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三中2024-2025下学期高一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自主检测》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C C C B B B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B C C D B
1.D
【知识点】性状与相对性状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详解】A、李清照描写海棠的词句“应是绿肥红瘦”中的“绿肥”形容的是海棠的绿叶,“红瘦”形容的是海棠的红花,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种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新疆棉花中的长绒棉与彩色棉,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种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雄兔脚扑朔,雌免眼迷离”中的“脚扑朔”与“眼迷离”形容的是雄兔的脚和雌兔的眼,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种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果蝇的红眼和白眼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种性状”,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
故选D。
2.C
【知识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分析】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因此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细胞质基因的遗传都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详解】①艾滋病病毒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①正确;
②果蝇能进行有性生殖,其细胞核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②错误;
③豌豆能进行有性生殖,其细胞核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③错误;
④蓝藻是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④正确;
⑤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⑤正确。
故选C。
3.C
【知识点】精子的形成过程、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①细胞分裂前的间期:细胞进行DNA复制;②MI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形成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消失,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③MI中期: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两侧;④MI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⑤MI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⑥MII前期: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纺锤体,染色体散乱排布;⑦MII中期:染色体着丝粒排在赤道板上;⑧MII后期:染色体着丝粒分离,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两极;⑨MII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形成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称为联会,C项正确,ABD错误。
4.C
【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
【详解】A、当褐眼男性和褐眼女性均为杂合子时,后代可能表现为蓝眼,A错误;
B、一个蓝眼男性与一个褐眼女性结婚,褐眼女性的基因型可能是纯合的,也可能是杂合的,不能确认褐眼女性的基因型,因此生下女孩表现为褐眼的概率无法计算,B错误;
C、一个褐眼男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和一个蓝眼女人结婚,其后代Aa×aa→1/2Aa(褐眼):1/2aa(蓝眼),所以这对夫妇生下褐眼女孩的概率为1/2×1/2=1/4,C正确;
D、一个褐眼男性与一个蓝眼女性结婚,若所生3个孩子都表现为褐眼,则该男性是纯合子的概率较大,D错误。
故选C。
5.C
【知识点】纯合子与杂合子
【分析】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杂合子。
自交:交配的双亲基因组成相同,这样的交配方式为自交。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是性状分离。
【详解】A、纯合子形成配子时,只产生一种,例如AA产生的配子只有A一种,杂合子如Aa产生的配子是A和a两种,所以杂合子产生的配子不止一种,A正确;
B、纯合子自交后代性状不分离,例如AA自交后代全部是AA,杂合子自交后代性状会出现分离现象,如Aa自交后代会出现A-:aa=3:1,B正确;
C、杂合子之间杂交,后代不一定全是杂合子,例如Aabb与AaBb之间杂交,后代会有纯合子AAbb和aabb,还有杂合子Aabb和AaBb、AABb、aaBb,C错误;
D、纯合子之间杂交,后代不一定是纯合子,例如AAbb和aaBB杂交,后代全是AaBb,D正确。
故选C。
6.B
【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分析】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女儿,该夫妇均为杂合子,假设相关基因为A和a。
【详解】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女儿,说明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这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的基因型为Aa。因此,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正常男孩(A_)的概率是3/4×1/2=3/8;因为白化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所以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B正确。
故选B。
7.B
【知识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详解】AB、白毛(Ⅱ-2和Ⅱ-3)后代有白毛(Ⅲ-2)和黑毛(Ⅲ-1),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白毛是显性性状,黑毛是隐性性状,A错误,B正确;
C、因为黑毛是隐性性状,假定控制毛色的基因用A/a表示,Ⅱ-2和Ⅱ-3后代出现黑色(aa),因此Ⅱ-2和Ⅱ-3的基因型为Aa,因此Ⅲ-2基因型为1/3AA,2/3Aa,与一只黑羊(aa)交配再生一只黑羊aa的概率为2/3×1/2=1/3,C错误;
