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冀少版(2024)生物七下 3.4.2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分层作业(答案)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3.4.2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分层作业
1.与流入肾脏的血液相比,从肾脏流出的血液中所含成分的特点是()
A.二氧化碳减少
B.尿素减少
C.尿素减少
D.蛋白质增加
2.人体排尿的意义不包括()
A.排出废物
B.调节体温
C.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D.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3.人工肾的主要功能是模拟人体肾脏的()
A.滤过作用
B.重吸收作用
C.分泌作用
D.维持酸碱平衡作用
4.长期憋尿可能导致下列哪种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
A.胃炎
B.胆囊炎
C.膀胱炎
D.阑尾炎
5.人体排尿的主要作用不包括()
A.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
B.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
C.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D.促进血液循环
6.从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的差异,分析肾脏是如何对血液进行“净化”的?
7.简述尿液形成的过程。
8.某生物小组以健康的成年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药物X对小鼠尿液形成的影响。将小鼠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乙组注射等量含药物X的溶液,一段时间后分别收集两组小鼠的尿液并记录尿量,结果如下表:
(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甲组在实验中起______作用。
(2)乙组小鼠尿量明显增多,可能是药物X影响了肾小管的______功能,使______减少。
(3)如果进一步检测两组小鼠尿液中的成分,发现乙组小鼠尿液中出现了蛋白质,推测药物X还可能对______造成了损伤。
9.取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如下数据。请分析这些数据并回答问题:
(1)肾小囊中的液体与血浆相比,蛋白质含量大幅降低,这是因为______。
(2)尿液和肾小囊中液体相比,葡萄糖含量为0,尿素含量升高,这分别是由于______和______。
(3)假如某人尿液中出现较多蛋白质,可能是肾脏的______部位发生病变。
10.如果某人的尿液中出现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可能是肾脏的哪个部位发生了病变,原因是什么?
11.小李发现自己的小便发红,去医院验尿发现其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据此你推断小李病变的部位可能是哪里()?
A.肾小体
B.肾小囊
C.肾小球
D.肾小管
12.关于尿液的排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尿液的排放是间歇性的
B.尿液的排放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C.尿液的排放仅依赖于膀胱的收缩
D.尿液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13.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不能过滤到肾小囊腔中的物质是()
A.大分子蛋白质
B.葡萄糖
C.无机盐
D.尿素
14.下面是某健康人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成分及含量(单位:g/100mL),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原尿和血浆相比,原尿中蛋白质含量微量,这是因为______。
(2)原尿中含有葡萄糖,而尿液中不含葡萄糖,这是因为______。
(3)尿液中无机盐和尿素的含量比原尿中高,原因是______。
(4)如果某人的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可能是肾单位中的______发生了病变,也可能是______分泌不足导致的。
15.为探究尿液的形成过程,某生物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模拟实验:
取一个透析袋(模拟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将其一端扎紧,装入含有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尿素、氯化钠的溶液(模拟血浆),系紧透析袋另一端。
把透析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观察一段时间后,检测烧杯中液体成分。
然后将透析袋内的液体倒入另一个容器(模拟肾小管),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葡萄糖、氨基酸、氯化钠等物质,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测该容器内剩余液体成分。
(1)推测烧杯中液体成分可能含有______,原因是透析袋模拟了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______作用,能让小分子物质通过。
(2)第二次检测容器内剩余液体成分时,发现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含量大幅减少,这模拟了肾小管的______作用。
(3)若人体肾脏出现病变,尿液中可能会出现蛋白质,原因是______。
(4)请说出排尿对于人体的重要意义。
【答案】
1.B
2.B
3.A
4.C
5.D
6.血浆中含有各种营养物质、代谢废物、血细胞及大分子蛋白质等。经过肾小球滤过作用,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滤过,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小分子物质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使得原尿中无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初步实现对血液中大分子物质与小分子代谢废物等的分离。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回血液,最终形成的尿液中主要是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代谢废物,进一步对血液进行“净化”,将有用物质保留在血液,代谢废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7.尿液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过程。首先是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然后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8.(1)药物X;对照。
(2)重吸收;对水的重吸收量。
(3)肾小球。
9.(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滤过进入肾小囊腔。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将全部葡萄糖重吸收回血液;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水,而尿素不被重吸收,导致尿素含量升高。
(3)肾小球。
10.可能是肾小球发生了病变。正常情况下,肾小球对血液有过滤作用,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通过肾小球进入肾小囊。当肾小球病变时,其通透性增大,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就会滤过到肾小囊中,最终出现在尿液中。
11.C
12.C
13.A
14.(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滤过到肾小囊中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将原尿中的葡萄糖全部重吸收回血液
(3)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水,导致尿液中无机盐和尿素的浓度相对升高
(4)肾小管;胰岛素。
15.(1)葡萄糖、氨基酸、尿素、氯化钠;滤过
(2)重吸收
(3)肾小球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大,使大分子蛋白质能够滤过到肾小囊中,从而出现在尿液中。
(4)排尿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还能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