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长沙市第二十六中学(湖南师大附中雨花学校)高三下学期一模生物学试题(有答案)
2025届高三一模
生物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共24分)
1.(本题2分)健康人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M受体促进汗腺分泌。NaCl是汗液中最主要的无机盐成分。无汗症常表现为汗腺不能分泌或分泌汗液极少。患有无汗症的人,在冷环境中与健康人无异,但在热环境中较容易中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健康人大量出汗后,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减少
B.交感神经元发育异常或大量使用M受体阻断药,可导致无汗症
C.无汗症患者在冷环境中,可通过传导、对流、辐射散热
D.无汗症患者在热环境中,可通过增加皮肤血流量促进散热
2.(本题2分)研究发现,水分子进出细胞的速度比单纯通过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支架的速度快得多,所以推测细胞膜上有协助水分子通过的蛋白质分子,即水通道蛋白。为了探究提取出的膜蛋白X是否为水通道蛋白,科研人员利用细胞膜上没有水通道蛋白与膜蛋白X的非洲爪蟾的卵母细胞(细胞a)做了相关实验,其中实验组处理为细胞a中注入控制膜蛋白X合成的有活性的mRNA。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具有流动性,而蛋白质是固定不动的
B.在该对照实验中自变量的控制采用了“减法原理”
C.能验证该探究结果的是实验组中细胞a吸水速率更高
D.实验组中细胞a吸水速率更高还不足以充分证明膜蛋白X是水通道蛋白
3.(本题2分)东亚飞蝗是一种杂食性农业害虫,干旱裸露的荒地是蝗虫产卵的最佳地点,而秋天过早降温则会使许多蝗虫在产卵前死亡。研究者通过两年的时间,研究了其种群数量的变化与气温、降水量等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气温和降水量直接决定了蝗虫的数量
B.气温上升与降水量增加对蝗虫数量的影响相同
C.蝗虫繁殖期,长期降雨可影响蝗虫的出生率从而使下一代种群密度下降
D.气温、降水量是影响蝗虫种群密度的密度制约因素
4.(本题2分)下表是一种培养基的配方,关于此培养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牛肉膏 蛋白胨 NaCl 琼脂 水
1g 2g 1g 2 g 200 mL
A.该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 B.NaCl既能提供无机盐,又能调节渗透压
C.该培养基只能提供4类营养物质 D.该培养基能够培养多种微生物
5.(本题2分)安化小籽花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皮红、肉白、甜香,利用其种子榨出来的花生油更是深受人们喜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花生种子中的脂肪与淀粉相比较,前者的氧元素含量更高
B.花生细胞内的脂肪、核糖核酸、纤维素等属于生物大分子
C.花生种子中的某些蛋白质可以和DNA结合形成核酸—蛋白质复合物
D.花生种子成熟过程中,主要依靠分解脂肪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本题2分)遗传规律、科学事实的发现离不开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一:用含32P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搅拌后离心;实验二:将在含15N的培养基上培养数代后的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培养数代后离心,假设14N/14N-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15N/15N-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制备实验一中含32P的噬菌体,需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
B.实验一进行搅拌是为了使噬菌体颗粒进入上清液,而大肠杆菌沉淀
C.实验二大肠杆菌培养两代及以上后离心,试管中的条带数将一直保持2条
D.预计实验二第四代大肠杆菌拟核DNA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5a+b)/16
7.(本题2分)螺旋藻(属蓝细菌)是一种中药材,可用于减轻癌症放疗、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免疫功能等。下列有关螺旋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螺旋藻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是自养型生物
B.螺旋藻和黑藻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C.螺旋藻通过细胞增殖的方式进行繁殖,说明其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细胞