D、据图可知,Ⅰ-1的后代出现黑色羊,因此基因型为Aa;Ⅱ-2和Ⅱ-3的基因型为Aa,Ⅲ-2基因型为1/3AA,2/3Aa,因此图中四只白羊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D错误。
故选B。
8.B
【知识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
【分析】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1)亲代两个性状,子代一个性状,即亲2子1可确定显隐性关系;(2)亲代一个性状,子代两个性状,即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所以亲2子1或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但亲1子1或亲2子2则不能直接确定。
【详解】A、高茎×高茎→高茎,只能说明高茎是纯合子,无法判断显隐性,A错误;
B、高茎×高茎→450株高茎+147株矮茎,后代出现了矮茎,矮茎为隐性,高茎为显性,B正确;
C、矮茎×矮茎→矮茎,只能说明矮茎是纯合子,不能判断显隐性,C错误;
D、高茎×矮茎→147株高茎+152株矮茎,高茎∶矮茎=1∶1,无法判断显隐性,D错误。
故选B。
9.C
【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分析】基因型为Ee的紫花植株自交,其能产生雌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1/2E、1/2e,由于含e基因的雄配子存活率为1/2,则其产生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E:e=2:1,即E占2/3,e占1/3。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基因型为Ee的紫花植株能产生的雌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1/2E、1/2e,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2/3E、1/3e。因此基因型为Ee的紫花植株自交,子代白花所占的比例为1/2×1/3=1/6,紫花所占的比例为5/6,则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5:1,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0.C
【知识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纯合子与杂合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题表分析,第1组杂交结果说明绿果对白果为显性,A错误;
B、第2组为测交,亲本基因型为Aa(绿果)和aa(白果),B错误;
C、实验1的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后代中绿果西葫芦基因型(Aa)均为杂合子,C正确;
D、实验4的亲本为Aa,后代中绿果西葫芦的遗传因子组成是1/3AA、2/3Aa,D错误。
故选C。
11.B
【知识点】精子的形成过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于细胞中;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布于细胞中央赤道板,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称为独立染色体,被纺锤四牵引着移向细胞两级,末期:细胞质分裂。
【详解】A、R与R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
B、T与t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造成T与t分离,此时细胞中有姐妹染色单体,B正确;
C、基因型为RrTt(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的个体,发生交叉互换时,能产生4种配子,RT、Rt、rT、rt,C错误;
D、基因型为Rrtt(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的个体,与Rrtt个体杂交子代有3×1=3种基因型,D错误。
故选B。
【点睛】该题需要考生熟记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过程,特别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和遗传学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
12.B
【知识点】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精子的形成过程
【分析】果蝇的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详解】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则它的体细胞和精原细胞均含有8条染色体;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该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形成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可以是4条(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或8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精子中染色体比体细胞减少一半,含有4条染色体,B正确。
故选B。
13.C
【知识点】有丝分裂的物质的变化规律、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分析】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对细胞分裂的进程和结果起着关键作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在于染色体的复制和分离方式,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复制一次分离一次,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连续分离两次。
【详解】A、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 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只在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进行复制,减数分裂Ⅱ前不再进行复制,A错误;
B、同源染色体联会仅发生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有丝分裂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B错误;
C、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Ⅱ的后期,C正确;
D、根据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细胞周期分为间期和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末期),D错误。
故选C。
14.C
【知识点】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某生物的细胞分裂简图,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
【详解】A、该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4个DNA分子,A错误;
