏了英格兰的市场秩序 B.源于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C.表明手工工场的发展受到遏制 D.说明手工业行会主导立法
8.以下两图反映了中古时期的日本具有同西欧较为相似的社会形态,对两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君主都掌握着实际上的最高权力 B.都通过层层分封强化了专制
C.都以封建小农经济作为经济基础 D.都存在责权对等的主从关系
9.哥伦布在《航海日记》中写道:“彼等非常顺从……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毋须多久……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这里还产大量的棉花”,“无须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好价钱”。这些文字反映了当时( )
A.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动因 B.实行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C.早期殖民扩张的局限性 D.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影响
10.1697年,在英国出版的日志《新环球航行》中,一句“这里(后经确认为澳大利亚的丹皮尔半岛)既不是亚洲也不是菲律宾群岛的一部分”引起了英国海军部的注意。海军部找到这位“一贫如洗”的作者,并委托他重新到新荷兰(澳大利亚)勘查。这表明当时( )
A.澳大利亚成为殖民争夺焦点 B.荷兰的殖民霸权正遭遇挑战
C.英国政府较为关注航海探险 D.欧亚远洋贸易利润空间较小
11.中国古代一本农书中出现了关于甘薯的记载:从东南亚传入中国,因来自番邦,又名“番薯”。后来国家发生饥荒,政府大力推广甘薯种植,于是这种作物逐渐成为百姓的重要食物。据此推断,这本农书可能最早出现在( )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2.日本学者宫崎正胜指出,17~18世纪“加勒比海的砂糖生产与以自给自足为基础的传统农业不同,是以大量的经济作物的生产、流通、交换为主的新型经济模式。”这种新型经济模式( )
A.广泛采用机器生产与工厂制度 B.是殖民压迫与世界市场的结合
C.有利于促进拉美经济持续发展 D.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技术条件
13.据《世界经济史》记载:“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这反映出欧洲出现了( )
A.价格革命 B.商业革命 C.资产阶级革命 D.社会革命
14.“人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他可以利用自然力,可以丈量大地与天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他的活动……他奋力要成为和上帝同样的永恒者。”材料体现的思想解放运动( )
A.主张廉俭教会 B.追求民主法治 C.彰显人性价值 D.提倡主权在民
15.16世纪,马丁·路德特别提醒基督徒,对世俗权威的参与是一种崇高的天职。他指出,世俗权力出自上帝的创造和命令,而上帝的创造都是好的,运用世俗权力是对上帝的特别侍奉,因此它对于基督徒甚至比对非基督徒更为适宜。据此可知,马丁·路德( )
A.运用世俗权力拓展教会影响 B.依托基督教会规范教徒行为
C.通过宗教改革维护信仰自由 D.借助上帝权威强化世俗政治
16.伏尔泰认为:“如果统治者不能保障自然权利、自然法和自然宗教,那么被统治者就有权进行反抗和革命。被统治者进行反抗和革命的目的,是恢复自然的一种理性的规律,保有自己的自然权利。”这反映了伏尔泰( )
A.提倡君权神授 B.追求政治民主 C.宣扬人人平等 D.反对君主制度
17.“虽然在来自权威和常识的反对下并没有被人们普遍接受,但是却从根本上动摇了神学的统治地位、因而是近代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其评论的是( )
A.但丁的《神曲》 B.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
C.哥白尼的“日心说” D.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18.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将中华帝国引作专制政体的反面教材,说“中国的专制主……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从而变得更加凶暴”;而伏尔泰则认为中国是推行“开明君主制”的成功典范。产生这两种不同观点的主要原因是两人( )
①政治主张的差异 ②个人性格的差异 ③掌握材料的差异 ④阶级立场的差异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9.有学者认为,1688年的“光荣革命”是“在稀奇古怪的年代里发生的一件稀奇古怪的事件”。这样说主要是因为( )
A.革命的不流血现象 B.英国中上层在一定程度上的政治妥协
C.威廉率军入侵英国 D.英国由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
20.如图为17世纪英国国王与议会权力对比示意图,天平由A到B的变化,表明英国( )
A.君主立宪制确立
B.共和国建立
C.责任内阁制形成
D.两党制成熟
21.1798年12月21日,美国弗吉尼亚州通过的《弗吉尼亚决议案》阐释了著名的“98年原则”,即制定宪法契约的各州有权废止违宪的联邦法令。据此可知,“98年原则”的通过( )
A.是对1787联邦宪法的挑战和破坏 B.是各州捍卫公民自由权的政治举措
C.有助于限制联邦权力的过度扩张 D.根植于美国长期自治的历史传统
22.1785年,有律师为阿克莱特辩护时指出:“工艺各部门中最有用的发明并不是关在书房里的专务理论的哲学家们的创作,而是通晓使用技术方法的、从实践中得知什么构成其探讨课题的灵巧的工匠的创作,这是众所周知的事。”这段辩护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科学理论与社会生产紧密结合 B.手工工场日趋专门化
C.工艺发明主要源于工匠的实践创新 D.社会信息化成为时代潮流
23.下图是一幅创作于18世纪末的伦敦全景画,图中既描绘了泰晤士河两岸大大小小的工厂,也展现了工厂烟囱排放着乌黑的浓烟。这种情景的出现是因为( )
A.奴隶贸易的兴起
B.光荣革命的发生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经济危机的爆发
24.某西方史家这样评论:“从整体来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不可否认。马克思主义成功成为工业社会中关注工人生计者的一种表达方式——用以分析、批判和开展政治行动。马克思主义也是众多革命团体的政治思想体系。”下列项中,属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注“工人生计”的有( )
①发表《共产党宣言》 ②创建“新和谐公社”
③创立剩余价值学说 ④改组“正义者同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道:“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资本积累的主要因素。”马克思在此强调的是( )