D.光照条件下,螺旋藻体内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8.(本题2分)玉米素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细胞分裂素类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研究植物激素与叶片保鲜的关系,某科研团队研究了脱落酸(ABA)、玉米素对离体蔬菜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玉米素能促进芽的分化和侧枝发育
B.ABA和玉米素对叶菜保鲜的作用相反
C.植物激素是直接参与细胞代谢的信息分子
D.据图可知,玉米素能够保持叶片的绿色
9.(本题2分)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离不开糖类等能源物质,也离不开水和无机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子吸收的水与多糖等物质结合后,水仍具有溶解性
B.种子萌发过程中糖类含量逐渐下降,有机物种类不变
C.幼苗细胞中的无机盐可参与细胞构建,水不参与
D.幼苗中的水可参与形成NADPH,也可参与形成NADH
10.(本题2分)肿瘤细胞能被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T淋巴细胞针对肿瘤细胞发生免疫应答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为细胞a后,细胞a的遗传物质会发生改变
B.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为细胞a时,还会产生记忆T细胞
C.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的过程体现了免疫防御功能
D.图中肿瘤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坏死,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程序性死亡
11.(本题2分)橄榄油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研究者利用“橄榄油平板透明圈法”筛选获得两株产脂肪酶的菌株X 和Y, 检测结果如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酶活性(U mL-1) 透明圈
空白 -
菌株X 6.9
菌株Y 7.7
A.可将样液梯度稀释后涂布于平板进行筛选
B.培养基中的橄榄油提供微生物生长的碳源
C.图中透明圈大小仅与酶活性的大小成正比
D.以上两株菌株均可将脂肪酶分泌至细胞外
12.(本题2分)葡萄糖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关键能量来源之一,因此它也被誉为“生命的燃料”。下列关于人体内葡萄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不能被水解,常作为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B.氧气充足时,葡萄糖会进入线粒体中被彻底氧化分解
C.用斐林试剂鉴定某样液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该样液中含有葡萄糖
D.输液时加入的等渗葡萄糖溶液既可以供能,也可以维持渗透压平衡
二、多选题(共16分)
13.(本题4分)秋眠植物在秋季光照减少和气温下降时表现出的休眠现象,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抗寒能力。下图为红光条件下苜蓿植株秋眠的信号转导途径,PIF1是转录因子,其他英文表示的都是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缺氮影响光敏色素的合成,进而导致GA3oX1基因的表达产物减少
B.红光刺激光敏色素后可引起赤霉素与脱落酸的比值下降
C.由夏季进入秋季,光照中红光的比例可能逐渐增加
D.苜蓿秋眠是外界环境因素、基因表达、激素共同调控的结果
14.(本题4分)现用玉米(2N=20)及其8号单体植株(2N-1=19)进行实验,杂交结果如表所示。缺失2条8号染色体的玉米不能存活。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杂交亲本 实验结果
8号单体(♀)×正常二倍体(♂) 子代中单体占50%,正第二倍体占50%
正常二倍体(♀)×8号单体(♂) 子代中单体占5%,正常二倍体占95%
A.对玉米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可获得单体植株
B.染色体数目异常的雄配子有较高的致死率
C.8号单体形成的原因是亲本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D.若8号单体玉米自交,则子代中单体:正常二倍体=20:19
15.(本题4分)研究中发现,不同地理区域的居民的膳食结构和肠道微生物组的组成均存在明显差异,小麦摄入量和 Bifidobacterium丰度与纬度增加呈显著正相关,而水稻和鱼类摄入量以及 Blautia 和 Lachnospiracea Incertae sedis 的丰度与纬度增加呈显著负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个体肠道中的所有微生物可以视作一个群落
B.可以通过检测粪便中的 DNA来研究微生物的多样性
C.饮食可能是地理位置对肠道微生物群影响的中介变量
D.服用抗生素对肠道菌群没有明显影响
16.(本题4分)随着年轻人推迟结婚及生育,生育力保存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多项相关研究发现单基因突变导致卵母细胞死亡是女性无法生育的原因之一、图甲为某不孕女性家族系谱图,图乙为家族成员一对基因的模板链部分测序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卵母细胞死亡导致的不育为显性性状