BC、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B错误,C正确;
D、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不能产生精子,D错误。
故选C。
15.D
【知识点】减数分裂概念、四分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
【分析】分析图形:图中所示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共有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且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详解】A、据图分析,图示包括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A正确;
B、图示染色体之间发生了四分体的互换,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特有的现象,故该对同源染色体所示行为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正确;
C、图示3和4互为姐妹染色单体,1和3互为非姐妹染色单体,C正确;
D、互换发生在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而图中1和2是姐妹染色单体,D错误。
故选D。
16.B
【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比例为1:1。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7. 黄色和圆粒 绿色和皱粒 3:1 3/8 ①②③ Yr YyRr 绿色圆粒
【知识点】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1)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F1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F1全为黄色圆粒,说明孟德尔研究的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为黄色和圆粒,隐性性状为绿色和皱粒;F2中,圆粒:皱粒=(9/16+3/16):(3/16+1/16),即3:1;F2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类型为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所占的比例为3/16+3/16=3/8。
(2)孟德尔在解释自由组合现象时,认为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因而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因此,包括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包括①②③。
(3)图示为测交实验遗传图解,即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进行杂交,F1中YyRr能产生YR、Yr、yR、yr四种配子,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有YyRr、Yyrr、yyRr、yyrr,后代表现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比例为1:1:1:1。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学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判断基因型及表现型的对应关系。
18.(1) Aabb AAbb
(2) 红色长果:黄色长果=3:1 AAbb:Aabb:aabb=1:2:1
(3)红色圆果:红色长果:黄色圆果:黄色长果=9:3:3:1
【知识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分析】根据杂交组合(三)黄色圆果和红色长果杂交,子代全为红色圆果,说明红色圆果为显性,则黄色圆果基因型是aaBB、红色长果②的基因型是AAbb,组合(二)中黄色圆果和红色长果①杂交,子代红色圆果:黄色圆果=1:1,说明黄色圆果基因型是aaBB,而红色长果①基因型是Aabb。
(1)
根据分析可知,红色长果①的基因型是Aabb,红色长果②的基因型是AAbb。
(2)
红色长果①Aabb自交,后代基因型之比为AAbb:Aabb:aabb=1:2:1,表现型为红色长果:黄色长果=3:1。
(3)
杂交组合三亲本基因型是aaBB和AAbb,F1基因型是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为红色圆果(A_B_) :红色长果(A_bb):黄色圆果( aaB_):黄色长果( aab ) =9:3:3:1。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考生分析表格中的杂交情况,根据子代表现型判断基因型,结合自由组合定律进行分析解答。
19.(1) 分离 白蓝斑点
(2) Ee ee 2
(3) 3:1 1/3
【知识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1)由题干“F1中白蓝斑点牛相互交配,F2中既有白蓝斑点牛,又有黑色斑点牛”可知,黑色斑点为隐性性状,由题干“已知斑点颜色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E、e)控制”可知,该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故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2)由以上分析可知,黑色斑点由e基因控制,白蓝斑点由E基因控制,黑色斑点牛基因型一定是ee,则亲本白蓝斑点牛和黑色斑点牛杂交,即E-×ee,其子代既有白蓝斑点牛又有黑色斑点牛,且二者比例为1:1,说明亲本白蓝斑点牛基因型为Ee,即亲本的杂交组合为:Ee×ee,F1基因型有Ee和ee两种。
(3)F1中白蓝斑点牛基因型全为Ee,它们相互交配,即杂交组合为Ee×Ee,得到的F2中基因型比例为EE:Ee:ee=1:2:1,其中,EE和Ee表现为白蓝斑点牛,其中纯合子EE占1/(1+2)=1/3,ee表现为黑色斑点牛,因此白蓝斑点牛与黑色斑点牛的比例为3:1。
20. 一 后 4 8 2 4 0 0 卵细胞和极体 4
【知识点】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分析】分析题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初级卵母细胞;B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次级卵母细胞。
【详解】(1)A图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应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初级卵母细胞,形成的子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
(2)A图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体,8个DNA,2对同源染色体。
(3)B图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没有染色单体,不含同源染色体,B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其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是卵细胞和极体。