A.西方殖民扩张的血腥性质 B.全球物资运输的情况
C.欧洲资源较其他地区匮乏 D.西方文学流派的演变
二、非选择题
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1)说出欧洲人迈入大洋过程中走在前列的两个伊比利亚半岛国家的名称。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伊比利亚半岛国家充满“内在动力”的理解。(6分)
材料二
大发现带来的巨大财富强烈地吸引着西欧的贵族、商人、传教士涌向世界各地,很多中下层居民也奔向海外谋生。从16世纪初开始,由于同新发现的海外世界的接触、商路的扩展、资本主义的出现、新的社会阶级的形成,社会发生了变革。
——据(美)帕尔默等著《现代世界史》等整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使欧洲“社会发生了变革”。(6分)
27.(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现代科学发展的历程和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概况
16世纪 近代科学产生,天文学革命,近代物理学诞生。近代科学革命是从意大利开始的,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伽利略就是意大利人。
17世纪 牛顿的方法论集中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这一时期,英国成为欧洲科学的中心,吉尔伯特、哈维、牛顿等科学大师都是英国人。
18世纪 与理论科学研究无关的技术发明多数发生在英国,但却马上带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科学自此越来越面向实用技术,并形成科学—技术相互加速的循环机制。同时,启蒙运动使近代科学精神在法国广为传播,大革命中诞生的民主政制认识到科学的进步意义,从而使法国一跃取代英国成为欧洲科学强国。
19世纪 自然科学形成空前严密和可靠的知识体系。进化、发展的观念进入自然科学理论之中。从1851年到1900年的50年间,理论科学和技术科学上的重大成果数目,英国占106项,法国占65项,美国占33项,德国占202项,德国已居明显领先地位。德国科技领先地位一致持续到20世纪前半期。
20世纪 理论科学经历一系列革命,以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为先导,在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等领域均发生重大理论变革。信息时代到来。二战后,许多欧洲最优秀的科学家来到美国,极大地推动美国理论科学的发展。此时的美国,借着它在两次世界大战积攒下来的庞大经济实力,由联邦出巨资支持基础理论研究,才成为名副其实的头号科技强国。
——摘编自吴国盛主编《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轨迹。(4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原因。(4分)
(3)围绕世界科技中心转移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3分)
28.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冲突中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相互制约的历史传统通过冲突而达到融合,在融合中超越传统,从而完成变革,产生新的政治制度。“光荣革命”就是这种模式极好的先例……“光荣革命”即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
——钱乘旦《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二 光荣革命以后的300多年,英国极少有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人们看到的只是逐步的变革、前进,实现了政治民主化历程……它是英国文化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外人对这种方式评价如何,其优劣得失如何,它确是地地道道的英国的。
——钱乘旦《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三 美国创建之初,以华盛顿为代表的开国元勋们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是经过费城制宪奠定了美国的新体制。新中国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说“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两院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光荣革命”为什么“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模式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到19世纪上半期为止,英国完成政治民主化有哪些主要历程?(7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在建国之初设计了什么民主制度?新中国初期确立了哪三大民主政治制度?(4分)
29.(12分)16—20世纪的世界经济史,既是资本主义经济在全球发展扩张的历史,又是一部世界经济日益联系成整体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表4:《16—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历程简表》
阶段 时间 重大事件
第一阶段手工工场时代 16—18世纪中期 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人类开始进入整体时代。
第二阶段蒸汽时代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欧美国家加强对外殖民扩张;启蒙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基本确立;1857年第一次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
第三阶段电气时代 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联系更加频繁。
第四阶段信息时代 20世纪20年代—20世纪70年代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科技新发展;欧盟和世界贸易组织等;世界各地联系日益紧密。
结合所学知识,并从表格中任意提取两个阶段,对近现代欧美资本主义推动全球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予以阐释。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