B.该病的致病机理是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添
C.Ⅱ-1号女性可以通过注射促性腺激素促进排卵来达到怀孕的目的
D.Ⅱ-5和正常女性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是1/8
三、非选择题(共60分)
17.(本题12分)在对果蝇的遗传学研究中,科学家常采用不同的方法构建并保存能稳定遗传特定基因的品系。已知果蝇的展翅是由Ⅲ号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D控制,且D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现有展翅果蝇雌雄若干。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一对展翅果蝇相互杂交,群体中D基因频率会随着繁殖代数增加而 (填“上升”“不变”或“下降”),随机交配n代后,在Fn中D基因频率为 (数据可用n表示)。
(2)为构建并保存展翅果蝇品系,科学家引入Ⅲ号染色体上的另一具有纯合致死效应的粘胶眼基因G,由此构建出一种粘胶眼展翅平衡致死系。该平衡致死系随机交配n代,Fn表现为永久粘胶眼展翅。Fn代中,D的基因频率为 。若该平衡致死系随机交配的后代中,出现了少量正常翅正常眼的个体,请完善下图中“减数分裂Ⅱ后期”Ⅲ号染色体上相关基因来进行解释。
(3)平衡致死系可用于基因定位。为研究控制体色的基因(灰色对黑色为显性)是否位于Ⅲ号染色体上,科学家选取粘胶眼展翅平衡致死系黑身雄果蝇与纯合正常眼正常翅灰身雌果蝇作为亲本杂交获得子一代,选取子一代中的 (填“雌”或“雄”)果蝇与亲本杂交。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若后代中灰身:黑身= ,则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若后代中灰身:黑身= ,则控制体色的基因不位于Ⅲ号染色体上。
18.(本题12分)目前,土壤盐渍化严重限制了农业的发展,利用外源物质缓解作物的逆境损伤是实际生产中一种重要的农艺措施。现采用100mmol·L-1NaCl模拟中度盐胁迫,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番茄幼苗生长特性及抗性生理的影响,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处理 根体积/cm3 叶表面积/cm2 总叶绿素/mg·g-1 丙二醛/ mol·g-1
CK(对照) 0.25 252 3.72 0.024
NaCl 0.17 170 2.85 0.031
NaCl+0.25mg·L-1ALA 0.43 326 4.22 0.024
NaCl+0.50mg·L-1ALA 0.32 254 3.68 0.024
注:丙二醛是植物细胞在逆境条件下发生膜脂过氧化作用的产物,其含量可以反映细胞的损伤程度。
(1)分析表中的根体积和叶表面积数据可知,盐胁迫对番茄幼苗根系和叶片的生长起抑制作用,而外源ALA能 ,且 的作用效果更显著。
(2)对各组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是:用 分别提取各组番茄幼苗绿叶的光合色素,并测定各组提取液在 (填“红光”或“蓝紫光”或“绿光”)下的吸光值,通过公式计算叶绿素含量。据表可知ALA能提高盐胁迫下叶绿素的含量,有利于光反应产生更多的 ,进而促进暗反应中C3的 过程,最终促进(CH2O)的生成。
(3)本实验还能证明ALA能消除盐胁迫对番茄细胞造成的氧化损伤,其依据是: 。
19.(本题12分)生态学家在研究动物种群数量变化时发现,动物种群有一个合适的种群密度,种群密度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种群增长,这种现象称为阿利氏规律。下图是某动物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曲线Ⅰ表示 ,根据阿利氏规律,你判断的理由是 。除图示因素外,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还有 。
(2)据图分析,该种群的K值为 。当该种群数量小于 时,在自然状态下该种群会逐渐消亡,因为种群的延续需要有一定的个体数量为基础。
(3)根据阿利氏规律可知,一定程度的集群分布是动物长期生存的必要条件,集群分布对动物种群生存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多选)。
A.有利于个体交配和繁殖
B.有利于种群内不同个体间的协同进化
C.有利于对食物搜索与利用
D.有利于降低被捕食的概率
E.有利于抵御不利环境
(4)请结合阿利氏规律,阐述将某种动物引入其他地区时的注意事项: (答出1点即可)。
20.(本题12分)某种小鼠(2n=40)的毛色斑点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若只含B基因则表现为黑斑,若只含b基因则表现为白斑,同时含有B和b基因表现为黑白斑。该种小鼠的尾长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T对t为完全显性,T控制长尾性状。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小鼠群体中,毛色上有黑白斑的小鼠性别是 (填“雄性”“雌性”或“雌雄都有”),理由是 。
(2)现用一只长尾黑白斑雌鼠与多只短尾白斑雄鼠杂交获得了多只子代,子代中长尾:短尾=5:1,多次实验的结果均如此。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两种假说:
①假说Ⅰ认为是母本产生的某种配子部分致死引起的。若这种假说成立,则母本产生的含 (填“长尾”或“短尾”)基因的配子存在部分致死现象,这种配子的致死比例为 。