(4)A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该生物体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为4条。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所处的时期及名称;同时能正确辨别图示细胞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目,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即可。
21.(1) DNA复制(或染色体复制) 同源染色体分离(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
(2) B、E A、D A、B、D、F
(3) 初级精母细胞 g→h
(4)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知识点】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细胞学解释、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综合
【分析】题图分析:图甲中a→f表示有丝分裂,f→m表示减数分裂;图乙中,A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处于有丝分裂中期、C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E处于有丝分裂后期、F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详解】(1)图甲中b→c、f→g阶段处于分裂间期,DNA分子加倍,其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h→i表示同源染色体分离(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DNA分子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减半形成的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2)结合图示可以看出,乙图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B、E,属于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是A、D,A、B、D、F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均含有两个染色单体,因此这些细胞中均含有染色单体。
(3)此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在赤道板两侧,因此其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处于甲图中的g→h段。
(4)乙图中E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每一极的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中相同,故该动物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4条。A图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其中发生的染色体行为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这也是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自主检测
高一生物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48分,每题三分)
1.(本题3分)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南宋李清照描写海棠的词句“应是绿肥红瘦”中的“绿肥”与“红瘦”
B.新疆棉花中的长绒棉与彩色棉
C.“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脚扑朔”与“眼迷离”
D.果蝇的红眼和白眼
2.(本题3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能用于下列哪些生物( )
①艾滋病病毒 ②果蝇 ③豌豆 ④蓝藻 ⑤硝化细菌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④
3.(本题3分)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 )
A.有丝分裂过程中 B.受精作用过程中
C.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4.(本题3分)人眼的虹膜有褐色和蓝色两种颜色,褐色是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A控制的,蓝色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褐眼男性与一个褐眼女性结婚,后代不可能表现为蓝眼
B.一个蓝眼男性与一个褐眼女性结婚,生下女孩表现为褐眼的概率是1/2
C.一个母亲是蓝眼的褐眼男性与一个蓝眼女性结婚,后代为褐眼女孩的概率为1/4
D.一个褐眼男性与一个蓝眼女性结婚,若所生3个孩子都表现为褐眼,则该男性是纯合子
5.(本题3分)下列关于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前者形成配子时,只产生一种,后者不止一种
B.前者自交后代性状不分离,后者自交后代性状分离
C.杂合子之间杂交,后代全是杂合子
D.纯合子之间杂交,后代不一定是纯合子
6.(本题3分)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女儿。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符合( )定律
A.3/4,分离 B.3/8,分离
C.1/4,自由组合 D.3/8,自由组合
7.(本题3分)已知羊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观察羊的毛色遗传图解,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这对相对性状中,黑毛可能是显性性状
B.Ⅱ中两只白羊的后代出现黑羊,该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C.Ⅲ-2与一只黑羊交配再生一只黑羊的概率为1/6
D.图中四只白羊的基因型一定不同
8.(本题3分)能确定豌豆株高显隐性关系的杂交实验是( )
A.高茎×高茎→高茎
B.高茎×高茎→450株高茎+147株矮茎
C.矮茎×矮茎→矮茎
D.高茎×矮茎→147株高茎+152株矮茎
9.(本题3分)某植物的花色有紫色和白色,分别受等位基因E和e控制。已知含e基因的雄配子存活率为1/2, 则基因型为Ee的紫花植株自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
A.紫花:白花=3:1
B.紫花:白花=8:1
C.紫花:白花=5:1
D.紫花:白花=7:1
10.(本题3分)西葫芦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是人们喜食的传统蔬菜之一。常见的西葫芦果皮颜色有白色和绿色,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科学家研究西葫芦果皮颜色的遗传规律,下表是4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组别 杂交组合 子代
白果株数 绿果株数
1 白果×绿果 0 174
2 白果×绿果 90 84
3 白果×白果 175 0
4 绿果×绿果 46 134
A.西葫芦的果色中,白色为显性性状
B.实验2的亲本遗传因子组成:白果为AA,绿果为aa
C.实验1的后代中绿果西葫芦均为杂合子
D.实验4的后代中绿果西葫芦的遗传因子组成均是AA