②假说Ⅱ认为是母本的尾长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有三条且产生了染色体异常的配子引起的。若这种假说成立,则母本的染色体存在 (填“结构”或“数目”)变异。
③为了确定假说Ⅱ是否成立,耗时较短的检测方法是 ,支持这一假说的检测结果是 。
④若假说Ⅱ成立,则长尾黑白斑雌鼠亲本的基因型是 ;若三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机分配,则其与短尾白斑雄鼠杂交所得的子代雌性小鼠中,各种性状组合及其分离比是 。
21.(本题12分)为探究不同耕作提高春小麦产量的光合生理机制,某研究小组于2019年研究了传统耕作(T)、传统耕作+秸秆翻入(TS)、免耕+秸秆不覆盖(NT)、免耕+秸秆覆盖(NTS)四种耕作措施对春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如表1、表2:
表1 不同耕作措施下春小麦灌浆期叶光合特性
处理 叶绿素含量(SPAD值) RuBP羧化酶活性(μmol g min ) 光合速率(μmol m s ) 蒸腾速率(mmol m s ) 气孔导度(mmol m s )
T 51.0 0.20 14.7 4.9 191.2
NT 50.2 0.22 14.4 5.1 182.1
TS 52.8 0.18 15.5 5.9 196.4
NTS 52.9 0.39 16.9 6.6 223.4
表2 不同耕作措施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处理 花后光合物质积累量(g plant ) 有机物分配到籽粒的比例(%) 穗数(×10 hm ) 产量(kg hm )
T 0.95 39.3 390.1 2544.3
NT 1.36 40.0 477.3 2597.4
TS 1.64 41.7 505.5 2849.7
NTS 2.32 42.6 600.4 3020.2
(1)与NT相比,NTS可使小麦叶片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这有利于小麦利用可见光中的 ,使光反应产生更多的NADPH和ATP;同时,NTS还显著提高了春小麦灌浆期叶的 ,从而提高了暗反应速率。
(2)小麦籽粒的产量主要来自花后干物质的积累及花前营养器官贮存干物质的再分配,土壤水分对小麦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有显著影响。请分析免耕+秸秆覆盖(NTS)可有效提高产量的原因: 。
(3)该小组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和氮肥配施对春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得到实验数据如表3:
表3 不同实验条件下实验装置中O2的相对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单位:μmol m2·s-1)
培养时间(d)实验条件 0 2 4 6 8 10 12
低光强度 高氮肥 22.1 22.2 22.6 22.9 24.5 24.8 26.1
低氮肥 22.1 22.2 22.5 22.7 24.4 24.7 26.0
高光强度 高氮肥 22.1 22.3 24.1 24.4 26.8 27.5 28.3
低氮肥 22.1 22.3 24.0 24.2 24.9 26.2 26.7
①第2~4天,在高氮肥条件下,高光强度组比低光强度组O2的相对浓度上升快,其主要原因是 ;②第6天后高氮肥和高光强度组O2的相对浓度上升显著加快,除上述原因外,还可能的原因是 。
(4)综合上述研究,阐述提高春小麦效益的措施: (至少写出二项)。
生物试题 第1页,共2页《2025届高三一模》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C C B D C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AD AC ABC AD
17.(1) 下降 1/(n+2)
(2) 1/2/50%
(3) 雌 2:1 1:1
18.(1) 缓解盐胁迫引起的细胞损伤 0.25mg·L-1ALA
(2) 无水乙醇 红光 ATP和NADPH 还原
(3)本实验中外源ALA使用后丙二醛的含量下降,且与对照组相同
19.(1) 死亡率 种群密度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种群增长,说明种群数量会下降,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2) 80 20
(3)ACDE
(4)应保证动物种群具有一定的种群密度;应保证动物与该地区环境相适应
20.(1) 雌性 控制毛色斑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且同时含有B和b基因才表现为黑白斑,雄鼠仅有一条X染色体,不可能同时含有B和b基因(只有雌鼠才可能同时含有B和b基因)
(2) 短尾 4/5 数目 取母本小鼠的体细胞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检查染色体数 母本小鼠体细胞中有41条染色体 TTrXBXb 长尾黑白斑:短尾黑白斑:长尾白斑:短尾白斑=5:1:5:1
21.(1) 蓝紫光和红光 RuBP羧化酶活性、气孔导度
(2)免耕秸秆覆盖可以减少地表水分蒸发,增加土壤含水量,促进花后干物质的积累及向籽粒的分配,有效提高了产量
(3) 第2~4天,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高光强下光反应速率快,故O2的相对浓度上升快 高氮肥的施加,使春小麦从土壤中吸收更多N元素,促进与光合作用相关的色素、酶等物质的合成,光合速率进一步加快,O2的释放量显著加快
(4)免耕+秸秆覆盖、适当添加氮肥等合理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