11.(本题3分)基因型为RrTt(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的个体进行减数分裂时, 正确的是( )
A.R与R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B.T与t分离时细胞中有姐妹染色单体
C.该个体能够产生4种配子,分别是 Rr、Tt、RT、rt
D.与Rrtt个体杂交子代有4种基因型
12.(本题3分)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它的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依次是( )
A.8、4、2 B.8、4、4
C.16、8、4 D.8、16、4
13.(本题3分)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对细胞分裂的进程和结果起着关键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会在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前的间期进行复制
B.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Ⅰ的前期
C.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Ⅱ的后期
D.根据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可将细胞周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14.(本题3分)下图是某生物(2n=4)的细胞分裂简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 B.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次级精母细胞
C.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 D.该细胞分裂后可产生两个相同的精子
15.(本题3分)如图表示细胞分裂某时期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示包括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
B.该对同源染色体所示行为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C.图示3和4互为姐妹染色单体,1和3互为非姐妹染色单体
D.1染色单体与2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互换
16.(本题3分)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的表现型比为3∶1
B.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的基因型比为1∶2∶1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47分)
17.(本题8分,每空1分)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F1全为黄色圆粒。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孟德尔通过研究发现了自由组合定律。
(1)孟德尔研究的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 ,隐性性状为 。F2中,圆粒∶皱粒= ,F2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类型所占的比例为 。
(2)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包括 (从下列叙述中选填序号)。
①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②F1在形成配子时,同一对遗传因子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③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3)为验证假说,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请完成测交实验遗传图解:
① ,② ,③ 。
18.(本题5分,每空1分)西红柿果型有圆果、长果,颜色有红色、黄色(控制果色的基因用A、a表示,控制果型的基因用B、b表示)。现对不同西红柿品种做了下列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一)红色长果① × 红色长果②→全为红色长果
(二)黄色圆果 × 红色长果①→ 1红色圆果∶l黄色圆果
(三)黄色圆果 × 红色长果②→全为红色圆果
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红色长果①的基因型为 ,红色长果②的基因型为 。
(2)如用红色长果①自交,则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基因型及比例是 。
(3)杂交实验(三)的子代自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
19.(本题7分,每空1分)比利时蓝牛是一种原产于比利时的肉牛品种,这种牛肌肉发达,肉嫩、脂肪含量少,有白蓝斑点和黑色斑点两种类型。已知斑点颜色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E、e)控制,以多对基因型相同的白蓝斑点牛和黑色斑点牛为亲本进行杂交,F1中白蓝斑点牛:黑色斑点牛=1:1,F1中白蓝斑点牛相互交配,F2中既有白蓝斑点牛,又有黑色斑点牛。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蓝斑点和黑色斑点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 定律,其中显性性状是 。
(2)亲本中白蓝斑点牛的基因型为 ,黑色斑点牛的基因型为 ,F1的基因型有 种。
(3)理论上,F2中白蓝斑点牛与黑色斑点牛的比例为 ,白蓝斑点牛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20.(本题10分,每空1分)下面 A、B 两图分别表示某种高等动物正在进 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据图回答:
(1)A 图表示减数第 次分裂的 期。
(2)A 图中有 条染色体, 个 DNA, 对同源染色体。
(3)B 图中有 条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对同源染色体,该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的子细胞是 。
(4)该种动物体细胞内有染色体 条。
21.(本题17分,除最后一空为3分外,其余每空2分。)甲图表示某动物睾丸内细胞分裂不同时期与核 DNA 数量变化的关系,乙图是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b→c、f→g 阶段形成的原因是 ,h→i 段形成的原因是 。
(2)乙图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 (填字母),属于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是 (填字母),具有染色单体的是 (填字母)。
(3)乙图中的D 所示细胞的名称是 ,处于图甲中的 段(填c→d、g→h、i→j)。
(4)A 图中发生的染色体(包括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行为是 ,这也是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三、卷面及书写(5分)
0 条评论